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贾赦修仙记 第32章

作者:秋丨阑珊 标签: 豪门世家 BL同人

  正烦恼着,齐地和奉天等地就因长期干旱,引发了煌灾,粮食绝收,之后又暴雨不断,引得黄河决堤,百姓流离失所,不得已,只能卖儿卖女,逃离故土,成为流民。

  有一部分的流民一路往北,来了京城,一时间,原本干净整洁的京城里,多出了许多衣不蔽体,神情或悲伤,或麻木的人来,一个个早已经饿得面黄肌瘦,形容枯槁。

  这一幕,恰好被下朝回来的贾赦看了个正着,眼睛一亮,一直困扰着他的问题,顿时就有了解决的方法。

  能够进城的流民并不多,都是那些在京城有亲眷的人才有机会进得城来,其余的都在城外呆着,还在想方设法进城,只为求一个活命的机会。

  回府后,贾赦立即吩咐家丁,将大灶和大锅搬到宁荣街外的大街上,把还没有筛选出最优品种,还在他的实验庄子的玉米土豆和红薯拿出来,全都安排上,也不必精心烹煮,只需要用水煮熟就可以吃了。

  另一边架起一口大锅,取米煮粥,一个小小的施粥点就完成了。

  有流民来时,一人一碗粥,土豆、玉米、红薯管饱。

  初时,许多人都没有见识过这三样吃食,并不敢吃,贾赦知道他们的顾虑,和徒钰一起,二话不说,伸出爪子,抓了一个玉米棒子就啃了起来。

  流民们见他这样一位贵人吃得满口生香,顿时不再担心,纷纷上前取食,吃了个饱。

  知道这次的流民有不少还在城外,贾赦也不能厚此薄彼,让管家林之孝带着东西和人手,到城外也设了个施粥处,让这些因为大灾而受苦受难的百姓们,难得吃了个肚儿饱。

  贾赦出手了,忠瑞亲王府自然也不会落下,他们两家本来就关系不一般,总是共同进退,他这里一动,忠瑞亲王府也跟着动了。

  有几家不甘于人后的,也想攒些好名声的人家,也都在大街和城门外设了施粥处。

  只是,同样是施粥,荣国府和忠瑞王府的粥棚却是最受人欢迎的。别人家的粥棚就是真的粥棚了,人手一碗粥,有稀有稠,对于饿了许久的流民们来说,只能稍稍填一下肚子。

  贾赦这里的粥虽然是稀粥,但是他有土豆、玉米和红薯啊!这三种主食,别的不说,饱腹的能力是绝对的好,贾赦还不禁止他们吃多少,吃饱喝足,想打包带走几个回去,贾赦也是同意的,慢慢的,京城百姓和流民们也都知道了贾赦拿出来了三种以前都没见过的粮食,都知道这些东西能吃,还极能顶饿。荣国公还任由人放开肚子吃,瞬间心动的人就多了起来,纷纷想来尝个鲜儿。

  流民们饿许久,看到吃的,又放言让他们放开肚子吃,谁不想好好的饱餐一顿?不多时,排队领粥的流民就从大街上排到宁荣街尾,又翻了几个来回。

  看着一锅土豆刚一被掀开锅盖,没两下子又空了,有个老者看着都替贾赦心疼。

  “国公爷高义。”老者来到贾赦面前,一揖到底,向贾赦结结实实行了一个大礼。

  老者年纪不小,贾赦可不敢受他这份礼,忙侧身让开了,将人扶起,笑道:“老人家过奖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不过是我等的分内之事罢了。”

  “于国公爷而言是分内之事,于我等而言,却是活命之恩了。只是,这么些好物儿就这么放开了让咱们这些人吃,是否有些不妥?”老者小心的问。

  贾赦一愣,随后一想,也就明白老者在担心什么了,他笑道:“老人家莫要担心,这三种粮食原是我族中小辈自海外寻来的,耐旱,不挑土地,饱腹感强又高产。因着怕它不能适应咱们大启的土地,我便在庄子上试种,想要挑选优良的种子,然后再将它们向大启的百姓推荐。这几年,我那庄子收获了不少,这几年都存着呢,够咱们吃了。”为了保存这些,贾赦没少花心思,甚至把他家师父送给他的诸物袋都给利用上了。

  听他这么说,老者放下了心,同时也松了一口气,在贾赦的示意下,拿着玉米,珍惜的小口吃了起来,一边吃,老人家的眼眶渐渐的红了。

  “国公爷所言,这些粮食耐旱又高产,可是当真?”老者还是没忍住,问出了心中最大的疑问。

  贾赦点头:“自是当真,这么大的事儿,我可不敢马虎。”

  “好好好,真是太好了。等哪天国公爷觉得这些粮种,咱们可以种了,老头子一定要第一个领来种!”

  贾赦点点头,没告诉他,他的这个愿望,怕是就在不远处了。

  这时,贾赦突然发现,煮土豆、玉米和红薯的锅前站了几个面熟的人,盯着锅里的东西,眼冒绿光。

  贾赦连忙上前招呼:“哥几个就别站在这里了,那都是布施用的,你们就别想着和他们抢了,我是不会允许的。如果你们真的想尝一尝,就来我这里吧,我这里有烤土豆和烤红薯,比水煮的要好吃得多。”

  那几人是四王八公各家的纨绔子弟,和贾赦的关系还不错,几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爱好,那就是吃。为了一口吃的,这哥儿几个没少做出些出格的事,要不然也不会一听说贾赦这里有他们从来没吃过的食物就立马赶来了,以他们和贾赦的关系,说不定还能混一口吃的呢。

  此时见贾赦这么说,没多想就照着他的话去做。

第52章

  到了贾赦方才呆着的炉子前,就见贾赦正从一堆炭灰里扒拉出来几个黑乎乎,沾着草木灰的东西出来,顿时皱眉。

  “这就是你说的烤土豆?这也太脏了些吧?”

  这人话音刚落,就见贾赦把其中一只带灰的烤红薯拍干净身上的草木灰,直接递给了一旁的徒钰。

  徒钰也不嫌弃,接过来,剥去外皮,露出里面色泽金黄的果肉来,一股霸道的甜香味,直冲入鼻中。

  那人下意识吞了吞口水,好想吃!

  贾赦笑道:“这是烤红薯,我和王爷最爱吃这一口了,早些时候就把府里的存货吃了不少,今儿你们运气好,赶上了第一波。来,吃一个,这个的量可不多,想吃下一波,可有得等了,得等人从庄子上头过来才行。”

  几人都有些不敢相信,但见徒钰吃得那么香,想来味道差不到哪里去,遂也接过贾赦递来的烤红薯,学着他们的动作,剥开红薯皮,小心翼翼的咬了一口。

  瞬间,一股甜香充满的口腔。

  “好吃!”

  贾赦耸耸肩,烤红薯当然好吃了,就是吃多了,有一个后遗症挺让人尴尬的。

  但这么个小小的瑕疵他会说吗?贾赦当然是不会说的,想吃好吃的,某些后遗症还是要担着的。

  施粥的消息第一时间传到了兴宁帝的御案上,御案上放着一只雕花红漆盘,上面放着一个土豆和一根玉米。

  玉米浑身金黄,粒粒饱满,卖相极佳。

  兴宁帝只看了一眼,就拿起了玉米,能送到他这里的吃食,都是经过小太监试过毒的,兴宁帝并不需要为此纠结,拿起玉米,就照着暗卫说的吃法,掰下几粒玉米粒,放进口中,尝了下味道。

  虽然没甚味道,吃多了也能满口生香,吃着吃着就停不下来了。

  吃了不到半个,肚子就传来饱腹感,兴宁帝眼里露出了精光。

  兴宁帝哪里还能坐得住?吩咐准备出宫,他要到荣国府去,亲眼看一看百姓对这些粮食的看法。

  贾家的粥棚前,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来排队领吃的,有土豆,有玉米,有红薯的荣国公压根没在怕的。他的烤红薯摊前,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围着,就想尝一口被人夸得天上有,地下无的好物儿是个什么味儿。烤红薯的速度,已经赶不上大伙儿吃红薯的速度了。

  还好徒钰有先见之明,一发现来他们这里抢食吃的人越来越多后,立即声明一个人只能拿一块,大小随机。

  这一规定让众人很不满意,但东西是人家的,自己来白吃白拿,再不知足就很说不过去了。

  吃完后,也只能眼巴巴的看着了。

  烤红薯的甜香味不停的往鼻子里钻,他们刚才又亲自品尝了烤红薯的美味,再在这里呆着,简直是自虐。

  可是他们还是舍不得离开,就这么站着,闻着香味,看着大家吃得满脸红薯泥。

  贾赦摇头,何必呢?

  这时,小厮寒玉凑到贾赦的耳边,小声道:“老爷,圣人来了,已经在府里了,一进府,立即就让弟兄们取个烤红薯过去了。”

  贾赦眨眨眼,顿时就知道兴宁帝是被什么东西给勾了来的。

  皇帝都来了,他们当然不可能再呆在这里开烤红薯取会了,赶快挑了个卖相最好的,用帕子包起来,就这么捧着进了府,果然看见兴宁帝端坐在门房处,把他们家门房挤得无地自容,只能委委屈屈的找了个不会打扰到圣人的角落呆着去了。

  兴宁帝大马金刀的坐在那里,气势感人。

  才刚跨进门,贾赦有些懵,看看门内气势十足,鸠占鹊巢的兴宁帝,再看看几乎被围了个水泄不通的宁荣街,下意识抖了抖,这么多人,可不能让人知道大启的皇帝陛下微服来此,会死人的!

  俗话说“蚁多咬死象”,即使他有再多的神仙手段,也架不住人多啊!

  不敢耽搁,连忙恭恭敬敬的把兴宁帝请到了荣禧堂,又吩咐府里厨房,用土豆和玉米红薯做出一桌子色香味俱全的饭菜来。

  贾赦如此上道,兴宁帝心下熨帖,放开了肚子吃了一顿,这才有力气和两位股肱之臣商议事情。

  “这便是你前些年让人去海外寻回来的粮种吗?”

  前几年,贾赦上窜下跳折腾着派船出海,说是要寻找海外的粮种,当时除了徒钰外,也只有兴宁帝对此事满怀希望,如果真的能成,对大启而言,简直是功德无量了。

  只可惜那支船队一去多年,终于在七年前回来了,也果然带回了不少海外的食物种子。结果贾赦见了,十分的不满意,把那些东西拿到了庄子上试种,说是要给这些种子优选再优选,再种,挑出最好,又最适合大启的种子来种值。

  这么多年过去了,连兴宁帝都绝望了,将这件事给忘到了脑后,没想到贾赦这么能沉得住气,要不是这场天灾,他贾赦赦是不是就不想拿出来了?

  贾赦点头:“到底是从海外番邦弄来的东西,饱腹感十足,还不挑土地,便是山坡沙地也能种,就是味道差了点。这几年臣和手下们没少为改良它们殚精竭虑。好在经过这几年的努力,没有白废,陛下现在吃到的,已经是臣等目前可能做出来的极致的味道了。”

  要不是为了选出高产又好吃的品种,贾赦早就把这两种从海外寻来的粮食推广到全大启了,哪里还能等到现在?

  贾赦虽然这么说,内心却是十分得意的,以如今的科技水平,能做到这种程度已经很不容易了。

  要知道,如果能把这三种粮食向大启百姓推广,能活多少人,兴宁帝比贾赦更明白这些粮种的好处,当即笑道:“明儿朕让皇庄的管事来寻你,你拿出些种子让他们种吧,亩产千斤以上,朕是觉得,还需得眼见为实的好。”

  贾赦当然没意见了,他本就是要用这些造福大启百姓的。还有比交给兴宁帝更好的办法了吗?

  徒钰笑道:“陛下所言甚是。臣有一言,说来或可与陛下参详一二。”

  “讲。”

  徒钰道:“这三种作物都是不挑土地的,特别是土豆,比较不挑时节,如今时已近秋,不如把这些番地来的粮种送一些给边军,让他们在山地或是下等田里试种一些。一来此物高产,可以助边军度过冬日粮食匮乏的日子,二则那些蛮子不识此物,南下劫掠时,自然会略过这些,为边军留下口粮。”

  “可。”

  说完了粮食的事,徒钰又道:“如今因灾入京的流民越来越多,让他们回乡重建家园又不现实,之后几天,来京的流民定然会越来越多,如此下去,怕是要出事。”

  一听这话,兴宁帝就想叹气,他也正在为此事发愁呢。根据往年的经验来看,流民的问题可不好解决,弄不好是要发生民乱的。

  贾赦道:“这有什么,那些人背井离乡,来到京城,人生地不熟,只为求一个活命的机会,会闹事,主要还是太闲了,成日家无所事事,又能领救灾衣食,一天两天的还好,时间一长,可不就得出事么?只要让这些人忙起来,白天出门上工,夜晚回家,梳洗过后,倒头就睡,哪里还有时间闲出屁来?”

  这话得到徒钰的高度赞同:“很是。”

  兴宁帝被他两个的说法惊呆了,可是仔细一想,可不就是这么个理儿吗?双手一拍,赞道:“妙啊!实在是太妙了!你们说,如何让那些人忙起来呢?”

  贾赦道:“俗话说,救急不救穷,臣今日施粥赈济灾民,只是救急,这么多流民,咱们可救济不过来,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啊!”

  “难不成,你想让他们付钱?”兴宁帝惊了,他的这位荣国公,不会真这么狠吧?!

  考虑到眼前之人是他的顶头上司,握着生杀予夺的大权,本来已经翻到一半的白眼,又被生生忍住了。

  贾赦很想说一句:臣是这样的人吗?!

第53章

  他道:“臣自然不会让他们付钱吃饭,那样臣成什么人了?”唉,可怜的陛下,搭档这么多年了,居然还不能猜到他的意图,想给差评怎么破?还是他家亲亲师兄好啊,只需要他的一个眼神儿,就能知道他接下来要做什么了,多好!

  唉叹完,贾赦才又恢复了正经样子来。

  “您想啊,京城一下子来了这么多人,住和吃可是两个很大的问题。投亲的且不算,城外那些无亲可投的呢?依臣看,咱们手上有水泥,建个房子的速度极快,不出三五日,一座简单的屋舍就能建好,明儿让顺天府给张告示,招流民建屋,一日两餐,外加两个铜板的工钱,做得好的,还能得到额外的奖励,如此一来,那些人可不就能忙起来了?”

  徒钰补充道:“房子修好了,屋子里的各种摆设,都需要人做,木匠,陶匠,泥瓦匠,绣娘,这些有手艺的人可以另外挑出来,让他们做些桌椅床铺,杯盘碗碟,省得浪费了他们的手艺。”

  “而且,不仅需要男工,女工也是需要的,洗菜做饭,缝些被褥之类的,这些活计,想来那些男人是不会去做的。”

  兴宁帝静静的听着他们两个人把事情安排得明明白白,他都不需要再补充什么了,显然这两个人早就把事情从头到尾考虑完全了。两人所提并无什么不对,只是会动到某些人利益,要知道,流民进城才刚一天,就已经有人伢子和他们接触了。

  兴宁帝当即让小太监去顺天府把顺天府尹找来。

  “还有五城兵马司。”徒钰补充道。

  “对,还有工部尚书和户部尚书,也让他们一同过来。”

  皇帝点了名,几位大人急匆匆就来了。鉴于一会来的人有不少,这个碰头会的时间肯定不短,在他这荣禧堂里开会有些不合适,贾赦干脆带着兴宁帝去了大观园,那里有当初专门留出来的一间会议室,坐等人来。

  距离贾赦弄出水泥来得有许多年了,除了铺路和修堤外,还真没有多少人拿它来修房子,这个时代的人,还是更喜欢老式的房屋一些,就连贾赦自己,也是更喜欢古建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