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农家子的科举之路 第22章

作者:媚骨 标签: 种田 穿越重生

  “苏元你傻站在这里干啥,快进去啊,一会先生抓到了要打你的。”沈子敬还 不忘记拿着蹴鞠往里面跑,半路上还不顺手把小包子扯进去里面,把蹴鞠藏了起来

  先生到的时候,孩子们都端正的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等着他来讲学,摸着下巴的 胡子,先生满意的点点头,说道,“我们开始讲学吧,昨日讲了……”

  然后就是开始了下面的讲学。

  趁着先生低头在看书,坐在前头的沈子敬回头对他挤眉弄眼。

  “……1陕转回去! ”李问用口型无声说道。

  要知道被先生抓到是要连坐的,先生不止是罚沈子敬还得连他一起罚的。

  李问是到后面才知道原来沈子敬是那天开学给他们主持入学仪式的院士的小外 孙,难怪周围的同学对沈子敬的态度都带着一点巴结和讨好,原来不知不觉中他抱 了一条粗大腿。

  怕是他们这个班上的同学,除了他的家里比较普通之外,这些同学们一个个都 是大有来头的,所以李问是决定了谁都不要得罪,他现在还真得罪不起,万一得罪 了哪个他都有可能被迫中途结束他的读书生涯。

  下午最后一堂课上完,他们这一天的课就结束,放学了。

  放学没有见到他阿爹过来接他,李问会趁着这点时间就到藏书阁去看书。在这 里藏书阁就相当于现代的图书馆,凭借着书院发的学生令,也就是学生证,他们可 以进去里面看书〇

  第一天他到藏书阁来的时候就被看管这里的老先生拦住了,问他要了学生令看 过后才允许他进去。

  学生令是他们入学的时候,书院给他们发的一张证明,上面有他们的姓名和班 级。不过现在凭借着他的学生令他只能进去最低一层看书,上面的阁楼他是还不能 进去的,下面的都是些内容比较浅白的读书,是以比较适合他们这个年龄的孩童阅 读。

  而安麓书院不愧是他们清平镇最大的书院,藏书阁的藏书还真不少,古时候的 书院除了教书育人,还有一个最大的作用就是收藏了大量的藏书。后世图书馆里不 少的孤本书籍都是来自于古代各大书院的藏书阁,这些若放在后世可就是一本难求 的孤本了。

  其实李问更想到上面去看书,但是现在他的学生令没有达到那个权限,所以他 只能争取后面考试的时候把成绩考好,把学生令上面的班级往上面升一升,他才有

  机会到上面去看书。

  这就只能加油了啊……

  “阿爹,对不起,我不知道你已经到了。阿爹你等很久了吗,你今天怎么这么 快就来了? ”算着和往日差不多的时间,李问从藏书阁里面看了书出去,却是见到 他阿爹已经等在门口了。

  今天李山谷来的比往日早一点,在门口等了一会才见到儿子出来。知道儿子是 跑进去里面看书了,李山谷就在外面耐心的等着,也不着急。

  “没事,阿爹也没有等多久。今日船上的货少一点,我们干完就早点走了,我 们回家吧。”李山谷牵着儿子的手,父子俩个走在街上,往城门的方向走过去。

  李二叔在城门口那里等大哥和侄子。

  到他下学的这个时候,街上已经没什么人了,来镇上赶集的人中午过后就回去 了。到太阳要落山的这会,街上的摊子都收了起来,小贩们都回家去了。

  两大一小的身影走在路上,往李家村的方向回去。

  到书院上了几天课之后,李问也渐渐的习惯了每日一早起床,和他阿爹一起赶 路到书院来读书,而后上完了课后,再走那么远的路回去,有时候走累了他阿爹也 会背他走一走。

  尽管李问的内心为自己的行为感到很可耻,这么大了还要阿爹背,但是他还是 两只手搂着阿爹的脖子,享受着在父亲背上的时光。

第四十一章 宗族

  清晨太阳刚升起来的这个时候,河边就不少的妇人在浣洗衣物。家中的事物做 完了后,孙怡就端着一盆衣物过来洗,找了个地方蹲下来,把衣服放到水里沾湿了 ,放到石头上拍打。

  村里的富责家嫂子也在洗衣服,妇人本来和孙怡的中间隔了一个人,她愣是挪 到了孙怡的身边,跟孙怡搭话。

  “嫂子。”孙怡看了一眼是富贵家嫂子,她知道富贵家嫂子嘴碎喜欢到处胡说 八道,因而并不是很喜欢这个女人。对方跟她说什么,孙怡只是嗯一声,认真的洗 她的衣服。

  左右的妇人们见到富责家嫂子缠上了孙怡说话,平时和孙怡要好的两个妇人相 互看了一眼,眼里是对富责家嫂子的不喜。

  孙怡这人性格好,平常也不爱到处说人是非的人,虽是她人话不多,但是谁要 有个什么事需要人帮忙的,她都会去搭把手帮个忙,因而她在村中的人缘倒是要比 她那二婶要好的。

  “阿怡啊,你家的汉子都到镇上去做工了是吗,我见你们家近来都是你二婶去 担水啊? ”妇人看似关心的话,实则是当着这么多人的面指责孙怡一个做大嫂的欺 负小婶子,专门让小婶子去干苦力活,自己挑着轻松的干。

  孙怡知道富贵家嫂子平日和她二婶走的近,想来是她二婶在外头说了什么话, 她抬头看了一眼妇人,说道,“家里的活计都是阿母安排的,阿母让做什么我们当 人媳妇的就做什么,谁家的活计不是轮流安排去做的?”

  所以她这话说的也没错,谁家不是婆婆掌家,婆婆让做什么她们做媳妇的就当 做什么,谁也不敢有异议。平常孙怡去担水大家都有眼见到,家中的这些活计并非 是二婶子一个人去做。

  “哦,这倒是个。”富贵家嫂子讪笑了一声,接着又看似关心的问起了孙怡,

  “听说你们家里是送三宝去书院读书了是吧,这送孩子去读书,是要花不少银两的 事吧?,’

  “这送孩子去读书的事啊,我们是想也不敢想的。哎,咱们村就村长家送了秀 林去读书,人秀林那可是算命先生批过的文曲星下凡的命,以后是要考上秀才的。 咱们这些人家啊,谁敢想送孩子去读书啊,没那个钱,也没那个命啊,所以这事是 想也不敢想的事啊,你们说是不?”

  妇人这话隐含的意思是,人家村长家送李秀林去读书,是因为算命先生给那个 孩子批过命,人家那是考中秀才的命,以后是要中秀才当官的。你们家这送孩子去 读书,不见得有那个命考中秀才,这不是花了那么多冤枉钱,都白费了?

  接着妇人又是暗暗叨叨的说了一大堆的话,孙怡就洗她的衣服,听着旁边的女 人在说,听的心里有气,但是也没怎么搭她的话。

  富贵家嫂子见孙怡不搭理她,一个人说的无趣就走了,又去跟旁的人说,“要 我们家有银两,我也就送我儿去读书了,哎,可怜我儿啊……”

  得了吧,就你家那个吃得多啥活也不干的儿子,一看就不是读书的料的儿子, 就是有钱送去读书也不见得能考上秀才!

  “瞧她那话酸的,三宝要读不了书,还能她家那个读得了书?”等富贵家嫂子 走开了,和孙怡走的比较近的妇人考过去,小声的跟孙怡说道。

  孙怡摇了摇头,提着洗好的衣物就回去了,没太在意别人的话。她要是什么都 去在意,这日子也没法过了。

  大家洗好衣服一个个的回去了,河边最后也没了人。

  李家村就这么大点的地方,谁家有点什么事很快的全村的人就知道了。到李山 谷送了儿子去读书,村中的人才知道李山谷这无声无息的送了儿子去读书。

  “难怪最近都没怎么见三宝在村子里玩了,原来是去读书了。几天没见着三宝 还是怪想那孩子的啊,三宝那孩子见着了人,什么话都有,哈哈……”

  “可不是,那孩子从小别不是吃蜜长大的,嘴儿可甜了 村中的大人们是看着李三宝长大的,那孩子打小的嘴巴甜话又多,出门见了谁 都会问个好,跟他们说个话,他们谁见了不都喜欢那个孩子。

  这孩子去了读书,不知道能不能读的了书啊。

  他们李家村大多数的人家都很穷,除了村长家过的好一些,送了李秀林去读书 之外,还没有人家说是舍得送孩子去读书的,这得花多少钱的事。

  李氏家族的几个族老们知道李山谷家送了孩子去读书,这悄无声息的还是把孩

  子送到镇上最好的安麓书院去读书,大家坐在一起就谈论起了这个事。

  一个宗族里面能不能出一个人才,这关系到这个宗族能不能强大和立足,作为 这个宗族里面的长老们,他们自然是希望族里可以出一个读书之人。

  在此之前只有一个李秀林送去了读书,考了这么些年也是没考中秀才。这新出 来的一个苗子,就是他们李氏家族的希望了啊,族里的长老们就重视起了这件事来 。但是也有人说,这孩子才刚送去读书,能不能读好还是一个数,不要报那么大的 希望。

  “且看看吧,要那孩子是个会读书的就还好……”后面的话就没说了。

  所以到后面大家都处在一起观望的状态,因为他们都知读书考科举是一件非常 不易的事,要不然那他们李家村百年来都还没出过一个秀才。

  是到现在为这一村之长的李茂才是听说了这个事,想当初他们家也是想送小儿 子去安麓书院读书,只是安麓书院招手学子的要求很严格,他们家秀林那次没有考 上,才送去了另一间青山书院。

  倒是没想到李山谷的儿子却是考上了安麓书院,这让李茂这个村长的面子有点 不好看,不过这个不是他的儿子,却也是他们族中的人,事关到他们李氏家族的命 运。

  “阿爹,这个事你怎么看?”李茂回去跟老父亲说起了这个事。

  “这事啊,应当说是好事啊。咱们都是一个宗族的,同一个姓,是一家人,要 谁家要能出一个读书人,这于咱们李氏而言,都是件好事。你作为一村之长,别只 顾着咱们家秀林,咱们家秀林读咱们秀林的书,三宝那孩子能进得了安麓书院,也 是他的本事。”

  “等晚些你让人给李王氏那里送几个钱和肉过去吧,这孩子送去读书了,是一 件喜事。咱们就希望李氏能多出几个读书人,袓宗们在下面听着都高兴。”七叔公 是站在一个宗族的位置来看待这件事,他的孙子能考个功名回来自然是再好不过。

  但是如果他们李氏家族能多出几个读书,万一这要是出个秀才,他们都跟着沾 光的事。

  安麓书院不是那么好进去的地方,他们当初想把孙子送去安麓书院也没送成, 倒是没想到三宝那孩子自个考进去了。他一把年纪,半只脚都踏入棺材的人,要能 有生之日见到李氏出一个秀才,等他日到了地下,他也能跟老祖宗们有个好的交代

  “阿爹你说的对。阿爹,我这就去安排。”李茂听到老父的话,也是觉得有道 理,跟父亲告了一声,就出去了。

  听了父亲的话,李茂去让自家婆娘准备东西。

  妇人一听到当家的要送钱和物去给李王氏那儿,当时就不答应了,不满的说道 ,“凭啥咱们要给他们送东西过去啊,以为随便送个人去书院就能考上秀才了不成 。咱们家秀林才是算命先生批过命的,以后是要考上秀才当官的命,他们家个小子 算啥?”

  这要给谁家送点东西简直就是要了这小气的婆娘的命似的。

  上头没有婆婆,家中公公不是个管事,掌权的权自然就落在朱金巧的手里。从 一入这个家门,朱金巧就握了家中的大权,她对谁都是吝啬的很,唯独对小儿子是 要多少银两就给多少银两,一点都不吝啬,但是谁想从她手中抠出一个铜板都是一 件难事。

  “你懂什么,让你去准备就去准备。”李茂登时就黑了脸,不耐烦的说了一句

  “你……哼!去就去,我这就给你拿去。”朱金巧知道这东西不能不给,不过 给多少还不是她说了算。

  妇人进屋里拿了两贯钱,还亲自去厨房那里切了一点肉,找了一个篮子,装了 两颗菜进去,看起来满满的一篮子了。

  等见到提来的一篮子的菜还有两贯铜钱,李茂的眉头一皱,没有伸手去接铜钱 ,说道,“你去拿二两银子过来。前几日老大不是才送了米粮吃食回来,你这放一 把菜进去算怎么回事,去换一篮鸡蛋过来。”

  “二两银子!凭啥要给他们送二两银子?”妇人的声音一下子拔高了。

  有两把菜就不错了,还想要一篮子鸡蛋?朱金巧登时不敢相信自己听到的,一 脸要晕倒的样子。

  这可是要割了她的肉啊!

  “闭嘴,这么大声做啥,你嫌不够丢人是吧,这点东西你都好让我提过去?我

  这一提着东西出门,全村的人都知晓了。这事要让阿爹知道了,惹阿爹不高兴了我 看你怎么收场。”李茂是个死要面子的,奈何娶了一个小气的婆娘,让她给谁家拿 点东西就跟要了她的命似的。

  他们大儿子在镇上开酒楼,一年下来给回到家里的都有好几十两的银子,小儿 子在书院读书,一年下来要十几两的花费。他们家还有二三十亩的良田,佃给了村 中的人去种,一年收回来的租子都够他们一家人的吃穿用度。

  他一个男人不管家,家中的钱物都是婆娘拿着,这些年下来手中必然是攒了不 少的银两,可就这二两银子都跟要了她的命一样。

  “好好好,我这就去给你拿。”一听到提起公爹,妇人是知道公爹的那脾气, 是个说一不二的。她一个媳妇要真惹的公爹生气传出去也不好听,轻则骂一顿,重 则是要送去祠堂对着祖宗的牌位跪着反应的。

  所以一想到这里,妇人的心里是懊恼的很,就不得不去把东西换了,把两贯铜 板拿回去,换了二两银子出来,可心疼死她了。

  要在普通的人家,一年都不见得有二两银子的收入,这就白白给了人二两银子

  I

  “让你那点东西都磨磨蹭蹭的,像什么话了。”李茂看到自家婆娘的这个样子 ,气不打一出来,“哎……”

  这些年他是靠着岳家那里才起的家,大儿能在镇上开起酒楼还是岳家帮的忙, 如今生意也做的正是红火。小儿秀林在镇上读书,是住在丈人那里,还多亏了丈人 的帮衬,因而李茂对家中这个媳妇也是多有忍耐。

  “哼! ”见到家中男人拿着东西出门去了,妇人哼了一声,往屋里回去了。

第四十二章 赚钱的法子

  叩叩——”

  “来了,是谁在敲门啊?”

  李王氏听到敲门声,走过去开了门,见到是村长来了,老妇人的心中还感到些 意外,不知道大家过来所谓何事。李王氏忙的把人往院子里头去,“都进来坐。”

  “婶子,家中就你们几个妇人孩子在家是吗?山谷和山民他们到镇上去做工了 吧?”李茂带着几个人一起过来的,见到院里只有几个妇人和孩子,都站在了外面 没有进屋里的意思。

  李茂这一村之长是知道村中一些汉子每年在这个时候会到镇上去做活的。

  “嗯,是啊,老大和老二到镇上去做工了,这会儿地里的活不多,他们就到镇 上去做活计,多赚几个钱也能兼顾家里这头。”李王氏领着大伙儿到院子里头,院 里的门开着也关。

  家中只有他们几个妇人和孩子在家,没有一个汉子在家,这关起了门传出去话 不好听,因而这门是要开着。

  后面的男人把提来的东西送过去给李王氏,这里最大的一份是村长的,还有他 几家也凑合送了点过来,“你们家里送三宝去读书这么大的事,怎么也不见跟我们 说一声,我们还是听了村里头的人说才知晓了这事,这是我们的一点小心意,还请 嫂子收下。”

  “哎,这、客气了,怎好还给送东西过来。”李王氏推拒不了,只好接住了大 伙送来的东西,让大儿媳妇把东西拿进去,给大家伙倒碗水出来。

  李茂这个村长关心的问了李王氏几句家中的事物,又是问起了她家中孙子到书 院去的读书的事,李王氏都一一的答着。

  听到这里,李王氏是知道村长他们几人到家中来是所谓何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