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农家子的科举之路 第312章

作者:媚骨 标签: 种田 穿越重生

  “赵卓能把虎符归还,最少是证明了赵卓并不留恋兵权,这个人是可以重用的。但是这折 子上面说了,赵大将军以母亲年事已高,他多年不在京城,想要留在京城给母亲尽孝,母子人 伦,孝悌之义,赵大将军请求留在京城的这个理由是不可辩驳的。”

  大成自古以来就重孝悌,一个臣子如果连最起码的孝悌之义都没有,那这个臣子必然是不 可重用的。但是一个臣子提出了想要留在母亲的身边尽孝,帝王对这件事是批准好,还是不批 准,这个问题就要考虑清楚了。

  要批了,西北边关的主帅将由何人来担任?纵观整个大成,太年轻的没有经验和威望,贸 贸然调一个人过去,对西北那边的情况不了解,还找不出像赵卓这样能担任西北大军主帅的人 选来了。

  但是要不批,赵卓从年少就跟随父亲去了边关,这一去就是大半辈子,母亲妻儿都在京城 这里。如今赵卓两鬓的发已白,这个老将把他的大半生都留在了西北边关,如今他提出想要回 来京城,杨绍慕的心里又实在不忍心拒绝,所以一时间天子的心里也拿不准是批还是不批这个 折子。

  “皇上,臣的话只能作为您的参考,臣并不能代替您作决定。”傅易寒看得出来天子的苦 恼,便提议道,“皇上您不如召赵大将军进宫里来,好好的商谈一下,问问赵大将军的意见和

  想法。

  况且赵大将军对边关那里的情况了解,他手下的将士都有些什么人,什么人能担任大用的 ,他的心里也清楚,不如先问问赵大将军的意见。”

  我能帮你的就到这里了,剩下的就只能靠你自己了,傅丞相的心里也存在一点私心。不过 这件事要如何决定,最终决定的人应该是天子,能不能让天子点头,就看赵卓自己的本事了。

  但是要站在国家大义的角度来看的话,若是皇上趁此机会收回虎符,掌管西北的三十万大 军的话,也不无不可。但是天子身在皇城,不可能亲自到边关去指挥大军,那定然还是需要一 个主帅掌管兵权,这个人不是赵家,也可能是王家张家,定然是要选出这么一个人。

  赵家对天子忠臣,是天子可以任用之人,总比随意调用一个不熟悉的人去掌管大军的好。 赵家除了赵卓之外,还有赵四郎赵浩和赵六郎赵先,除此之外还有赵卓之子赵向毅。赵向毅现 在刚提为金吾将军,担任了京卫指挥使一职,看天子的意思是把人留在身边任用,应该不会想 把赵向毅调到边关去。

  那么赵家的人里面就剩下赵四郎赵浩和赵六郎赵先了,这两人都是当年赵老将军一手带出 来的,这么多年来都在边关,对边关的情况都清楚,但是唯一的不足之处就是这两人都太年轻 ,担任主帅一职怕是经验不够和资历不足。

  但是这样一来,虎符又从赵家的手中转出来,又回到了赵家的手中去。

  傅易寒知道天子想要掌管兵权,要是能趁此机会把兵权从赵家的手中拿过来,他知道天子 是有心动了。

  “丞相说的是,来人,传赵卓赵大将军进宫。”皇帝命令道。

  “是,皇上。”大太监领了命,派人去请赵大将军进宫。

  宫里的旨意传到了镇国将军府,赵四是知道兄长递交虎符上去和上了折子请求留在京城的 事情,听到皇上那里传兄长进宫,必定就是为了此事,“二哥,我与你一同进去吧。”

  “那行,一起走吧。”赵卓换了一身官服,带着人进宫去见皇上了。

  这一日,皇帝传了赵卓赵大将军进宫谈了许久的话,天子并未一口就应下赵卓想要留在京 城的请求,而是让赵卓回去想想,并不急着做出决定。赵卓明白天子的意思,只是应了一声“ 是。“

  很快的,朝中的官员们就知道了赵卓赵大将军交出虎符,并且提出了留在京城一事。那可 是西北三十万大军的兵权啊,众人都没有想到赵卓赵大将军就把虎符交回去给了皇上。

  前不久众人还在猜测,赵家得到天子的重用,赵卓手握兵权,儿子赵向毅还升为京卫指挥 使,果然皇上对赵家是不一样的。没想到一转身赵大将军就把虎符递上去给皇上?这要是换成 他们任何一个人,谁会舍得放弃这么大的大权啊。

  一时间这京城里面说什么话的人都有,有人称赞赵卓赵大将军不恋权势,是忠孝之人,但 是也有人在背地里说这位赵大将军是个大傻子。总之嘴巴长在别人身上,说什么话的人都有。

  在这此前李问并没有听到过任何的风声,初听到这个消息还愣了一下,不过转而他又有点 可以理解赵大将军这么做的原因。不过若是这样的话,他师傅就必须要回去边关了?

  等晚上赵向毅过来,李问问道,“你爹真的决定留在京城了吗?”

  “看他的意思,应该是想留在京城这里的。”赵向毅事先也并不知道他父亲的决定,他父 亲是在写了折子递交上去之后,才找了他去谈的这事。他说道,“从前我就听父亲说过,他舍 不得让娘一个人留在京城这里等他。祖母这些年的身子也不大好,想必父亲也有因为祖母的缘 故吧。“

  “哦。”李问想起了他前不久还说过,如果这人去边关,他一定不会留在京城这里等着, 不管是到哪里去,肯定是要两个人都在一起,“皇上那里的意思呢? ”他问道。

  “我刚从皇上那里出来。”赵向毅在椅子上坐了下来,捏了一颗葡萄剥了皮,送到少年的 嘴里,少年的唇不小心的碰到了他的手指。

  两个人的眼睛相视,李问笑了笑,问道,“皇上怎么说?”

  如今朝廷大力支持开展商贸,再加上漕运重新开通了,和各地的土匪都剿灭了,陆运也安 全了许多,外地的瓜果很快的就能运到京城来。许多新鲜的货物运到了京城来,他们也能尝个

  鲜。

  “皇上那里也还没有定论。”赵向毅继续给少年剥葡萄皮,只是他剥皮的速度还没少年吃 的速度快。李问捏了一颗葡萄送进男人的嘴里,点了点头,说道,“所以这件事还是看阿伯的 意思了?要是阿伯坚持想要留在京城这里,皇上那里应该是会批准阿伯留在这边?”

  赵向毅点了点头,见少年吃了不少葡萄,他就停了下来,不再给少年剥了,说道,“剩下 的等明日再吃吧。”这会儿晚了,吃太多一会又得在床上滚来滚去睡不着了。

  两个人在这件事上商量了一会,看皇上的意思,这件事并未定下来。

  第二日要上早朝,他们一早就从床上起来了,李六元刚出门,就遇上了同样刚好出门的赵 小将军,两人一同结伴去上朝。反正他们现在住在相邻的两府,早上出门碰到了一块去上早朝 ,也并不会引起别人的什么怀疑。

  现在是三日一次的早朝,倒是要比从前每日都上的早朝要有效率的多了,有事的说事,没 事的就站在下面不要开声。

  很简单的一句,就是天子不想看到下面的官员把金銮大殿当成菜市场,与朝中无关的,一 些鸡毛蒜皮、无关紧要的小事就拿到下面去吵,不要整日都在朝堂上扯嘴皮子,浪费大家的时

  间。

  要在朝廷上言行不当的官员,礼部的礼官员就按照殿前失仪处理。

  在这么一个政策出台之后,这些官员们上折子前都要先考虑清楚,这个折子是否可以上, 上的折子的情况是否实属,是不是应该上。以前一些官员总喜欢空口无凭就在大殿上胡乱弹劾 别人,这些官员毫无例外的都被皇上处罚了,重者丟官,轻者被降职或是罚俸禄等等。

  但是若是大臣弹劾上奏的折子的内容,在经过查明真相,事情实属的话,所弹劾的官员都 会按罪处理。

  新帝在登基的短短时间之内,这些处理事情的手法和方式就让朝中务实派的官员们都极为 喜欢。但是也正是因为如此,朝中一批说话做事浮夸的官员都被降职或是调走了,能留下来被 天子提拔重用的都是务实、真正能干事的官员。

  今日的早朝上,就有大臣提到了赵卓赵大将军提出留在京城一事,官员们分成了两派,一 派是觉得赵母年事已高,赵大将军想要留在母亲跟前尽孝,为人儿女,他们都可以理解;但是 一派站在国家大义的角度,认为赵大将军应该为大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赵卓这暴脾气,一听到这些官员站着说话不腰疼,忍不住的就要跳出去。

  不可!赵四适时的出手,拉了一把兄长,这个时候他们不适合跳出来,这件事如何处理, 应该看皇上的意思。

  “……”李问,他站在下面听着这些话的话,真的是无语极了。

  “此事朕的心中已有定夺。”皇上的意思很明白,该如何做,他这个皇帝的心里已经有了 主意,“众爱卿们若无别的事要奏,今日的早朝就到这里了。”

  “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百官跪拜,高喊“万岁”,皇帝带着他的人离去了。

第053章

  “李大人,皇上有请您过去。”下了朝后,皇上身边的小太监过来,说是皇上请他过去, 李问并没有什么意外,要是皇上一直都不找他,他才觉得意外,“麻烦小张公公领路。”

  “李大人这边请。”

  李问跟着小公公前往去见皇上。

  皇上并没有在御书房中召见他,而是在明湖湖中心的凉亭里面。还未走到,李问远远的就 见到了背对着他站在凉亭中的皇上,走进了凉亭,他跪下行礼道,“臣参见皇上。”

  “李爱卿请起身。”皇帝让人起来,挥手让伺候的宫女太监们都退出去。

  很快的人就走光了,杨绍慕坐了下来,让李问坐下,“想必小师弟知道朕今日找你来是所 为何事吧?”

  李问在皇上对面的位置坐了下来,听到皇上的话,他点了点头,笑着问道,“皇上,您不 是说您心中自有定夺了吗? ”刚才谁在早朝上说过这话的了?他还真的以为皇上的心里已经有 决定了。

  “……”杨绍慕,小师弟的胆子大到连他这个皇帝都敢调侃了。

  开了一个小玩笑后,李问就说到了正是上来。

  “皇上您为什么会在这件事上这么犹豫?这个问题追根究底,还是因为大成的人才太少了 、将才太少了。皇上您说是吗? ”李问道出了一个很根本的问题,为什么皇帝在任人上面会有 犹豫,朝廷所需要的人才没有。

  为什么朝廷需要的人才会没有呢?熟读四书五经,会作诗、写文章的人,就能够成为将才 吗?

  “若是朝廷有多几个像赵卓这样的良将,皇上您今日想必就不用像现在这么犹豫了。”李 问微微一笑,说道,“若是大成的人才济济,良将无数,那皇上今日的这些苦恼是不是都不复 存在了呢?”

  朝廷这个时候正是需要人才良将的时候,好官难得,良将难求,这就是朝廷如今面临的一 个情况,所以皇上要增开恩科,广纳贤臣,但是谁又能保证这些人里面就一定能符合皇上用人 的标准吗?

  李问提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教育的重要性,“教育对于整个大成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只有更多的孩童读书,这些人以后在各行各业都能有所成就,朝廷能从中挑选出最优秀的一 部分人为朝廷所用,这样皇上就不用担心会缺良臣将相了。”

  其实归根究底,还是在教育。

  这个时代只有士人子弟、富商子弟才有机会读书,平民百姓的孩子很少是能有机会读书的 。这里面一个很根本的原因,就是穷,平民百姓就是因为穷,才没有那个能力让孩子去读书, 若是爹娘有那个能力,肯定是愿意让孩子去读书的了。

  说到教育,就必然提到了民生的问题,而民生……还真的是一片空白。这个时代想要普及 教育还是不大可能做得到的,但是朝廷还是要重视教育,重视基层的教育,让更多的孩子去读 书,这就涉及到了银子的问题。

  李问提到了基层的一个教育问题,“在大学之下,我们应当开设小学,小,就是针对年纪 小的孩童所开办的学校,称之为‘小学’,也就是我们现在的乡学。就像是盖房子那样,只有 基层盖牢了,上层才不会倒塌。”

  “小学?”杨绍慕第一次听到这样的两个字眼,不过一听乡学,他就明白了,的确“小学 ”的二字的形容是更为形象和明白。

  李问给皇上解释了大学、小学,中间还插入了一个中学,所学习的内容并非是只是为了应 付科举,而是能够有所针对,有教无类,英材施教。

  不过在这个问题上他只是略提了一下,并没有讲得太详细。

  提了点题外话,那么继续回到了正题上来。

  上次在他把建造大学的规划呈到皇帝的案桌上后,朝中的大臣们无人反对,皇上那里已经 通过了,建造大学的事情已经在选址当中了。

  李问提到了开办大学的事情上来,“皇上,我们上次提到的开办大学,更多的是注重文教 。皇上,臣这里有个建议,我们需要再建造一座武学院,教习兵法、战术这些知识,没有人是 天生懂得如何打战的,这些都是将士们经过后天的学习和培养所得的。”

  “……而在战场上的将士,这些人大多的是在战场上去摸索,去学习,并没有人教他们如

  何去打战。”

  甚至的还有许多人连字都不认识,一个连字都不会认识的将士,如何读兵书,学兵法呢? 那么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将士只懂得冲锋陷阵,却不懂得擅用兵法。李问提道,“那么,如 果我们把这部分老将请回来当老师,是不是就能为大成培养出更多的将帅的预备人才了?”

  “这样这些从战场上退下来的老将哪怕不能继续在战场上杀敌,也能为朝廷所用,为朝廷 培育出更多的人才。若是有这样的一所学校的话,赵大将军就算是留在京城这里,也能继续为 皇上你培养出更多的人才和良将不是吗?”

  饶了一个大圈,李问还是回到了赵大将军是继续留在京城还是回去边关的这个问题上来。 他喊赵大将军一声“阿伯”,是把赵大将军当成了半个爹看待。看在上一次大将军让人给他送 了一箱子宝石来的份上,他觉得自己还是有必要帮大将军一把,让他留在京城这里陪夫人。

  “果然是听小师弟一席话,朕的心胸顿时就开阔了啊。”作为大成的皇帝,杨绍慕自然是 希望大成能够人才济济、良将无数,但是要如何才能让大成人才济济、有更多的良将?

  听完李问的这一番话,杨绍慕到底是明白了。

  “皇上,户部如今上收的税收不是再每月递增吗?如今户部有了银两。皇上,若是这些收 上来的银两,若是能取之于民,而用于民,不是再好不过吗? ”在新税法在下面几个重要的城 镇推行之后,户部每月上收的赋税都是呈直线型上涨,这些银两大多是经过商业部的手,再交 由户部去,所以对于这里面上收的商业税,李问的心里多少都是清楚的。

  “你还好意思说了,你前面刚搞了一个贸易市场,现在又在弄那个……什么? ”皇帝一时 间想不出来了,他看着张口就来的小师弟,简直是比下面要银子的官员还狠,“后面还要开办 大学,你以为这些都不用花银子的吗?”

  这里的每一笔都是大钱,户部上收的银子都还没捂热就出去了。

  “咳咳……”李问尬笑,略心虚,“那不是为了赚更多的钱吗?开市场,建商场,都是赚 大钱的。还有皇上,你以为开办学校不赚钱吗? ”李问劈里啪啦的就跟皇上算了一笔账,要知 道在后世,开办学校就没有亏钱的,只要你的这个学校能办起来,还办好了,那是大把的人抬 着钱过来求进。

  总之意思就是,他这里虽然花银子快,但是赚银子的速度也很快。

  “嗯。”这一点是毋庸置疑,国库的银子还是李问这小子想的办法,户部如今才有钱,杨 绍慕是再清楚不过。要是朝中的官员都李问这样能给他这个皇帝想办法来钱,他这个皇帝就是 天天躺着都高枕无忧了。

  不过李问有一点是对的,朝廷应该重视教育,只有地方上的乡学办好了,朝廷才有更多的 人才所用,这个这个银子他就是不舍得,还是得出的。

  一看皇帝的这个样子,李问就知道他的心里想通了。

  今日过来,李问还有点事情要跟皇上稟报,他从袖口里抽出一份小报,收起了面上的笑, 认真的说道,“皇上,这是下面地方的报社收上来的信息,请皇上过目。”

  杨绍慕接了过去,一看,面色就铁青,难看极了,把小报往桌子上一拍,怒道,“简直是 岂有此理!这些官员还把不把朕这个皇帝放在眼里了!查,这件事一定要严查!”

  事实上的确是这样的,天子远在京城,地方上的官员被称之为“土皇帝”,意思就是在地 方上,他们就是皇帝了。这些官员压根就没有把远在京城的皇帝放在眼里,以为天高皇帝远, 就没有人管得了他们,在下面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皇上,这些臭虫一日不除,官场不肃清,这些人的存在总有一日会拖垮大成的。”他们 在京城这里进行轰轰烈烈的改革,地方上依然是那个老样子,官员们还是没有进行,地方上的 百姓依然是受到当地恶霸官僚的欺侮,那朝廷的变革和努力又有什么用呢?

  只有把这些臭虫都除去了,换上一批新的、能办事的官员上去,进行一场从上到下的变革 ,大成才能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往前面进步。而不是一直滞留在原地不动。

  见皇上看着他,李问就猜到了皇上是在打他的主意了,他建议道,“皇上,臣在京城这里 还有一大堆的事情要做,实在是走不开啊。臣看,建宁王在京城中左右无事,就很适合……” 当这个钦差大臣了,皇上您说是吗?

第054章

  他在京城这里有一大堆事情要做不假,的确建宁王也很闲,李问这话说的也没错。

  要知道钦差大臣不是那么好当的,一不小心很可能分分钟被埋伏在暗处的敌人干掉。建宁 王身为皇家人,享受着荣华富贵,是不是应该为朝廷作点贡献?为皇帝这个兄长分担点呢?秉 着死道友不死贫道的原则,李问毫不犹豫的就把建宁王推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