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农家子的科举之路 第194章

作者:媚骨 标签: 种田 穿越重生

  “叩叩——”

  从马车上下来,李问让人去敲了门,身边带着两个小儿,白羽跟在后头。

  院子的门从里头打开,李问表明了他的身份和来意,开门的老奴请了他们进去 里头。高先生就在家中,见到李六元亲自登门,高先生忙的上前来要行礼,李问忙 的上前一步,扶住了先生的手,道,“先生不必多礼,今日我是以家中小儿兄长的 身份来的,这儿并无什么李大人。”

  “学生见过先生。”见到先生,李浩鹏恭敬的行礼一个学子礼。

  “好好。”高先生忙的请人坐,让仆人去上茶来,“李大人请坐。”

  李问在高先生对面的位置坐了下来,这并不是他第一次到高先生这里来,之前 他还见过高先生两回,主要还是关心家中小儿在书院里读书的表现如何。高先生知 道李浩鹏的身份,平素里也会注意到这个学生,这学生虽无李六元的聪颖,但胜在 勤勉好学,肯踏踏实实读书,这一点倒是可贵。

  被点名的李浩鹏低着头站在他哥的身边,用眼角小心的觑了他哥和先生一眼。

  “他在书院里要是有什么不对的地方,还请先生不用看在我的面子上,需管教 的地方,还请先生多加管教。”李问对自家小子多少都有点了解,就不知道在外面 是不是也如在他面前这么老实了。

  李问这话意思是,我家小儿需要打骂你就尽管打骂,不必看在我的面子上不敢 下手。

  “……”李浩鹏,这个真的是亲哥吗?

  “今曰我到先生这儿来,还有一件事。”聊了两句他家小子,李问把话题转到 了他们今日来的正事上来,他让白景阳上前来,与高先生谈及想送这个孩子到书院 读书的事。

  这孩子模样看起来是个机灵的,高先生随口考问了两句,还让小儿背一段书, 小儿都能一一的背诵出来。原本书院这个时候是不接受新生入学了,不过看在李六 元亲自找来的诚意上,高先生还是勉为其难的同意了,点头应下了此事,道,“可

  谈妥了送小孩到书院读书的事后,他们就从高先生的小院离去了。

  

  马车往书店过去,张掌柜见到东家过来,忙的笑着把人往里面领,他昨日听闻 先生回京,没想到今日人就到店里来了,“许久不见东家,东家是昨日才回京是吧

  “嗯,对,昨日刚回来。刚好今曰有点空闲,带两个小的到书店来买书籍笔墨 ,顺便到店里来看看。”李问让两个小子到店里去挑选书籍笔墨,李浩鹏高兴的拉 着白景阳走了。

  张掌柜派了一个伙计跟着伺候,“两个小公子需要什么,尽管给拿好的。”

  “你在外头看着点他们两个。”

  “好的主子。”

  李问留了李童在外面看着两个小的,带着白羽跟着张掌柜往里面的茶室进去。 他一坐下来,就有人奉上了热茶,李问介绍了他们两个人认识,说到白羽的身份, 他只说这是他带在身边学习的人,带他过来熟悉熟悉情况,并未表明日后把他手上 的生意都转给白羽去管理的事。

  见到人站在他的面前,李问说道,“张掌柜你坐吧,不必站着。”

  “是,是。”张掌柜找了张椅子坐了下来,看向掌柜身边跟着的人,眼里带着 一点探究,很快的就收回了视线。不过既然是掌柜带在身边的人,这人的身份必然 是有点不同的,张掌柜的心里不由的对对方多了三分的尊敬。

  “我不在京城的这段时间,店里的生意如何?《画三国》第二部 刊印出来了吗 ,还有之前我让你让人刊印的那本文集,是否都刊印出来了。”这些都是他离京之 前让店里刊印的书籍,他走之前都还没有刊印出来,李问喝了一口茶,问起了这些 事来。

  “回东家,两本书都已经刊印出来了。小的按照东家的吩咐,把文集的手稿和 刊印出来的书籍以及稿酬,一并送去了曹翰林的家中。”张掌柜让人去拿刊印出来 的两本书过来给东家过目,一并把账本送了过来。

  “那就好。”手稿和稿酬的事是他吩咐下去的,见张掌柜都处理好了,李问点 了点头,心想等回头要有时间,还要到曹老翰林那里去一趟。他接过账本翻看了一 眼,就把账本给了白羽,白羽接了过去,认真的翻看了起来。

  一说到店里的生意,张掌柜脸上就是掩不住的笑意,“如今不止这两部书好卖 ,咱们店里其余的书也能卖出不少。还有咱们店里每曰印刷印刷的报纸,都是在当 天就能卖完了。前面印的少还不够卖,后面每日又多印了五百张

  “哦,是吗? ”李问也没想到报纸会卖的这么好,这倒是一个好事,这说明有 很多的人看报纸和关心国家大事。

  张掌柜让人去把往期的报纸拿过来,每一期出的报纸都会留两份底,一份是给 他们东家备着的,“东家,这是往期出的报纸,全部都在这里。”

  “嗯,这些我拿回去看。”两个多月的报纸还真不少,李问打算带回去好好看 一看,在外他看不到京城的报纸,他不在京城的这段时间城里发生了什么事都不知 道。

  “账本我这里也一并带走了。”李问说道3

  张掌柜忙的说好。

  “你们在这里看看书,我出去一会就回来。”让两个小的在书店里面看书,李 问还带着白羽跟着张掌柜去了后边的报社一趟。李浩鹏不知道他哥哥要去哪里,不 过既然他哥哥说让他们在这里等,他就在这里等着吧,他正在给白景阳介绍《画三 国》这本书,两个小的凑在一起叽里呱啦的说着话。

  报社就在书店后边,他们往后边过来。

  在屋子里面的书生们显然没想到李六元会过来,一个个都激动的差点说不出话 来了。

  “我过来是看看大家在这里如何,是不是还习惯? ”李问笑着问道。

  看的出来他不在京城的这段时间,报社里的成员们都熟悉了这里面的工作和流 程,一个个满怀激情的在这里写稿子,把京城里面每日发生的大大小小的事情都记 录下来。

  “习惯,都习惯。”起起伏伏的声音应道。

  见到两个生面孔,张掌柜在他耳边提了一句,李问才知道这两个人是曹老翰林 那里介绍进来的。能让曹振清介绍来的,必然是不错的,这一点他还是认同曹老翰 林看人的目光。

  报社里面除了这个正堂拿来当办公的地方,旁边几个房间都是能住人的,这些 书生们吃住都是在这里。

  并非所有的读书人都能像李六元那样,能够一举登科,金榜题名,还有许多书 生考了一届又一届,都未能考中进士。一些人身上带着的盘缠早已经用尽,又未能 中进士,无颜回去见家中爹娘,心中略有不敢,想要留在了这京城之中寻找出路, 这些人大多数的日子都过得十分艰难。

  读书之人多少都带着一点愤世嫉俗的脾气,在这个地方能让他们奋笔直书,还 有吃有住,末了每个月还有工钱拿。在干了两个月之后,这些书生们都意识到了这 一份工的好处了,他们就是每日只要负责写文章就好,做的还是他们自己喜欢的活 ,他们不用担心自己在这京城会没因为没银两没饭吃,在外面的日子绝对没有比在 这里好。

  特别是他们走在外面,见到外边的人拿着他们出的报纸在看,那种心理自豪感 是从来没有过的。不过他们签了保密的协议,不能除去外面乱说报社的事,因而他 们只能憋在心里,不敢出去与外头的书生们乱说。

  在报社这里问了几句报社的情况,说了几句鼓励大家的话,李问就带着人离去 了。

  站在后边的书生们看着离去的李六元,眼中都有着羡慕,有人叹了一声,道, 他们何日才能像李六元这般,高中进士,金榜题名?

第九十六章 连升两级

  在家中休息两日之后,就恢复了苦逼的上朝曰子。

  凌晨两三点就得从被窝里面爬起来了,李问这会的这个心情啊,真的就想立马 辞官不干了!从此睡觉睡到自然醒,每日数钱数到手抽筋,这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 生活。然而,理想是丰满的,现实非常骨感。

  他还是得乖乖的从床上爬起来,洗漱完毕后就要出门了。

  屋子里面烧了壁炉不觉得冷,一打开屋子的门出来,冷风一吹,整个人打了一 个哆嗦,瞌睡都驱散了不少。凌晨这会的气温很低,外边还在下着雪,然而这会儿 李问却无心欣赏,叹了一声,说道,“咱们走吧。”

  “唉,少爷。”

  李童1手提着灯笼,一手还给主子打着伞,跟在主子的身边。

  “你拿不稳,伞给我来拿吧。”这外头的风大,一只手拿不稳伞,李问接过了 小童手中的伞,放低一点,挡住前面吹来的风和雪。主仆二人缩着脖子往前面走, 雪太的不大,地上的积雪并没有太厚,一个落下一个脚印,一排脚印一路延申,往 宫门而去。

  住在这条街上的都是朝中大臣,一早这街上有不少的小轿子往宫门而去,都是 早上去上朝的官员。

  “少爷诶,要不你明儿也坐轿子去上朝吧。”李童看着轿夫抬着轿子从他们身 边而过,对他主子说道。

  “嘆--”

  李问扑哧一声就笑了, “你少爷我还没老到那种地步,年纪轻轻就要人抬着走 了。你也不看看坐在那轿子里面的人年纪多大了? ”朝中过半的官员都是可以当他 爷爷的年纪的人了,让这些一把年纪的老头们走路去上朝,那不是要了这些老头们 的命了?

  这说的也是,李童一脸纠结,但是走路过去真的好冷啊,这风又大。

  “骚年,咱们这就当是锻炼锻炼身体吧,争取活到一百岁还都健步如飞,不用 人抬着走。”李问想起现代还有人大冬天的跑去冬泳,他这走几步路都走不了了, 那还得了。

  李童认真的点头,觉得他们少爷说的有道理,如果不这么冷就更好了。

  等到了宫门这里,李问就让小童回去了,他往宫门过去,找了地方贴着墙根站 着。

  早上出门李问就想外头肯定会很冷,他里三层外三层的套了好几层衣服,光是 裤子他就足足套了三条,中间还穿了一条羽绒裤,身上同样的也穿了好一件衣服,

  中间羽绒棉衣都裹上了,身上的衣服是裹到穿不进去,这会儿站到这里他还觉得冷 的不行。

  上次他来上朝还是秋天,那会儿再冷也有个限度,这一转眼就是寒冬腊月,是 一年里最冷的时候,这一早上还是一天里温度最低的时候,这冷的程度可想而知了 。李问瞥了一眼旁边抖得跟蒙古症似的官员,在心里告诫自己:不能抖,不能抖, 要一抖肯定就无法控制自己的节奏……

  再一看,旁边一群官员都抖得抖跟发瘟鸡似的了!

  麻蛋,这病会传染!李问在心里吐槽道。

  “nt—nt-n$—”

  在李问以为自己都快要被这冷风吹成傻子的时候,楼上的钟声终于响了,对他 来说仿佛就是一道救赎的曙光。

  午门楼上的钟声敲响,宫门开启,百官排着队依次进宫。

  穿过重重宫墙,在广场上整队,经过礼官一个个登记名册后,方能步入殿内。

  皇帝驾临,百官叩拜,“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一”

  “众爱卿平身。”

  昭宗帝坐在龙椅上,下面站着的是他的臣子们,视线往后,注意到站在队伍后 边的年轻官员,皇帝的眼里闪过一道满意的光芒。站在皇帝身边的太监喊道,“有 事启奏__”

  “皇上,臣有本要奏。”下面的官员站了出来,道。

  李问并没有注意到皇帝看了他一眼,这会儿他心里正在疯狂的吐槽,他还以为 进来大殿内就暖和了,然并卵!他站的是在队伍的后边,正是靠近大门的地方,寒 风从大门吹进来,第一个吹的就是他,所以站在这里并没有比站在宫门外等待好到 哪里去!

  一想到往后上朝他都要站在这里吹冷风,他的心里两道清泪在流……

  今曰早朝上说到了如何处置襄州一众罪犯的事,如今证据确凿,等待这些人的 就只有死罪一条。

  在这个时候朝中自然不会有任何人敢站出来为这些罪犯求情。一旦站出来为这 些人说话,很可能会被打为和这些人一伙的,到时候别说乌纱帽不保,性命都有可 能丢掉。

  站在底下的大皇子心里只觉得可惜了,这个时候他自然不会为站出来保这些人 ,为这些人求情。

  该罚之人必然是要罚,要奖之人皇帝也不忘记要奖,一想到李六元去一趟襄州 就带过来一箱箱的金银珠宝,昭宗帝阴霾的心情有了一点好转,面上的表情和缓了 一点。

  “李六元可在?”

  “臣在。”

  听到喊他的名字,李问从队伍后面走了出来,顶着大殿上众人的目光,走到了 大殿的前面去。太子微微地侧过头,看向站在大殿之上身姿纤细的少年,这还是从 李六元去往襄州赈灾回来后,他第一次见到少年。

  昭宗帝看着底下的臣子,这是他钦点的状元,大成的第一个六元,果然是没有 让他失望,皇帝开口说道,“此次你去往襄州赈灾一事处理的很好,你能不忘初心 ,为百姓做事,朕心甚慰。”

  去赈灾不仅是没花国库的银两,还给带回来了更多的金银珠宝,没有皇帝不喜 欢这种臣子的,昭宗帝也不例外。从前那些为赈灾的官员从没有一个是给他带回来 过银两的,一个个都只会伸手问他这个皇上要钱。

  经过襄州贪污一案的事,昭宗帝如今看这些臣子的心里都在想,底下这些人背 着他这个皇帝都贪污了多少银两,还有什么事是他这个皇帝所不知道的?

  “臣不敢居功,为百姓做事是臣应当做的。”李问并没有一个人就揽下了这些 功劳,这一次赈灾的任务能够顺利完成,多亏了众人的帮忙,这里面每一个人的付 出都不可忽略。

  少年朗朗的声音在大殿内响起,李问把这一次赈灾的功劳归给了这一次去往襄 州的每一个人,这之中还有特殊的情况,他向皇上襄明,“当时情况紧急,臣擅自 做主给徐州总督万安万大人去了信求助,多亏了万总督带兵前来相助,臣才能顺利 拿下前襄州知府吕兴邦。”

  一方武将是不能随意带兵离开当地,去往另一处的,但是因为当时情况紧急, 万总督为他们调兵前往襄州相助,为了避免事后皇上知道责罚万总督,这件事事后 李问在给皇帝的信中有提到。

  昭宗帝点了点头,“这事朕是知晓的,当时的情况,你的做法是对的。”

  连皇上都说李六元的做法对的,下面的官员们自然不敢站出来说李六元不对,

  说万安私自调兵离开徐州了。

  杨绍勇看着李问的眼里带着一丝愤恨,在心里咬碎了一口银牙。

  昭宗帝抬了抬手,旁边的太监明白过来,往站两步,展开手中的圣旨,“李问 接旨。”

  “臣接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翰林院侍读李问……赤诚忠胆,朕甚嘉之,擢升户部 郎中,赏银三百两,钦此。”太监念完了长长一大段的圣旨,收起了圣旨,把圣旨 拿下去给李六元。

  “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李问事先并不知道皇上要把他调到户部去,还把他 从正六品翰林远侍读升到了正五品户部郎中,一下子就连升了两级。

  这心情是又紧张又兴奋!

  他又升官了,还是连升两级,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