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书后我成了开国皇帝 第122章

作者:弥小仙人 标签: 宫廷侯爵 爽文 基建 穿越重生

  帝王语气平常,仿佛询问之事不值一提,但仇文德没不敢那么没眼色,臣子的直觉告诉他帝王的心情一定不好,但他并不知前情,只能捡着好处安慰:“说不得过两天雨水就停下了,不一定会决堤。上天还是厚爱苍生的。”

  上天厚爱么。

  安临琛轻嘲,上天现在正自身难保呢。

  “不必过于乐观,先做准备吧。”

  “臣遵旨。”

  仇文德现在无比感谢之前老老实实上折子的自己,既没在折子里邀功也没添油加醋。

  “安排下,明日朕要亲眼去看看。”

  帝王令下,自是无有不从,仇文德连夜安排好了天子‘白龙鱼服’的路线。

  后面连着三天,从清晨到天色昏黄,帝王每一天都在不同的河堤边上度过。

  皇帝如此重视,作为下方的官员自然只能更卷;巡视不是小事,尤其在这阴雨连天的日子里。

  人人都动了起来。

  同时,百姓更是得知了皇帝亲临的消息,一时激动起来,对于朝廷的安排更为期待起来。

  时近傍晚,仇文德紧急处理完了手中积压的文件,又来守着皇帝,高强度连轴转了数日,他眼下青黑和胡茬一起冒了出来,看着异常憔悴。

  现场该看的都查看得差不多了,解决案例自然要跟着呈上,仇文德是来找皇帝做总结汇报的。

  他本还想卖卖惨,抬头撞上帝王那双清透的眼,被冻得一个机灵,立刻老实了起来,“陛下晚好,根据最近的勘察,臣想来说说这总结之词。”

  安临琛点头,他虽然心里大概有了个数,但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总没错。

  “说这淮河之前,臣要先说京杭大运河。其北起京城,一路南下,穿海河、越黄河、经淮河、 跨长江,直抵杭州,为沿岸百姓提供了舟楫之利;流经之地,灌田排涝,淤土造田,使万顷碱滩成沃野,千里沙原变粮川。陛下登基以来,更是风调雨顺十多年。”仇文德开口就是一长串掉书袋,顺道淡定地拍了一记马屁,表情相当诚恳,“这条千古长河,使长江、黄河下游地区成为商贾云集、物丰粮足的繁盛之地,也是南来北往,西去东下的重要交通枢纽,举足轻重。”

  安临琛点头,认可他的话。

  这条人工河贯通南北,造就了无数的码头、集镇和城市。大片农田有了丰富的水源,荒野成腴地,莽原变桑田;且如今的造船、冶铁、种植、材料深加工以及正在大兴的纺织业,都离不开这条河。

  江南一带能够“富甲天下”,大运河居功至伟。

  “淮水作为长江、黄河南北分界线,人称‘四渎’之一,本身就是京杭运河的一处重要节点;总长达到一千多公里,流向面积更是达到了二十七万公顷;这样重要的河流但凡成为‘翻身猛兽’,两岸人民将苦不堪言。”

  “彼时,动乱难免。”

  说到这里,仇文德声音慎重低沉;其实他说了这么一长串,只有最后几个字,才是他真正想说的。

  自古以来,江淮一带就是富庶之地、鱼米之乡,更是天下粮仓之一。

  钱能养权,这样的地方出现水患危机,对底层是危机,但对某些心怀不轨之人,未必不是机遇。

  要知道,每当天灾起,人心惶惶时,帝王就是最显眼的寄托,也是最容易被指责的人。

  新朝才十年,若是现在被推翻又建立了一个新姓王朝,想来百姓接受度还是极高的。

  毕竟别人治下不管有多好,哪有自己当皇帝爽快?

  天灾下,人心更易动荡。

  虽然总是圣人圣人的喊着,可陛下又不是真成圣了。这可是曾经以铁血征战之姿登上帝位的帝王!

  仇文德既忧又怕,拐着弯的说话,深怕陛下被激出暴虐血性。

  穷兵黩武要不得啊。

  安临琛不由挑眉看向了眼前这稳重的白净汉子。

  明明面上还在认真给自己科普汇报,想法却后丰富啊,不仅歪到八百里外还在头顶刷起了弹幕雨。

  也是个人才啊。

  恰巧仇文德同样抬头,四目相对,安临琛无所谓,对方率先移开了目光。

  接着新的心声就出现在了仇文德头上。

  【陛下到底是怎么护肤的,同样是熬在最前线,怎么陛下只是脸色苍白了些,颜值半点不降呢。】

  【瞧这干净的眼底和皮肤,好生羡慕。】

  这心声瞧着还颇为悲愤?

  见帝王神色不明地看着自己,正在开小差的仇文德一个机灵,立刻杂念全消。

  “由于淮河北高南低的特点,所经过的流域都是山地为主,治理起来难度极大,且花费巨大,以前的许多皇帝,都是哪里较为严重就去哪里修修补补,一路支撑下来。”

  “陛下,咱们也是用这保留式的治理方案吗?”

  黄淮多水患,能做到江南总督的位置上,仇文德本身就对河道治理一事相当有经验,他并不想要这样治标不治本的继续下去,是以试探性地看向帝王。

  安临琛并没有回答他的话,只道:“走吧,再去看看。”

  两人的目的地是高处的一个凉亭,它建在半山腰,正好可以用来做河段的观测点。

  他们此时正在小松口镇,小镇整体地势低洼,多数建筑沿河而建,基本上最高的建筑就是大堤。那高高筑起的堤坝,本该防着江水泄下,如今却已能看到些许冲击出的小缺口,成了可能决溢处之一。

  若是决堤,必然是从这边撕开一个口子。

  帝王踏着风,一步一步地来到高处亭下,直视下方翻滚的江面。

  “看到了什么?”

  帝王冷不丁的提问挑拨着仇文德的神经,他脱口而出,“河水连天天欲湿,平湖万顷琉璃黑。”

  话刚出口,仇文德就后悔了,因为这句的下一句是‘波山直压帆樯倾,百万强弩射不息。’②,自己这不成了在诅咒肯定会水漫堤岸的吗!

  哎呦,他这臭嘴。

  “呵。”

  昏黄的天色模糊他的视野,耳边却传来帝王的轻笑声,“说得不错。”

  仇文德麻了。

  两人再无交谈,只一同望着远处的江水。

  此处临近入海口③,一边是人造的高堤,另一边则是巨石组成的高崖。从高处看,明明只是水面,却仿若深渊巨口,蛰伏着,就等待着不经意间破笼而出,吞噬山河。

  雨势渐大,风雷声动。狂风骤然袭来,众人的衣袍在风中猎猎作响。

  再看水上,随着风势,惊涛掀动,触及边上的高崖又反弹回去,雪花一样的浪潮扑向堤岸,巨大的波浪竟让站在高处的人们在六月的天气里感受到些许凌冽寒气。

  浪潮奔涌激荡,滚滚而来。

  涛声如雷,挟带卷起泥沙,潮潮叠加,汹涌澎湃。

  “未至千般恨不消④,古人诚不欺我。”景色壮阔,安临琛轻喃,眼中却是沉沉痛色,这样壮丽景色的背后,小云在承受多少苦楚?

  晚风猎猎,仇文德只看到了帝王口舌微动,却没听到具体话语,他不由稍微上前了小半步;却见帝王仍目不转睛地盯着那些浪涛。

  “雨水暴涨,下游两岸至今共漫口又被堵上的地方共有五处,小裂口报上来者有二十六处。”仇文德视线跟着帝王望过去,皇帝能话不二遍,他却不能主动追问,这情景下他也没心思追问,只苦涩道:“若是汛发,北至小宋口,南至曹家寨堤溃,都将受灾,一个不好就是田庐尽没。”

  今上向来英明果决,或许他不太懂得河道治理,但他懂得用人,若是自己这块出问题掉链子,就该想想怎么保好项上这颗人头了。

  迎着风,帝王的声音有些不真切地传来。

  “嗯。”

  “主动泄洪吧。”

  注释:

  ①参考:明史河渠志。

  ②蒲松龄《清水潭决口》

  ③现实中的淮河入海口已经消失了,是个痛,但这里是架空世界,所以有。

  ④未至千般恨不消——苏轼《观潮》

第87章

  主动泄洪,意味着必须有地方要被淹没。

  帝王亲临,所有其他声音都被压了下去;最终朝廷出人出力,百姓老老实实跟随着政令走,但这是抽薪止沸,百姓虽然嘴上不说,心里却未必没有怨言。

  毕竟,这雨虽然还在下着,但水不是还没漫出来吗?着急忙慌的泄洪,万一明天就不下了怎么办?他们那些个身家性命、房产田地,可都是收拾不进细软的啊。

  可帝王令不可更改,下面的人各司其职的忙碌起来。

  其他人或许还会有幻想,觉得‘也许过两天这雨就不下了水位就不会继续上涨了’,但安临琛却绝对不会。作为此间天道的半身,他现在虽还没有影响风雨雷霆的能力,却能清晰感受到这些自然威势。

  他清楚的知道,这场暴雨甚至还没到最大的时候。

  想到这,安临琛眸色再次深沉了下来。

  这些天,安临琛但凡体内能量消化掉就会去帮着吞噬些;他进进出出数十次,云葵却始终保持着原本姿态一动不动。

  小云自顾不暇,那么主动泄洪,至少能保住下游百姓的性命和些许身家。

  不过泄洪不是说了一句话就能立刻开启的。

  地区规划、百姓通知、迁徙安置场地、疫情防控、灾后重建……各处文书连轴转,人人眼圈青黑,好在安临琛亲自坐镇,强势压下所有声音,下方没有半点别的想法,只怕自己做的不够好入不了帝王的眼。

  发出通告的同时,帝王坐镇江南水患一事也一同发布了出去,快速传遍了民众。

  安临琛除了第一天去探查情况的时候‘鱼龙白服’了一番,后面他都直接穿了象征帝王身份的明黄龙袍,这道明黄色的身影,是安慰也是震慑。

  这可是真龙天子啊,居然会为了一地百姓亲涉险地四处奔波。

  随着工作的推进,选定下游的几个村镇百姓全部撤离结束,而老天爷也很是给力,虽仍有小雨飘着,但并不是暴雨,这点湿漉并没有影响人们的动作,只是姜水和风寒药物的使用率一下子提高了不少。

  人群完全撤离后,调来的神兵营先锋队正式向安临琛报到;他们带来了火药和人手,炸开堤坝一事,也算是新式火药的一次正式亮相。

  这种手搓的‘核平武器’,从最初的少而珍贵,到现在也有了一定量的储备了,朝廷中高层倒是知道这东西,但真见识过威力的都没几个,更别提外人了。

  正好借此来震慑暗处的牛鬼蛇神。

  确认火药的数量没错后,除却先锋队,所有人都远远地撤离了堤岸边上。

  “轰隆!!”

  火药炸响,堤岸爆裂,江水汹涌奔流而出。

  洪流肆意,倒让这爆炸声在雨幕中稍显沉闷,但那巨大的威力远比声响更震撼人心。

  “当家的,破堤了……”一个体态稍显丰腴的中年妇女,看着远处奔涌的洪流喃喃出声;随后她一把抓过边上一个黑瘦汉子的胳膊摇晃起来,“咱家没了,没了,咱们家那些个老房子,在这么大的水里能撑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