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牌卧底被迫成为大导演 第161章

作者:铁马倦倦 标签: 三教九流 娱乐圈 爽文 升级流 穿越重生

  “好。”虽然遇到了小小的困难,但辛楠还是非常开心的,“这种现实问题能暴露出来可太好了。”

  然后他们慢慢开始试验。

  最终,在晨光熹微之中,他们确定了,信号接收器一次只能接收十个人的信号。

  再之后,他们就按照这个人数,将群演分成了三班倒。

  人数一多,整个拍摄的流程也加快了不少。

  唯一没三班倒的就是乔翼桥和辛楠。

  他们两个人几乎没人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

  幸好,三天之后,他们就完成了所有预拍摄。

  临别的时候,二十几位预拍演员都拜托乔导签名。

  大黄更是激动不已:“多谢乔导给我们这个机会,我们也算是走在影视前沿的人了。”

  乔翼桥笑着:“是我应该感谢你们。”

  这话是发自内心的。

  他们这些预拍演员不仅学到了在预拍摄中的表演技术,而且跟完了整个预拍摄流程,以后出去甚至都可以指导一些对预拍摄完全不了解的剧组了。

  也许假以时日,他们会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也说不好。

  ……

  再之后的两周里,乔翼桥和灯光、摄影以及美术敲定好了全部的内容细节。

  最终剪辑出来的预拍摄成片时长23分钟,刚刚好。

  这个成片已经下发给了所有人看。

  这样比剧本和分镜头直观的多,所有主创部门都可以动起来了。

  而乔翼桥还发现了预拍摄在华国的一个独特的用途

  ——过审。

  毕竟恐怖片题材敏感,郑茂也不能确认到底有没有审查风险。

  于是,乔翼桥就把预拍的片子传给了电影局。

  相比于成片之后在过审,用预拍过审不仅能降低成本,还能为之后的拍摄工作提供指引。

  很多问题在实拍中就能规避掉了,这样总比在成片完成之后再修修改改要简单的多。

  省钱办法+1

  乔翼桥都在想,自己是不是要出版一本《用最少的钱拍电影》了。

  电影局几乎在第二天就给了答复,足以见得他们对这个拼盘电影的重视。

  答复也只有两个字,言简意赅。

  “拍吧!”!

第58章

  当然了,“拍吧!”这两个字只是电影局的王局长亲自发来的一个热切的期盼。

  很快,电影局的审片部门还是发来了一个多达20条建议的审查回执。

  这些调整都很细微,其实大可以放在拍摄阶段再搞定,但乔翼桥思来想去,还是定下了规则,要在预拍摄阶段就把一切问题都解决掉。

  无论是好莱坞,还是霓虹国与太极国这种高度电影工业化的国家,其实都没有在预拍摄环节过审这一项流程相关的规定,所以说,乔翼桥就变成了制定这个规则的人。

  他想,只要电影审查制度在华国还存在一天,那么所有创作者就少不了要与这一规则斗智斗勇。

  为此,他不光确定了一个标准——“在任何阶段遇到的审查问题都在该阶段解决”,同时,还建立了一个数据库,在这个数据库里,在剧本、预拍摄、成片三个阶段都成立了自己的子数据库,在子数据库中又根据题材、大致内容等等类别继续分类。

  最终,这个数据库将记录下来关于电影局提出的每一个大大小小的审查意见,他甚至把《混乱校园》和《高墙倒塌时》的各类审查意见也编好,记录入这个数据库。

  “审查数据库”可以算是华国特色的电影工业化流程数据库了,现在虽然还只有乔翼桥的三部影片在内,但他想,等拍完这部片子,他就会试着邀请更多导演与编剧加入这个数据库,假以时日,或许他们可以逐渐摸清电影审查规律、规避风险,甚至……改变审查制度。

  当然,这个数据库的消息是严格保密的,只有导演和编剧有三级密码可以登陆与查看。不止是数据库内的信息保密,就连数据库本身的存在也是保密的,只有受邀的创作者才能参与编写和查看——这个数据库必然不能被外国人或者不怀好意地创作者看到,更不能被电影局知道。

  成立数据库的同时,乔翼桥也在和摄像以及美术部门继续深入讨论成片内容,经过几方长达两个多星期的修改,新的一版预拍摄成片又被递交到了电影局。

  三天之内,电影局下发了审查意见。

  认为全片没有其他问题了,可以进行实际拍摄。

  而这一天,距离这个

  项目开始,已经过去四个月了。

  乔翼桥也还没有直接进入拍摄,而是向郑茂询问了其他六位导演的进展,以此来确定拍摄的周期。

  郑茂经过统计,很快给出答复,其余六个剧组已经都通过了剧本审查,各自进入拍摄环节。

  看来大家也没闲着,而是使出浑身解数想要完成这部片子。

  现在已经是当年的2月份了,在今年的12月28日,这部片子就要在全球范围内公映,按照现在大家的流程,如果再进行两个月左右的拍摄,然后后期,特效,声音,审查,修改,再审查……理想情况下可以在9-10月完成全片,正好赶得上上映。

  但也可以预想的到,肯定还会出现各式各样的问题。

  郑茂也问到了全球范围内参与这次电影诞生一百五十年拼盘计划的其他国家负责人,大家的进度基本都是相同的。

  乔翼桥确定了周期之后,又问了一个他比较在意的问题。

  预算是多少?

  关于预算这件事,郑茂一直没有说死。

  总体经费都是由中影集团出资的,可能也用到了电影专项基金里的钱——但这个基金的钱向来都是不透明的,谁也不知道具体有多少。

  在前期只有开发费用,每个项目200万,乔翼桥自己也垫了一些钱,才完成了预拍摄。

  而郑茂很快给出答复,每一部短片的价格中影那边给到的是一千五百万,其他的钱,导演们可以再想办法融资。

  但也不适合搞得太多。

  毕竟要在全球公映,全球的投资额度都差不多,如果他们某个片段的价格肉眼可见的高,也很容易造人诟病。

  乔翼桥和小何算了算,一千五百万已经是他们打过最富裕的仗了。

  更何况还不用考虑后面的宣传之类的问题,这点钱绰绰有余。

  他甚至能拍俩。

  他自己的预算是足够了,但他也让郑茂帮忙打听了一下,拍科幻的那组和郑茂拍的古装,这点钱大概不够,于是他也十分鸡贼的“近水楼台先得月”,对他们两个剧组分别投了几百万。

  不为别的,全是因为他认定这部电影做出来肯定赚钱,现在不投资回头拿到的票房分账也肯定不多,

  能赚一点是一点。

  而在确认所有剧组都要进入到拍摄流程之后,郑茂也下达了一些技术方面的规定。

  比如每部片子最长25分钟,最短18分钟,所有片子不需要3D与4D制式,但要制作IMAX和CINITY两个版本,正片大小不超过1T,画幅尽量采用1:2.55,最多不超过1:2.67、最小不低于1:2.1,声音……

  总之就是为了最后片子的效果可以统一,做出了一些限制。

  乔翼桥也把这些限制导入了自己的云图平台,同步给了各个部门。

  ……

  在周期、预算与格式确定之后,影片正式拍摄的筹备工作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了。

  乔翼桥一早就确认了,这部片子将有两大重点:一是画面,二是演员。

  演员方面,除了李巍之外,爷爷、父亲和母亲三位演员分别由白秋和他曾经的两位徒弟担任。

  他们和所有群演已经进行了加班加点的训练,精确到每一场戏每个人的每个动作。

  在正式拍摄开始之前,他们不需要担心任何别的事情,只要好好训练就可以了。

  更为艰难的,则是负责画面的两大部门,美术和摄像。

  美术部门在乔翼桥和夏龙龙的反复研究之下,进行了重新分组。

  现在是以场次为单位,分成了八个大组。

  之后每个大组又根据“傩”世界和现实世界分成了两个中组。

  中组之下,才分成了服装、道具、造型、平面设计几个组别。

  在这样的横向分组之外,所有服装、道具、造型和平面的垂直部门还有一位负责人,负责全部场景的服化道妆造统一。

  根据当前的不完全统计,他们要制作一百五十多幅面具,二百多个普通道具和一百多个特殊道具。

  每个道具都要经过:一,设计师设计;二,结构工程师和设计师共同参与结构开发;三,生产。

  为此,乔翼桥还购买了最先进的CNC数控加工、3D打印和平面精雕的设备,力保真实。而在这每个环节里,还都需要专业的人员协助完成、

  服装部门的任务也很艰巨,要制作上百套戏服和上百套常服,常服还

  好说,可以购买,但是戏服则需要一针一线,根据傩戏导师的建议进行精细的缝纫。

  据说服装组的人已经上网学习如何踩缝纫机了,他们现在只恨自己没在《高墙倒塌时》的监狱采风环节体验到这个技术。

  为了这两百多套各涵隐喻的衣服,所有造型部门都在天天熬夜。

  不过幸好,根据工业化流程,已经确定下来了每个群演要表演的是什么,他们就可以根据每个人的不同“量体裁衣”,省的之后修改。

  美术组除了造型和道具之外,最难的就是平面设计部门。

  通常情况下,电影团队里很少有平面设计部门,但在“傩”世界里,一切都是扭曲的,街上、房间、学校、家里出现的各种字体、贴图、商标图案,都是和现实世界中完全不同,且需要呼应与隐喻的。

  甚至,小到一枚胸针、烟盒、名片、路边的广告牌、海报等等,都需要出自平面设计部门之手。

  而美术组在彻夜开动的同时,显得摄影组似乎……有点闲。

  摄影组的主要工作就是和乔翼桥开会。

  他们最先确定下来的就是整个影片的视觉基调。

  乔翼桥决定使用相当冒险的高反差、高饱和度的有色光效和特殊运动光效。

  这不仅仅是他个人风格的延伸,也是最适合“傩”世界那种张狂诡谲的气质的效果。

  颜色上则是大胆运用了大红大绿的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