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回古代,携手夫郎渡天灾 第16章

作者:南山小院 标签: 穿越重生

  “我这次去府城,一是看望老师,二也是想去打探一下消息,如果北方真的有旱,咱们也得做点准备”

  “你注意安全,我会通知村里人暂时别卖粮的,等你回来,希望有好消息”

  秦大伯能做村长,可不是仅靠秦爷爷的缘故,他本身也带有敏感的“嗅觉”和很强的判断力。

  如果北方旱灾蔓延过来,那么这个时候卖粮,就是错中之错,别看着涨的这一两文钱一斤,就觉得自己家的粮食可以卖出一个好价钱,高高兴兴的跑去卖了。

  就怕到时候十倍价钱也不一定能买回来。

  秦大伯如今快五十,记忆中,小时候也经历过一场大旱,他对那场灾难的细节已经记不太清楚了。

  可他忘不了天天饿得肚子咕咕叫的滋味,甚至最难的时候,他饿得吃观音土,还好被秦爷爷发现了,冒险进了深山里,十来天才回来,带回了粮食,才让他们一家存活。

  旱灾过后,整个青山村里,人少了一大半,他原本也还有两个弟弟的,因为年纪太小,都夭折在了那年。

  所以秦大伯秦栋秦二伯秦梁和秦材,也就是秦封的爹,为什么年纪相差十多岁,是因为中间还有两个没立住的孩子。

  他小时候最好的玩伴也被爹娘卖给了大户人家当奴才,这些年从未再见过。

  想起那恐怖的回忆,秦大伯愁眉不展,要是真的旱灾,又该如何保全家人…

  ————————————————时间跨越线

  秦封十二月初一出门,离开青山村前往府城,直到十二月二十一,才重新踏上青山村的回村路。

  这二十日他先去到府城,看望了老师,还没等他开口,没想到老师已经早有消息,让他注意屯粮,没事少出门,最近外面有些乱。

  原来北方已经大旱一年,民不聊生,北方的人饿的饿死,逃难的逃难,因蜀郡相对来说地处偏远,又有“蜀道难于上青天”之名,逃难来的流民并不多。

  而以富庶出名的苏杭一带,流民遍地,官府管都管不过来了。

  粮价一涨再涨,为了治住这股风气,菜市的头都砍了一地。

  也只是暂时控制了下来,如果北方情况没有改善,恐怕再乱起来也是早晚的事。

  从北方来的流民也有小部分往蜀郡边走,秦封出发前在重山镇看到的那两个乞丐,绝非偶然。

  听了老师的话,秦封表示他正是为此事而来,两人谈论半日后,秦封提出告辞,他打算趁着还没乱起来去屯物资。

  秦封的老师是偶然的机会认下的,当时他并不知道对方的真实身份,只以为是个普通学者,后来知道了真实身份,没想到对方竟是……

  老师桃李满天下,受人尊敬,他盼望能有再见的一天。

  临走前一天告了别,第二日一早老师就出门去了,他让管家送了一盒子东西给秦封,秦封打开发现竟是一小盒银子,怪不得沉甸甸的,他心中不禁百感交集。

  老师还让管家带了话,说知晓他家中并不富裕,如今旱灾流民,时局不稳。

  这银子对他来说不过九牛一毛,但赠予秦封,希望能帮到他,望他能和家人好好活下去,要想报答,等再见之日。

  秦封听完后内心触动,借了纸笔,留了一封信,请管家务必交到老师手上。

  老师赠银这事,他记在心中,他不是迂腐之人,收下银子后,他往最近的大码头去。

  留下的信,希望也能给老师提个醒。

  家中的银子他带了二十两出来,路上用了些,还有十二两,除了砜老师送的一百两银子外,在府城中,他特意变幻妆容,卖了两个方子。

  在得知可以穿回青山村时,秦封也做了准备,他想好不再科考,那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也不是他想要的。

  特意查了资料,记下了景国没有的拿着东西。

  秦封了一个肥皂方子,一个弄出高度酒的办法,换来了一千两银子。

  他记下的方子不止这些,但为何卖这两个,有他的私心在其中,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活过这三年吧。

  老师给的银子留着备用,他买了个马车,租了个院子,揣着这一千两银子开始采购物资。

  他的第一站就是府城附近的大码头,这个码头是蜀郡唯一水路,老远就能看见来来往往的大船,码头上热闹非凡。

  秦封用第八天签到获得的化妆品,把自己化成了一个三四十岁的中年男子,话里话外的身份是个管家,老爷要归乡,又听说北方旱灾,特地派他出来屯粮。

  稻谷一千二百百文一担(一百斤),大米(去壳的稻谷)一千六百文一担。

  秦封习惯吃米饭,所以大米是必不可少的主食。

  按照他和谢栗的饭量来算,一顿约半斤米,一天三顿,一个月三十天,就是近五十斤米。

  三年天灾,就算这三年内没有粮食收获,那么三十六个月,就得一千八百斤米,何况三年天灾结束,地里也不一定能马上产出粮食。

  空间的大小加上也不一定每天吃米饭,秦封想了想,买了四千斤的大米,一千斤的稻谷,都是五十斤一袋装的,花了七十六两银子。

  除了大米,他又买了一千斤的小麦粉(面粉),以及五百斤的小麦,小麦粉是一千四百文一担,小麦九百文一担。

  高粱五百斤、大豆一千斤、玉米粒两千斤,花生一千斤,绿豆一百斤,红薯买了一万斤。

  南瓜、萝卜这些容易存放的菜,只要一文钱一斤,他也买了一千斤,

  无辣不欢的他,干辣椒买了两百斤,干花椒买了一百斤,生姜大蒜各买了两百斤,这可是好东西。

  在码头上这十天里,秦封跟不要钱似的扫荡,不过他这些量,对于一个大码头来说,掀不起一点水花。

  加上最近发现不对的人变多,屯粮的人也多了起来,秦封在其中毫不起眼。

  除了粮食,各种干货他也没放过,海带、豆皮、咸菜、木耳、干蘑菇、香料……

  硬通货他当然没放过,白糖、红糖各五百斤,蜂蜜、白酒…等些可比粮食贵太多了。

  常见的药材他也弄了不少,他跟着华国的秦爷爷学过几年,勉强算个半吊子水平,看看普通的风寒感冒还行。

  想着干旱可能伴随高温,他又买了不少硝石,夏天可以用来制冰。

  既然干旱高温,又不能不想着严寒,正好现在是年边,天气冷,棉花木炭颇为畅销,秦封混迹其中,也买了一些。

  这些价格比药草便宜,但是占的地方大。

  来这一趟府城,秦封觉得三年内大概率不会来了,大采购的机会就这一次,什么他都不放过。

  但凡觉得有用的都多多少少的买了一些。

  导致的后果就是空间被塞了个七七八八,银子也像流水一样花了出去,在码头的最后一天,也是秦封出门的第十三天,他通过关系,买来了五十把大铁、刀后,消失在了码头上。

  离开府城的秦封并未直接回村,而是又赶了一天路,跑到一个养了很多家禽的县,买了十头猪、十只羊、一百只鸭子、一百只鸡、二十只兔子、十只鹅,全都宰杀去毛,分割好,放进空间里。

  在口袋里的银子就只剩下老师送的一百两时,他带着一空间的物资,赶着马车,乔装了一番,踏上了回家的路程。

  这一路上他路过城镇都会进去逛会儿。

  一是看看有没有买缺漏的东西。

  二是出来一趟,也给栗哥儿他们带些东西回去。

  三是看看如今这些镇上,是个什么情况。

  虽然来回之间只隔了十天,可这一路上已经又是一番光景了。

  蜀郡外的官道上,不过十天,流民增添了几倍,官道上还有拦路抢劫的人。

  不过现下还未形成规模,只敢对着老弱病儒下手,也只抢粮抢食,不会伤人性命,官府也在管控。

  驾着马车进入彩云县前的官道上,秦封发现,官道挨着县边上的流民也开始流窜,个个饿得面黄肌瘦,直愣愣的盯着路过的人。

  看见这一幕的秦封心里一沉,不过十日,彩云县这个偏远的的县城都有了大批流民。

  按这个趋势,恐怕年后,各个山村也不会太平,到时候就真正乱起来了!

  秦封也看到彩云县的衙役在搭棚施粥,发放衣物,目前有粮有人,官府还能压制住流民,如果官府也自顾不暇呢?

  如果蜀郡也发生旱灾呢?或者是更多的灾难呢?

  系统预警的三年,秦封信了九成,估计到时候不仅流民,治下的民众都得乱起来。

  心中已有答案的秦封别过头不去看他们,一抽缰绳,马车加速冲过去,带起一阵灰尘。

  府城这头,秦封的老师,也是名满天下的大儒孟老,出门回来,收到了秦封托管家转交的信。

  对这个弟子,孟老是很喜爱的,听说秦封没推辞就收下了银子,他摸摸胡须,对秦封更满意了,这才不枉他的教导。

  他收弟子不看家世,只看眼缘,这一两月也有学生弟子听说北地消息,前来询问他,他也交代了一番。

  其中也有如秦封一般的村户人家,他也赠了银子,但心高气傲的读书人迂腐,死活不接,他也只能叹口气,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啊。

  想完,孟老打开秦封留的信,他还以为秦封留的感谢他的话,看了一眼,从最开始的脸露笑容,到最后的面色凝重,一旁的管家眼观鼻鼻观心,垂着头一言不发。

  秦封在信中写道

  “一睡半月,梦中北方大旱两年,而后各地天灾连连,土地开裂,尸横遍野,背井离乡,易子而食…万分真实……”

  “醒后心中忐忑,然学生消息堵塞,特来府城寻老师,今得知北方大旱,恐梦中事情发生…忐忑不已…得老师馈赠,感激万分,归乡屯粮…”

  “望老师珍重,待有来日报今日之恩”

  “大旱?”看完信的孟老眉头紧皱,喃喃自语。

  又想起什么似的问“王管家,多久没下雨了?”

  “老爷,蜀郡已有两月半未下雨”一旁的王管家答道。

  “两月……”孟老沉思起来。

  以他的地位,知道的事情定然是不少的,北方已经大旱两年,朝廷也拨了粮食过去,但远水解不了近渴,加上贪官污吏的层层剥削,到北方也剩不下太多,如今大批流民南下,各地官府头疼不已。

  原以为北方大旱,对蜀地无太大影响,等安顿好流民,事情也就平息了。

  如果各地都旱的话……孟老心中焦虑,恐怕要乱起来了!

  到他如今这个地步,牵一发而动全身,不得不早做打算,防患于未然。

  “明天叫稷儿他们来来见我”

  “是,老爷”

  “对了,给我准备信鸽,我明天要写信送去京城”

  “是”

第25章 回村

  进入彩云县,天色不早了,秦封找了个客栈住了一晚,第二天他先起了个大早,逛了逛彩云县。

  彩云县里并未放流民进城,还是一副热闹的景象。

  又到粮铺问了粮价,一斤涨了一到两文,他心中有数了,看来彩云县这边暂时还没引起大的反应,或者说是消息堵塞。

  逛了一圈后,秦封来到了彩云县最大的糕点铺子云酥楼,是一个三层楼的糕点铺子,即使是一大早,都有许多人在排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