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京城都知道我俩锁了 第106章

作者:渔小乖乖 标签: 灵魂转换 天之骄子 甜文 爽文 穿越重生

  原来经过几次合作办案,上层已经完全认识到了徐春生的价值。虽说对着尸体割来割去,这不符合现有的公序良俗,但将它视为暗中的一个手段,那是完全可以的。不过,如果一直把徐春生圈在京城中,她能接触到意外身亡的尸体还是太少了,这不利于她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技术。上层是有意识想要培养更多的“徐春生”,这事的前提是让徐春生真正地自成一派,如此才能培养他人。

  徐春生再是有天赋,若不给她足够的可供研究的尸体,她也无法进步。但是凭现在的保存尸体的方法,想要把其他地方的尸体运送到京城来供徐春生研究,难度有点太大了。想不耽误徐春生,最好的方法还是让她去各地走一走。

  但徐春生这个人,哪怕新乐侯之前安排人教导了她很多东西,但在人情世故方面,她还是不怎么灵光。一直圈在京城还好,周围都是熟人,徐春生无需接触外人,她觉得很自在。一旦去往其他地方,她身边就得有个能理事的人。

  大妮子就很适合,胆子够大,脑子够活,心思够巧。

  但大妮子第一次见到徐春生“切割”尸体,就吐了个昏天暗地。

  “我没事,我真的可以适应。”大妮子对长官说。她已经充分明白了新任务的性质,就是给徐春生当大管家呗,生活上的事要管,其他方面的事也要管。根据她的观察,徐春生的性情虽然和常人不太一样,但不是一个事多的。给她当大管家,并不叫大妮子为难。而且大妮子是真的很想去全国各地走上一走。

  她曾以为自己这一生都要被圈在许家的后院里,那时的她哪里知道,未来的自己竟然能够“飞”出后院,“飞”向全国。她喜欢这个任务!她要为自己争取!

  长官说:“给你三个月的时间做准备。”

  徐春生的重要级别很高。皇上说了,徐春生是一个能够开宗立派的人。听听,开宗立派啊!徐春生是要给后人当祖师爷的!大妮子被派去照顾徐春生,虽然保护的工作不需要她干——到时候肯定会另备保护的人——但肯定要再学一点技能,包括但不局限于如何捕捉徐春生的情绪变化,好帮她排忧解难等。

  不需要长官另外嘱咐,大妮子就对徐春生十分尊敬。

  对于徐春生所做的在绝大多数人看来都过于惊世骇俗的事,大妮子接受得非常快,虽然生理上没经受住冲击,跑去角落里吐了,但心理上却赞叹徐春生是个真正有本事的人。她若是有徐春生的那份本事……啧,想想都觉得美啊!

  比起利他,大妮子更喜欢利己。

  公序良俗说当丫鬟的不该去爬主子的床,但为了避开大管事的觊觎,大妮子不但爬了,还爬成功了;公序良俗说仆人应一心尽忠、女人应从一而终,大妮子不但仆告主,还把整个许家当成了自己的踏脚石……公序良俗说要敬重死者,不能对尸体做亵渎之事,大妮子却觉得给我足够的好处,我就敢动尸体!

  所以她是真心佩服徐春生。有一门独一无二的手艺真的超棒的!

  三个月的准备时间,大妮子一心一意学本事。哦对了,她顺便给自己取了一个新名字。她之前没机会认字,还是当尼姑的时候,囫囵地学过几本经书,肚子里十分没有墨水。给自己取名字的时候,她搜肠刮肚想了好久,决定改名叫“俊才”。什么?“俊”是给男人起名用的?谁规定的?皇帝老爷下过圣旨了吗?

  皇帝自然没有下过这样的圣旨,大妮子便愉快地自称为俊才了。

  三个月后,我们的俊才姑娘领着春生姑娘开始了她们的旅途。叫俊才姑娘吃惊的是,春生姑娘竟然认识新乐侯和沈六元,他们二人特意来城外送别她。

  春生姑娘先是盯着联袂而来的侯爷与六元观察了一会儿,然后跑到了沈昱面前,自觉地靠着沈昱站着。俊才姑娘很有眼力劲,知道他们肯定有话说,便没有靠过来,而是远远地站着等着。等春生姑娘和二人说完话,坐上了离开的马车,俊才姑娘才忍不住用一种惊叹的语气:“大人,您竟然认识沈六元……”

  徐春生愣了一下,摇着头,慢悠悠地说:“我认识新乐侯。”至于沈六元,虽然也认识,但就像买东西可以叫店家给个搭头一样,沈六元就是那个搭头。

  俊才姑娘:“???”

  哎,可你明明和沈六元聊得更好啊!你还紧挨着沈六元站着!

  我家大人总是奇奇怪怪的。俊才姑娘心道。

  她们打算先往南走。旅途刚开始还没半个月,徐春生就又操刀剖了一具尸体。事情是这样的,其实民间一直都有溺死女婴的事,但这种事情怎么说呢,民不举官不究,前脚生了女婴,后脚溺死了,对外只说生了死胎,哪怕周围的人心里都知道是怎么回事,但不会告到衙门里去,自然也就不会有人受惩罚。

  可巧,这个村子里近来有读书人专门跑来“宣讲”,有时候就会讲到律法。律法里明确规定了杀死女婴是要被判流放之刑的。讲得多了,就有人上心了。

  便有这么一家,媳妇过门几年连生三个女儿,今年好不容易怀了第四胎,从怀着的时候就艰难,生的时候更是难产,生了两天一夜,结果生下来的又是一个病歪歪的女婴。连着四个女儿!丈夫是家里独子,脸色别提有多难看了。

  没过几天,女婴死了。婆婆跑到衙门里去告儿媳妇,说她把孩子捂死了。

  衙门里派了仵作过来,见女婴面色青紫,初步判定确实是窒息而死的。媳妇却喊冤枉,她一个当母亲的怎么可能会捂死自己的女儿呢?孩子生下来就体弱,当时就觉得养不活,孩子真的是自己病死的。她还哭着说,家里的钱都交由婆婆攥着,她说了好几次叫婆婆给小四请个大夫过来,婆婆都装作听不见。

  因为媳妇生孩子时,都已经是第四胎了,家里没专门请接生婆,是婆婆接生的。婆婆说孩子生下来虽然瘦,但还算健康。媳妇却说孩子生下来就体弱。

  案子就这样陷入了僵局。

  徐春生剖了尸体,判断孩子确实是病死的,这孩子好多脏器都没发育好。

  再去审问婆婆的时候,原来婆婆也知道孙女是病死的,但媳妇生第四胎时难产,以后估计都不能生了。女人不能生儿子,那还有什么价值?婆婆心里别提有多恨了,甚至觉得儿媳妇干脆难产死了也好,她好给儿子续娶,偏不死!

  小四病死时,婆婆看过婴孩的尸体,见她身上青青紫紫的,很像是被什么东西挤压过,再加上她面色青紫,看着很像是被捂死的——婆婆年轻的时候,她妯娌生的女儿就被她们的婆婆捂死过,她那会儿年轻,吓得天天做噩梦。

  婆婆想起从宣讲中听来的事例,忽然有了主意。她要去衙门里告儿媳妇,等儿媳妇因为杀女婴被判流放了,她就能给儿子再娶一只能下蛋的母鸡了……

  为什么不叫儿子、儿媳妇和离,而是要诬告儿媳妇呢?

  原来他们所在的这个县地广人稀,女子嫁人时,官府会分配一定的开荒免税额度给她,有了这个额度,开出来的荒地连着二十年都不用上税。虽然荒地一般出产不多,但不用上税!种多少得多少!若和离,女子可以把这个额度带走。但若是女子死了,额度就自动归夫家。若被流放,额度应该也是归夫家。

  婆婆是既想要孙子,又想多要一份免税额度啊!

  俊才姑娘特意跑去看了庭审过程,见婆婆以诬告罪被判了,只觉得大快人心。见媳妇在一旁哭哭啼啼,担心自己日后的生活——这年头,和离妇人的日子都不好过。俊才给她出主意:“回你娘家,叫上你娘家的族人,一起去你夫家施压,和你夫家族人说,家族里出了这么一个诬告媳妇的恶婆婆,族中小子们日后的亲事肯定就难了,谁家还敢把姑娘嫁进来?唯有族人那边表现出公平公正的一面,尽可能地补偿你这个苦主,才能消除这种坏影响……如此你和离的时候,两边的族人一起为你出头,指不定你能带走女儿并分上一些家产。”

  一般来说,女方和离都是带不走子嗣和夫家财产的。但特事特办,这个案子里的媳妇只要能带走女儿,女儿跟着丈夫的姓,自然能分走丈夫家的家产。

  而能不能带走女儿,主要看宗族那边怎么说。

  俊才姑娘语重心长:“别哭了,抓住机会啊。趁着大人对你心有怜悯,赶紧借几个衙役,叫他们陪你走一趟,借着大人的官威压着宗族把事办了……”

  媳妇惊疑不定地看着俊才,眼泪都止了。

  俊才咬咬牙,从怀里摸出五两银子。银子对于她来说可是很重要的!她不打算嫁人了,更不打算生孩子,日后要自己给自己养老,没有银子怎么行呢?

  俊才把五两银子塞给那媳妇:“机灵些,给衙役大哥们一些好处,懂不?”

  那媳妇咬着嘴皮子,轻轻点了下头。

  俊才心道,我救得了你一时,救不了你一世,只盼着你是真的懂了。媳妇问她的名字,她摆摆手,你我萍水相逢,何必知我名字。媳妇追着她说,日后要时时为恩人祈福。俊才脚步一顿,转过头来,认真地说:“你的恩人叫春生。”

  徐春生只对自己在意的事情在意。她只想认认真真地研究尸体,对尸体背后的事情一点都不感兴趣。断定了孩子的死因后,她先按照习惯先做了笔记——这些笔记日后会成为很多仵作的学习资料——再把女婴的内脏一一归位。

  俊才姑娘回来时,猜到徐春生在整理尸体,双手合十转着圈地对着周围拜了拜,口中喃喃有声:“小孩啊小孩,冤有头债有主,你若有恨,就找你亲奶奶去。我们若不剖了你的身体,你娘就要含冤流放,你三个姐姐就要在后娘手里讨生活。我们就算不是你恩人,也绝对不是仇人……”之所以转着圈儿拜,是因为不知道女婴的婴灵到底停在了哪个方向。她没长阴阳眼,真的看不见!

  徐春生将尸体整理好,还了女婴一份体面。见俊才姑娘又开始在那里转圈了,她陷入了深深的迷惑之中。俊才怎么就这么喜欢转圈呢?算了,尊重她。

  小侯爷教过她,碰到她无法理解的事,不用求理解,尊重他人就好了。

  徐春生尊重人的方式便是——

  “你把手打开,像这样放在身体两侧,然后头仰起来……喏,就这样。”徐春生向俊才姑娘演示说,“保持这个姿势再去转圈,不容易头晕,你试试看!”

  俊才:“???”

  我做什么要去转圈?不过,真的哎,保持这个姿势转圈真的不容易头晕!

  我家大人奇奇怪怪的,但她是真厉害啊!俊才姑娘越发崇拜春生大人了。

第187章 番外四

  杜明离京两年, 年中时回京述职。

  他出身于平国公府,原本应该一辈子在新乐侯手下做事,但两三年前因前朝遗孽的事被新乐侯举荐给皇上, 开始跟着曹大人办差,后来正式有了官身。

  东得省一行, 亏得杜明之前来过,大家办差时才没有被误导。

  杜明办事极为仔细, 这是他最大的优点。要不然他当年也不会从一群人中脱颖而出, 被平国公选中, 成为了新乐侯手里的第一批人手。要知道父母为子计深远,平国公肯定经过多方挑选, 才选中了杜明。杜明是忠心的、谨慎的。

  因着这份仔细, 哪怕前朝遗孽在东得省做了很多布置, 甚至连衙门里的档案都被动过手脚, 不知什么时候被污了一块, 杜明奉新乐侯之命头次来东得省时, 收集了很多人证、物证, 通过对比, 便迅速破掉了前朝遗孽的种种诡计。

  如此,最大程度上地证明了沈昱身世清白, 还一个不漏地抓了那些遗孽。

  根据他们的调查,基本上可以确定前朝血脉的最终继承者就是贾府里的那个小妾。那小妾身为妓子之女, 什么都不知道,打死她都想不到自己能和前朝皇室扯上关系。杜明心道, 就算她一无所知, 但命该如此, 只怕是活不成了。

  万万没想到, 皇上竟然只是安排了一个上了年纪的、打算收手养老的女密探去那小妾身边监视着,却依旧让那小妾活着。因着二驸马和贾成天之间的恩怨,二驸马巴不得贾家血脉断绝,因此贾成天被下了绝育药。他都绝育了,那小妾一辈子圈死在内院,自然不可能有生养。前朝血脉至此也算是彻底断了。

  杜明在心里暗自琢磨过这件事。他心道,小妾的生母被卖进妓/院,小妾自幼在妓/院长大,这看似是一件坏事,但小妾也因此能活命了;要是小妾的生母早早被前朝遗孽找到,她们这一支到最后肯定要被斩草除根,一个都活不成。

  说不好小妾到底是幸运的,还是不幸的。归根究底依然是不幸的吧?

  但皇上真是心胸博大啊!

  杜明对当今圣上越发尊崇。

  东得省的事情彻底了结后——沈昱那血缘上的舅舅一家也被救了回来,因为相父想要骗过其他人,就得把他们也当作前朝皇室的血脉,自然不能把他们全杀了,总要放在一个地方“荣养”起来——皇上决定要成立一个全新的部门。

  这个部门叫濯部。

  别误会,不是那种监视百官、监视百姓,连他们在床帏之间的私语都知道的特务机构,而是一个面向全国的、查探各地民生民计具体情况的情报组织。

  濯是洗涤、清洗的意思。在濯部任职的人又称青衣使。青衣使的职位并不高,但他们传递的消息能上达天听。初代青衣使都从曹大人手下的那些人中选取。那些人的身份原本都是隐秘的,成为青衣使后就有了一个明面上的身份。

  杜明因为东得省那差事办得好,便也成为初代青衣使中的一员。

  这两年,他跑了很多地方。每到一个地方,他都会深入到百姓中,看看当地的县学有没有积极展开“宣讲”活动,因为这是一件关系到启发民智的大事!一般来说,宣讲活动办得好的,当地的政治就还算清明,经济也都蓬勃向上。

  因为一个廉政爱民的地方官,他是不怕民智被启发的。只有满脑肥肠的大贪官和啥也不懂的糊涂官,他们把当地民生搞得一塌糊涂,才不敢启发民智。

  同理,一个忠君爱国的将军,也不怕在军中展开忠君爱国教育。杜明不曾去过西北。但他知道肯定有同僚被派往边疆,考察军中忠君爱国教育的进展。

  谁也不知道青衣使会以何种方式何种面目出现,连青衣使和青衣使之间都不能互通消息。若某个青衣使想消息作假,他就得把同僚全部收买了。而这显然是很难做到的。再说,除了青衣使,各路商队等民间组织也能传递消息呢!

  不说别人如何,反正杜明作为青衣使,办差时极为仔细。他每到一个地方还会找有经验的老农,问一问近几年的天气情况,降雨如何呢,天气有没有反常,牲畜们都安分吗,地里每年的出产总数差异大吗……并且全部记录下来。

  去年的时候,他将某地气候反常的事上报给了朝廷。其实那时候,气候的反常才刚出一点苗头,那时还是春天呢,都没有播种,但不同村子里的好几个有经验的老农都说这一年只怕庄稼要歉收,杜明立刻把消息上报给了朝廷……

  朝廷这边呢,皇上把这事拿到大朝上去讨论了,新乐侯虽然不知道上报这个消息的人是他的旧仆杜明,但还是力挺这位青衣使。按照新乐侯的说法,正所谓熟能生巧,老农一辈子都和田地打交道,他们就是这方面的行家,地里的出息如何自然要听行家的话。行家说会歉收,那朝廷这边就一定要做好调度。

  后来果然做了调度,粮食虽然歉收,但当地的民生并没有受很大的影响。

  杜明这一次回京述职,肯定是要升职的!

  他去往吏部的时候,路过一条繁荣的街市,看到有人在排队。那队伍别提有多长了,呈蛇形从街的那头盘到了这头,然后又绕弯,盘去了左边巷子里。

  杜明觉得非常好奇,拉住一个人问:“老伯,请问这是在排什么队?”

  老伯打量着杜明,笑道:“您是外乡人吧?今个儿《初旭集》发售,这都是排队等着买书的!”这老伯一看就是在地里刨食的,竟然也能说出书名呢。

  杜明有些恍然。

  老伯解释说:“不该啊,就算是外乡人,应该也听说过这本集子啊。据说每一册定稿的时候,都会由翰林院里的一位大人进行最终的审核。读书人都爱看这个!”因此到《初旭集》发售的日子,很多外地书商也会早早过来等着。

  杜明心道,不知道堂小姐如今还负不负责审稿了。若审稿一事依旧是由堂小姐负责的……这也太厉害了!不愧是堂小姐!平国公府里出来的都是俊杰!

  杜明口中的堂小姐便是指颜楚骧。她费尽心思为第一册 《初旭集》攒稿子的时候,杜明还在颜楚音跟前办差。杜明自然就知道一些内幕。颜楚骧并没有用《初旭集》为自己扬名,文稿上都用别号“知非”。双兔傍地走,无人辨雄雌。

  《初旭集》是这样子,有好的稿子就收,看当事人意愿,当事人愿意暴露身份用真名,完全没有问题;当事人不愿意暴露身份,那也绝对保证他们的隐私。江湖上有小道消息,说就连公主都取了别号,偷偷往《初旭集》投稿了。

  很多人都以为《初旭集》的幕后之人是新乐侯,因为第一册 《初旭集》由沈六元作序,同时封面上的“初旭集”三字由三皇子所书,再加上印刷、售卖它的书坊也和平国公府有关,大家便觉得这书的由来是——新乐侯受了沈六元的感念,虽然他本人不擅写诗作赋,但他决定组一个平台去供天下读书人发挥。

  听上去很有道理,有没有!

  为了保护颜楚骧,颜楚音没承认也没否认,还在第一册 《初旭集》发售时跑去状元楼里开了个辩论会,辩一辩这一册中的那些文稿,究竟哪一篇最好。

  自古就有文无第一的说法,谁都有自己的心中所爱,这样的辩论会自然引来了很多书生,谁也不服谁的。最后以两票之差,选出了第一册 中的第一文。

  后来辩论成了传统,每一册《初旭集》发售时都会在状元楼引发辩论。

  身负秀才功名的,每人有一份投票权。举人两份。贡士三份。进士四份。若连秀才功名都没有,那就只能在一旁叫叫好了,投票权是没有的。这倒不是看不起没有功名的人,而是最大程度上地防止刷票。有了功名的人大都珍惜羽毛,是不敢胡乱投票的。若人人都有投票权,指不定就有人会以钱权开道了。

  也是因为有辩论的存在,大多投稿人都以别号来投稿。

  有人是觉得丢不起那个人,如果我用真名投稿,结果在辩论时票数垫底,那岂不是很没面子?更多的则是不想以势压人,举个极端例子,如果皇上以真名投稿,那不用说了,辩论时肯定会把皇上投成第一。可这样的第一……要是皇上的文章真真写得好也就算了,要是写得一般,其实丢人的不还是皇上吗?

  经过两年大半的积累,《初旭集》一共出了六册,就已经成为读书人中含金量极高的书之一了。颜楚骧以知非为别号,在《初旭集》上登过四篇文稿,虽然都不曾在辩论时被投为第一,但这个成绩已是相当不俗了。她本人倒是不曾自满,依旧潜心钻研学问,每日里不是看书就是习画,日子过得极为充实。

上一篇:无限祭坛

下一篇:单恋禁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