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养猫遛狗的日子 第42章

作者:林小酒 标签: 种田文 美食 市井生活 轻松 穿越重生

第50章

  “小阿北, 要做新衣服,身体量过了吗?”

  “少爷,量过了,麻婶儿说我长高了。”

  “是吗, 我瞅瞅, ”宁澜拉过阿北在子自己身前比了比,“确实长高了不少。你要不要跟知达哥哥和知礼哥哥去镇上转转, 过年镇上可热闹了。”

  阿北甚是乖巧, “不去了, 我在家陪着磊少爷。”

  宁磊放下了正读的书,“那改日我带你去玩。”

  转眼又是一年, 快的很。宁澜头一回不用管年货年礼的事,呆在家里躲懒,作坊的事都不想管。

  张九如叫人送州城酱油作坊的分成时,捎来了一大车东西, 京城那边也送了不少, 其中有许多新鲜物件,宁澜花大半天时间归拢了一下, 挑出些不打眼又稀奇的给阿奶和笑笑送去了。张九如送来一小坛秋海棠花露他收到了自己的房间, 每天午睡醒来兑水喝一杯。

  算算加上村里酱油作坊的分成,笑笑点心铺分的银子, 宁澜手里竟有将近两千两银子了,实实在在的叫他心惊了好一阵儿。

  往年都是宁澜拎着东西给别人送, 今年上门找他的也不少了, 越是临近过年越不清闲。

  “东家, 在吗?”

  刚送走一拨人, 宁澜板凳还没坐热, 又来了人,只能起身出去迎接,“宁伯,宁原,是你们呀,快进来。”

  “我们来是谢谢东家愿意给宁原一个机会,”宁老爹开门见山,把准备好的礼品递过来,“不是什么好东西,希望东家不要嫌弃。”

  “怎么会呢,宁伯不要客气,日后叫我名字就行,”宁澜双手接过把东西收好,“再说宁原能干又肯能吃苦,要不然我也不会留他。”

  “你呀,还不快谢谢东家,”宁老爹杵杵站在一旁的宁原,自己扭脸用衣袖擦掉了眼角的浊泪,这么多年,他儿子头一次赚了钱,也是头一次听见有人说他儿子好。

  “多谢东家肯用我,我一定不会辜负你的信任的,”宁原也郑重道了谢。

  “嗯,我信你,”宁澜并没有什么看人的本事,只是他相信有孝心的人不会太差。

  总算没有人再上门,宁澜带着宁磊和阿北在家做脆皮五花肉和蜜三刀吃,过年总是和这些甜腻腻的东西特别配。

  先做脆皮五花,首先选一大块带皮五花肉,先用火烧去猪毛。冷水下锅,放葱姜花椒黄酒煮20分钟。煮过的五花肉捞出洗干净浮末,擦干水分,拿牙签在猪皮上戳些洞以便入味。随后切成两指厚的长条,猪皮向下在米醋中浸泡十分钟。

  宁澜用花椒、八角、桂皮、丁香、小茴香、白胡椒自制了五香粉,加上白糖,盐、黄酒和酱油调成料糊,均匀的刷在五花肉上,悬挂通风处风干六小时。

  等肉风干的时间用来做蜜三刀,蜜三刀需分别和皮面、酥面,皮面用面粉水、猪油和成面团后,盖上湿布松弛半小时。稣面则需多加一味麦芽糖和少许盐巴。蜜三刀的“蜜”,指的的就是麦芽糖,古代把用麦芽糖做成的小吃,统称为“蜜食”。

  酥面和好后,擀成3厘米厚的长方块。松弛好的皮面擀成和酥面大小一样的形状,刷一层水盖在酥面上。两层面再擀薄一些,规整成厚约1.5厘米有棱有角的长方形,最后在酥面上洒上一层白芝麻,轻轻按压避免炸的时候掉落。

  面团一分为四,再挨个切小块,切的时候每一块都要划上三道刀痕,这也是蜜三刀名字的来由,相传是苏东坡任徐州知州时在一次诗会上亲自命名的。

  锅中热油,油温一定要高,再放入面坯开始炸制。油温过低,面坯容易吃油,炸出来的蜜三刀就不好吃了。

  小锅把麦芽糖浆熬制拉丝,放入炸好的面坯翻动,让每一个面坯都均匀的滚上糖浆,蜜三刀就做好了。

  放凉的蜜三刀,薄薄的一层皮面酥酥的,里面则又软又糯,咬开还有蜜汁流出,吃的时候最适合配上一碗茉莉花茶或者红茶。

  到了半下午,猪肉已经风干好了,刮去猪皮上的料糊,刷上一层醋,再抹上一层厚厚的粗盐,放进泥炉里面烤。烤约45分钟取出把猪皮上的粗盐去掉,再刷一层醋重新烤40分钟就可以了。

  烤制过程肉香和香料香充斥在整个小院,仿佛还可以听见油脂滋滋往外冒的声音。烤好的五花肉金黄鲜香,外皮又脆又酥,咬一口“咔嚓咔嚓”的,而肉香不腻,哪怕是平时不爱吃肥肉的也可以多吃几块儿。

  “嚯,”这一顿饭下来,满足的很。吃完饭宁澜就开始犯困,摊在火堆边的躺椅上,有一下没一下的撸五福和四喜的脑袋,还有小九和泡泡儿的,总之雨露均沾。

  “少爷,小心着凉,”阿北贴心的拿来一个毯子给他盖上。

  “谢谢,”宁澜怕宁磊和阿北吃多了肉晚上不舒服,轻声提醒道,“吃不下就别吃了,小心夜里难受。”

  “还有这么多,不吃太浪费了,”盘子里还剩十来块儿肉,宁磊拿菜叶子包着,又顺下去几块儿。

  宁磊和阿北好不容易把肉吃完,都撑的不行。宁澜挣扎着起身带着他们和猫猫狗狗出门散步消食。外边天已经黑透了,但家家户户门前都点了灯笼,红盈盈的灯光照着,给寒冷的夜晚添了一层暖意。

  四喜和五福吃的胖乎乎的,迈着小短腿跑在前面,小黑和阿黄紧紧的护着。宁澜和宁磊肩上分别趴着一只小九和泡泡儿,阿北旁边打着灯,毕竟像河边这样的地方还是乌漆麻黑的。一行人也没有目的,四喜五福去哪儿他们就去哪儿。

  这一遛就溜去了李大夫家,宁澜瞅屋中还亮着灯,敲门进去了。

  “喵,”小九儿许久不见小白,才进李大夫家中就跳下去窜没影了。泡泡儿初到一个陌生的环境胆子又点小,脑袋窝在宁磊怀里一动不敢动。

  “没打扰你们吧?”宁澜兄弟二人进门先和李大夫打了招呼。

  “说的傻话,就盼着你们来呢,”李大夫拿来点心热茶。

  “怎么没见小墨的叔叔婶婶,今年没回来吗?”走了一路有些渴,宁澜喝下一口热茶润完嗓子,才发现气氛有点奇怪。平日叽叽喳喳的李小书这会儿没精打采的,笑笑和李小墨笑的也有点牵强。

  “他们去州城了,”李大夫叹息一声。

  “那是好事儿呀,”宁澜隐隐能猜到点儿什么,“怎么你们一个个不太高兴的样子。”

  “叔叔婶婶来叫爷爷一同去州城,爷爷放心不下我和小书拒绝了,惹得他们不高兴,这过年也没来,”李小墨出声解释,“原来爷爷一直留在村里照顾我们,他们就心有不满。”

  “那你是如何打算的?”宁澜又问。

  “我原本是想等小书考上秀才再去州城,”李小墨也愁,叔婶搬去州城太突然了,把他的计划都打乱了。他在州城人生地不熟,贸然过去生计都是问题,“过几天先把爷爷送过去吧,我们等等再去。”

  别人的家事宁澜也不好多说什么,虽然舍不得笑笑,闲聊了一会儿就出来了。

  “我舍不得笑笑姐,”宁磊出了李大夫的家门脸就垮下来了,情绪低落。

  时光无涯,聚散有时,宁澜只能劝自己想开点,劝完自己又开导宁磊,“等你考上秀才我也打算送你去州城的,过不了多久你们就又能常见面了。”

  “那哥哥呢?”

  “我么,不知道,”宁澜是真的不知道,他想把洞溪村发展好,又想和九哥在一起,“一切都是注定好的。”

  人就是不经想,昨儿个才念叨完张就如,张九如就来了。他和小满骑马过来,下了马整个人都是凉的,宁澜熬了姜汤叫两个人驱寒。

  “就这几日的假,你不好好歇歇跑来做什么,”州城到洞溪村快马来回需要四日,张九如一共就七天的假期,路上用掉一大半,宁澜心疼他。

  “想你。”

  “我也想你,”两人在屋中腻腻歪歪的说话。宁磊早拉着阿北和小满躲作坊去了,可有眼色,非常值得他哥夸一夸。

  宁澜想起京中送来的东西,说道,“京里送了两回东西来了,不知道是谁,元白元青也不告诉我。”

  张九如拿起那枚长命锁看,和小时候母亲给他的一模一样,“应该是我母亲。”

  “你母亲知道我了,她能接受了?”宁澜有点惊喜,他当然希望和张九如的感情能得到认可,“那你家里其他人呢?”

  “怕是只有我母亲接受了,”张九如苦笑,若是父亲和祖父接受了,也不会在朝堂上弹劾他。

  “没关系,”宁澜出生安慰,“你母亲是什么样的,你给我讲讲,她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改明儿我好讨好她。”

  张九如拉过宁澜的手,在他手背上印了一个吻,“我母亲是将门出身,早年和外祖一家生活在西北边陲,和其他大家小姐不同,她性子格外爽利。嫁给我父亲之后,就安心在家相夫教子了,你知道后宅有些事比之朝堂争斗有过之无不及,但她都处理的妥妥帖帖的,让人敬服,连长远京里的生意,都有她在背后出谋划策。”

  “好厉害!”宁澜惊叹,这放现代妥妥的女强人呀。

  “是呀,困于后宅是委屈她了,”张九如叹道,他还记得和母亲去外祖家探亲时,她换上一身戎装,别提多英姿飒爽了。

  “你外祖一家都还在西北?”

  “嗯,他们奉命镇守边陲,无诏轻易不得回京。”

  宁澜心脑子里浮现出一个想法,不知道能不能实现便也没提,“那张长远是你亲弟弟?”

  “不是,他是姨娘所生,在家行三,”张九如摇头,“我一母同胞两个弟弟,二弟和我相差两岁,小时爱黏我,自打我被家里赶出来后就疏远了,五弟年龄小,我离家后没再见过自然也不亲近。”

  “那你怎么就和张长远这么亲了,连白糖的生意都交给他,”宁澜想起初次见张长远那一张臭脸,忍不住抱怨,“你不知道他头一回来脸臭的,一句多的话都没有,我还以为我欠他钱呢。”

  张九如没忍住笑出了声,“他就那别扭性子,越是在乎的越不会表达,他要真对你很亲昵,那才是要倒霉了呢。他生母家里没钱没势,打小没少挨欺负,我帮过两回,他就记在心里了。”

  “原来是个知恩图报的,那我就不和他计较了。”

第51章

  过完年天略微暖和了一点, 方元成带了几个人,知达知礼带着宁原李恒等七八个人又去跑商了。

  作坊人手肉眼可见的紧张,阿南重新布置好分工,又招过来一批人。宁澜也把宁守信提为了代理管事, 让阿南带着他。

  宁澜这边则买了些猪肉, 打算做成做风干猪肉干,看看能保存多久, 若能保存的时间长便可以以张九如的名义送到西北军中。他魂穿古代, 能过着安稳的生活, 与这些苦守边陲军人的付出是分不开的。

  这时军队之中虽有肉干,但是是在战时或者年节才会发放的补给, 平时兵士是吃不到的。

  猪肉干需要取瘦肉切成条,加姜、米酒、盐、五香粉、茱萸粉、花椒调味,少许白糖提鲜抓捏半个小时,再静制六个小时腌入味, 逐个摆在竹筐中风干至完全脱水, 拿在手里是硬邦邦的,上锅蒸熟即可。

  天气不同风干所需的时间也不同, 怎么着都得好几天, 若气温过高,风干肉还容易坏。

  蒸好的猪肉干和牛肉干差不多, 劲道拉丝,微麻微辣, 越嚼越香。剩下的就是看猪肉干能存多久了。

  饶是现在天冷, 宁澜想尽各种办法, 最多也只能保存一个月, 根本不足以运到西北, 宁澜暂时将此事搁下,以后再慢慢打算。

  张叔过来了一趟,说种下的梨树后年就可以结果了,得为梨树授粉做打算,开始物色养蜂人了。

  因为梨花粉多蜜少,蜜蜂授粉积极性不高,所以现代种梨树一般是选择人工授粉和蜜蜂授粉两种方式。但是蜜蜂授粉有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它们靠天性能根据每一朵花开的时间去选择最佳的授粉时期。

  再说在这里宁澜也没有条件进行人工授粉,只能全部依靠蜜蜂。好在现代已经有了几项改进技术去提高蜜蜂授粉的积极性:

  一是加装脱粉器,脱粉器可以让蜜蜂回巢的时候脱掉约80%的花粉,且不会影响到蜂群繁殖。

  二是因气温低梨花不泌蜜或蜜量少的时候,奖励糖水饲喂。

  三是保持幼虫数量,幼虫数量增加,工蜂采粉量也会增加。

  宁澜空有理论,实践就得找一个养蜂经验丰富的人来了。古人养蜂技术不容小觑,我国早在东汉就出现了养蜂第一人,那人还把养蜂的技术教了三百多人,而且他们的养蜂手法比现代的土法养蜂还要高明很多。

  原以为找养蜂人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没想到折腾了好久。宁澜最初是让知达知礼跑商路上留意着,后来又托刘承秦正找,不是找不到人,而是人家都不愿意背井离乡,宁澜想花银子学技术吧,也不同意,最后实在无法写了信给张九如寻求帮助。

  这期间笑笑把她镇里的点心铺连几个方子一同卖了,她要和李小墨李小书一同去州城了。李大夫惦念他们的很,实在不好再往后拖着了。

  李小墨种的药材已成了气候,不过黄芪生长周期只有两三年,收了最后一波,地里就全种成枸杞了。枸杞树寿命可达百年,拔了实在可惜,专门雇了个懂行的人看着。

  即将要离开,笑笑心中满是不舍,“哥哥,你平日要多注意身体,磊弟也是,别光顾着读书,不知饥冷。”

  “知道,知道,有事写信,等有时间了我就和宁磊去看你们,”宁澜很怕分别,怕这种浓郁的情绪。

  李小墨站在笑笑身后,宽慰她,“想回来我们随时回来就是了,几日的路程,不远。”

  “姐姐,姐夫,小书,你们路上注意安全,”眼看天色不早,须得赶路了,宁磊嘱咐完和哥哥一起看着他们离开。

  李小墨租了三辆车,满满的装着家当。赵叔一家也随他们过去,他提前在州城寻了个铺子,打算和笑笑开个药膳坊。

  张九如找的养蜂人终于到了,叫罗四宝,四十多的年纪,祖祖辈辈都是养蜜蜂的。张冬至亲自把他带了过来,连带卖身契一起给了宁澜。

  宁澜请麻婶儿带着罗四宝先去安置下来,“四叔,你长途跋涉应该累了,先歇一歇,过两日我再来找你。”

  罗四宝话不多,点点头就跟麻婶儿去了。

  张冬至走的时候带走了一些软糖和棉花糖,死活要留下银子,宁澜好笑地问他,“当真要给钱?”

上一篇:穿越夫郎有点甜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