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明朝当县令 第31章

作者:偷吃锦鲤 标签: 种田 穿越重生

第26章 烧砖

温瑜带着福哥儿走在乡间小路,福哥儿难得出次门,兴奋的胖脸蛋儿通红,牵着温瑜的手蹦蹦跳跳像只小兔子。

入秋之后天气转凉,蒙阳又属于风口,前几日连着吹大风,有几户贫苦村民住的房子被刮倒,还砸伤了不少人。

温瑜得知消息后连忙派人将他们安顿好,等救治完伤员,趁着今天风和日丽他打算去受灾处考察一番,顺便把福哥儿也带着。

这些天他忙着查案,没时间顾得上家人。小福哥儿自来就懂事,不哭不闹只会用水汪汪的大眼睛看着你。

温瑜实在是心疼这孩子,恰巧今日事情不算多,干脆就跟幼子一起去。

他仔细看了下那几栋被吹倒的房子,发现大多是茅草房还有一些年代久远的土夯房,就算没有风感觉也撑不了多久。还有些没倒的也都摇摇欲坠,看起来根本没办法住人。

即使这样,寻常百姓也都是七八口人住在一起,福哥儿看眼睛红红的,拉着温瑜的衣袖软软的说:“爹爹,他们好可怜啊,连家都没有……”

温瑜安抚的拍了拍儿子的小肉手:“放心,爹爹会解决。”听得福哥儿眼睛又冒出崇拜的小星星,自己爹爹真是厉害!

温瑜并不是说说而已,经过这一番考察他是真的想帮蒙阳百姓解决住房问题。

县城中先不说,在大明,农村百姓盖房,不需要向朝廷交钱。朝廷很难管农村房产,行政管辖只到县城,农村由乡绅宗族自治。所以只要符合大体规划,那么不差钱你就可以随便盖。

至于房契?由于过户了就要向衙门缴税,所以农村的土房子大部分即使产权变更也很少正大光明的过户,都是私下交易。所以现在百姓自己盖房,不是差别的,就是原材料太贵。

温瑜算了一下,在乡下想完全盖上几间青砖大瓦房,那价格够在蒙阳县城买个小房产了,也难怪老百姓盖不起。

想改善居住环境,最方便的还是直接从原材料入手。目前好一些家庭普遍是用青砖,不好的泥土、茅草、甚至竹子用什么的都有。

青砖成本是降不下来,土坯房茅草房又住不了人,由此温瑜想到了红砖。

他大学毕业的时候最早去做销售,卖的就是建筑方面的材料,当年他一个客户私自烧红砖还被国家罚了好多钱。

红砖成本低,取材方便,又能承重,在七八十年代国家刚刚发展的时候很受欢迎。但后来因为这东西污染太严重,也有其他替代材料的出现,就逐渐被禁了。但还是有一些人私自烧砖盈利。温瑜当时好奇还去那客户的砖厂看了一圈,烧制的过程大致也都记得。

其实青砖与红砖制作的材料都是一样的,只是其中的烧制工程差了很多,虽然现在的工艺也能烧制出红砖,但由于缺少稳定性技术上还是有所欠缺。而青砖的制作过程会比红砖麻烦不少。

最主要的就是红砖是风冷,而青砖不止温度要求比红砖要高,而且还要加入闷水工艺,烧制的时间也要非常的长,必须要烧到青色才能封窑,封窑之后还要闷一定时间,之后下水三天三夜,这期间不能急要掌握火候,这么复杂的工艺怎么可能不贵。

但是青砖确实比红砖性能更优越,硬度、强度都远远大于红砖,不变形,抗冻性能好,耐磨损,抗风雨剥蚀,千年不腐。

关键是给乡里人盖个房子,也用不上“千年不腐”啊……红砖一百多年的寿命其实就够了。

温瑜回县衙之后,找来梅鸿之等人商量此事,众人一听温瑜能改良红砖,并且造价这么低,都不由得兴奋异常。

杨醒却在一旁担忧道:“红砖虽好,但价格如此轻贱,怕是定会引得城中青砖价格大跌,蒙阳现在还有许多靠烧砖过活的匠人,他们的今后怕是不好过了。”

温瑜赞赏的看着杨醒,此人在如此巨大的利益中依然能保持清醒,也真不愧自己费心思将他挖到身边。于是笑道:“我也是想到了这点,所以这红砖的手艺我打算直接传给城中那些烧砖人。而且,不止传授手艺,我们还要把红砖相比青砖的不足之处说清楚。”

杨醒眼前一亮:“大人是想推广红砖的同时抬高青砖的价格?”

温瑜点头,以后红砖越是价格低廉,那么哪些自视身份并且有一定资产的人就越不会用。这就像是机械表和电子表,当时电子表生产出来的时候,人人都以为机械表就此退出历史舞台,没想到当电子表普及之后,机械表反而更加昂贵起来。

攀比,是这世界上永远不会缺少的东西。

温瑜又说道:“我是打算着,这手艺就不收钱了,让那些窑厂免费给我们提供一批红砖,然后把这批砖提供给这次遭灾的人,让他们自己拿去找工匠盖房子。”

周纨梅鸿之他们都很不解,梅鸿之先开口:“大人这又是何苦?这本就是大人的秘技,盈利也该官府盈利,就这样白白送给他们?”

温瑜摇头,郑重道:“众位大人,请记住你我首先是蒙阳的父母官,是蒙阳县衙的人,而县衙,从来就不是为了盈利而存在的。”

众人被他说得羞窘,梅鸿之起身向温瑜鞠了一躬:“大人说的是,学生受教了。”

其实温瑜还有其他考量,现在的蒙阳百废待兴。虽然近来靠着竹鼠、冷吃兔这些小食在周围有些名气,一些老饕会来这里尝尝鲜,但总体来说还是一盘死水。

温瑜现在最想做的事就是把这盘死水搅活。

首先就是让蒙阳这个名字走进大家视野,这次的红砖就是个好机会,如果顺利,还可以吸引一批商人来蒙阳采买谈生意。

其次,免费给那几户盖房子也是让他们做个广告。红砖价低,现在蒙阳百姓手里大多有点闲钱,只是不知道怎么花。有这几家的例子摆在眼前,一定会吸引其他一部分人修缮房子。到时候市场上流动资金多了,更能刺激消费。

说完众人就行动起来,温瑜叫来窑厂的负责人跟他说明情况,顶着他有些怀疑的眼神将技艺的要点大致说了一遍。其实也没改多少,只是参考现代工艺,再次对红砖的原料进行绞练、挤压、切割,使原料颗粒更加密集,水分更加均匀。

负责人毕恭毕敬的答道回去立刻就照做,温瑜觉得他大概是想歪了,以为官府在向他施压,也不解释,反正等成果出来再说也不迟。

作者有话要说:  1、关于房契

想让房契过户,必须得缴契税,这个规矩从北宋一直延续到到清朝末年,其中契税税率一直在变,明朝的时候大概在百分之五左右,再加上各种各样附加税,最多能占购房款的10%。也就是说,你花100万买了一套房,光过户可能就得花掉10万元……

为了省下这笔钱,古人买房往往并不过户,问题是过了户也不一定安全,古代政府没有电脑,档案管理异常混乱,极有可能把购房者留作备案的房契存根弄丢的。《名公书判清明集》里,房产纠纷俯拾皆是,史不绝书,把父母官搞得头大如斗。

2、关于红砖

红砖这个东西吧,颜色上是有忌讳,但只要你不是在皇城根底下用,大部分都不怎么管,考古就发现以前福建闽南等地大量使用红砖,主要还是工艺不成熟等原因,再加上我国古代青砖工艺实在太过逆天,这个东西就直到清朝晚期才发展起来。

晚上去看了大侦探皮卡丘,剧情没什么意思但整过程都被皮卡丘可达鸭萌得不要不要!小时候还一度认为皮卡丘是那种橡胶材质的,果然毛茸茸的更可爱啊!!!

第27章 县学

这厢红砖铸造还没有完成,那面县学又出了事。

今日一早就有衙役来找温瑜禀告,县学之中两派学子打了起来,一共伤了近十个人。而那些没受伤的也待在家中拒绝再来读书了,温瑜头大如斗。

明代县学最早规定设教谕一员、训导二员,皆纳入国家正式职官编制,享有俸禄。当然例如蒙阳这种下县教瑜肯定是没有的,只剩两位秀才出身的老训导给学子讲课和管理纪律。

县学校舍完全由各地官府主持兴建、维修。生员则于本地官员军民子弟中选考其端重俊秀者补充;其额,最初府学四十人,州学三十人,县学二十人,因都享受免费伙食待遇,故曰“廪生”;此后,随着求学者的日益增多,又令各学添设与其廪生等额的“增广”生员,正统后复增“附学”生员。

蒙阳本身地广人稀,读书风气不浓,离着成都府又近,但凡家里有些资产或者天赋高一些的学生,都选择去成都府求学。

剩下的都是些天资平平或者仗着家中有钱顽劣不堪的学子,这些人勉勉强强过了童子试,也没有更进一步的打算,来县学纯属是消磨时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