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靠抽卡君临天下 第168章

作者:紫舞玥鸢 标签: 强强 宫廷侯爵 种田文 基建 穿越重生

  “唉,看来还是只有去私盐贩子手里买……”

  到了下午,官盐又运来一大批盐,百姓蜂拥而至,本以为因产量少会涨价,谁知道一看挂出的价格,竟比早上还便宜半成。

  “我没看错吧?官盐居然还会主动降价?”

  “官府的盐不是一向比私盐贩子卖得贵吗?”

  “谁知道,赶紧买!”

  可惜好景不长,没过多久,收到消息的渤海人再次运来一箱箱的金银,把上千斤官盐统统买走

  。

  堆金如山的金银耀花了众人的眼,却没有一个百姓对那些金银露出贪羡之色。

  他们是沉默的,绝望的,他们前所未有地憎恨那些金灿灿的金银财宝,更加憎恨用这些吃不着喝不了的石头,抢走了他们最后希望的渤海人。

  入夜,背街窄巷的四合院中。

  宋知府和渤海使者坐在桌边畅饮,两只白瓷酒杯轻轻一碰,两人谈笑风生,满面红光。

  使者晃了晃杯中美酒,一饮而下:“果然不出我们所料,那个姓喻的嘴上夸口

  ,其实根本做不到。”

  宋知府冷笑道:“他还不许本官进盐场呢。以我之见,他最多只是让那些刁民重新修了几座大灶,没日没夜地逼着他们煮盐,花上六七日的功夫,这才勉强得了千八百斤的盐。”

  “这点产出,也就一万两黄金,咱们还出得起!”使者咬紧后槽牙,将酒杯重重一搁,显然,这么大一笔黄金,对于这些渤海商而言也是大出血了,并没有他嘴上说的轻松。

  连宋知府都有些肉疼,讪笑道:“要不是喻行舟非要横插一手,这么多黄金,花一辈子也花不完啊……白白便宜了他。”

  使者脸颊抽搐一下,哼道:“不过是压榨民力罢了,谅他也制不出多少盐,他卖多少,我们就买多少!等那些刁民被逼到走投无路,咱们再来添把火。”

  “到时候,多少黄金,他都得吐出来,倒赔给我们。”

  ※※※

  津交盐场。

  晴朗的天空,万里无云,日头正盛。

  宋知府猜的没有错,喻行舟确实叫人重新建造了一座灶,不过比原来两三米的大灶要小上许多,周围用火山岩砌成膝盖高的灶台,中间用蜂窝煤取代木柴做燃料。

  一个盐工一面往里倒卤水,一面好奇地看着另外一人按照喻大人的要求,将烧制好的草木灰一点点倒进锅里。

  “头一次见煮盐还要倒灰的……这盐煮出来能吃吗?”

  几个老盐工面面相觑,一脸狐疑地望着那口大锅。

  随着锅中卤水升温,竟然真有洁白如雪的盐晶一点点析出,开始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堆积在锅底,盐晶细腻,欺霜赛雪,比之前在海边晒出的粗盐,还细上数分。

  “老汉在这个盐场干了一辈子,还没见过这么白这么细的盐呢!”

  老盐工咂舌,顾不上烫手,用勺子捞起一点,食指小心翼翼沾了些许,舌尖尝了尝,满脸震惊:“一点苦味都没有了!”

  其他盐工也赶紧跟着尝了尝,不约而同浮现出惊喜之色。

  花渐遇啧啧称奇:“原来这就是陛下说的,把粗盐提炼,去掉杂质后的精盐。”

  “这个可比以前渤海国出产的那些灰白色的粗盐粒味道好多了。没尝精盐之前还不觉得,只怕我以后再也吃不下粗盐做的菜了。”

  喻行舟颔首道:“关键是草木灰的比例要配好,才能投入外面的晒盐池。”

  花渐遇道:“喻大人放心。”

  几人都是行动派,为了抢时间,花渐遇立刻分派人手烧制大量草木灰,调配比例撒入盐池同卤水一同暴晒。

  另外专门制造八蓬风车的工人,已经依样画葫芦,造出了好几个大风车,在海岸边牢牢固定好,再安装上水车。

  随着一架架八蓬风车架起,带动水车换换转动,另一头延伸出的木栏上绑有粗绳,每隔一段距离,在滩涂竖一根木桩,木桩顶端装有滑轮组,绳上吊着吊篮。

  只要盐工们将晒出的盐收集好装进麻袋,利用风力和水力,便能自动往仓库的方向运,大大剩下了搬运的人力。

  盐工们睁大眼睛,望着半空中吊篮自行滑向仓库的方向,纷纷震惊得说不出话来。

  一个老盐工噙着泪花苦笑道:“要是早点有这个玩意,我那苦命的孩儿,也不至于年纪轻轻就因为背不动盐袋,被渤海国那群可恨的管事打死了……”

  ※※※

  一连着几日,儒城的官盐天天开门售盐,最开始还只有几百斤,第二日便翻了个倍,但依然被渤海商人强行拿黄金买走。

  几天后,眼看着官盐卖的盐越来越多,每天都用驴车队,一车车拖过来,每天清晨,百姓们都能看见大量盐袋被运来。

  偶尔洒出一点,就被人哄抢,官府的差役也不管,根本不心疼似的。

  价格也越来越低,从私盐贩子的八成,到七成,现如今,只剩下一半的价格,仿佛根本供应不尽,那些渤海商人,别说黄金,已经连银子都拿不出来了。

  日子一天天过去,全城的百姓都知道官盐早晨放盐,价格低廉,根本不用去渤海私盐贩子手里买高价盐,被他们抢购也没有关系,反正官盐很快就会补货。

  百姓们每日早早就去官盐门口排队,那些高价私盐贩子,从此无人问津,守着一袋袋的盐,根本卖不出去。

  四合院中,除了宋知府和那名渤海使者,还围坐着好几个大盐商,他们个个愁眉紧锁地围坐在桌边,惶恐和不安的神色爬满了他们的脸。

  使者脸色铁青,狠狠一拍桌子:“盐场是怎么回事?!宋大人,不是你说那姓喻的根本制不出多少盐来吗?”

  “如今你自己看看,我们的金银都快被他掏空了!可是盐场竟然还在源源不断出盐?”

  “他们的盐从哪里来的?那么点人,也没见大量木柴运进去,莫非是姓喻的凭空变出来的不成?”

  “就是啊,这样下去,咱们手里囤积的那么多盐,岂不是全要砸在手里?”

  众盐商们焦急地吵吵嚷嚷,他们为了垄断儒城和盐场的盐,几乎把所有的积蓄,全部拿出来收购那些盐。

  这下好了,价格一降再降,那么多盐,从摇钱树和聚宝盆,一夜之间全成了烫手山芋。

  这些渤海商登时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手足无措。

  宋知府翻了个白眼,没好气地道:“本官怎么知道?本官早就提醒过你,这个喻行舟不简单,要见好就收,你们一个个钻到钱眼里去了,根本不听,本官又有什么办法?”

  使者怒道:“宋大人,别以为你可以置身事外,若是鱼死网破,你也讨不了好!”

  宋知府心下顿时有些不悦,要不然有自己庇护,这些渤海人还真以为自己多大本事?

  他眼珠转了转,给他们出了个馊主意,道:“为今之计,只剩一个办法——跟着降价!”

  “这……”

  那群商人不是没想过降价,但他们总想着把吐出去黄金白银赚回来,一旦开始降价,恐怕就有不断亏损一条路了。

  宋知府冷声道:“那你们还有更好的主意吗?”

  使者心中转了无数个念头,最后无奈地长叹一口气:“算了,降价就降价吧,我就不信,他们的盐储备,都多过我们,你们启国皇帝要收回盐场,还不是图盐场的利润?”

  “难道还能亏本卖盐给那群刁民不成?”

  第二天,儒城百姓们疯传了一个消息——那群不可一世的渤海盐商,竟然开始降价卖盐了!

  不少看热闹的百姓,纷纷聚集到渤海盐商店门前围观,他们的价格比官盐略低一点,那群伙计们都十分不情不愿,臭着一张脸,态度也极不耐烦。

  本来还有个计较实惠的百姓去买,可伙计在舀盐时,状似不经意抖一抖手腕,木勺里的盐就浮去些许,落回盐袋里。

  缺斤短两是这些大商人常见的手段了,从前百姓们没有别的选择,也只能咬着牙认了。

  如今有了便宜的官盐,哪里还愿意受这个气?

  “不买了不买了,走走走,咱们去官盐那买,再等几天,说不定还能更便宜呢?”

  “就是,不能便宜了这些渤海人!”

  本就门可罗雀的盐商店门前,人群一哄而散,一个顾客也没剩下,那几个伙计顿时又有些后悔,在后面呼喊着叫人回去,可惜已经没人理会他们了。

  “这下怎么办?”掌柜的在后面急疯了,咬一咬牙,“再降价一成,哦不,两成!”

  渤海国商人纷纷开始降价,即便如此,依然打不过官盐。

  由于他们产盐投入了大量燃料和人力以及运输成本,再加上盐价本就虚高,即便把盐价压低到原本的两三成,津交盐场依然还能略有盈余。

  甚至因为前期赚了渤海人好几万两黄金白银,盐场可以说一夜暴富也不为过。

  价格战打到最后,渤海商人亏得连裤衩子都恨不得当掉。

  这些盐商已经不指望回本了,只要能赶紧把囤积的盐出掉,别砸在手里就好。

  然而,他们万万没想到,更崩溃的事还在后头!

  连着数日,官盐不断低价大量售盐,直接把儒城的盐价打到三成左右,百姓盐慌的情况大大缓解。

  虽然还有缺口,但百姓们心中已经建立起官盐货源充足的印象,便不像之前那样,天天通宵排队抢盐、屯盐,而是按需求来买。

  买盐的人少了,渤海盐商越发卖不出去盐,这时,又传来一个新消息——津交盐场的官盐新来了一批精盐!

  盐白如雪,入口即化,细腻而味鲜,售价只比一般的粗盐多两成。

  不像渤海盐商卖的那些粗粝的粗盐,不但颜色是灰白的,大小颗粒不均,味道还又苦又涩。

  那些渤海商不信邪,立刻派人去买了一些回来,一看之下,大为吃惊,他们根本不知道这些精盐是如何炼制而成。

  他们只知道,这下,是绝对不会再有百姓来买他们的粗盐了,成吨的盐就这样砸在手里。

  还有他们之前花高价,收购的那些盐,渤海商欲哭无泪,简直是大亏特亏,死的心都有了!

  该死的喻行舟,要不是他一开始放出产量少的假消息,怎么会诱得他们不断去花大价钱收购,明知道在降价,为了收回前期投入的成本,也只能咬牙不断追加。

  结果,越加越多,最后这一记釜底抽薪,生生给他们砸到破产!

  盐场的盐工们从过去沉重的负担中解放,欢天喜地,儒城的百姓们终于吃上了味道更好的平价盐,心满意足,盐场赚去了大量真金白银,可谓皆大欢喜。

  唯独渤海商们,满面呆滞望着满眼卖不出去的高价粗盐,悔得肠子都青了。

  ※※※

  津交盐场。

  这天大概是这里的盐工们有生以来最惊喜的一天——那位来自京城的大官,居然要给大家伙发工钱!

  老盐工们彼此茫然地张望着,脑子还转不过弯来。这些盐工跟铁厂那些匠户们一样,生来就在盐场当灶户和盐丁,别说工钱,就连一般的温饱都难以满足。

  每日能吃上一两顿清粥咸菜,保证不饿死,还有力气干活,就是上天莫大的恩惠了。

  花渐遇拍了拍手,将人把一箱箱装钱的箱子抬过来,摆在盐工们面前,箱子里全是白花花的银子,在灼灼日光下,闪烁着亮眼的金属光泽。

  盐工们呆呆地望着那些银灿灿的银子,完全不敢置信:“这是……给我们这些贱役的?”

  花渐遇笑道:“诸位与盐场重新签订契约后,都是盐场的雇佣工,不再是贱役了。”

  “大家过去生存艰难,辛苦劳作那么多年,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这些工钱,都是大家应得的,将来会有固定的月钱。”

  不光是这些在盐场干了一辈子的老盐工们,还有这段时间留在盐场帮工的百姓,他们中的大部分都与盐场签订了雇佣契约,从此成为了盐场的一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