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农家子的科举之路 第141章

作者:媚骨 标签: 种田 穿越重生

  每年一到了这个时候,官差们到村子里的每家每户去收粮税,家中有粮食的就 用粮食抵,有银子的就用银子抵,粮食和银子都拿不出来的,官差们进屋里一搜, 如同蝗虫过境,家中凡是值钱的东西都被人搬走了。

  地主家的租子年年増加,朝廷的賦税粮税年年増加,年成好的年份交了地主家 的租子和朝廷的賦税徭役,剩余的一家人勉强还能维持一家人的温饱。要是碰上像 年成不好的年份,连地主家和朝廷的賦税都交不上来,更谈论一家人的能不能吃饱 肚子了。

  外头的人到处卖儿卖女,大人求着一条活路,小儿哭着被卖身为奴为婢,都是 被生活所逼。

  京城中的王公责族们身边无数的美人相伴,在温柔乡中过着醉生梦死的曰子。 皇帝在金碧辉煌的皇宫里面,当着万人之上的皇帝,受百官跪拜,却不知民间百姓 们的疾苦。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苦的永远都是百姓。

  

  身在京城的李问每日按时到翰林院去点卯上班。

  与他同期进去翰林院的不少进士们都调往别处去当差了,在所有人以为他这个 六元也很快就会调往别处去的时候,他却一直留在了翰林院这里当差,他每日按时 到翰林院点卯上班,每日看看书编编史,按时下班回去。

  他们在京城的第一家铺子开起来了,每日的生意都很好。

  尽管他们铺子的生意很好,但是李问却没有毫无节制的扩张他们的生意。李问 深明白一个道理,凡事都要有一个度,做人做事要留有余地,给别人留一条活路, 就是给自己留一条后路。在京城这里,他不过是一个从六品的小官,只要他不做的 过分,别人也不会和他这个六元过不去,生意大家一起做,有钱大家一起赚,和平 共处,才能达到双羸的局面。

  所以在家中妹子问他,“哥,我们为什么不每日多卖一点东西,要是咱们多卖 一点东西,不是能多赚一点钱吗?”

  '“钱k赚不完的,咱们有什么样的能力,就做多大的事。你看着京城中有多少 的铺子卖胭脂水粉的,若是我们把京城的生意都包揽了,让别人的店铺无法生存下 去,你说别人还会不会允许我们的铺子开门做生意?”李问就把这个道理告诉她,

  让她能明白这么一个道理,“有一句话叫做,生意大家一起做,有钱大家一起赚, 咱们的生意才能一直做下去。”

  “哦,哥,我明白了。”李瑾婉到底明白了她哥的话,所以也不在问这样的话 了。他们现在每日已经能赚到不少的钱了,按照这样下去,没两个月他们就能把买 铺子的钱赚回来了。

  有了她哥的这一番话后,李瑾婉有多余的时间就用来研究怎么去调制更好的香 水,和熬制更好的口红和胭脂,这些都是他们铺子里卖的最好的东西,也是最赚钱 的东西。

  八月一到,没几日就是八月十五的仲秋节了。

  早在七月底,与书信一起托人送回去的,还有送回去给老师和家中爹娘长辈们 的节礼。在外面这么多年,李问几乎是每隔一月都有一封家书送回家。到了京城之 后,李问也托往来的商队送过几次书信回去南阳和家中给爹娘亲人。

  他是算好了时间,只要不出意外的话,他的书信和节礼能在八月十五之前送到

  在十五之前,南阳那边来了书信,与书信一起送来的还有傅院长托人给他送来 的礼物,满满一大车的东西。李童拿着书信往里面跑,一边跑一边喊,“少爷,少 爷,南阳来信了,还送了一车的东西过来。”

  “哦,是吗,拿过来给我看看。”李问接过书信,让李童去帮忙把礼物都搬进 来。

  李童应了一声,就往外面跑出去了。

  李问拆开了信封,看到了里面熟悉的字迹,坐在那里认真的看了起来,仿佛能 想象到傅院长坐在案桌前给他写信的样子,他的眼眶顿时就湿润了。

  信中是老师对他的关怀和叮嘱,上次他与老师说起了在翰林院里的事,老师在 来信中让他安心留在翰林院里,让他往日里要多读书,不要当官后就荒废了读书。 后面是让他遇到什么事,小事就自己解决,大事上处理不了的就写信与他说,虽然 后面加了一句,如果能自己处理的就自己处理,不必凡事都问他。

  但是他依然是能感觉到了傅院长对他这个弟子的关心。

  李问想起了去年的八月他还在南阳读书,老师亲自给他上课讲书。今年的八月 他就到了京城当官,离的老师十万八千里远了,往后他们想见一面都不容易,只能 靠着这一纸书信传递消息。

  还有家中的爹娘亲人们,他到京城这里当官后,日后想见他们一面都难了。也 不知道家中的爹娘和亲人们是不是像他想念他们一样,在家中会想念他们,想来是 会的。不知他奶奶的身体是否健康安好,老人的身体一年不如一年,上次回去见到 老人,老人看起来似乎又老了许多。

  李问在心里叹了一口气,把看完的书信收了回来,装回去了袋子里面放好。

  至于送来的礼物,李问看了看,让人把吃的东西拿去厨房那边,其余的一些用 不上的东西就先收回库房去放好,一些瓶瓶罐罐的东西放在外面也是碍地方,不知 道皇上赏给他的状元府还要多久才能修葺好,等那边修葺好搬到那里去住,地方会 更大一些。

  自从陆知书走了之后,每次站在湖边看风景,他的心里总有一些惆怅。

  到了仲秋节的前几日,李瑾婉放下了手上的事情,带着家中的女眷们开始着手 做月饼,她对她哥说道,“往年在家的时候,我都跟着大娘做月饼,这些事情都是 大娘教给我的。哼哼,你不在家,大娘可疼我了。“简直是把她当成亲闺女一样疼 受她右占*P她女娘了,,

  1 “哥r我们多做一点月饼,等做好了后,你拿一些去送给同僚朋友。上次我按 你说的那样,还熬了不少的酒,到时候你一起给人送过去。”

  她亲娘都没有这么疼过她,反而是她大娘对她很好。

  上次她哥从家中回来,李瑾婉知道家中的一些事后,心中对她阿娘也同情不起 来,对她阿爹的做法,她这个当女儿的也无法责备。为人儿女,怎么样的爹娘不是 她能选择的,她一直都羡慕她哥有一个好阿娘,和一个疼爱他的爹。

  如今到了京城这边,她想留在这里帮她哥,就不想回去家中。

  “还是四妹你想的周到。”李问自己都没想起送礼这么一件事,快到八月十五 了,是要给翰林院里的老翰林们准备一点过节的礼物。就他家的好酒,怕是多少都 不够送吧。

  见家中妹子已经为他考虑好了,李问点了点头,说道,“那行,你准备一些就 可以了,也不用做太多,送一些出去,咱们留一点在家中吃。等明年要能抽的出人

  手,咱们还可以考虑在京城开一家饼家铺子。”

  “行啊,哥你什么时候想开就说一声,我以前跟着大娘干活,不说全部都会做 ,大多还是懂的。”她大娘对她是真的好,什么都舍得教给她,所以李瑾婉跟着她 大娘做事,也学会了许多的东西,这会儿都能派的上用场,她觉得挺好的。

  “这个事咱们先不急,你现在也空不出手来做这个。”李问说道,“等过完八 月十五后,咱们也做点腊肠和腊肉放着过年吃吧。”他喜欢吃家中做的腊肠和腊肉 ,冬天用来炒菜煲饭烧烤都不错,等过了八月十五之后,他们就要准备过冬的物资 了。

  这不知不觉的,感觉一年就快过去了。

  李瑾婉点了点头,说道,“行,等天气凉一点咱们再做,咱们多做一点。” “好。”李问就笑了,心想这妹子果然是亲的。

第十七章 人在江湖

  到了八月,京城的天气明显的转凉了,清晨的露水随之越来越重,凝固成一层 白白的水滴,所以称之为白露。白露一到,孟秋时节结束,仲秋时节开始了。

  一行骑着马的卫兵进了城,往皇宫而去,城中的百姓们纷纷闪到两边,让骑着 马的人过。

  赵向毅奉了密令出了一趟京城,到了外地去办事,赶在仲秋节的前他带着手下 的人回到京城。回来京城他先进宫去面见圣上,后又去了一趟东宫见太子,和太子 殿下喝了一盏茶才离去,等回到家中已是夜深时分了。

  夜里躺在床上,男人想起了许久未见的少年。

  这一次出京他走的急,因此并未与少年说一声他就带着人走了,想来少年并不 知道他离京外出去办事了,这一去就是半月,直到今日他才回到京城。

  现在他人回到了京城,等明日就能见到少年了。

  只不知他在翰林院当差当的如何,想到那个聪明绝顶的少年郎,知道任何事都 应当难不倒少年,赵向毅的嘴角微微翘起,脸上露出了一点笑意。

  风从窗外吹进去屋里,床上的少年把自己卷在被子里面,正呼呼大睡,所以他 并不知有人在想他。

  秋节,因其怡值三秋之半,故名仲秋节。

  仲秋节是大成的传统节日,每年宫中都会举办仲秋佳节的宫筵,邀请朝中王公 大臣们,以及正四品以上的官员们可协夫人与家眷进宫中参加佳宴。

  不过像李问这种从六品的芝麻小官就没这个资格进宫去参加宫筵了。

  因着八月十五是仲秋节,朝中官员们休沐两日,从八月十四这一日朝中就不用 上早朝,皇帝给自己放了假,他们翰林院也跟着放假不用去当职。等过了八月十五 后,八月十六再回去上班。

  这一天,一早李问的身边就只带着一个小书童,坐着马车带上节礼出了门,准 备亲自去前往给翰林院的老翰林们去送礼。他作为一个刚入官场的后辈,若只派一 个小童去给前辈们送礼,就显得不合礼仪了,只有亲自去,才能显得他的诚意。

  不过在去老翰林们的家中送礼之前,他还要先去一趟詹大学士府。

  一来詹大学士作为此次恩科的主考官,对他有再造之恩,他喊一声“老师”都 不为过,不过李问倒是没想和詹大学士攀这样的师生关系。二来是因为他的老师傅 易寒和詹大学士是旧时好友,上一次他拿着他老师的帖子到过一次詹大学士府上, 代为他老师拜访詹大学士,得以见到了詹大学士一面。

  那并非是他第一次见到詹大学士,在此之前,李问是见过詹有时两面。李问对 詹有时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其为人古板固执,但是接触了后,他发现对方其实是一 个关爱后辈的老先生,他们上一次的见面,詹大学士对他说了不少的话,大多是长 辈关心晚辈的话,对他说的话也让他感到受益匪浅。

  但是那一次之后,他没有到过詹大学士府上来,想来对方也不会记得他这么一 个小人物。

  不过这过节送礼,他总不能漏了詹大学士出来,只给翰林院的老翰林们送去吧 。他作为傅易寒的亲传弟子,到了京城来,该有的礼仪他不能失了,不然丢的不是 他自己的面子,而是他老师的面子,别人会说他老师没把他教导好,才一点规矩都 不懂。

  反正只是送一份礼,他送来就行,詹大学士那么一个大忙人也不见得有空见面 他。

  人在江湖,哪能活得那么清高,不与世俗为伍,这个世上特立独行的人的路走 的太艰难了,他还是别去当那个独特的人了。大概在这一点上他是一个非常没有坚 持的人,当然,人的坚持也不是非得用在这种事情上,有一句话叫“识时务者为俊 杰”。

  人在江湖,还是要按照江湖的规矩办事。

  江湖就是人多了才热闹,他今儿就是去凑个热闹。反正他一个从六品小官混在 一众的官员里面,谁会注意到他?李问心里想着早点把礼物送完,就早点回去。

  每当到了过年过节的这个时候,上面这些大官们的府外就有不少下面的小官们 来送礼,想着与大人物攀上关系。若是能在大人物的跟前露个脸,留个印象,往后 被大人物记起,提拔一下,就前途不可限量了,因而总有一些人打着这样的主意。

  只不过詹大人公务繁忙,哪是什么人都能见上一面的。

  李问本只是想送了礼到詹府来就走,倒没想到管家喊住了他,“李六元请等等 ,我们家老爷请你进府里去喝杯茶。”

  “哦,好的,如此学生就恭敬不如从命了。”李问对管家点点头,在别人羡慕 的目光中,他被管家请了进去。

  外面在等着面见詹大人的其他官员们看到詹府的管家亲自过来请了一个少年进 府,几月过去,一些人早已经不记得当初骑马游街的状元郎了,这些人相互之间问 起,才知道刚进去的是李六元,不难怪詹大学士对李六元亲眼有加了。

  不过是个六元又如何,至今还不是待在翰林院里编书,没准这能编一辈子呢, 就有人心里恶意的想着。见到别人比自己过的还要不好,一些人反而是从中得到了 心里极大的满足,这就是人性的劣根性。

  一走入府内,是弯弯曲曲的回廊走道,小桥流水,亭台楼阁,雅致清幽,这里 面的布置符合一个文人雅士的风格和气质,这院子布置的很漂亮。

  李问略走前官家一步,有官家为他指路,往前走着。

  等进去了府中没什么外人在,李问的脚步稍停了一下,从身后的小童那里拿过 一份小礼给管家,面上带笑,说道,“明日是仲秋节,这里还有一份薄礼是我特意 为周管家你准备的礼物,并不是什么贵重的东西,还请你不要嫌弃,收下我的这一 份小心意。”

  管家没想到李六元会为他准备礼物,大概是少年脸上的笑和说话的语气让人感 到很舒服,所以向来不接别人礼物的管家破天荒的接过了李六元为他准备的礼物, 说了一句感谢的话,“劳烦李六元记得小的,如此老奴就厚着脸皮收下了,多谢李 六元。”

  李问忙的让管家不用谢,不过只是一份小礼,一点心意而已。

  管家让下面的人拿去放好,而后是领着李六元继续往他们老爷住的正院过去。 一路上管家的脸上都有着笑,对李六元的态度明显的比上一次要热情一些。

  李问是一个懂得在小事上用心的人,所以有的时候,往往你处理好了下层的关 系,上层的关节就更容易打通,最起码往后他要想见詹大人自然是要比别的人要容 易一些。

  从前门走到正院,他们就走了一刻钟左右才到。

  “学生见过詹大人。”

  一进屋就见到了坐在上座的磨大学士,李问行礼道。

  要按辈分他都要喊詹大学士一声“爷爷”都不为过,不过他们的关系还没有亲 近到这种地步,所以李问是恭敬的喊对方一声“詹大人’’。

  “嗯,坐吧。”詹有时点了点头,让人坐下。

  管家让人捧着李六元送来的礼物上前去给他们家老爷过目,在詹大人的耳边说 了一句什么话,目光看向坐在不远处的李六元。詹有时看了一眼,向来严肃的脸上 闪过一点笑意,挥手让人拿下去,说道,“有心了。”

  李问在下面的第一张椅子坐了下来,就有人为他送上了茶,他拱了拱手,说道 ,“只是区区一份薄礼,并不是什么贵重的东西,大人不嫌弃就好。”

  他自然知道能坐上詹大学士这样的位置的人,怕是好东西都见多了,因而送礼 并非是贵重就好,而是送到对方的心头好,所以这就有点难过了。

  而后詹大学士问起他在翰林院中都做些什么,李问如实告知,说他在翰林院上 午看书,下午编书,期间跟着前辈们学习如何做事。只省略了他在京城中开了一家 铺子的事,怕要被詹大学士知道他沾这些商贾之事,这会儿他就不是好好的坐在这 里喝茶了,唾沫口子就有得喝。

  听到了李六元的话,詹有时满意的点点头,说道,“你在翰林院中好好学习, 凡事不要急躁,做好了前面的这些事情,往后才能做好别的事情。”

  “是,学生谨记詹大人的话。”李问明白这是詹大人让他放心的话,他起了身 ,对詹大人拱手说道。

  他在詹大学士府也没留多久,喝了一杯茶,听磨大学士给他提点了几句话,知 道詹大人这个时候必然是很忙,所以李问也不好在这里多留,就起身告辞了。

  从詹大学士府上出来,李问就坐在了马车,带着小童前往老翰林们的家中去送 礼。他给老翰林们送来的无非就是酒肉月饼等等吃食,还有他们妆梦阁出的香皂香 水等等,这些东西可以给老翰林们家中的女眷们用。

  妆梦阁的外面每天都有许多人在排着队等着买东西,都不一定能买的到。是女 人都爱美,想必老翰林们家中的女眷们也会喜欢的,礼物虽不责重,但胜在心意。

  正好今日休沐,老翰林们都在家中陪着夫人们,甚少有人外出不在家中。李问 送东西来都得到了老翰林们一致热情的欢迎,拉着他进屋里去喝茶,这些老家伙们 一个个见到酒坛子都挪不开脚了。

  他就知道,这些老家伙们不是欢迎他,而是欢迎他带来的好酒。

  这些酒都是李六元出品,整个京城只只此一家,别处都还买不到。

  自从尝过了李六元带来给他们喝的酒后,这些老翰林们一个个都是酒鬼,肚子 里的酒虫从此就被唤醒了。奈何每次李六元都只带一小壶到翰林院去,每人只能分 得一小杯都不够。就算是他们口袋里有几个钱到外面去买酒,也买不到这么好的酒 喝。

  这一次李六元可大方了,给他们提了整整两小坛子来,够他们喝一顿饱饱的了 。省着点喝,每天喝一小口,可以喝很长时间了。

  “不了,不了,我还有几个地方没去,得把车上的礼物送完才行。”别人要留 他吃饭他也没留,送了礼来,李问最多就是进屋里去喝杯茶,就笑着告辞了。

  等把车上的礼送完,西边的太阳都快下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