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运小夫郎 第150章

作者:四夕夕 标签: 种田 甜文 近代现代

  黎明瑾哪里知道这些,听着他娘细细地告诉他在府城考院试租小院住的花费,各方面的考量和优劣,将这些东西都记在脑子里。

  姜芷芸在说完之后问黎明瑾:“瑾哥儿,你梦里关于府试的那一场是不是有少部分人提前准备了油布一类可以挡雨的东西?”

  “嗯嗯,娘,你说他们是怎么知道带油布进考场的?”黎明瑾想到当时梦里看到那一幕还觉得有些奇特,平时大家用油布的时间其实很少。

  “这叫做有备而来。”姜芷芸正好借着这件事教一下儿子。

  “或许在咱们昌平县这个小地方,百十年都难得一遇这样的大暴雨,但是在别的地方,别的考试中早就有了这样的情况。”

  “像那些大家族的子弟要读书参加科举考试,他们有祖祖辈辈积累下来的经验,要带什么东西去考场他们早就准备齐全了。”

  “而像咱们这样没什么根底,族里甚至村里之前没有人参加科举考试的人家,去参加科举考试要带些什么大家都不知道,只能说尽量想得多准备齐全一些。”

  “平时还好,一旦遇到了突发情况,咱们这样人家的学子就比不过那些准备充分了的人。所以瑾哥儿,你记住了,以后不管是去哪里做什么都要三思而后行,有了充分的考量再说。”

  “还有,现在不管是黎家还是娘的娘家姜家,咱们两家人都开始逐渐向耕读家族靠拢,或许这种变化在娘这一代时不明显,但是经过了几代人的努力后,娘希望有一天咱们的家族能够像县里的李族或者邓族一样。”

  “这样的话我们作为先人就需要多多地给后辈积累,不管是财富还是科举考试的经验技巧,这些在以后会成为我们子孙后辈在和其他人一起评比时脱颖而出的资源。”

  男人家辛辛苦苦在外面打拼,女人就要想办法积攒家产、扩大家族,类似的话老姜王曾经在姜芷芸出嫁前告诉过姜芷芸,当时年幼的她没有完全理解这些话的含义。

  一直到黎成石外出参军、回乡后做县衙的差役,黎明德去读书考上童生,大房一家做小买卖,他们一家子搬到了县里,经历了这么多的事情后,她才渐渐明白。

  现在的黎明瑾听着姜芷芸的话也是迷迷煳煳的,有些他理解了,更多的他没有听明白,不过家族个概念他已经记在了心里,以后或许他会有别的理解。

  姜芷芸摸了摸黎明瑾的发髻,没有继续往深了说,这些经验、道理是要时间才能理解的,多说无益。

  ***

  府试和院试不在县城里,黎明德和白志文考完了之后休息一天就回到了昌平县,在县里等着府试的结果。

  姜齐明那边不打算回来这么早,他和姜老头在县城租了一个小院,一天三十文,一个月八百文,先交了八百文也就是一个月的租金,住满了一个月后如果院试成绩还没出来,他们就继续按天租。

  时间在等待中一天天过去,五月十六日,原汉省本届秀才试放榜了。

  每天都早早地到府衙门外看看的姜老头终于守到了府试结果,他是识字的,一眼就在榜单上看到姜齐明的名字。

  在这之后,姜老头眼里再也看不到别的字了,只剩下了“籍贯原汉省、洪云州、昌平县学子,姜齐明”这一行。

  第二天,各地州衙也公布了本次府试的成绩,洪云州的州衙外,那张红底黑字的榜单上,白志文和黎明德两人的名字毫无意外地出现在了上面。

  这一回,白志文超过了黎明德夺得第一,黎明德在他后面,是第二名。

  等着报喜的人看到了结果后,马不停蹄地找了辆驴车就从洪云州往昌平县走去。

  县试的成绩在第三天才公布出来,不过县试同黎明瑾他们已经没有关系了,只有黎成石因为县试忙碌。

  白志文和黎明德通过了府试距离秀才公更进一步,他们两家都很低调,得到消息后没有往外说,打算等到明年他们院试过了成为秀才再开席面庆祝。

  另一边的姜家夫妻两很是焦急地等着他们家齐明的结果,如果姜齐明没有考中秀才,他在成绩出来之后就往家里赶,顺风的话六天就能到昌平县。

  如果姜齐明考中了秀才,那他就要在府城再待上几天,学政会组织一场宴会,让本届的秀才们相互认识,不过府城的差役会从府城来到秀才公的祖籍通知。

  不过,姜家有黎成石这个女婿在,黎成石是在县衙当差的,府城那边送县试成绩的时候就会把那个县的学子通过府试和院试的情况一并送来。

  只是白天放榜的时候黎成石太忙了,这么重要的消息他又不敢让人带口信给岳家大哥,只能等到忙完了放衙后,先跑趟姜家,把姜齐明考中秀才的消息告诉岳家大哥。

  听到了确切的消息后,姜喻之高兴得不行,拉着黎成石留在姜家吃饭,他白天一直没有得到妹夫的口信,还以为自家齐明没有考中秀才,正担心着呢。

  黎成石自然是拒绝的,一个是姜家多半没有准备他的饭菜,二来他没有回家媳妇和孩子们肯定等着他的,这个好消息他也想同媳妇早点分享。

  黎、姜两家人现在都住在县城里,平时接触的机会多,互相很熟悉,黎成石坚持要走姜喻之没有硬要留他下来。

  知道了儿子的情况后,姜喻之就开始忙碌起来,他们家这些年没攒下什么家底,就不开席面那些了,但是他们姜族在下河村是大族,有自己的祠堂,这么重要的消息等齐明回来之后肯定要开祠堂告诉老祖宗。

  而且族里人和同村的多半会送贺礼,他们家得要回礼,好在回礼送什么姜喻之心里有数,只是时间紧急需要快点准备起来。

  姜芷芸得到消息后,第二天一大早就揣着十两银子跑到自家大哥家:“大哥,你和大嫂手上的银子趁手不,我这里有银子,你们先拿去用吧。”

  搬到县城这一年多,在姜芷芸的精打细算下,他们两口子又攒下来了接近一百两银子,只是年初的时候姜芷芸打听到城外有一小块差不多有八亩连着的地出售,她一口气拿出来了八十两银子把那八亩地给买了下来。

  如此一来姜芷芸手上就只有二十两银子不到了,她留了几两银子自己家用,拿出来了十两整送到大哥家。

  姜喻之不收银子:“芸娘,你大哥我到县城学堂做夫子后每个月有六两银子的月钱,攒了这么久已经把齐明考中秀才要用的钱攒够了,你手上的银子是你和妹夫两人一起的,你拿出来妹夫知道不?以后可别这样了。”

  姜芷芸笑了笑:“大哥放心,给钱就是我们两一起决定的,你和大嫂先收着吧,银子再多不压手,如果没用上你们再还给我们就成。”

  在姜芷芸的劝说下,知道了妹子他们现在真的用不上这十两银子后,姜喻之暂时将这十两银子收下了。

  ?作者闲话:感谢对我的支持)

第263章 黎秋生的意愿

  姜齐明不仅考中了秀才,更是本届前三十名的一等秀才,也就是癝生,拥有了给童生和要考童生的读书郎作保的资格,仅仅给这两个考试作保一年就能有十几二十两银子的收入。

  都说读书好,读好了书一家人都能改换门庭、飞黄腾达,但实际上认识几个字的人和童生没有什么区别,因为都没有功名在身。

  从秀才开始,就能凭借身份挣钱了,当然,能够挣到这笔钱的人就只有癝生,后面的秀才是没有资格的。

  要等到秀才再进一步考中了举人,那才是真正的一飞冲天,只要眼光不太高,随便在地方上某个缺轻而易举。

  并且举人还能免收地税,将自家的田地挂在了举人老爷名下,只需要交给举人老爷一部分粮食或者少量银钱,就能免去不算太高昂但是还是让大家心疼的地税。

  举人在家坐着什么都不做,就能有滚滚财源进账,更不用说他们做一点什么了,但是考上举人的难度也要高得多,整个省的秀才加在一起竞争这个位置。

  每年考中秀才的人这么多,但是原汉省每三年仅有八十个举人名额,有些地方举人名额更少,三年可能就五十个。

  在这样的比例下,真正到了某一个州、县,举人数量就少了下来,大家当然会觉得举人老爷精贵。

  因为黎成石那边只会知道院试的结果,不知道院试的具体排名,等报喜的差役过来之后,姜喻之才知道自家儿子居然在考秀才当年就考中了癝生,他高兴坏了。

  头年癝生比县考癝生更值钱得多,对姜齐明以后继续参加乡试有好处,也更容易拜入府城的官办学院,得到学院教谕的看中。

  当年姜喻之考院试的时候五分实力五分运气,他是最后那个等级的二十名秀才之一,他的癝生身份是后来回到昌平县之后,积累了一些年头的学识,才在昌平县的县考中得到的。

  所以姜齐明头年就考中癝生他很是看中,立马决定将回礼的规格稍微提高了一点点。

  按照最开始的标准,姜喻之他们攒下来的钱足以应付,要将回礼的规格提高他们就稍微差一点点了,好在有姜芷芸最开始拿过来的十两银子,花用了其中三两银子,最终把回礼准备妥帖。

  姜齐明是在府试成绩出来后的第十一天才乘船到了昌平县的码头,姜喻之已经找县城学堂的院长请了十天假,算着时间差不多了,提前了一两天就在码头等着。

  当姜齐明和姜老头背着包袱、提着行李出现在了船头,姜喻之一个没忍住激动地跑了过去,冲他们那艘船使劲挥手。

  三十多马上四十岁的人了还像个孩子一样在码头上奔奔跳跳的,平时姜喻之在儿子面前要保住他当爹的威严形象,他素来比较严厉,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活泼”过。

  姜齐明看着他爹这样,转头问了问旁边的姜老头:“爷,我爹他以前是这样的吗?”

  姜老头毫不客气地拆了儿子的台:“你爹他小时候和你截然相反,他性子活泼,很不耐烦坐在凳子上看书读书,是你奶病了不舒服,他才开始耐着性子读书哄你奶开心。”

  姜齐明对他奶的印象几乎没有,老姜王氏在姜齐明三岁不到四岁之时就过世了,他的记忆中只有一个很模煳的概念。

  不过他从平日里姜老头、姜喻之、姜芷芸和姜王氏的描述中,在脑海中勾勒出来了一个明事理懂人情知进退的聪慧女子形象,如果他爹真的是在奶的影响下好好读书,好像确实很有可能。

  虽然知道了他爹小时候的德行,但姜齐明是个严肃古板的性子,他不会用这件事去“嘲笑”他爹,下了船之后依旧对着恢复了沉稳的姜喻之恭恭敬敬。

  以前觉得儿子是个小古板有些无趣,这一次姜喻之体会到了小古板的好处,他也假装自己暂时性失忆了,忘掉自己刚才的举动。

  姜老头在心里悄悄地嘲笑了一下儿子,并没有拆穿他,将自己手上提着的行李交到儿子手上。

  在姜喻之接到了姜老头和姜齐明时,暂时回到村里居住的黎明瑾和黎秋生来到了上河村边上的浅水河,他们要在水边找一种有药效的草药。

  以前,黎明瑾和黎秋生两人的肤色差不多,但是随着两人生活轨迹的不同,他们两人的肤色有了很大变化。

  黎明瑾绝大部分时间待在自家院子里,他比前些年更白嫩了不少。

  黎秋生自从跟着邢郎中学医术和处理草药之后,他待在家的时间很少,要么是下雨了没法出诊和采药,要么是他找到了平时比较难找的草药,要赶紧炮制出来。

  常年外出,让黎秋生脸上和手上的皮肤变成了一种健康的小麦色,不至于像地里庄稼汉子那种晒到发黑发紫的颜色,也不像黎明瑾或者白子怡那样白白嫩嫩的。

  如果忽略掉黎秋生额头的红痣,他的样子同身高稍微矮一些的男子差不了太多。

  这些年黎草叶跟着黎成志他们在米线摊位和铺子帮忙,攒下来了一笔钱,她纠结了很久,还是决定用这笔钱做嫁妆将儿子嫁出去。

  因为黎草叶觉得不是每个男人都能像白晨那样,毫无芥蒂地被人说吃软饭,想要让儿子后半辈子过得幸福,还是让他像普通哥儿那样嫁出去比较好。

  但是黎草叶的想法遭到了黎秋生的反对,他不认为自己嫁出去会过得多好,哥儿生养困难不说,他的模样就不是男人喜欢的那种,找个图他嫁妆的男人嫁了有什么意思?

  小时候,梁家的遭遇在黎秋生的脑海中留下了过于深刻的痕迹,他对成亲带着抗拒,他不认为嫁给了某个男人,给男人生儿育女会幸福。

  黎秋生这种离经叛道的想法让黎草叶愁得睡不着觉,担心儿子以后孤独终老,担心儿子老了没有人照顾,担心儿子不嫁人走出去被人指指点点……

  在发现了他娘因为担心他整日睡不着觉之后,黎秋生同黎草叶敞开心扉说了一通,两人把所有的矛盾都给说开了。

  黎草叶最担心的问题无非就是儿子以后孤零零的一个人没有人陪着,到老了没人照顾。

  黎秋生告诉她,邢郎中夫妻两人就没有孩子,他现在跟着邢郎中学医术,以后会接过邢郎中身上的担子,邢郎中夫妻两人老了他会负责给他们养老。

  在他自己身上也是同样的道理,他以后可以收合眼缘的徒弟,教徒弟医术,让徒弟给他养老。

  然而黎草叶觉得徒弟没有自己的孩子有保障,万一收了个伪善的,学到了医术就不管师父,那他怎么办?

  黎秋生直接举了自家的例子,外公和外婆生养了一个女儿两个儿子,到头来给他们老两口养老是女儿,并不是儿子。

  亲生子女同样有不孝顺老人的,孝顺与否是看品性,并不是血缘。

  不提孤独和养老的问题,黎草叶还担心村里的流言蜚语,一传十、十传百,流言传了出去后,事实到底是怎么样的没有人关心,但是产生的结果对一个人的影响太大。

  黎秋生认为,流言只能影响那些普通人,他以后是说要给大家看病的郎中,人吃五谷杂粮谁不生病,没有谁敢保证自己有朝一日不会求到他头上,考虑到这一点大家就不会也不敢随意编排他的事。

  在这个问题上,黎草叶又被黎秋生给说服了,后面不管她提出来多少问题,黎秋生都能找到理由反驳,弄得黎草叶最后没办法只能答应了暂时不要求他嫁人,也不给他招赘。

  现在黎秋生马上就要年满十八周岁了,这几年正是他最好的年华,他的全部心神都投入到了学医中,比以前更不想着风花雪月。

  黎明瑾带着草帽蹲在黎秋生手边,看着堂表哥认真小心地将这种植物的根给挖出来,好奇地问:“堂表哥,你现在还是不想成亲吗?”

  看着出门在外会戴上帽子担心晒伤的黎明瑾,黎秋生笑了笑:“瑾哥儿,你觉得我这样子的哥儿会有人真心实意地愿意娶吗?”

  黎秋生曾经最羡慕的人是黎明瑾,因为他有一对恩爱且宠爱他的爹娘,姜芷芸和黎成石之间的感情黎秋生是向往的。

  在黎秋生的想像中,他以后要是想要同别人成亲,就要过得像他们那样才行,他不想重复自己和爹娘的悲剧。

  随着年龄的增长,黎秋生知道了三堂叔和三堂婶这种情况的可遇不可求,他在找到了自己的兴趣爱好——辨草药、学医术后,放弃了对那种美好感情的向往,将自己的心封闭起来,一心一意成为一个好郎中。

  黎明瑾认真地观察了一遍做事认真的黎秋生,然后非常肯定地说:“堂表哥长得很好看啊,我就喜欢。”

  当年黎草叶就属于在上河村长得很好看的闺女,瓜子脸、圆杏眼、下巴小巧、嘴巴玲珑。

  黎秋生差不多继承了她的长相,五官精致、皮肤细腻,唯一的问题就是他的肤色偏黑,但是黎明瑾不觉得肤色对他堂表哥的外貌产生了多大的影响,反而有种别样的韵味。

  “瑾哥儿,外面那些男人可不这样认为。”黎草叶看着黎明瑾认真的模样心里一暖,“男人们喜欢的都是白皮肤的女子或者哥儿,像我这样的,恐怕和来娣姐一样,在他们眼中丑得很。”

  “那是他们有眼无珠,我堂表哥长得好看,还会一手医术,不论是谁娶回家都是娶到了宝贝。”黎明瑾嘟嘟嘴。

  他想到了上次他娘说的话,要不是他不戴帽子会被晒伤,他也想跟堂表哥一样将帽子给抛开,把自己晒黑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