郅玄 第230章

作者:来自远方 标签: 强强 天之骄子 穿越重生

  见无法说服郅玄,赵颢也不再浪费口舌,但他坚持留在郅玄营内,并言一旦情况加重,郅玄必须休息。

  “好。”美人一番好意,郅玄自然不会拒绝。

  两人起得有些晚,郅玄不想再拖延,用最快的速度洗漱更衣,命人送来早膳。

  人王葬礼期间,各国国君身在中都城,每日膳食有严格规定,必须遵照礼制。食物的种类不提,烹饪方法都有严格要求,由宫内送来具体条目。

  郅玄习惯熟食,对生食提不起任何兴趣。受他影响,赵颢也开始摒弃生食。桌上的几碗生酱和腌肉,两人一筷也没有动,用肉汤搭配粟饭填饱肚子了事。

  郅玄和赵颢不满意膳食,厨同样不满。

  十八般武艺在身,却样样不得发挥,要给国君送生酱和生腌肉!

  不提味道如何,生水不能饮,生肉尽量少食,在西原国老小皆知。如今碍于礼制,偏要摆上国君餐桌,如何不令人愤懑。

  厨越想越气,越想越怒,看到原封不动的生酱和生腌肉,认定国君受到委屈,菜刀舞得虎虎生风,猛然剁下,险些劈碎案板。看到宫内送来的膳食条目,更是连连运气,仿佛有深仇大恨。

  餐桌上突然多起生食,郅玄和赵颢不喜,厨很是火光,西原国众人也很不习惯,对着生酱不愿下筷,宁肯搭配酱菜扒饭,也不吃一块生肉。

  相邻营地中,北安国众人了解西原国作风,不觉得有任何奇怪。换成是他们,每日热腾腾的饭菜换成生食,同样也会不适应。

  赵颢带来中都城的多为旧部。营内上下同郅玄麾下接触频繁,有些人还曾驻扎草原,饮食习惯也向对方靠拢。这就导致了生酱和生肉送上桌,他们一样不愿意动筷,甚至有些嫌弃。

  东梁国众人知晓情况,心中感到费解,不由得面面相觑。

  由于国土近海,近岁又屡征东夷,拿下大片海边土地,东梁国人习惯食鱼,鱼脍是餐桌上不可缺少的美食。

  看到西原国人对生食的拒绝,他们很不理解。不解就会发出疑问,得到的答案委实令人脸绿。

  “果真?”

  “果真。”

  郅玄屡次下旨,在国内三令五申,要求国人吃熟食,不能饮生水。军中上下牢记在心,任何时候都不敢疏忽大意。

  此外,巫医和桑医配制的药十分有效,服药后的场景过于震撼,每每想要偷懒应付,画面就会浮现在眼前。三番五次,再懒的人也不敢投机取巧,实在是不想记忆重现。

  遇到东梁国人提问,西原国人很是大方,甲士卒伍没有半分保留,前因后果巨细靡遗,画面描绘得栩栩如生。

  其后果就是大家一同脸绿。搭配东梁国军队的服色,倒也十分相称,有令人眼前一亮之感。

  东梁国人大受震撼,认为不能独享刺激,遇到别国刺探,绿着一张面孔重复答案,使得消息迅速向外扩散。

  能让百战之士脸绿的画面,刺激和震撼可想而知。

  东梁国人体会到扭曲的快感,以至于旁人不想听,他们还会主动送上门,抓住对方说个不停,不让目标崩溃誓不罢休。

  在东梁国人的努力下,生食生水的危害风传各国大营,上自国君氏族,下至甲士卒伍,乃至于役夫和奴隶都是闻生肉而色变,见生酱而脸绿。

  有国君具备探索精神,主动从西原侯手中换来药丸。验证的过程无需赘述,其结果,营内摒弃全部生食。敢食生肉饮生水,通通打板子,绝不留情!

  求证的人越来越多,摒弃生食的风潮随之掀起。

  想到事情的源头,国君们纷纷感谢西原侯,盛赞西原侯仁厚。

  提到中都城,诸侯们开始阴谋论,在礼仪中倡导生食,还专门定下食谱,用意何为?

  大锅从天而降,中都城负屈含冤,却又百口莫辩。

  诸侯们一致认定有阴谋,这锅中都城背也得背,不背也得背,怎一个委屈了得!

  这种情况下,郅玄发出邀请,国君们无一推辞,都欣然赴会。

  大小诸侯齐聚营内,不等郅玄开口,先一步开口表态,此番恩义他们牢记在心,如有差遣必不推辞。

  众人感谢郅玄,对王族制定的餐食礼制极大不满。脾气暴躁一些,难免会言辞激烈。

  面对眼前场景,郅玄搓了搓下巴,心头一动,这就是无心插柳,意外之喜?

  赵颢和北安侯对视一眼,虽说过程出人预料,结果却和设想中一致,甚至是更好。

  东梁侯不发一言,不是不赞同郅玄,而是被赵颢的目光压得一动不敢动。

  今时今日,他切身体会到赵颢为何被称为杀神。这刀子一样的目光,还专往脸上刮,他实在有些扛不住。

  天下诸侯国齐聚,必有史官跟随记录。

  言氏族人难得如此整齐,落座之后颔首致意,其后铺开竹简,提起刀笔,认真记录这场盛会。

  众人的笔锋不同,内容大同小异。

  总结一下中心思想:是日,天下诸侯齐聚,盛赞西原侯,弃王族,废礼仪。

第三百三十二章

  诸侯齐聚,商谈持续半日,依礼不能无宴。但在人王葬礼期间,对设宴严格限制,章程延续数百年,不能轻易违背。

  众人心中有秆秤,对生食礼仪颇有微词,为身体考虑决意废弃。余下丧葬礼仪仍要遵守,无意全盘推翻。

  鉴于此,郅玄没有大排筵宴,下令按照诸侯规格准备膳食,款待各国国君。此举既不违背丧期礼仪,也不会被人借机攻讦,指责他慢待各国国君。

  厨接到命令,提前半日就开始准备。

  待到开膳时,各式菜肴盛装在碗碟中,鼎中肉汤翻腾热气,搭配几点葱绿,色香味俱全。侍人合力托起木盘,香味弥漫在空气中,引得人馋涎欲滴,食指大动。

  为凑齐招待众人的鼎,郅玄先后派人前往赵颢和北安侯营中。东梁侯得知消息,早早命人准备。等了半日未见动静,干脆主动上门,真心实意请求帮忙。

  得知此事,赵颢愈发看梁霸不顺眼,目光中带着冷意,如飙飞的刀子,让他坐立难安却又无从躲避。

  八珍玉食,三牲五鼎,各式各样的珍馐美味摆在面前,众人感动于西原侯的款待,气氛更显热烈。

  国君们热情高涨,对郅玄赞不绝口。席上没有酒水,众人便以饮代酒,敬西原侯。

  郅玄来者不拒,一盏接一盏饮下,借机和全体诸侯混个脸熟。

  在推杯换盏时,他终于能将脑中的资料和每个人的面孔对上号,进一步了解各国真实情况。

  虚虚实实,假假真真。

  诸侯情知郅玄提问的目的,言辞间不是毫无保留。但从透出的三言两语,郅玄已能把清脉络,对各国国力有一个大致判断。

  四大诸侯国之下有近百封国。

  依土地面积和人口数量划分,能称中等的国家不超过二十,余下都是资源匮乏人口有限的小国。

  规模最小的几个国家,土地面积还不及大国氏族封地。国内人口不及十万,三军自然凑不齐,一场国战就会耗尽国库,将物力人力消耗殆尽。

  这样的诸侯国生存极其艰难,不想被周边国家分割蚕食,国君和氏族只能舍弃颜面,想方设法抱大腿。

  其中的佼佼者是荆国和夏国。

  自人王分封,两国就已存在。数百年来,土地人口没有太大变化,周边国家陆续消失,两国仍屹立不摇,日子还过得相当不错。

  漠侯的生存手段独树一帜,两尊庞然大物在侧,漠国上下深谙此法精髓,不仅国君擅长挥着手绢嘤嘤嘤,必要时,氏族的泪水也是说来就来。

  荆国和夏国不擅长嘤嘤嘤,却一样能抱大腿。

  至关重要的一点,两国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注定它们能在夹缝中生存。只要自己不作死,很难被别国所灭。

  两国地处交通要道,扼住南北咽喉,周围大小诸侯国林立,争端时常发生,不小心就会沦为四战之地。

  数百年来,两国没少被战火波及,却从没有被他国吞噬。不是交战国没有能力,而是北方和南方的大国不允许。

  想要吞并两国,必须将周边国家全部纳入囊中,并扛住南北大国的打击。否则地话,灭亡的只能是自己。

  如荆国和夏国这样的诸侯国,借地理位置和附庸国的身份,数百年来地位独特,没有落入任何人的口袋。

  两国国君和氏族深谙生存之道,在抱大腿的选择上极有见底,下定决心从不曾更改。

  荆国依附于北,夏国就面向于南,反之亦然。

  不是两国关系不好,而是世代相邻,太清楚附庸国的立场。一南一北方能平安,若全投靠一方,势必会触怒另一方,届时就离灭国不远了。

  两国历代国君和氏族都做得很好,牢牢把卧抱大腿的精髓,日子过得相当滋润,大部分诸侯国难望其项背。

  依照地理位置,荆国为北安国的附庸国,夏国则抱牢南幽国大腿。

  目前情况十分特殊,数百年来未曾发生,两国立场变得微妙。

  一场国战之后,赵颢继承爵位,扫清南幽氏族,掌控南幽国。两大诸侯国的国君同出安氏,北安侯和南幽侯是亲父子。对荆国和夏国而言,今后抱大腿策略是否要调整,必须提前做好章程。

  为此,在其他诸侯忙着和郅玄攀谈时,两国国君主动找上北安侯和赵颢,也不玩心眼,直接道出心中担忧,希望对方能给自己指出方向,他们一定照办。

  身为附庸国,这个时候玩心思是取死之道。远不如老老实实开口,当个彻头彻尾的老实人,或许能引来对方恻隐之心,保国家平安。

  事情不出所料,北安侯和赵颢早有商量,无意同两国为难,直言遵循旧例,今后依旧照章办事。

  这番表态给两国吃下定心丸,也让其余小诸侯长出一口气,提到嗓子眼的心落回到肚子里。

  事情尘埃落定,附庸国国君才不会辗转反侧彻夜难眠,长时间的焦躁之后,总算能睡个好觉。

  郅玄和众人交谈时,不忘进一步了解对方对中都城的态度。

  结果没有让他失望。

  自从王族私兵现出颓势,在大国甲士面前表现得不堪一击,大小诸侯就生出别样心思,不至于想推翻中都城,在权利分割上也是蠢蠢欲动。

  中都城存世近千年,人王的象征意义非凡。

  随着时间流逝,先王积威逐渐消散,继承人疏于武功,一门心思钻研政治手腕,无异于主动亮出弱点,给了国君们可趁之机。

  最显著的例子,如果王族私兵不弱,仍如开国时大杀四方纵横天下,各国国君绝不会轻易废弃生食礼仪,更不会对王族心生质疑。

  只能说实力决定一切。

  两代前,中都城尚有伐国之力,能召集诸侯共灭陶国。现如今,别说是伐国,遇到王族宣召,各国是否会出兵都是未知数。

  郅玄一边和国君们共饮,一边掌握大量情报,了解多数人的态度,对会盟一事有了更大把握。

  席间,郅玄见到三位女诸侯。

  三人在治国策略上颇有见地,军事上也不亚于旁人。

  尤其是云侯,在富国策略上远超同等规模的诸侯国。

  云国境内多山,田地出产不丰,灾荒时常发生。为能改善情况,她力排众议,下旨鼓励国人经商,还曾给郅玄递送国书,希望能在两国之间修路,和西原国达成长期贸易。

  旨意颁发,国内的反对声浪极大,差一点掀起氏族叛乱。云侯顶住压力,将旨意贯彻实行,还以云氏的名义组织起商队,为国人做出表率。

  云氏商队严守律法,全心全意做生意,价格童叟无欺,宁肯吃些亏也要打出名声。

  受到国君感染,国人们也放下成见,纷纷走出国门,陆续投身商道。

  短短两年时间,云国商队的足迹遍布周边国家,云商的名头也格外响亮。云侯以其魄力闻名于世,云氏别支索性称自己为商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