拐个堕仙来双修 第61章

作者:杰歌 标签: 穿越重生

“知道啊!帝师大人——神九。不过这都是十年前的事情了,十年前帝师大人离开夜丹,回到东秦。这件事是皇宫秘辛,知道的人不过五个,在其他人那帝师就是突然消失的,下落不明,这些年也禁止被提起。哎,老哥心尖上的人啊,说多了戳心窝子!”

□作者闲话:

小殊:公主殿下,麻烦你去跟大家请个假,说周日只有三更胤瑶(叉腰):为啥让我去?

小殊:请假是不讨人喜欢的,我跟阁主都是主角,不能被讨厌胤瑶:那不是还有杰歌自己吗?她自己不会请啊!这么怂!

小殊:恩胤瑶:恩啥?

小殊:她说你要是骂她怂就让我替她答应一声,是这么回事。

第85章十年

“那你又是怎么知道的?”殊曼华挑眉,想着胤瑶在吹牛皮的可能性有多大。

“好歹那是我哥啊!再说我们兄妹俩感情还可以,当初他夺位的时候,我多多少少出了一点力。如果他不夺嫡,我对这种事没有一点兴趣,正是因为我们从小就感情好,我才义无反顾站在他这边。他出身不好,但是从来不怨天尤人,只会不断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现状。他对我也很好,我母妃跟他母妃也交好,在那冰冷的后宫之中相互扶持,感情是很奢侈的东西,但若真的有,而且纯粹真挚,那就一定固若金汤。”

殊曼华对胤瑶口中固若金汤的后宫姐妹情不置可否,“那当初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神九会离开夜丹?这些你可都知道?”

胤瑶神色犹豫,似乎是在考虑说还是不说。其实今天她已经说了很多了,这些事情都不该是轻易让外人知道的。但是在殊曼华面前她就有种守不住任何秘密的感觉,就想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这个人总是能这么轻易地让别人卸下防备心吗?

殊曼华大概能想到胤瑶再犹豫什么,于是出言刺激道:“看来你是不知道这其中秘密了,你哥故意瞒着你呀!啧啧,固若金汤哦……”

胤瑶到底还是个小丫头,被殊曼华这么不疼不痒地刺了几句就有点沉不住气了,微低着头瘪着嘴,“谁说我不知道的?我知道,还知道得清楚着呢!那时候哥哥跟帝师大人的感情很好,帝师大人也是我见过的最厉害的老师!不仅年轻长相俊美,而且学识渊博、武功高强,我求了哥哥很久让帝师大人也教我,哥哥都没答应,连一堂课的时间都不给我,好像帝师大人就只能是他一个人的一样,出来进去都要带在身边,上朝的时候带着出巡的时候也带着,就差同床共枕了!”

话匣子一打开,胤瑶就开始滔滔不绝地说起当年的事……

十几年前,神九是胤弘的老师,也是胤弘的护卫,贴身保护他的安全。

胤弘因为出身不好,小时候不受重视,皇子们和其他皇亲国戚的孩子一起在国子监读书,胤弘总是受到排挤,坐在最后面。学习齐射武功,胤弘身为身体瘦小,跟不上进度,也常常被嘲笑欺负。

是神九,利用自己的时间,为胤弘补课,学习四书五经、百家学说,还叫他骑马射箭、舞刀弄枪。到今天,胤弘拔剑、收剑的姿势还跟神九一模一样。

他们亦师亦友,感情非一般深厚。

后来胤弘终于赢过了其他几个皇子,成为九五之尊。

坐上那万人之上的宝座后,胤弘没有贪图享乐、急不可待地享受他的帝王生活,而是致力于排除异己,扫清一切在自己即位之前对他百般阻挠的各种势力。几位皇子的所有旧属都被他拔除干净,斩草除根!将御史丞、太尉、御史大夫的重权都集中在手上,使得皇权达到了顶峰。而那时候胤弘唯一信任的人,就只有神九。

胤弘的做法伤及了很多门阀世家的利益,新上任的皇帝安全成了最大问题。

在宫内宫外几次遇袭之后,胤弘便下令,所有进宫参见的亲贵大臣,文臣武将都算上,一律要在宫门口将随身兵器交给宫门守卫,一根针都不能带进去。所有的近前侍卫都要保持一丈以上的距离。上朝的时候大臣们同样不能佩带武器,侍卫要站在高台之下。

很多人都认为胤弘疑心太重,但是当生命时刻都有可能受到确实威胁的时候,再重的疑心都是应该的。

而那时候,神九是能带着武器距离胤弘最近的人。

宫内宫外,只要人们看得到的时候,神九都陪在胤弘身边。虽然脸上总是没有太多表情,但总是抱着一柄剑静静站在胤弘的身后,那坚定的身影仿佛永远都不可撼动!

曾经的神九,是胤弘身边的最后一道防线,只身为他挡下无数明枪暗箭义无反顾,眼里心里满满都是胤弘!似乎只要是为了他的君上,即使是与整个天下为敌,神九都在所不惜!

年少的他还不会像现在这样嘻嘻哈哈地掩饰自己的情绪,对胤弘的关心和在乎都明白白地写在那双清澈的眼里,眉头只会为胤弘一人紧皱。恨不得时时刻刻都守在胤弘的身边,护他周全。七王之乱,他为他深入敌营、浴血奋战,虽九死而不悔!那样隐忍的执着,没有任何人能

不为之动容!

曾经的胤弘,是志在天下、意气风发的少年君王,是神九心目中的明君,也应当是这天下最合适的统治者。他横扫六合、荡平七王、一统夜丹,不求寿与天齐但要留万代功名!他的身边只为神九一人留了位置,只与他定下一统天下的约定!

只是,不知从何时起,他们开始背道而驰。或许是理念不同,或许是有了不同的追求,或许是神九期待胤弘在统一夜丹之后,能手一挥赐天下无罪,给太平盛世开头。而结果,胤弘却依旧搅弄风云,甚至大兴土木、劳民伤财、明刑重典,对异己斩草除根不留后患。

七八岁的孩子也投身囹圄,或死刑或流放。有反叛他的人在被杀了之后还会砍下头颅悬于城门之上以儆效尤,致使夜丹上下对鸿帝冷酷暴戾之名无不闻风丧胆。七王余部负隅顽抗,战乱风云起,谁怜草木青?

有言官谏言,却被罢官削职,永生不被重新启用,郁郁不得志。

神竹心的好友,也就是最初在夜丹照顾神九的那位重臣,因不赞同乱世重典,屡次谏言,最终被胤弘罢免官职,以草芥之身回归故里,最后心思郁结,病死在返乡路上。

这件事最终成了导火索,致使胤弘和神九彻底决裂。

在那之后,神九离开皇宫,并劫法场救下了两位同样因谏言惹怒了胤弘而要被砍头的官员。神九护送他们离开都城,帮助他们隐姓埋名活了下来。

自此,故人西辞,一别十载。

须臾十数年恍然如梦,神九口中的君上已然成了胤弘。可是啊,殊曼华问神九,还是当初敖钦问神九一样的问题——胤弘是个什么样的人。即便江湖相忘,神九依旧没有说胤弘一句不是。

在他的心中,胤弘还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君王。正如当年,他为他横剑身前,纵使浑身浴血、九死一生依旧直面七王,无怨无悔守护在他身边,助他逐鹿天下、风华阅尽。即使决绝地说着再不为胤弘效力,也是另外一种念念不忘。

说着这些前尘往事,胤瑶眼眶都红了。

这么些年,哥哥有多不容易,只有自己和安凤看得到。一国之主如何?九五之尊又如何?哪怕是悲欢喜乐的本能都随着那人的离去而消失。哥哥是完成了人生的第一个目标,成为了对夜丹影响最大足以名留青史的千古一帝,但也许时至今日,哥哥会觉得,自己真正想要的,始终都没有得到。就算他真的一统天下,身边也早已没了那个能与他同行的人。

殊曼华也听得心情沉重,作为一个旁观者,按照“旁观者清”的说法,他应该可以看透这两人谁对谁错。但现在,他还真不好评价。

神九想要宽和待人,希望君主能有容得天下的胸襟,能够在无法避免的战事之后倾向于让百姓休养生息,对那些有罪之人宽大处理,以仁德治世,这不是错的。

考虑到当时夜丹的情况,胤弘明正典刑,甚至废除“刑不上士大夫”这一条,铁血手段、斩草除根,对平民百姓多加管制约束,这也是为了避免不必要的动乱,重典治世,这也没毛病。若是没有世人口中鸿帝建立的铁血军队,可能到现在夜丹都还没有结束七王之乱,黎民百姓都还陷落在纷纷战火之中。这是胤弘的功德!

两人都没有错,只是他们的观点不一样了,在最严重的事情上有了分歧。而神九知道自己改变不了胤弘,只能选择离开。可能有点眼不见为净的意思,但或许也是想通过这种沉默的反抗让胤弘注意到,一统天下未必是要用战争实现,最重要的是人心。

只可惜到了今天,他们似乎依旧没能达成这种共识,也忘了初心不负!

“十年前我还小,那时候我跟帝师大人也接触过几次。”胤瑶笑了一下,“那时候我总是很嫉妒帝师大人,因为哥哥跟帝师大人在一起的时间比跟我在一起的多多了,我觉得是帝师大人抢走了哥哥,所以我想从他那把哥哥抢回来。

可是后来,我发现神九这人很特别,总是冷冷冰冰的样子,似乎就算与人交心也会淡如君子,但实际上,只有在面对哥哥的时候他才是不同的。当然,在哥哥心里,帝师大人也有着任何人都取代不了的位置。他会叫神九先生,还亲手给神九磨旧了的剑穗上缠了新的流苏。

我看过他们在桃花铺满的青石小路上策马同游,看过他们在新雪来时像普通人那样笑着在

树下埋酒,看过他们在庭中对酌看落叶修竹。哥哥对帝师大人说,他总有一天会威震四海名扬天下。帝师大人虽然沉默不言,但他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在助哥哥实现抱负。

七王之乱,帝师大人浴血在前,作为人们口中的暴君,哥哥却会在寒冬腊月里对帝师大人一再叮嘱,让他注意身体。于纷乱战火中传出去的信函第一句总是关切的言语。也许我永远无法对哥哥敢对帝师大人的感觉感同身受,但是我知道,在那两人之间有一道无形的线牵绊着,任何人都闯不进去,无法插足。只是没想到,那条线居然会有断了的一天。”

上一篇:医刀在手

下一篇:小将军是我心尖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