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福娃会种田 第18章

作者:绯红雨 标签: 升级流 穿越重生

  周郡听到这就知道吉县县令大概是有能力的,竟然能让大户地主把圈出的土地让出来给流民。可见是个很有能耐又有后台的。下营村偏僻也有偏僻的好处,不然他们这三十口人还分不到一起呢。

  县里安排好了,让里正酌情分地,里正呢不是下营村村长,百户为一里,他管着大姜村和下营村,也住在大姜村,于是就直接把周郡那三十口人交给了村长。让下营村村长自己做主。

  下营村这边都是山地,那山是县里的是国家的,所以村长说给他们分地,一人可以分两亩地,只要过了十四岁都有地。还说别的村只给每人一亩三分地。

  其实他这话众人都不信,但还是笑着恭维他。每户每人分多少地,那都是定好的。流民入城后就有官差告知情况了。先去村里安顿下来,在农忙来临之前去县里按人口和分地数量领种子和农具,还要缴纳押金和利息。

  这些种子和农具都是县里佘给流民的,荒地一旦开垦出来,前两年免交赋税,但是要把种子和农具的租金给还上。第三年开始缴纳赋税,不过只需缴纳秋税。这是给流民的扶持福利。

  他们现在住的房子是原本是给村里放杂物的,旁边挨着祠堂。但是后来祠堂迁走了,这边就偏僻下来了。近些年大家建房子都往北边建,那边离山较远一点,而且靠着大姜村和下营村的乡路,这条路两个村费了心思修好了后,村里有人分家或者成年男丁风地建房子的时候都会沿着路往后排建造房子和院子。

  村长给他们带到要住的房子的时候,他们看到那歪歪斜斜的几乎要倒了的茅草屋,大家都一言不发。村长可能也觉得不好意思,于是说村里的人给他们砍了一批木材放在祠堂边上了。还缺了一些石料他们可以自己去开采,村里还会提供一些人工帮着他们一起建。

  周里正知道这其中的猫腻,但还是笑着握住了村长的手,说谢谢他们能帮忙。等村长走后,路阳忍不住了,“这不是坑我们吗?难道县里没下令让他们帮着建房?”

  当初带他们来的那些官差提了几句,说县太爷爱民如子,要是别的县肯定不会收治着这么多流民,而他们县太爷不光收流民,还要给建房给种子给地,多好的。

  当时还有人多问了几句,那官差得意洋洋的说县里给各个里正和乡绅们开了个会,动员他们出了点钱,发给村民让他们帮忙建一些房子等流民来住。每个村都有名额和钱财发下来的。

  由此可见,下营村拿了钱却没给他们建房子,用这破房子糊弄他们了。周立和周明年轻气盛,愤愤不平说要去告状,被里正喝止住了,说人离乡贱,他们要在下营村生活下去,怎么能一来就惹事。

  人家既然敢欺负你,就有依仗。要想不被欺负,自己要先立起来。你去吵一架,你怎么吵,去县里告状?你有能力去到县里,恐怕连衙门朝哪开你都不知道?

  大家卯着劲想建房。他们三十口人,这茅草屋只有三四间,不过靠着旧祠堂。虽然祠堂搬走了,但是屋子的轮廓还在,村长也同意他们可以把这祠堂的地用了,一些剩下的砖瓦和木材也可以用。

  大家热火朝天干起来,把他们砍伐的木材搬过来,搬了两天,周林撇撇嘴,“这木材都是用来烧火的,怎么能建房子?”

  但是周大福还是要他们去搬回来,他板着脸,“既然村长说这是村民给我们建房子用的,那就是。”周郡和周立对视一眼,明白了周大伯的意思。管他能不能建房子,先下手占住要紧。也省了自己去砍柴,也给他们村民吃下定心丸。毕竟收了木材,以后可不能说他们没给建房没出力。

  果然木材搬来后,有就两个大娘提着菜篮子上来了,说是来看看有什么能帮忙的。还告诉他们新祠堂旁边那条小河河里有鱼和莲蓬可以采摘。还告诉他们后山的木材多,但是石料并不怎么好,要是找好的可以去大姜村那边的山头找。

  王虎媳妇和周大福媳妇还有路婶子就和两个大娘聊开了,聊着他们逃荒的时候两个大娘还红了眼眶,说他们很苦,他们又看到路拾,都很惊奇,都说逃难的时候竟然能带着个小娃娃,这个小娃娃还活着。

  路拾当时被逗弄的咯咯笑了,一点都不怕生的模样,两个大娘看了欣喜,然后给了两个鸡蛋和一大把自己中的青菜。她们打开了局面后,就给两个大娘打听下营村的情况,大娘没说太多,态度还是有保留的,但也让他们对下营村有了个大致的了解。

  下营村有五十六户,人口约有二百左右,因为靠着山,土地贫瘠,良田不多。村里也没有土财主,也没有学堂,也没有屠户,没有磨坊。当然村里也没有读书人也没有大夫,倒是有两个孩子在上学,是往蔡湖村里的学堂去。

  村长姓郑,村里人大部分人都姓郑和姓赵的,有几户姓马和杨的。郑村长算是村子里最富有的,他有一个女儿嫁到镇子上去了,听说是给一个员外做小妾,日子过得可好了。

  大娘还告诉他们,村子里还有两个霸道的人家,一家姓赵一家姓马,儿子比较多,个个五大三粗的,娘不讲理,让他们少招惹。听着的人就记在了心里,送走两个唠嗑的大娘后,他们心里有了数。

  后来里正就组织人去采石,然后丈量土地,准备木材,和淤泥糊墙,开始建房。三十个人,八户人家,准备建十二间房。不建院子,就是一排排建好。

  但是王家沟的人有打算,说还是要扎个院子,还要各个房间分开一点。虽然房子暂时没钱建那么多,但是要先把地留好。最后里正拍板,说既然这样就分开建。

  王家沟的王寡妇有钱美人,王虎家有人没钱,两家就搭伙起来。里正这边是人口多,周郡几个半大孩子就听里正的,里正说给他们建一间就好了。周郡没反对,路阳和媳妇说要建一间半,革出外间做个堂屋。厨房呢,暂时就在茅草屋那支个灶台,就做大锅饭。大伙儿都没意见。

  他们稍微就把那草房整了整,往上面找了些茅草和大树叶铺上去。现在天气还行,夜里也不是很冷,所以大家能凑合。在茅草屋住着,一边开采石料,一边各自去分到的荒地。

  荒地真的是荒地,不像那种被世家大族或者地主豪强吐出来的荒地,那种虽然明面上也是荒地,但是有粮食直接种上就行。而他们的荒地上有草根树皮有荆棘,有各种大石头埋在下面,碎石不计其数,土是薄薄的一层。就这样的土地想要种粮食,要施多少肥啊。

  但有总比没有强。这里的山地比他们周家村的荒地又好了很多,至少那些地下下的草根和树皮比北方的好清理,而且土地也湿润。不像他们之前的硬的很,要靠石锤使劲敲,才能把土敲碎,要是没有牛单靠人拉犁能把一个壮年人累个半死。

第32章 盖房

  他们要开采石料的山更靠近大姜村,他们一行人要找的是那种平整的石头,运回去做地基用的。村里的村长家用的是青砖瓦。可是那瓦片可不便宜,一片瓦要两个铜板呢。他们买不起,只好想想。

  周里正打算用石料做地基,然后在下面用土方和土泥混着草料还有大石块做墙壁,横梁用木材,屋顶上也有用木材,然后再用一些茅草,这样骨架就有了。

  周郡对造房子一窍不通,但一些活计他是可以做的。现在茅草屋住不下这么多人,他们都是用干草堆在身下睡得,反正天热也能凑合。建了房子后大家手里肯定一无所有了,也没有钱买家具,床恐怕都不能备齐,还真的很寒酸。

  虽说是盖新房子,但大家都知道那房子只是能遮风挡雨的,连砖瓦都没有。但这是他们的房子是他们的家。再说这房子以后等他们有钱肯定还要修缮,现在只能尽量让他牢固安全一点。

  他们清早出发白日开采石料,太阳下山后还没黑的几个壮年就去砍伐树木,女人们白日就去找各种能吃的东西,山里的,路边的野草野菜,然后去分的荒地里把大块的石头捡走,挖出树根,整理荒地,太阳下山后就烧火做饭洗衣服。

  孩子们也有事情,看家,在村里走走,听一些八卦了解一些情况,然后割草晒干,编织草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计,比如洗衣服。说是洗衣服,也没人有衣服可换。

  他们到达村里的时候,村里刚收获完了一季水稻。所以都闲下来,然后除除草松松地之类的。村长说要他们快点把石料和木材准备好,现在村民有闲暇能帮着建,人多几天就能完工。接着拿出几包种子,说现在马上天要冷了,他们要开始种种棉花。

  村子里的地少,种棉花的也不多,大多都是一亩两亩的种,交够了朝廷要的棉花之后,剩下的就是自己家的用的穿的。棉花种子倒是不用去领,村里出。而且既然他们要在下营村扎根,抱着好好相处的姿态,村长也不会那么刻薄。

  给了棉花种子后村长就离开了。拿着种子这可愁坏了他们。他们哪里有地可以种啊。这类的棉花因为地处湿润,所以产量不是很高,没有北方日照强,干旱,产量又高,棉花又厚实。所以拿到了棉花种子后大伙发愁起来。

  “明天分出一部分出开荒,趁着他们还没下地,先把犁借来,周林他爹,王虎,你选两个壮劳力去把大福媳妇和路阳媳妇开出的那三分地给犁了。咱们先把这棉花种子给种下去。”

  男人们在山上劳作,女人也不轻松,累死累活地在荒地上干了半天,才清理出三分地来,就这样路云等几个大孩子还要上去捡石头。

  所有人回到茅草屋都是累的不想动弹,周大婶娘就负责做饭,就连里正这么大的年纪还要去挑水回来,水缸破破烂烂的,存不住水,就需要一天挑两次。而且水源离他们挺远的,要走近四百多米才有水源。

  下营村没有水井,都是用的河水。

  近来青年劳壮力开采石头砍伐树木,累个半死,回来后也没有干的吃。虽然大家伙都紧着他们先吃,但是体力消耗大,又没有油水,大家都累得很,夜里呼噜声震天。里正觉得这样下去不行,油水可以少一点,但是没有盐不行。

  要去买盐巴。不吃盐没力气,没力气就干不动活。里正终于动用了他的贴身二十两银票,大出血地去叫周大福和周二贵去一趟蔡湖村,那里有大集。

  每逢初一十五,那里都有集会,这里的人需要物件都从大集上买。赶集是小孩子最喜欢的事情,路云就想跟着去。不过周里正没同意,这回去赶大集,他们要买的东西很多。

  家里面可是什么都没有,别的不说盐巴、紫苏属油、坛子、碗碟、针线及渔网。有了渔网就能下河里捞鱼了,这里不光有山还有水,山山水水的里面就是有鱼虾,这可是村里的重要肉食来源。

  里正和两个儿子说得时候,周大福提醒道:“爹,你不是说再苦再难都不会动二十两吗?”现在还没到那个困难的时候吧?

  里正叹息着,“你看看我们这样早出晚归的,大家都奄奄的,靠着一股气撑着。我寻思着,我们和王家沟的房子要分开盖,以后也能分开的。咱们周家村十七个人,没法分开,别的不说你哥俩都瘦成人干了,两个孩子也不样子。要补补,不然过冬日子怎么熬过去。”

  他蹲在地上,两个儿子也蹲着,“这二十两是咱全家的财产,你先去换成银子,回来给我一锭十两的,剩下的你收着,再拿出二两换成铜钱,给你媳妇和小周氏收着,咱们要买只鸡养着。周郡的金钗你看着去当铺瞧瞧,能换成多少铜钱,回来后给他收着。那孩子要养路拾和周娇,累着呢。至于盐啊,咱们出了,回头我再和他们算。”当初入城收银子,还剩下一点,他并没有退还,想着就拿出来给周大福,“盐巴多买一点。”

  “这石头我看差不多了,明天再去一天,后面就不去采石了,去砍树,回来盖房。”十多间房子最少也要一个月才能建成。就算村里的人帮忙,他们也要二十天,村里人帮着干活,要给饭吃的,他们这年头哪里能有饭请别人吃啊。

  里正发愁,让两个儿子回去休息了,他又蹲了一会儿困得不行,回到了茅草屋,却看着火堆旁的路拾正在爬着,手里捏着什么,他走过去一看,倒是吓了一跳。这个孩子在捏着蛇玩!

  “路云!周娇!”里正叫着,周娇跑了过来,看到里正正在用石头砸蛇,不过路拾捏着蛇一动一动以为里正再和他玩,笑嘻嘻的躲着。周娇吓了一跳,路云跑过来,把蛇从路拾手里拿走,“没毒的,不要紧。”

  也不知道从哪爬过来的蛇,路云见怪不怪了。最近好几天路拾手里都能有蛇玩,开始是白天,大人们都去上工了,他要去荒地里,就让周娇看着路拾,反正是在茅草房里,让着他爬。也没什么危险的,周娇也能看得住。路拾会爬之后,就喜欢到处爬,白日里几乎不给他穿衣服,光着屁股爬,也不怕蚊子咬。

  结果他回来拿水的时候看见他真捏着一条蛇玩,还把蛇缠在自己脖子上,路云吓了个半死,抓住了蛇,然后就和周娇两人把蛇给烤了吃了。后来第二天又来了一条,他就给了周大婶娘让她放在菜粥里了。

  今个这是第三条了,今晚又可以加餐了。

  周郡回来后他小声说过这个事,周郡说没毒就没事。路拾这个孩子有说不出来的古怪的福气。反正他觉得这些东西伤害不了路拾。

  周里正抱起了路拾,稀奇地不得了,路云见状,突然反应过来这些事都是瞒着他们的,他有些惴惴不安的,最后他小声说道:“阿爷,我们明天会把周边的草都给清干净的。”

  周里正没当回事,只当是个巧合,说道除草,他道:“小河那边的淤泥多吗?”他们建房子要搅拌泥土,现在能上哪里去挖,只有河里的淤泥了,就是不知道挖了后村里人会不会有意见。虽然有意见他们也还会是挖,但至少要去打听一下。因为这些淤泥很肥沃,可以放入地里沤肥增加土地肥力。

  路云不清楚,说明天去看看。

  周郡听到他们的声音,出来了,见路云手中的蛇,他对路云点点头,路云去了厨房,把蛇血放出来,随后偷偷地灌入水壶里。这些蛇血都要留给路拾补充营养的。

  “阿爷,睡了。”他把路拾抱回来,路拾冲他咯咯笑,周郡将他举高高又陪他玩了一会儿,很快也睡着了。

  最近睡得很晚,但睡得很熟,也很安全,没有之前逃荒的时候那种惊慌和朝不保夕的感觉了。周郡知道现在他们是一无所有,但大家齐心协力,劲儿都往一处使,而且这两年不交税,又有土地和水源,是绝对不会饿死的。

  就是冬天难熬一些,可是南方的冬天比北方的冬天又好过一些,他问过下营村的人,说这几年冬天河里只有薄薄的一层冰,孩子都不能在冰上走动。听到这里,就知道没那么冷了。虽然房子盖起来,他们还是要打地铺,但绝对不会被冻死。

  只要不生病,自从周娇发烧过一次后,他就很怕三个孩子生病,所以一有空就去问路婶子还记不记得《黄帝内经》的内容,他也想学学。他想着能多认识一些草药,可惜他没有这方面的书籍。也没人能够教他。现在他能做的,就是尽量让几个孩子能吃饱,早早地锻炼他们的耐力和忍受力。

  周郡醒了过来,旁边的路云和路拾还在睡,他小心翼翼地起来,先去厨房灶台那边煮一锅开水。开水都是给孩子们喝得。

  他刚煮好,把开水倒入坛子和水壶里。周大婶娘和小周氏也来了,他们开始做早饭,一大群人要劳作一整天,所以早饭一般都是做的干的。

  他们的小石磨从逃荒以来一直都没有丢,所以都用石磨把野菜磨成水,又去弄那种稻草秸秆。把秸秆磨成干粉,混合野菜做干粮,然后就着水吃。这稻草秸秆是他们和村子里的人买的。

  这种食物拉嗓子,吃多了嗓子会出血,但是管饱管饿。想着明天就有盐巴和油可以吃了,稻草秸秆就少放了一点,那条蛇也被切得很细,熬着放进了干粮里。

  里正没有吃那种干粮,他不去采石和砍树,只能喝稀得。他琢磨着情况,思来想去去了村长那里,那污泥和村里人帮他们建房子的事情还是要问清楚的。

  他想让乡亲们帮忙,但是又拿不出什么东西来招待别人,先探探村长的底再说。

第33章 建好

  石头和木材已经就位,今天就要动工了。所以大家开始挖河底的淤泥,伴着河沙和草料搅拌做糊墙的。土方也挖好了,他们是趁着天黑挖的,村长说可以挖一些,但是不要太明目张胆。

  村子里那么多人见了恐怕心底有想法,村长吗,其实也不喜欢外人来他们下营村,但上面既然已经吩咐下来,来都来了,看着他们人多又都认识,而且对他也恭敬,稍微指点了两句。周里正懂得多,之前和周家村的村长就互相合作着,把村长恭维的很舒服,于是村长说可以让村民们帮他们干两天,把架子搭起来,也知道他们没什么好招待的,就暂时先欠着。

  大伙忙得都顾不得吃饭,热火朝天的,一些孩子们也都忙个不停,砌块石头抹块墙的。第三天他们村子里的壮年们来了,浩浩荡荡的二十个青年壮力。

  周里正赶紧吩咐人们给他们倒水,说着好话。大家都是庄稼汉子,能说会道的没有。里正会啊,他之前就是管人的,画大饼溜溜的。周郡在一旁听了都觉得他说话好听极了。

  周里正说他们现在困难,拿不出什么好的回报大家,但是他们都是感恩的,以后其他人要有帮忙的,他们说一不二,还说着自己的孙子和侄女都能读书写字,以后村子里要是有什么算账的要写信的他们都可以帮忙。这话一出,村民倒是对他们多看一眼,原来他们中间还有会读书的。

  周立被推出来,虽然他只读了一两年的书,但比起这些泥腿子可就好多了,点着头说可以帮忙写信,要是谁家有娃想学什么,只要他有空就交。路阳媳妇见里正这么能吹,倒是吓了一跳,不过看着外面帮忙的脸色,觉得他说的也不错。

  忙完两天之后,周大福和周二贵去了一趟大集,然后买回来了渔网,剩下的就是让周林去捞鱼,他们继续建房。

  王家沟和周家村一共三十口人,除去周娇路拾等六个不足十二岁的孩子,年纪大的周大婶娘和周里正还有王家沟的两个老人外,剩下的二十口人都是青年壮年,都是能干的,男人女人们都夜以继日的干,就连小周氏也不叫苦不叫累,每天起得很早,和妯娌一起给大家做早饭,然后跟着男人们一起建造房子。

  有了渔网,就有鱼能吃,还有哪些池塘里的莲藕,虽然莲藕都快没了,但是捞捞挖挖也能挖出一点。这回大家的伙食好了很多,放了盐巴后更加有滋有味的。两天之后村里出的壮劳力就不来干了,没什么能送的,后面路阳媳妇和周大福媳妇挨个上门,一人送了一条鱼。

  二十条鱼送出去,村子里人也知道他们是个感恩的。毕竟他们的困难是真正的,当初一行人来的时候只有推了三辆板车,那上面堆得破破烂烂的,都看出他们什么家当也没有了。这二十条鱼不知道是不是捞了一夜呢。他们的脸色都泛着青,瘦的骨头都用一层皮包着,白天看着都挺吓人的。

  剩下的房子他们自己干,又花了十五天,总算把房子建起来了,就剩屋顶了,把屋顶一封,再晾晒两天,就可以住进去了。但是稻草和茅草及干草还不够。大家便拆了他们住的茅草屋,把建筑废料都用在了新建的屋子上。就这样先弄好了八间房子的屋顶,剩下的就慢慢弄。本来说是建十二间房子的,但是王家沟的人说要分开建,所以弄成了十四间。

  周家村的分了七间,王家沟的分了七间。周里正一家人多,两个儿子各自成家,于是分了三间,周郡路拾周娇路云四人分了一间。

  路阳和媳妇一间,周大婶娘周林三口人一间,还有一间是堆东西的。虽然他们现在没什么贵重的东西,但是后期却不少的。王家沟的六间,王虎四口人家两间,寡妇和儿子一间,还有王大娘子五口人两间。最后一间是那王家沟的两个光棍的,还有一间也是留着做粮仓或者做堂屋,或者谁后期有了家,分了的。

  周家村挨着周家村的住,王家沟的挨着王家沟的人住,中间隔出了六七丈的距离,准备后期有木头扎出个大院子,现在就是其中搭了个大棚,织了两个灶台,那个破破烂烂缺了口的大水缸也被搬了大棚里,这就先做成厨房了。

  周郡分到的房子屋顶还没有完成,但是他完全不介意。先在那几间封了屋顶的房子睡了几夜。白日里就去找干草,他手里有里正给的铜板,里正说这是金钗换回来的,他数了数大概有一千五百个铜板,这是一笔很大的钱了。里正说他拿了五百文交公,剩下的就给他自己收着。周郡没买别的,先买了半匹布料,给周娇和路云扯衣服。他不会做,便交给了路阳媳妇。

  天气凉了,这两个孩子没衣服穿,可是不行。剩下的边角料给路拾做几个包屁股的。倒不是不给路拾做衣服,一是他人小,长得快,而是他爱上了爬,穿衣服就是浪费。到了冬天,在给他做个大棉袄。至于周郡自己,能省着就省着。希望他们种下的棉花能够有收成,不然冬天可要挨冻了。

  接着的铜钱他就自己收着了。交的钱是买门板的,床板可以用砍得木头,再用泥巴石头撑着勉强能睡。可是门板却是好的,不然连门都不能出了。他们分的房在第四间,挨着小周氏和路阳一家。

  这边房子一晾晒好路云和周娇就嚷着要进去睡。说这是他的家。路云一进去就高兴的要命,非要晚上睡在这里。没有屋顶,没有大门,但四四方方的的厚实的墙壁,这也没下雨,待在里面也行。他们的床铺很简陋,也没有被子。周郡寻思着要买一条,现在铺的是稻草和干草,长袍垫在下面,凑合着睡。偶尔长袍乱了,干草就会扎到他们。不过现在顾不得这个了,这可比逃荒时候席地而睡舒服多了。

  周娇却很兴奋,“哥,以后我们就有家了。我现在会的可多了,我还会编织花篮了,就是我手小,劲儿不大,编的不牢固。我今个遇到那个赵奶奶,她可喜欢我了,说等以后教我织布,她家有个织布机呢。”

  “哪个赵奶奶?”周郡赶紧问。这些日子他早出晚归的,周娇和路云在家里,他只是晚上回来能说上几句话,知道三个小家伙安好,饿不着渴不着的,也不知道他们有没有被村里的孩子欺负。

  修建房子的时候大家又都点着火把夜里也干活,累了就睡在一起。小孩子们都是早早地睡在了最里面最完整的一间草屋里,所以很长时间他们兄妹几个没有一起说悄悄话了。

  周娇道:“就是河边最里面那个赵奶奶啊。她好可怜的,听说孩子不在家,她眼睛也不太好,但人很好的,对我也很好,还给了我一个鸡蛋吃。还找出来很多棉布,说要给我做衣服,我觉得她看我的眼神很奇怪,好像以前见过我似的。”

  周郡又听她说了一些情况,之后问路云。路云挠挠头皮,头皮痒得很,越挠越痒,干脆坐起来,“那个赵奶奶家很大的,比我们家大。她对周娇很好,但是待我和路拾都很平常。”

  所以他也很奇怪,他偶尔带着周娇和路拾在村子里玩,几乎没有人讨厌路拾的,有的见了他还要抱抱的,就连一些小孩子很调皮,但也不会欺负路拾。

  路拾就是这么的讨人喜欢,而那个赵奶奶却更喜欢周娇,对路拾平平的,上次给周娇鸡蛋,还特意嘱咐只能让她自己吃,不要给别人吃。

  “她家只有一个儿子?”

  路云也不是十分清楚,周娇接了话茬,“不是的,赵奶奶有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女儿出嫁了,儿子出去干活了。他们家只有两亩地,都种上了棉花。赵奶奶会织布,手艺可好了,她还会养蚕呢。赵奶奶说她原来也有个小女儿,可惜丢了,所以一见我就觉得我很像她小女儿,让我多去陪陪她。”

  听到这,周郡寻思着这赵奶奶应该不会对周娇不利,应该是老人寂寞,孩子不在身边,见周娇可爱所以多疼爱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