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运小夫郎 第195章

作者:四夕夕 标签: 种田 甜文 近代现代

  “我听静姝说过教养嬷嬷。”黎明礼见黎成石询问教养嬷嬷,想到曲静姝同自己闲聊时说起小时候的事,“静姝和她姐姐小时候回过一趟曲家主宅,跟着本家的小姐们一起学过一段时间的规矩,静姝说她那时候还小,有些受不住嬷嬷们的严厉,没学多久她就被爹娘接回家了,只剩下静姝她大姐继续在主宅学了一段时间。”

  也是因为她们两姐妹那时候一个学过规矩,另一个几乎没有学,后来曲夫人给孩子们选择婆家的时候,才会给曲静姝的姐姐选择了州城的大户人家,没想到是把女儿推进了一个火坑。

  等曲静姝到了要相看的年龄,她就不乐意给女儿也选择高门大户了,曲静姝比她姐姐更单纯,规矩又没有那么好,更容易被婆母挑刺。

  “曲家有自己的教养嬷嬷?”黎成石问道。

  “这个我不是很清楚,三叔,你怎么会突然打听教养嬷嬷?”黎明礼不解,他们家的情况谁用得上什么教养嬷嬷么?

  福至心灵,黎明礼一下就想到了三叔家的瑾哥儿,瑾哥儿已经和白志文定亲了,看大哥和白志文的样子明年很大把握能够考中举人,三叔找教养嬷嬷是不是就为了瑾哥儿以后。

  不出黎明礼所料,黎成石说了他要请教养嬷嬷的原因。

  “这样吧三叔,我回去问问静姝和爹娘,看他们有没有什么门路请来教养嬷嬷。”三叔开口,黎明礼不好拒绝,当然他也没想过拒绝。

  不仅三叔这边的瑾哥儿要找个教养嬷嬷,黎明礼想着大哥大嫂那边有没有必要,他到时候回去了就写信问问大哥,或者大哥和白志文他们在府城,或许他们会有不同的门路。

  ?作者闲话:感谢? ?)?*??对我的支持)

第333章 资产的变化

  黎明礼把儿子的户籍事情办理好了之后,没有在昌平县多待,同黎老太他们告别了之后就回了州城,说是等到明年开年后天气暖和了,他再带着妻儿回来看望老人家,到时候他们多住一段时间。

  距离过年不剩下多少天了,在府城的黎明德也托人带了他的年礼和信回来。

  在黎明德的信中提到,今年过年他和白婷也不回家,孩子还小,过年正是最冷的时节,还得在船上颠簸折腾,他担心孩子受不住,就在府城过年了。

  黎明德的说法和黎明礼一样,都是说等到开年了之后,他再带着妻儿回家。

  因为白秀荷在白婷出了月子没多久之后就回了昌平县,所以今年年底的蹴鞠大赛黎明德就没有参加,他上午在书院听了课之后下午要回家,一边读书,一边偶尔帮着白婷照看下孩子。

  白志文没有家人在县城,他一个人没什么事要做,依旧参加了洪云州的蹴鞠队。

  今年,洪云州的蹴鞠队运气比去年好,没有一开始就遇到实力强劲的扶乐州队伍,踢了两场之后才遇到扶乐州队伍和万荣潼。

  在比赛场上,万荣潼丝毫没有因为他同白志文的私交手下留情,反而因为知道了白志文的实力,对白志文特别不客气,防范得更加紧,让白志文无可奈何。

  白婷那边生了孩子没有精力招待家里人过来,加上黎明德没有参加蹴鞠大赛,今年黎家人也就没有到府城来游玩,白志文自然没能带着黎明瑾去看他新买下来的宅子。

  只能拿着画好的图纸回到昌平县过年时再同黎明瑾说,反正距离他们成亲还有十个月,房子的事不是那么着急。

  黎明瑾这时候已经跟着放年假的黎成石,同娘和弟弟包袱款款地回到了上河村,欢欢喜喜地等着今年过年。

  去年,黎家过年的时候家里人多热闹,今年突然一下少了好几个,黎明德和黎明礼两兄弟不在,黎明夏出嫁了不像黎明春那样挨着娘家,过年守夜不会回来,黎家院子好像因此安静了很多。

  黎明瑾回去就感觉到了家里的不同,赶紧叫上黎明月和黎明康两个在家里说说笑笑,总算把气氛给缓和了一些,让黎老头和黎老太脸上露出了笑意。

  第二天,黎明瑾找了个机会就同他娘说起家里的二老:“娘,我看要不让爷和奶搬去县城住吧?”

  黎成志和白秀荷天天都要顾着米线铺子,早出晚归的一天到晚没多少时间在家陪着老人,只有黎明月和带着孩子的黎明春时不时过来找老太太说会儿话。

  以前黎明春还住在黎成力那边的时候,有还没出嫁的黎明夏帮忙,虽然家里人多但是更有空些。

  现如今黎明春和白晨单独搬出去住了人虽然少,可是她那边有了两个更小的双胞胎要照顾,比起以前更忙了,又不好单独让女儿白兰心过去陪太爷和太奶,省得别人说她故意把孩子给老人照顾云云。

  因此,大多数时候都只有黎明月陪在黎老太身边。

  “嗯,我也考虑过,你爷奶的年龄大了,身子骨没有以前那么好,哪能还像年轻的时候那样下地劳作。”姜芷芸也早就在想这个问题了。

  虽说家里的田地大多数早就租给了村里人种,但是每次到了地里要忙活的时候,黎老头就忍不住扛着锄头下地,让他在家里待着他心痒痒,和别人一起把粮食给收上来,他才心情舒畅。

  让两位老人去县城居住,最大的阻碍在黎老头上,黎老太去县城小住的时候挺适应的,闲着的黎老头难受。

  姜芷芸打算趁着过年大家都在家,一起劝劝这个倔强的老头,让他们二老平时就跟着大哥和大嫂在县城住着,每个月石哥休沐的时候,他们可以接着二老一起回村住个一两天。

  说起来,黎成志他们当初在县城买的宅子比较大,要是黎老头到了县城还是想要种地,就让他把后院的地开垦出来种上一些蔬菜未尝不可,总归让他找点事情做。

  至于说黎老太,这位也是一个喜欢忙活不喜欢闲下来的,别看她年龄大了,但是脑子依旧灵活身子骨也还行,要是她在县城长期住着也闲不住,就可以去米线铺子。

  让黎老太研究怎么做更好吃的米线或许不行,但是让她和铜板打交道她的脑子转得那叫一个快,不识字不会算数都不影响,只要数额不是特别大,她眼珠子一转就能知道应该是多少。

  这种能力不止黎老太一个人有,到了她们那个年龄脑子没煳涂的老太太们都差不多,大家都是苦日子过来的,对钱看重得很,出去买东西生怕多给出去一个铜板,有她们自己的一套算钱法子。

  姜芷芸想,不做灶台上的活,也不用打扫桌椅洗碗那些,就让老太太穿得干净精神接待客人和收钱。

  黎明瑾没有姜芷芸想的那么细致,他就是觉得爷奶年龄大了他们做小辈的应该多孝顺,自从他们一家搬去了县城后,村里的家就冷清了。

  黎明月悄悄地对黎明瑾说过,每次他们一家子从县城回来住的时候奶就会特别高兴,让黎明瑾听了有些心酸。

  虽然没有考虑得那么细致,不过黎明瑾的想法和姜芷芸有些相似:“娘,咱们家不是在县城外面不远的地方买了几亩地吗,你说这两年租了咱们家地的那几户人家给咱们的粮食越来越少了,爷和奶到了县城不再种地,我看到时候不如就让爷和奶帮咱们看着那些租了咱们家地的人家,爷是种地的老把式,有他老人家在,咱们绝对不会被煳弄。”

  黎明瑾口中的地,是姜芷芸后来添置的,说起来经过这些年的变化,他们三房的资产又有了不小的变化。

  因为,手上的钱多了起来后,钱是可以生钱的,只要不败家好好地经营着,日子就会越过越好。

  在姜芷芸的精打细算下,现在她手上已经有了三十亩良田,十亩水田、二十亩旱地,光是这些地租出去后租户给的粮食就足够他们一家人吃一年,还能有剩余的粮食拿到粮店卖钱。

  除了良田,姜芷芸又买了一间县城的小铺子和一间稍微大一些的中等铺子,她没有买宅子,她觉得他们一家人住这个一进的院子已经够了,没必要换大的。

  别看铺子比宅子贵,但是铺子的租金更高、更好租出去,想卖的话卖得也更快,比买宅子更划算。

  值得一提的是,黎家米线铺子也有了变化。

  今年开春的时候,黎成志他们总算把米线铺子隔壁的那个铺子买下来了,在黎成志多买了一间铺子卖米线后,姜芷芸就找上黎成石商量,说是以后不再要米线铺子的份子了。

  当初是姜芷芸提议让黎成志和白秀荷买干米线回来在县城卖米线,后来姜芷芸又靠着她读书多给米线铺子提了些不错的建议,让米线铺子成为昌平县的特色老店。

  这些年来她什么活都没做,动了动脑子和嘴皮子就从米线铺子那边分了不少钱,她觉得早就已经够了,大哥和大嫂没道理无休止地给他们家分份子。

  黎成石以前没怎么管家里的琐事,听了姜芷芸的分析后觉得有道理,他觉得既然米线铺子的份子不要了,那干脆他们把当初买铺子的钱也从大房那边拿回来,以后米线生意就同他们三房再没有关系。

  夫妻两人商量好了之后,黎成石主动找黎成志说明,米线铺子的钱不再分给他们。

  黎成志是个通透的人,他没有假意推诿,虽说让他一直给弟弟一家份子他没意见,可是弟弟这样做能让他们兄弟之间感情更和睦,他直接拿出来了二百两银子给黎成石,两人到县衙把铺子的房契给改了。

  当初买这个小铺子的时候用了三百一十两多点,经过这么多年变化,这个铺子涨了些,能值三百五十的样子,纯粹按照铺子的价值分的话黎成石他们只能拿到一百七、八十两,黎成志多给的银子是那个月的份子,还有他对弟弟、弟妹的感谢。

  当初要是没有弟弟和弟妹的帮忙,他和白秀荷哪里有能耐卖米线挣钱,供明德继续读书考科举,给明礼银钱在州城置办宅子。

  至此,米线铺子全权归了黎家大房,姜芷芸在这笔钱的基础上再添了些后,在其他地方另买了铺子。

  算算三房如今的家底,县城一进小院一座,铺子两间,水田十亩,旱地二十亩,村里的宅子一座,还有手上的现银,杂七杂八的加在一起少说都有一千五百两。

  这其中,姜芷芸打算将那间小的铺子给黎明瑾做陪嫁,还有五亩水田和十亩旱地,这些都是实打实的,能够钱生钱的资产,瑾哥儿成亲了之后靠着这些嫁妆就能把日子过下去。

  不管黎明瑾嫁得好还是坏,这是做爹娘的给孩子的保障,也是在告诉黎明瑾他的身后有家人的支持,遇到事情不用怕。

  ?作者闲话:感谢? ?)?*??对我的支持)

第334章 跟着守夜

  黎明瑾同姜芷芸嘀咕了一阵黎家二老以后的安排,姜芷芸拍了拍黎明瑾的脑袋:“行了,娘心里有数,晚点同你大伯、二伯他们商量好,等到守岁的时候让你爹提出来,大家一起劝一劝,兴许你爷和奶就同意过年后搬去县里住了。”

  姜芷芸在大房和三房刚在县城买院子的时候让黎成石同黎老头和黎老太提过这个问题,当时他们两都不大乐意,而且他们那时候也要年轻一些,最后尊重他们的意思,继续留在村里。

  到现在这么些年过去了,大家的想法、见识、身子都有了变化,估计再劝一次二老应该不会再那么坚定。

  黎家这边的儿子媳妇们商量着把两位老人给接去县城长住的时候,白志文乘船回到了昌平县,他这一次回来同样带着一大牛车的年礼,回来之后的前几日过得和去年差不多。

  有可能因为过了年就要到下一轮乡试了,县城的文人圈子比去年对白志文更热情了些,拉着白志文不停地说话,打听府城那边的情况,希望能从白志文嘴里知道一星半点明年乡试的消息。

  事实上,白志文确实知道一点消息,比如说有哪些翰林官员有可能派到原汉省来主持乡试,这些官员喜好的文章类型等等。

  这些消息当然不可能是白志文从学院那边得到的,是他和黎明德的老师章安浩在来信中隐晦提及了些。

  别看这两年章安浩回京去了,可他对两个弟子的管教可是一点都没放松,通过来往信件布置题目,让弟子写了文章送到京城。

  虽说这样的指导比之前见面更慢,但是也是有效果的,因为两弟子考中了秀才之后章安浩教他们的不再是怎么写文章,而是写文章的基调。

  章安浩的格局比晋台书院的教谕高得多,在他的指导下,白志文和黎明德的进步很明显,在月试中屡屡出彩,从丙等评级稳步上升到了甲等。

  通常来说,晋台书院的甲等秀才在乡试中只要没意外,那就是铁板钉钉的新晋举人,白志文和黎明德如今挺受书院教谕们重视的,学政都关心过他们的情况。

  虽然老师说的同乡试有关的消息白志文一个字都不能往外说,不过书院的同窗们整理收集的乡试消息就无所谓了,这些都是学政和教谕们默许了的。

  这些昌平县的秀才们一个个听了白志文说的乡试信息后如获至宝,恨不得当场拿笔记录下来,生怕漏了哪个字让他们参加乡试的时候比别人差。

  实际上,这些留在昌平县读书或者只去了州城读书,没有去府城晋台书院的秀才大都是天资不怎么样的,不然谁愿意放着夫子更好、消息更灵通的府城书院不去。

  举人和秀才在身份上天差地别,要不然怎么会有穷秀才、富举人的说法,只要不是实在没希望的,基本都想着参加乡试搏一搏。

  尽管他们考中举人的概率很低,却年年都参加乡试,是盼望着哪一次乡试的考官阅卷时手抖给他们通过了。

  所以,当白志文无私地告诉了他们乡试的消息时,这些秀才们自然是感激不尽,总觉得自己通过乡试的可能好像提高了一点点。

  白志文挺不喜欢这些秀才的,他们一个个不好生读书,想着靠走大运、歪门邪道通过科考,哪里是这么容易的事,就算通过了他们这样的也几乎不会为老百姓做事。

  再说如今的科考经过多次变革,已经非常严苛了,不像前朝时那般混乱。

  一位参加乡试的学子的答卷首先得要有两位副考官阅卷,只有两位副考官都觉得这个考生的答卷可以通过乡试,这份试卷才有可能到达主考官手上,由主考官最终判定能否通过。

  想要期待着一共三位考官们阅卷的时候都看花眼给通过,可能性几乎没有,有这功夫不如好好钻研学问,或者好好想想怎么养家煳口,用自己的秀才身份让自己和家里人过得更好。

  当然,这些话白志文就是心里想想,他在同县城的文人交流时脸上一直挂着和煦的笑容,看上去很平易近人。

  文人圈子就这么大点,他一年也就只会回来一次,要是不同这群人说上几句,不知道这群人会在背后怎么说自己,到时牵连了娘、弟弟和瑾哥儿他们黎家就不好了。

  宁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没必要同这些人闹得不愉快,按照老师的说法,等他们以后步入官场,还有更多妖魔鬼怪要接触。

  终于把县城的文人们给打发了之后,已经到年三十这天,白志文回到家帮着白姚氏收拾家里,现如今家里就他一个男人,有些活他用了一整天才做好,实在没有抽出空去找黎明瑾。

  就算这时候心里想黎明瑾想得不行,白志文还是忍住了,拿出在府城买的宅子的图纸同白姚氏说起房子的事。

  白姚氏捏着新宅子的图纸没看,忧心忡忡地问:“志文,之前你人在府城,有些话娘不好写在信里问你,你仔细同娘说说你的银钱是怎么来的。”

  府城二进的院子要两千多两银子,白志文做的什么营生,短短一年就挣到了这么多,白姚氏担心他该不会是为了钱做了什么不好的事吧。

  白志文以后是要继续考科举做官的,身上万万不能有污点,他现在做的事以后查出来了对他有影响怎么办。

  “娘你放心,钱财的来路没问题。”之前信里白志文不好细说,这会儿坐在家里没有什么顾虑的,他直接就说了怎么回事。

  为了让白姚氏放心,白志文拿出来他回来时就带着的碎宝石装饰,是他早就给家里人准备好了的。

  “就是这些东西吗?”白姚氏拿起一条交领,嘴里喃喃,“那怪那些大户人家会喜欢。”

  看着那精美细致的纹路,点缀在其中闪亮的碎宝石,脑子里忍不住开始选择搭配这条交领的各种衣服。

  得知儿子的银钱来路没问题,白姚氏总算把这个记挂在心里多时的问题给放开了,听白志文说以后不能再靠着这个挣大钱,她也不觉得可惜。

  对她这样性子的女子而言,一夜暴富总是让她心惊胆战,还是脚踏实地、细水长流的方式更适合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