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农家子的科举之路 第129章

作者:媚骨 标签: 种田 穿越重生

  在外面和村长以及族长们说话的李六元并不知道有人在算计他师傅剩下的几坛 子酒。

  三曰后

  陆府大摆谢师宴,陆家一门三进士,陆家少爷高中殿试一甲第三名,被圣上点 为探花郎,为陆家再添荣耀。陆府为家中少爷大摆谢师宴,请了县令薛大人,镇上 有头有脸的人家,以及书院的先生们与亲朋好友们前去。

  作为陆知书的好友,李问和沈子敬、苏元他们都在邀请之列,几人一同到了陆 府。

  这并不是李问第一次到陆府,还是在多年以前,陆老夫人寿辰的时候他就到过 陆府作客。只不过与第一次上陆府受到的待遇完全不一样,这一次陆府门前迎客的 管家是热情的迎了他们进去。

  “李状元到一”

  “沈老爷到一苏老爷到一”

  一进去他们三个人就吸引了许多人的目光,不管认识的还是不认识的,不少人 都纷纷的上前与他们打招呼。李问一一的回应着别人,他们与主人家打过招呼后, 正好陆知书见到他们,就把他们往里面带了进去。

  里面的人不多,他们几个人坐下来喝茶。

  李问对沈子敬问道,“我上次说的事,你们考虑的怎么样了?”

  “我回去想了想,倒是觉得暂时到你们那边去,倒是不失为一个好去处。”那 一天回去之后,沈子敬就与苏元商置了这件事。苏元把问题抛给了他,说如果他想 去他们就去,如果他不想去他们就在家中读书,或者找一个清净的庄子去读书。

  沈子敬倒是觉得去了李家村那里当先生,总比整日在家中被爹娘盯着读书来的 强。还有在家中繁琐的事情多,他阿娘想他能早日成亲,沈子敬对成亲的事是烦不 胜烦。

  之前他也考虑过到书院去当一个先生,只是到底书院那里的事太多了,怕是会 影响到他们读书,家中爹娘也不愿意他到书院去当先生,所以这个事就不了了之了 。沈子敬是去过李家村,他还挺喜欢那个村子的,若是到李家村去当先生的话,沈 子敬倒是开始考虑这件事,最后是觉得还不错。

  “不过咱们事先要说好了啊,三年后我和阿元是要上京去参加会试的啊,到时 候可能就要你们另外再请一位先生了。”他们并不会一直留在李家村当先生,沈子 敬说道。

  “行,这个我晓得。你们先去顶一段时间,要是以后找到好的先生,你们不想 在李家村当教书先生了,可以换别的先生来。”李问知道不可能让沈子敬和苏元一 直都在李家村当一个小小的教书先生,那太埋没人才了。

  只不过是现在他们要读书,李家村那里的环境相对也会比较清静,是和他们去 一边读书,兼顾当当教书先生。

  “子敬去的话,那苏元你呢? 一起吧?”李问看着一旁的苏元问道。

  “嗯3 ”苏元笑着点点头,沈子敬去的话,他是一定会一起去的。

  “哈哈,那就好,我代表村长和李家村的村民们,对你们表示热烈的欢迎,李 家村欢迎你们。” 一下子就请到两个好先生,李问的心里是非常高兴的,他们是一 起同窗读书认识的好朋友,他知道沈子敬和苏元的为人。

  教书育人,不仅仅老师的学识要好,更是在意德育要好。

  能请到这两位好朋友去,李问知道他们绝对是看在他的面子上。不过他知道沈 子敬和苏元还要准备三年后的会试,所以请了他们到李家村去当先生,他们那边肯 定要为对方提供一个好的读书环境,在不影响他们读书的前提下,请他们过去当教 书先生。

  于是到李家村去当先生的事,他们就这么的谈定了。

第一百零三章 父母的心

  李家村的学堂在年后就已经建成了,只是因为没有请到合适的先生来教书,所 以村子里的孩子们就还未能送到书院去读书。从镇上回来之后,李问去了村长那里 一趟,与村长说了他请到了先生来教书的事。

  “这,两位举人老爷真、真的愿意到我们这里来当先生? ”当村长听到李问请 了两个举人老爷来他们村子当先生的时候,村长的脑子整个都是晕乎的,不敢置信 的问道。

  “是啊,难道还有假的不成?”李问笑着说道,“我都与他们说好了,他们愿 意过来咱们村里,给咱们村里的孩子们当先生。只不过有一点是,他们可能在咱们 这里呆不了太长的时间,最多就是呆个三两年就会走了。”

  李问把沈子敬和苏元的情况与村长说明白,村长点头表示理解,说道,“是,

  是,是要的。”

  李问说道,“不过这也没关系,反正这中间的时间这么长,咱们到时候慢慢找 ,肯定可以找到合适的先生。”他们这个地方山清水秀,环境清幽,是个适合养老 的好地方,没准曰后可以邀请到哪位大儒老者到他们这里养老,顺便还能教孩子们 读书识字就更好了。

  到镇上去读书的路途有点远,能把村学办起来固然是最好的。

  他们村子开设学堂的最初目的是想让村中更多的孩子们读书,识得几个字,出 门不要被人骗了。但是最终的目的肯定是想培养出几个优秀的人才,才能让他们这 个村子更好的延续和发展下去。

  “是是是,够了够了。”确定两位举人老爷会到他们这里来当先生,村长的心 里是不敢相信,又是激动。

  李问在村长这里坐了一会,同村长谈了他们村子办学的事情,以及村子日后的 发展和规划。之前在寄回来的信上,他略提过这些问题,只是还有欠缺的方面,他 作了一下补充。

  在解决了大家的温饱问题之后,他们要把教育放在第一位。只有代代有人才出 ,他们这个地方才能继续延续和发展下去。

  “是是,我明白。”村长不时的点头应和。

  在村长这里坐了一会,李问就准备走了,回来他都还没有空到学堂那边去看一 看,过几天沈子敬和苏元就会过来了,他要到学堂那边去瞧瞧,看还有什么缺的, 好让人及时补上。

  “我与你一同去。”村长说道。

  他们一同往学堂过去,如今的李家村家家户户起的都是青砖瓦房,道路平铺了 青砖,下雨天道路也不会太泥浮难行。

  白日的村里没什么闲人,男女老少都有他们各自的事情忙活,走过去的一路上 ,李问只见到村中有些老人在家中看望孙儿,大多数的人要么去作坊做事了,要么 是到地里去忙活了。在短短不到十年的时间里,整个李家村都发展了翻天覆地的变 化,其实这里面都是所有人的努力,才能有他们李家村的今日。

  学堂是在村中找了一块地另起的房子,前面是学堂,后面连着一座小院,这里 是安排给先生住的房舍,房舍的门窗宽大,屋里光线明亮,里面床柜家具一应俱全 ,到时候先生过来直接的就能入住了。

  他们到里面去看了,李问对安排给先生住的房舍还是比较满意的,只是学堂那 里还差了一个黑板。后世的教室里面都有一面黑板,黑板用于教学方便许多。

  “黑板?这是什么东西? ”村长问道。

  “等明日我让人来弄好,你就知道了。”李问简单的给村长解释了几句什么是 黑板。村长点头,哦哦了两声,也不知道是真的明白了还是假的明白。

  第二天,李问就带着人到学堂那里去,在课室的一面墙壁上钉了一块大木板, 把木板刷成了黑色。

  有了黑板就少不了粉笔,粉笔的主要成分就是石灰石和石音,石灰石是常见的 一种物质,存在于石灰岩、大理石等等一些岩石内,所以要找到石灰石并不难,他 们附近的山上就能找的到,所以粉笔很快也弄出来了。

  他们村子现在建了学堂,请到了先生,再过几日先生一来,他们村里的学堂就 能正式办起来了。

  村长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里正和族长,以及村里的村民们。

  村民们知道了这个消息后都很是高兴,村中除了少数的人家不想把孩子送去读 书的,大多数的人都是盼着能把孩子送去读书的。若是他们村里办了学堂,以后村

  里的孩子们读书就方便了许多,更何况村中的学堂是免束脩,请先生的钱从村里的 公中出,村里适龄的孩子都能送去学堂读书。

  这一日,吃过晚饭后,孙怡提到了小儿子读书的事,她问家里人的意见,“等 村里的学堂办起来了,咱们是继续让小鹏在镇上的书院读书,还是把孩子接回来村 里读书呢。”

  怎么说他们村里请到的先生是两位举人老爷,学问肯定要比书院的先生们要好 。还有一点就是把孩子接回来村里读书,也省得以后来来回回的跑,也省了许多事

  “阿爹,阿娘,我正好想与他们谈谈小鹏的事。”趁着这会一家人都在,李问 正想与他爹娘说说他弟的事,既然他阿娘先提起,他也顺便的提提这件事,他说道 ,“阿爹,阿娘,其实我这一次回来,我是想把小鹏带到京城那边去,京城那里的 书院要比咱们这里好,还有如果小鹏跟着我到了那边去,我也可以亲自辅导他的功 课。”

  “子敬和阿元的才学是好,只是他们最多只会在我们这里呆个三两年就走,不 会呆太长的时间。等他们走了之后,咱们另外请的先生不一定能比子敬和阿元好。

  当然如果沈子敬和苏元能一直留在他们李家村当先生,让他弟留在村子里读书 还是个不错的选择。但是那两个人过三两年后是要上京城去考试的,要中了进士肯 定就会在京城当官或去外地当官,他们不可能一辈子都在李家村这个小小的地方当 一辈子的教书先生。

  就是他们想在李家村当一辈子的教书先生,李问也不会允许那两个人在他们李 家村窝一辈子,要沈子敬和苏元只是当个教书先生,那就真的太浪费人才了。

  “这,你要带小鹏去京城?”孙怡听到大儿子的话,愣了一下,才问道。

  “是啊,阿娘,我想把小鹏带到京城去,不知你们对我说的这个事意下如何?

  ”李问知道他爹娘目前是没有办法跟着他到京城去,他阿爹和阿娘肯定是放不下作 坊那边,作坊那边虽说是挂着他们李家村的名头,但是主要负责的人还是他阿爹和 阿娘。

  若是他阿爹和阿娘和他一块到京城去的话,他们肯定要带他奶奶一起去。李问 问过他奶奶想不想同他到京城去的事,李王氏想了想还是委婉的拒绝了孙子,孙子 能有这个心她就很高兴了。

  老太太不是不想跟着孙子到那边去享福,而是她知道她一个老妪什么都不懂, 怕是去了京城那边,会给孙子添麻烦。若是他们这边一走,老二家那边肯定是想跟 着一起过去,他们要去了留老二在村里,村中的人又会说他们闲话。

  “孩子阿爹,你看这个事,你怎么说? ”突然的听大儿说要把小儿子带去京城 ,孙怡的心里有点没主意,她知道大儿子说的这个话有道理。若是大儿子能把小儿 子带在身边亲自教导,小儿子跟着大哥读书有了出息,兄弟俩个日后能互帮互助,

  也是一件好事。

  但是出于私心,当娘的并不是那么想小儿子早早的就离开了阿娘的身边,大儿 子小小年纪就去了那么远的地方读书,一年到头才回来那么一次,这些年她没少想 在外的大儿子。

  如今大儿子说要把小儿子带去京城,京城那么远的地方,她活了半辈子都还没 去过京城,孙怡的心里有点慌,是以拿不定主意。

  “嗯,这话,三宝说的没错,要能把小鹏带到京城去,肯定比让小鹏留在咱们 这里好,小鹏日后定是更有出息3 ”李山谷的脑子比较清醒和冷静,他知道大儿子 说的这些话有道理,他们大儿子在殿试是一甲第一名,连中六元,可以说整个大成 都找不出比他们儿子更好的先生。

  他们老李家祖辈往上都是农民,他从前也是在地里刨食的农民,一家人都还吃 不饱肚子,李山谷从没想过他们家能出一个读书人,出一个状元。这些年接到儿子 送回来的一个个好消息,看着儿子从秀才考中了状元,儿子读书的这一路的辛苦,

  李山谷这个阿爹比别的人都懂儿子。

  要是大儿子能亲自辅导和教育小儿子,不求他们家能再出一个状元,起码再出 一个进士的可能性是很大。

  “是,你说的也对。”孙怡点了点头,只是她的心中舍不得小儿子去那么远的

  地方。

  京城太远了,一想到大儿子要去那么远的地方,日后好几年才能回来一趟,孙 怡的心里就是舍不得。若是小儿子也被一并带走,日后她想见孩子一面都难。但是

  她知道要是为了小儿子好,应该让大儿子把小儿子带到京城去。

  “阿娘,你别现在就开始一脸愁眉苦脸的。小鹏日后到京城去读书也不是不能 回来家里了,他只是去读书,每年还有假期,虽说时间紧一点,还是能每年回来一 趟家中的。”看到他阿娘苦着一张脸,李问就有点哭笑不得,他说道。

  “是。”孙怡点头,儿子说的也是,大儿子到外面去的读书,基本上每年都会 回来一趟,只是回来家中的时间也不会太久,就会走了。等小儿子去了京城,大概 是与大儿子从前一样。

  “小鹏,你想跟哥哥到京城去吗? ”当然这个事还要问当事人的意见,李问对 坐在他身边的小子说道,“你跟着哥哥到京城去,以后就能和哥哥在一起了,要不 然哥哥这一去京城,你要好长时间都见不到哥哥了的哦。”

  “哥哥,我不要见不到你。”一听到好长时间见不到哥哥,李浩鹏就瘪嘴,一 脸想哭又不敢哭的样子。

  也不知道这个孩子怎么的就对他这个哥哥这么的喜欢和依赖,明明他们从小其 实没有相处过太长的时间。他弟出生的那一年,他就去了南阳读书,大概家中爹娘 会经常与儿子提起他这个哥哥,大概就是这样,他这个弟弟就一直记得他这个哥哥 ,以后不管他多久回来一次,这孩子都记得他。

  “是啊,阿娘,阿爹,你们回头好好考虑考虑这个事吧。要是你们愿意的话, 等我走的时候,我就把小鹏一起带到京城去。”李问让他阿爹和阿娘好好的商置和 考虑,他爹娘这里,主要是他阿娘舍不得他弟。

  这个事主要还是要问过他爹娘的意思,毕竟他只是做儿子的,李问是想把他弟 带到京城去,肯定是要把人留在家中来的好。他弟不像是他开了卦,而且那孩子说 聪明不算是特别聪明,要是身边没有一个人带着他走,只是靠自己很难在读书上有 太大的成就。

  “嗯,好,我与你阿爹好好的商置商量。”孙怡点了点头,说道。

  

  夏至一过,夏天就到了,天气一天天的热了,到了傍晚太阳落山,温度才慢慢 的降低。

  夜里的风吹来,带着夏日的凉爽和舒适,他们在小院的庭院的桌子上摆了一碟 花生和一壶小酒,李问与赵向毅喝了一杯酒,这一次他学聪明了,不敢再贪杯,免 得把自己灌醉了。

  赵向毅开了他们抱回来的那一坛子酒,与李六元小喝一杯。

  回到屋里关起房门,孙怡问起了夫郎让大儿把小儿一起带去京城的事,“孩子 阿爹,这个事你怎么看?”

  “我知道你舍不得,但是我相信你也知道,让三宝带小宝一起去京城,比让小 宝跟在咱们身边要来的好。”李山谷知道妻子舍不得两个孩子,大儿子小小年纪就 被送去了南阳读书,小儿子这一次是要去京城,那是比南阳府更远的地方。

  其实他们的心中早已经有了定论,只是一想到要把小儿子送去京城,妇人的心 中到底是有些不舍。

  夜里,他们屋里的说话声到很晚才停了下来……

  在后院的李问与赵向毅喝酒喝到了很晚,桌子上的一壶酒都没喝完,两个坐在 那里吹了许久的夜风。连着打了几个哈欠,李问知道自己困了,他起了身,说道, “好困,我回去睡了。赵大哥你也早些睡吧,咱们明天再喝。”

  “嗯。”赵向毅点了点头,看着少年边打着哈欠边走了。

  坐在那里的男人端起手边的酒杯,一口一口,慢慢的品尝着杯里的好酒。

第一百零四章 三连弩

  五月一过,六月就来了。

  赵向毅他们一行人送他回到家之后,一群人就在他家中住下了,等到时候回去 ,他们再一同返回京城。李家村这里靠近大山,这群大兵们闲来无事就天天都跑到 山上去打猎,打回来的猎物给家里加餐,足够他们吃的了。

  家里都不用去买肉,吃不完的肉加工晒成肉干,还能放着以后吃。

  等到后面忙完之后,李问才有时间跟着赵向毅和谢云飞他们一起上山去打猎, “我也和你们一起去,最近回来的事多,我都还没有空和你们一块上过山打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