主公有人才收集牛逼症 第68章

作者:水墨黛 标签: 基建 爽文 古典名著 系统 BL同人

  “也没等多久,是我们正好来检查鸡鸭鹅的养殖,到的早了。”荀澜将小猪递给寒玦:“咦,你旁边的人甚是眼生。”

  华佗连忙给张仲景引荐,这下轮到荀澜瞪大了眼睛,带着一丝惊讶望着面前眉间有“川”字型的中年男人。

  猝不及防,医圣就这么出现在了他的面前。

  张仲景明明比华佗要小几岁,看上去却比华佗要沧桑许多,胡须很长。许是在官场沉浸多年,喜怒不显于色,是一个气质沉稳的大叔。

  同样是神医,看来还是华佗驻颜有术啊。不论如何,荀澜先夸了再说:“听说仲景曾师从张伯祖,对扁鹊的医术颇有研究,今日得见,果然仪表不凡。”

  张仲景自然是自谦不敢当:“不敢在州牧面前班门弄斧。”

  接着便称自己是看了《千金方》的一段而来。他其实不愿意为官府效力,在这些年当官的经历中,张仲景已经看透了官场的黑暗。他更在意的是州牧对瘟疫的预言,以及医治瘟疫的方子。

  荀澜一听,便道:“医治瘟疫的方子我已经给了华佗,准备在天下十三州的医馆推广。至于你提到的千金方,不妨我们回府再深入交流。”

  说到这个,荀澜有点心虚,因为《千金方》集唐代以前诊治经验之大成,当然也参考了张仲景的巨著《伤寒杂病论》。

  张仲景当然没有异议,站在猪圈里,的确不是一个谈话的好地方。

  荀澜朝华佗示意:“不如我们现在就开始?”

  “是。”华佗答应着,干脆利落地从包袱里面拿出自己的一套器具。

  “是砭镰,旁边的是黄帝内经中的九针?”张仲景认了出来,他有些看不明白华佗要干什么。

  “仲景果然是识货的人。”华佗点点头,又拿出一个酒囊。

  浓厚的酒气扑面而来,他将七十五度酒精洒在砭镰上,随后三指捏拿,凑近了小猪。

  砭镰做工精细,形制像一把缩小的“戚”。刃口锋利,明显有打磨过的痕迹。这就是古代版的手术刀了,可以精细削割□□。

  “寒玦抱紧了。”荀澜抓了抓寒玦的肩膀,心下也有点紧张,这可是汉代第一例骟猪实例啊。

  可怜的小猪崽浑然不知自己即将失去珍贵的蛋/蛋,还在发出“哼唧”的天真声音。

  华佗不紧不慢地扯住了小猪的一条后腿,试着切开包裹在外的白膜,然后将其中一个挤出。随着猪崽“嗷”一声尖叫,一个圆形的蛋滚落在地。

  “出血不多。”华佗仔仔细细观察了一下:“应当可以活下来。”随即,手起刀落,又解决了一个。

  张仲景和跟在身后的学徒们都惊呆了。

  寒玦也检查了下说:“活下来问题不大。”说完,将小猪放下。

  荀澜没想到进展如此顺利,吩咐典韦:“那便让养猪厂的厂长,将所有的小公猪都捆好了抱过来。”

  张仲景呆呆地看着华佗骟猪,华佗手法越发纯熟利落,骟完了好几头后开始教学徒,鼓励学徒们上前尝试。

  他动了动唇角,着实想不明白,一个州牧、一个从事还有一个赫赫有名的神医,在猪圈旁边骟猪是为了什么。

  仿佛是猜到他心中所想,荀澜笑道:“仲景可知为何公猪肉有很大的腥臊味,难以入口?”

  “莫非罪魁祸首就是这个?”张仲景指着散落一地的蛋蛋,有些恍惚的说。

  “正是,但我们骟猪不仅是为了口感。”虽然他是觉得猪肉太难吃才去查的资料:“阉割后的猪性情会变得温驯,以后只知道吃和睡,不会躁动不安。这样的猪长得快且肥,半年多就能宰杀出栏了,肉质也鲜嫩。”

  “六个月着实惊人,”张仲景暗暗算了一笔账:“这样养一头猪的时间,可以养一头半了。”

  “而且肉没有腥味后,猪肉价格也能提上去,百姓依靠卖肉获得的钱财也多。”荀澜笑道:“但这样的事情,在中原没有人做过,我担心会伤害到小猪。还好华佗的刀法出神入化,出血极少,这样就可以安心在豫州推广了。”

  而且骟猪还有个好处,就是可以专门留出来肥壮的种猪,优化后代。

  因为西汉时,养猪方式的菜由放牧散养向圈养转化,百年来养猪探索出来的经验没那么多。骟猪和留种的技术更是闻所未闻。荀澜计划在军屯的地方都养猪,应用上科学的规模养殖技术,半年小猪就能出栏。

  规模化养猪的效率可以得到大规模的提高,不但能满足军屯日常所需,还能供给其他厂子。大量养猪还能广积肥,耕种的时候也有肥料了。

  顺利结束后,荀澜吩咐养猪厂的厂长:“这批骟过的小猪状态你每天都要记录,日后也好参考,另外有什么异状,及时找华医师来看。”

  厂长连忙保证会精心饲养,绝对不辜负州牧所托,一定要养出没有腥臊味的猪。

  回去的路上,荀澜和华佗商量:“这乡下养殖场的奴隶若是生病了,皆得不到医治。你那可有人手,愿意给他们看病抓药?”

  华佗如今被委以重任,颍川医师皆听他调度,权力相当于颍川郡卫生办主任。事实上,荀澜也的确新成立了一个机构,名字就叫做官医院,里面皆由各地的名医组成,华佗任院长。由官府统一发放俸禄,比如华佗就是秩比六百石,和一般县令相同。

  “医者看病当不分贵贱,太守放心,我安排人来。”

  荀澜想了想:“派学徒来吧,若是有治不了的大病,再派普通的医师来。开药也要定额,防止滋生腐败。”只有这样,才会让真正需要的人看到病。若是直接让医师前来,这些兵卒怕是会趁机中饱私囊,将不想排队的人伪装成奴隶混方子混药。

  他暂时也没有更好的法子,只能先这样了。

  回去之后,荀澜就爽快地找出来了《千金方》,借给张仲景誊写。原版是他口述,寒玦一个字一个字写的,荀澜打算保留着。

  “这乃是何等神人所写!”张仲景翻看了几卷后,如获至宝。

  荀澜心道:这其中就有你的一份功劳……不过是几十年后,将《伤寒杂病论》整理成册后的你。现在的张仲景,研究还没有那么深刻。他是在十几年后,两百多家人大半死于瘟疫后,凝聚毕生心血所写的。

  “是我的一位被称为药王的师兄孙思邈所作。”荀澜笑道:“仲景可以每日来府中誊写,我仅有一要求。”

  “可是为了即将到来的瘟疫一事?但请州牧吩咐,我必不推辞。”

  “正是,为应对瘟疫和研究疑难杂症,我成立了官医院一事,不知仲景可听华佗所说?”

  “是,华佗曾经和我介绍过,加入其中,众人医书共享,疑难杂症一同探讨。在各地出现疫病的时候互相支援。”张仲景有些踟蹰,他并不想再做官了,然而通过和华佗以及州牧的交流,他发现当医师是不能固步自封的,若是不同人交流医术,自己技艺的提高是微乎其微的。

  “医术多是在交流中进步的,”荀澜笑道:“其实这官医院虽带着一个官字,却鲜少和政务有所牵涉。官府强制的要求,不过是在赈灾的时候抽调医师前去支援,还有日常教习学徒,为州郡培养更多的医师人才。”

  “回禀州牧,是我肤浅了,我当然是乐意加入的。”张仲景觉得有些羞愧,这样为国为民的好事,自己居然因为担忧拘束而推拒华佗的好意。

第80章

  张仲景是很乐意执教的, 荀澜发现他教学比华佗细致耐心多了,放在现代绝对可以媲美金牌教师的那种。

  相比之下,华佗那暴脾气, 学徒都有点害怕他,经常有人被顶着一张娃娃脸的华佗骂哭。

  但华佗鬼斧神工的外科手术乃是世上独一份, 所以依旧很多人硬着头皮跟在他身后, 白天沐浴在华佗的教导下, 晚上挑灯夜学,偶尔休息的时候, 还会为了练手主动去屠夫那帮忙。

  自古以来严师出高徒, 荀澜对他们的教学没有插手, 还对众人赞扬道:“有华佗这样的师父也不错啊, 每个学徒都恨不得早点出师,日后从业想到师父的教诲,也会更细致。”外科本来就是一门严谨的学科,现代医学生也压力大到秃头。

  在古代动刀子,要承受更大的压力。毕竟对古人来说, 开膛破肚简直是不可思议的。在这些外在因素的影响下,就更要求学徒有良好的抗压能力了。

  荀澜将医馆的事情安排好, 带上军医, 同时将这些时日积攒的系统保命金疮药放在包裹里, 带在身旁。接下来就是粮草的准备工作了。

  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军粮要是断了, 就如同被人卡住了脖子。

  这一路路程并不崎岖,路途也不远, 可以用太平车输送大量的粮草。荀澜还用灵活机动的独轮车加以辅助。因为独轮车山路也可以走, 一个人就可以推, 不用像太平车一样,必须要走官道和绕过崎岖不平的小路,还要套上两头牛或者四匹马,耗费畜力。

  这已经比寻常军队使用驮具、人力扁担来挑效率高多了。牛马驴背上驮具,用脊背负担粮草,本身承载就极为有限,且驮着粮食就走得慢了,路上粮食还会被风吹雨打,容易沤烂。

  所以诸侯带领的军队,饿了的时候什么无下限的事情都做得出来。

  荀澜有了太平车和独轮车的辅助,就不必像大多数诸侯一样,一路抢掠粮草,引得百姓怨声载道。在袁绍和曹操来信的催促下,他终于要启程了。

  将州牧府的权限一一分派下去,和戏志才和徐庶等人约好每晚飞鸽传书,荀澜就带着三千铁甲军,在天不亮的时候静悄悄出发了。

  行至城郊,载上醉眼迷蒙的郭嘉,向北进发。

  他们在豫州的边界与率领三千精锐步卒的甘宁汇合,一共六千人,径直往酸枣而去。

  此时几路诸侯的兵马已在酸枣会盟。荀澜掐指一算,虽说号称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但根本凑不齐十八路。

  首先,袁术被黄盖统率兵马从南阳郡赶走,不得不带几千人南下荆州。他在荆州南部和宗贼勾结在一起,盘踞在襄阳一带,这一路诸侯是废了。

  西凉马腾、北平公孙瓒、北海孔融三路诸侯虽然加入讨董联盟,但距离太远,且皆按兵不动,这三路除了喊喊口号,没什么用处。

  真正讨董的也就骁骑校尉曹操、渤海太守袁绍、冀州牧韩馥、陈留太守张邈、广陵太守张超、兖州太守刘岱、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河内太守王匡、西河太守崔钧、长沙太守孙坚的人马,再加上最晚到的自己,满打满算也就十三路诸侯。

  其中猛人孙坚单独一路逼近汜水关,河内太守王匡、西河太守崔钧屯兵在河内郡不动。在酸枣会盟的一共十路诸侯,根据传回来的情报,曹操兵力最弱,手头只有五千兵力,其余或多或少有一两万人马。

  酸枣联军的实际人数大约十万人,但号称二十万大军,听上去声势浩荡,声震洛阳。

  小有资产的富户和消息灵通的世家豪族,早就通过《颍川快报》知晓了洛阳面临围城的危机,一直有人悄悄收拾金银细软和粮食,离开洛阳,前往了赋税少、有神医的颍川郡避难。

  从洛阳到颍川郡的治所阳翟,并不远。而且听说豫州到处派兵清理贼寇,不但整个豫州安宁,连其他州郡通向豫州官道上的贼寇也一并被扫荡了。听说豫州还有小股的骑兵,经常在官道巡逻,为往来的商队和百姓护航。

  这些人一路走得十分顺利,到了豫州,听看门的守卫说,拦路的强盗早被他们一锅端了。

  其实,一开始剿匪并不顺利,强盗尝到了豫州骑兵厉害后,总是望风而逃,往密林里一钻,十分难找。

  不过,他们按照荀州牧的命令,派人经常扮成行商,引强盗前来,布下陷阱,剿灭小股盗贼的效率就提高多了。如今,从洛阳到阳翟的这条路,可谓是每天都有扮成行商的兵卒巡逻。

  颍川的纸坊、报亭、糖坊、酒坊等店铺在洛阳经营了大半年,已经有了自己固定的客户和会员。

  在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不久,店铺的掌柜就悄悄告诉会员,若是安全避难,可以藏身在商队之中前往颍川。

  颍川的驿馆、客栈和平价旅舍应有尽有,其中悦来客栈高端、干净,保证住得比家里还舒服,完全可以满足客户的各色需求。会员若是在平价旅舍常住,价格还能再下降两分,对不舍得出大钱住店的人而言,是绝佳的选择。

  荀澜命豫州的商队,每天都大张旗鼓地进入洛阳,晚上将人藏在太平车的木桶中,带许多人出来,掩盖洛阳人员流出的事实。

  洛阳的守卫检查大商队,被塞了钱后往往十分敷衍。所以有许多富户,就这样搭着顺风车悄悄溜走了。等董卓的部下发现洛阳富户大量逃走的时候,已经迟了。

  为了应对诸侯的讨伐,董卓横征暴敛,强迫洛阳及周遭的百姓每家每户都要献出军粮。献的不够的,凶狠的凉州军就直接冲进去翻个底朝天。若是再不够,就拉走儿女来抵。一时间,整个洛阳哭声遍地,百姓对董卓恨得咬牙切齿。

  面对这样的苦难,百姓不知何去何从。许多贫苦的百姓一辈子连村落都没有出过,绝大多数人,去的最远的就是县城。遭遇这样的磨难,除了把粮食藏得更深一点,自己扒树皮吃,简直别无他法。在这样的背景下,荀澜的“蓬莱仙道”秘密流传起来。

  张角的黄巾以太平道秘密结众,以救治疾病为号召。张陵的五斗米道称自己受太上老君之命,被封天师,要扫除妖魔,救护生民。但说白了,这些道派广受欢迎的根源在于号称符水能治病,给了病痛中的百姓一缕希望。

  荀澜深入百姓中调研后,就取其精华。他自封为天师,称受太上老君之名来解救苦难中的百姓。

  荀澜本来是不想传教的,但无奈五斗米教在蜀地传播地厉害,且大有向中原蔓延的态势。在这种民不聊生、百姓急需信仰的背景下,自己不传,相当于将地盘拱手让给他人。所以除去已十分有威望的豫州,其他的地方他已经挑选了聪明伶俐的人去传教了,以洛阳一代为优先。

  传教徒带着药材和容易携带的盔饼潜入董卓的地盘,一边救治百姓,一边秘密传播“蓬莱仙道”,称荀州牧是受太上老君之名来解救苦难中的百姓,让大家等待荀州牧的到来。这一举动,为日后荀澜占领全国,百姓大开城门、夹道欢迎,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说到盔饼,这是荀澜特意命人制作的,乃是把饼中的水分烤干,变成容易携带、不易腐烂的干粮。

  这次兵发酸枣,他们的军粮里就有盔饼。现在荀澜就和郭嘉、甘宁等人坐成一圈,把盔饼掰成小块,泡在羊肉汤里吃。

  “主公,这次兵粮怎么这么好!”甘宁刚和他们会师,唏哩呼噜地喝着羊肉汤,大口咬饼。

  其实从战国以来,军粮都是以小米为主,以豆饭为补充。军队生火做饭,就是简单地用陶锅来煮粥。这时候大铁锅还是比较稀缺的东西,不是每个军队都能配备足够铁锅的。

  荀澜笑道:“就杀了两头羊而已,也不是每天都有。平时都是豆饭和小米粥,五日吃一次羊肉泡锅盔。”

  其实两头肥羊煮成的羊肉汤,不过是有个羊肉味而已。他们虽然是统率军队的头领,也在荀澜的要求下,和其他兵卒一样,都是吃大锅饭,荀澜的碗里也没有一片羊肉。

  甘宁一口气喝完,回味了一下:“主公,我好像吃出了胡椒粉的味道。”

  荀澜点点头:“的确是让伙夫在里面撒了胡椒粉。”不过味道已经稀释地差不多了:“你的鼻子倒是越发灵敏了。”

  以前在州牧府,每次做什么好吃的,甘宁都是闻味而来。

  “这饼真是越吃越有滋味。”甘宁喝完了汤,开始咯嘣咯嘣啃饼。

  荀澜一边泡饼一边感慨,甘宁这牙口可真好,就他一个人逮着硬邦邦的饼啃,也不用热水泡。

  多亏了石碾的推行,如今可以将麦轻松脱壳。再做成面饼、将水分烤干,就是十分奢侈的军粮了。

上一篇:马尔福有个大秘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