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运小夫郎 第37章

作者:四夕夕 标签: 种田 甜文 近代现代

  黎家是黎太公那一代才在上河村扎根,没有其他的祖宗,上坟确实很快,半个时辰不到就结束了,黎老头和黎二爷带着各自的后辈下山回家。

  通常这一带的规矩是大年初一上祭祖,大年初二外嫁女回娘家探亲,大年初三开始普通走亲访友。

  但是因为过年这段时间是挣钱的好时段,白秀荷他们打算从初二就开始继续卖米线,所以他们决定今年提前回娘家。

  吃过午饭休息一会儿,黎成志和白秀荷两人带着大房的几个孩子回去白秀荷的娘家。

  自家女儿和女婿有新的挣钱门路,白家人高兴都来不及,对嫁到同村的白秀荷什么时间回娘家并不强求,白家老太拉着女儿说了几句贴心话就让他们赶紧回家去准备,什么时候空了什么时候再回来看看就行。

  两人提着大包小包的年礼回白家,等到他们离开白家,手上同样提着大包小包的东西,同姜芷芸当初回一趟娘家差不多。

  大年初二,天气晴朗。

  介于姜芷芸还在做月子,黎明康还小不方便带出门,黎成石就带着黎明瑾,父子两人提着早就给岳家准备的东西去了姜家。

  可能是因为有了之前黎明瑾捡到的那根人参调理身体,姜王氏去年秋冬身子都还不错,没有生病咳嗽,邢郎中去看她后建议她在天气好的时候多出来走动,平时没事做做家里的事,整天在屋子里关着对身体不利。

  黎明瑾听说灶房里是姜王氏在忙活,他到了姜家同外公舅舅打个招唿就跑去了灶房,看看大舅母是怎么做饭的,因为在他的印象中,以前到外公这边几乎没有看到过大舅母做饭。

  姜清妍平日里不怎么喜欢往灶房跑,今天听说她瑾表哥在灶房,她也主动跑去了灶房,喊着要帮忙。

  灶房里多了两个帮不上太多忙的小萝卜头,姜王氏没有嫌弃他们碍手碍脚,只给他们找了个冬日灶房最舒适的活计,让黎明瑾带着妹妹一起烧柴。

  以前老姜王氏还在的时候她的身子比姜王氏还差,姜家所有的活基本都是姜王氏一个人在做,现在姜王氏的身子好了不少,灶房的活她一个人就能利索地做完,还能抽空同黎明瑾聊一聊姜芷芸的状况。

  另一边男人们也在聊着姜芷芸和黎明康,主要是黎成石说,其他人听。

  经过几天相处,黎成石同黎明康逐渐熟悉起来,他说起自己这个小儿子有说不完的话,姜老头、姜喻之和后加入的姜齐明全都听得津津有味。

  到了饭桌上,黎成石还在说黎明康:“昨晚我给康儿换尿片,他对着我直咧嘴,我觉得他肯定是在对我笑,知道我是他爹爹。”

  黎明瑾听着,一本正经地拆台:“爹,弟弟还没学会笑,娘说要等到她出月子弟弟才会笑。现在弟弟咧嘴要么是饿了,要么是尿了,或者你把他弄疼了,娘和奶都说爹你笨手笨脚的。”

  想了想,黎明瑾补充道:“不过爹你别难过,其实我觉得你照顾弟弟还行,是娘和奶的要求太高了。”

  “瑾哥儿,爹爹早不会把你弟弟弄疼了。”黎成石冲着岳父尴尬一笑,怎么感觉瑾哥儿那句安慰比不安慰更糟糕。

  说起照顾孩子,姜喻之同黎成石有同款尴尬:“哈哈,正常正常,当初我第一次照顾齐明的时候也是笨手笨脚的,总是把齐明弄哭,这种事有经验就好了。”

  姜王氏听着他们说的话想起了以前的事,笑着说:“妹夫,当初你大哥照顾齐明还算好的,男孩子大气,有一点不舒服他其实不怎么闹腾,也就是哼哼两下。后来我生了清妍那才叫一个手忙脚乱,清妍是女孩子更娇气,她总是被你大哥弄哭,我只能一点一点教他,差不多半个月他才总算能够安安稳稳地给清妍换尿片。”

  这些事说起来又好笑又有些心酸,主要是当时老姜王氏已经过世了,姜家就姜王氏一个女人,她生了姜清妍身体不好,姜老头当公公的只能帮忙洗洗尿布、做做饭,房里的事没有人能搭把手。

  如果说起老姜王氏就容易引起姜老头的伤心事,姜王氏没有继续说这个话题,她提起自家齐明的童生考试,顺便问了问黎家大房的那两个孩子怎么样了。

  黎明德和黎明礼两人在县城学堂的进度黎成石还算了解,去年基本是他把两个孩子从县城学堂接回来,又把他们两人送去县城学堂。

  思索了一番,黎成石才说道:“我听他们说,学堂的夫子是建议他们两人等到明年再去参加童试,他们才进学一年不到,家里人也认为还不到时候。”

  “是这个道理,参加一次童试花费不少,多积累一年更有把握。”姜喻之赞成。

  他其实之前就想这样建议,但是他想着自己答应了免费给黎家两个孩子作保,他如果主动说,会不会让黎家的人担心他不是诚心实意给两个孩子作保,到时产生了误会就不好了。

  说起大房两个读书郎,免不了说大哥大嫂两人做生意的事,黎成石顺便聊了两句:“我大哥和大嫂如今在县城做着高汤沙锅米线的买卖,目前生意还不错……”

  一顿饭东聊聊西聊聊就过去了,黎成石带着黎明瑾,提着姜家给准备的年礼回到黎家。

  年礼中大部分是给姜芷芸和黎明康准备的,有产后调理身体的、给孩子准备的小衣服、尿片等等,还有一部分是各种吃食,姜家有的基本他们都拿了一份给黎成石。

  东西满满两大包,看着不少,比黎成石他们先从娘家的回来的钱杏花看到后,差点把她家的门框抠坏。

  上午,钱杏花也同黎成力一起回了钱家。

  出门时黎成力到放粮食的房间提了一大口袋的白米,这些白米是他们家最后剩下的了,如果过年送去了钱家,那在秋收之前自家想吃细粮就得去外面买。

  一想到自家明才只能吃划拉嗓子的粗粮,钱杏花直接同黎成力吵起来:“之前才送了两桶鱼,年礼早就够了,回自己家哪用准备这么多,提一筐白菜去就行,你把米给我放下!”

  黎成力只说了一句话:“杏花,谁家自己没有种几株白菜,过年我陪你一起回娘家只拿两颗白菜和空手有什么区别?”

  过年空着手回娘家是不可能的,但送回去一大袋子白米也是不行的,钱杏花想要再说什么,但黎成力已经大步走了出去,根本不管钱杏花的想法。

  钱杏花勥不过黎成石,她空着手在后面一个劲追,骂骂咧咧了一路,好在路上她还记得给自家男人留点面子,声音压低了些。

  在他们两人身后的几个孩子,黎明春和黎明夏低头赶路,尽量不想引起她们娘的注意,骂到她们头上来。

  向来被钱杏花偏爱的黎明才不会管他娘和爹有没有吵架,自己一个人优哉游哉地走着,走不动了就让黎明春背他。

  到钱家后,钱杏花收起各种埋怨,对她娘钱老太说这一口袋的白米有多重,全都是把稻壳磨干净的细粮,用来熬粥最合适,软和、不卡嗓子,最适合牙口不好的老人吃。

  钱老太比黎老太更精明得多,听到女儿不停地说白米有多好,又见她看向白米的眼神深处带着不舍,就猜到了女儿是在心疼送出了一大口袋的白米。

  现在钱杏花上面没有了婆婆压着,是她自己当家做主,家里的东西都是自己的,送东西出去她心疼很正常,但是送回娘家她还这般心疼,钱老太就有些不满了。

  有些事没开头就不会多想,一旦开了头就停不下来,钱老太忍不住对比了一番黎家分家前后女儿回娘家的变化。

  以前钱杏花虽然回娘家也不多,但是黎老太掌家的时候她每次回来手上肯定会带着一些东西,白米、白面、玉米面这些,不一定多精细,但肯定都是能填饱肚子的干货。

  然而在黎家分家之后,女儿就只回了娘家一次,当时她夸了个篮子里面装着一篮子的萝卜。

  萝卜和粮食肯定是粮食更值钱,黎老太越想越觉得心凉,自己这个女儿心里只有她自己。

  后来在饭桌上,钱杏花吃着黎成力年前送到钱家的鱼,忍不住念叨了几句这些鱼在过年这段时间值多少钱,然后又说黎家分家了之后他们的日子不好过,家里孩子多一类的,总归三句话不离一个钱字。

  她这样弄得钱家的几个媳妇都不太高兴,鱼是黎成力当初主动送过来的,又不是她们要来的,钱杏花说得就好像她们钱家占了多大便宜似的,要是真不舍得,当初就别把鱼送来,得亏她们之前还都觉得这个大姑子人不错,分家之后想得到娘家,真是白瞎了她们的感激。

  这一次回钱杏花让钱老太凉了心,给钱杏花的回礼很淡,对比起白、姜两家回来时的大包小包,让钱杏花对娘家也生出了不满。

  ?作者闲话:感谢美妍y()对我的支持)

第076章 回村守孝的人家

  整个黎家在上河村这一片都没什么亲属,初二各家的媳妇回了娘家之后,黎家和黎二爷家就恢复了平静,过上了平常的日子,偶尔有村里人过来串门。

  初五这天,白村长领着一个妇人走到黎家附近,出门去找黎明夏的黎明瑾看到了他,甜甜地喊人:“村长伯伯,你过来找我爷吗?”

  一般来说,白村长去到村里人家中都是找大家长,黎家的大家长就是黎老头,黎明瑾以为白村长找黎老头有事。

  白村长挺喜欢黎明瑾的,他从兜里抓出一把花生塞到黎明瑾手上:“不找你爷,村长伯伯是带你这位伯娘看地皮,你去玩你的吧。”

  “哦,谢谢村长伯伯。”黎明瑾接过花生,好奇地看了眼跟在白村长身边的那个妇人。

  这妇人的年龄不大,她头上带着一朵白色孝花,见黎明瑾看向她,对着黎明瑾柔和一笑。

  黎明瑾觉得这个伯娘同自家娘亲有些像,不过具体哪里像他说不出来,回以一笑后转身跑去右厢找黎明夏。

  等黎明瑾离开后,跟在白村长身边的妇人问道:“村长,刚才那个小哥儿是这户人家的孩子吗?”

  “恩,这是黎家,他们家是几十年前过来上河村安家落户的,这边是黎大爷家,那边那个院子是黎二爷家,黎家就他们两兄弟,人口简单都好相处不闹事,算是不错的邻居。”白村长简单解释两句,问道,“白姚氏,你看这一块地皮怎么样?”

  白姚氏想了想回答道:“我觉得这里挺不错的,大小合适,距离村子不远不近,适合我带着孩子过日子,就是不知道黎家人愿不愿意多我这样的邻居,能不能麻烦嫂子跑一趟到他们家探探口风?”

  她是带着孩子回相公祖籍守孝的,村子中心太热闹,他们孤儿寡母的容易成为别人说三道四的对象,不如找一个偏僻一点、安静一些的地方。

  刚才看到黎家的这个小哥儿,白姚氏对他的印象不错,进退有礼,性子活泼但不跳脱,看得出黎家的家教不错,加上这里的位置是她今天看过的几块地里最满意的,如果黎家不介意,她想就定在这边修房子。

  白村长略一思索答应了白姚氏这个小小的要求,虽然她们一家是白家人,但是都是从没回过村的媳妇和孩子,同大家不熟悉,急吼吼地定下来在哪块地修房子,万一邻里关系没处理好以后就是麻烦事。

  没过一会儿,白村长的媳妇就挎着菜篮子到了黎家这边,站在门口朝里喊道:“黎大娘,你在家不?”

  黎老太刚巧从后院出来:“哎,在的。”

  过年后姜芷芸的身体恢复得差不多,家里的鸡也杀得差不多了,黎老太腾出手正在收拾鸡棚,准备孵一批小鸡养起来。

  拍拍身上的干稻草碎,黎老太看到门外是白村长的媳妇,招唿她进屋:“是亮子娘啊,进来说话,你找我有啥事吗?”

  白村长媳妇笑容满面地走进屋,她知道黎老太的性子,直接了当地说她过来的目的:“黎大娘,你们家这边还有一块地是村里之前规划的宅基地,要是有人家要到这边修房子,你们家介意不?”

  黎老太有些奇怪,年前没有听说谁家准备娶新媳妇或者分家,怎么刚翻过年就有人要修屋子了,她问道:“是咱们村的人要修房子吗,哪家啊?”

  白村长媳妇拉着黎老太坐下,同她说了说大概情况:“是这样的,不知道你对三十多年前我们白家六房考中秀才那位白秀才有印象没?是他的后人回村里守孝,觉得你们家附近这块宅基地合适,想要在这边修房子。”

  三十多年前考中的白秀才,黎老太略一回忆就想了起来,当时她刚嫁到黎家不久,听说上河村的白家出了位秀才,还很年轻的她觉得白家特别厉害。

  后来没过几年,白秀才就带着妻儿搬走了,说是去了昌平县上面的洪云州,这么多年过去没见他们回来,陡然听说他的后人回乡守孝,黎老太觉得有些怪异。

  然而村里人要修房子,不管他们同意不同意,只要人家出了钱买地就能修房,黎老太摆明了态度干脆直接地问:“亮子娘,修房子当然没问题,我和老头子都没什么意见,就是我有些好奇白秀才一家出了啥事,麻烦你同我详细说说,好让我心里有底知道新邻居是咋样的。”

  见黎老太没反对,白村长媳妇就把具体情况同她说了:“白六叔那一脉的人读书上确实不错,但是运气都不太好,我这次也是听回乡守孝的弟妹说了才知道情况。”

  当初,白秀才带着妻儿去了洪云州后,他很快在洪云州一个学堂做起夫子,别看他们一家人搬去了州城白秀才每个月都能拿银钱回家,他们家的日子应该会过得还不错。

  实际上并不是那样,白秀才一边教书一边进学,他想要继续往上考举人,然而考举人比考秀才难十倍百倍,考了十几年白秀才一直没能考中,家里的日子越过越难,他心里抑郁成疾,在一次考试中感染风寒后一病不起,缠绵病榻一个多月就离开人世。

  白秀才醉心学问,他膝下只得一个儿子,这个儿子很争气,过了白秀才的三年孝期去参加科举考试,一次就考中秀才,接过白秀才在学堂的活,也成为了学堂的夫子。

  小白秀才的性子同白秀才几乎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他决定同白秀才一样一边教书一边想继续往上考,因此白家的日子依旧过得紧巴巴的。

  在给小白秀才娶了白姚氏之后,白秀才的妻子身子熬不住,过世了。

  好在白姚氏有一手刺绣的功夫,她在家刺绣赚钱补贴家里,白家的日子比白秀才那时候稍微过得好了些。

  可能是因为性格相似,小白秀才同白秀才的命运也特别相像,他不是病倒在考场中,而是赶考的途中感染了风寒,没能熬过去年的寒冬,在过年前去世了,留下白姚氏和她膝下的孩子。

  当初白秀才过世的时候小白秀才已经十五岁,到了能够撑起一个家的年龄,白秀才媳妇为了孩子的前途选择留在洪云州继续生活。

  白姚氏不一样,她的相公小白秀才过世时年龄更小,儿子虚岁才十二岁,孤儿寡母留在洪云州过日子太难,询问了儿子之后,白姚氏决定带着儿子和哥儿回相公祖籍守孝,等儿子白志文大一些再决定以后的路怎么走。

  听白村长媳妇说完白姚氏一家的遭遇,黎老太唏嘘不已,原来读书人的日子不一定比他们泥腿子好过,在县城、州城讨生活不容易。

  白村长媳妇继续替白姚氏说话:“黎大娘你放心,白姚氏和她两个孩子都是安分的性子,志文小子从小跟着他爹一起读书,那模样我看了就觉得同你家明德明礼一样,都是会读书的好苗子,正好他们三个孩子年纪差不多,以后明德明礼从县城学堂回来让他们一起交流交流学业,多合适。”

  村里人大概什么性子白村长和他媳妇都了解,她同白村长一样,认为黎家这片地不管是位置,还是宅基地大小都很适合白姚氏一家,唯一的缺点就是黎大爷家的二儿媳钱杏花性子有些不着边,不过嘴碎的婆子媳妇满村都是,这边就钱杏花一个,已经算是不错的,没必要鸡蛋里挑骨头。

  黎老太了解了可能成为她新邻居的一家人是什么情况,白村长媳妇摸清楚了黎老太的态度,两人继续闲聊了两句白村长媳妇就离开了。

  等黎老头去看了自家田地回来,黎老太拉着他到屋里嘀咕:“老头子,你说这件事靠谱不?”

  黎老头没明白黎老太的意思:“只要是安分的人家就行,咱们这边有宅基地空着,有人过来修房子不是迟早的事吗?”

  “我的意思是,等那白姚氏带着她儿子过来了,咱们家明德明礼要不要同他们接触,人小白秀才以前可是州城学堂的夫子,他教出来的孩子应该学识不错。”黎老太想说的事这个。

  “八字还没一撇,你想这么多做什么,白秀才和小白秀才两人都是秀才,同明德明礼现在的夫子一样,有什么区别?再说人家孤儿寡女回村守孝最好能不出门就不出门,咱们也是,能不同他们接触就别去,免得招惹是非。”

  黎老头说的在理,但是黎老太不高兴,事关两个孙子读书,老头子一个劲泼冷水是什么意思。

  说不到一起去,黎老太不再搭理黎老头,继续整理她的鸡棚去。

  另一边,回到自家院子的白村长媳妇把黎老太的态度说给白姚氏听:“黎家确实不错,我再把黎家的人同你说说,弟妹你听了再想想要不要买他们家旁边那片宅基地吧,定下来就不好改了,别仓促。”

  “好,多谢嫂子。”白姚氏感激一笑。

  她当初带着儿子和哥儿回上河村的时候心里很是忐忑,她嫁到夫家后从没有回过上河村,同上河村的接触就是每年相公写一封信回村,没想到上河村的村民淳朴友善,比州城的人好相处多了,她觉得回村是个不错的决定。

  ?作者闲话:感谢美妍y()对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