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鱼 第124章

作者:池也池 标签: 古代架空

第121章 经年酿(二)

  六月,京都雨色终于落幕。

  好不容易放晴的天色,让在朝所有官员都堪堪松了一口气。

  不过雨水虽停,京都城内诸数修渠建坝的工程却仍在继续,天光一碧万顷,赶工的效率也更高一些。

  城中碍于天象没法儿出来做生意的门户数不胜数,朝廷为解决这些人的生计问题,又着手开展了几个新的水利布防。

  加上先前从南方上来的灾民日益增多,城内的难民所装不下那么多人,朝廷只能在京郊重修个更大的工程。

  这些工程耗费下来的人力物力,顶的上去年一年的开支。

  这还光是京都内的。

  南方田地遭殃的数不胜数,姚如许成功抵达阆州后,根据一路上所见所闻,立马写了封折子快马递回京。

  奏文中直言赈灾所带的银两和粮食不足以填补缺漏,请求朝廷再次征粮运送。

  贞景帝听取内阁商议,在各州以朝廷名义高价回收粮食,分别运往京都和阆州,又在各州粮食抵达时,开京都由户部管辖的粮仓救急,逼各州粮商贱卖粮食。

  这种时候,发这种国难钱财的多半是无德无良的商人,士族原本就瞧不上这种唯利是图的商贩,况且运送粮食的途中艰险,能够耗费如此人力物力来买卖粮食的商人,多半府上充裕,用计使他们的粮食堵在京都有价无市,再低价回收,无可厚非。

  因为各州运过来的粮食极多,京都中人也有凑数的富商,算是解了灾情往后的粮食之忧。

  不过此次城内城内花销巨大,就算以工代赈维持民生,一时之间也不能维持国本,民生重新运转,国库却亏空在即。

  满朝上下,在逼近孟夏这样尽显奢侈的日子,过的紧巴巴的。

  六月太学还有学子的升阶验试。

  通常来说这种升阶考试两年一次,但太学久不开放,而今重兴不长,正好撞上朝廷人才缺失的状况,于是贞景帝早在五月之前,就派礼院拟定了擢选的章程。

  赈灾花销巨大,户部一时拿不钱来准备考试,周转的问题便又压在了顾枫眠的头上。

  不过国情紧张,情有可原,贞景帝酌情体谅,特意将原定的考试日期延迟了一旬日。

  十天算下来,也没多少日子。

  现如今城内商业不景气,民生也才恢复,他再怎么迫切也没法儿拿底层开刀。

  举目四望,左右无门,这种艰难处境,按理说他应该万分着急上火,可贞景帝的口谕下了有五日,众人都见他气定神闲,不慌不忙的,好像问题已解。

  十日之期一到,他果然拿出了银子。

  就在众人揣测他钱从何处而来的同时,太学升阶考也如火如荼。

  原因无他。

  此次升阶考试参与的特赦学生并不多,上头之所以亦步亦趋下达这么一重命令,其实也就是为了做个表面功夫,大抵是稳定士族之心,此次擢选参与的都是士族之子。

  考试并不是重点,升阶才是重点。

  这一批人里,多数都是有点墨水的世家子,不像先前的朝中,都是些先帝曾着手提上来的酒囊饭袋。

  所以贞景放心提拔,确实是为解当下两项燃眉之急。

  到了六月十五。

  擢选考试结束。

  翌日公示,贞景帝当朝授职,调令其中数人填补入屯田,虞部,水部三部,以兴修京都水利农作,以恢复生息。

  顾枫眠之子顾豫入的是水部,担任从九品的司务官职。

  近来城中水利工程进行的不错,上头极为重视,遣派的都是余晚正,梁羡山,杜随这样的首部官员,且用不着他一个小虾小将费心。

  他提了官品,又能让顾枫眠放心,归根结底是捡了便宜。带着官袍回府上,得到的好脸都比平日里多。

  别的不说。

  仕途是非,好坏难料。

  他以此境自比起方书迟,竟没由来的生出一股惶恐和畏手畏脚来。

  但除开这些世家子,与之一同晋升的,个中还有一位,名作萧惊华。

  此人无枝无依,举朝上下鲜有人知,一经提拔,直上九品官职入翰林院,引起满朝文武哗然。

  经过多方波折打听才知道,这位的靠山原来是贞景帝身边的洪公公。

  宫中阉臣深受贞景帝信任,此前洪得良整顿内宫,在宫中各个司局立了许大的威,后来更是凭借贞景帝给的特权,搅乱宫闱秩序,在自己门房之中与宫女私通结为对食。

  而今又明目张胆地将自己私下收的义子提拔上官场。

  主要入的是翰林院,常在贞景帝身边侍奉,又有他干爹洪得良护着,平步青云那就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于在朝其他人而言,有诸多不公。

  此行令朝中文武不满,不过两三日,便联合上奏了数十册弹劾宦官的奏文,要贞景帝下令斩杀祸乱宫闱的洪得良,以及其义子萧惊华。

  南方灾情尚且如火如荼,朝中又出了人心分崩离析之势,贞景帝态度顽固,搁置奏文数日未批,深夜于宫中召见了方书迟。

  都察院余晚正是个欺软怕硬的废物点心,而且与摄政王闻濯有些不为人知的过节,贞景帝一般有所顾忌,不敢轻易用他。

  近来察方书迟一举一动,倒是觉得他的身份官品合适,为人言行一致,是个不可多得的良才。

  此次召见他进宫,不为别的,还是眼前之事。

  “朕此前有意启用宦官监察,但顾念朝廷根基薄弱大动不得,所以并未真动干戈,”贞景帝将一本奏折翻出来摔在案上,“可如今方卿也看到了,满朝文武都在逼朕。”

  方书迟跪地俯首,并未多言。

  贞景帝默声盯了他半晌,余光瞥见殿中烛火摇曳,晃花了视线,才款款问道:“方卿愿意为朕排忧解难吗?”

  方书迟闻言抬眸,坚定望去,“此为微臣份内之职。”

  ——

  次日,从宫中传出的以方书迟为首协领东厂内宦官纠察百官的口谕,在朝引起轩然大波,闹得沸沸扬扬。

  命令一经下达,所有人的注意点被形势逼迫转移,弹劾宦官当政的奏折虽仍旧有人在上递,却比先前少了半数。

  东厂以天子效命,纠察动作彻底迅速,又是在朝廷复原生息之初,查到六部这里,已经有不少官员生畏。

  顾枫眠也不例外。

  他为首户部,首当其冲。

  即使在三番两次的风波之中掏空了快半数家底,却也免不了被东厂的那群厂臣找上门来喝茶。

  天知道方书迟那小子带着一群太监登门时,他有多气急败坏,满心只恨自己没有早早下令除掉他。

  不过他也就是比旁人要心高气傲了些。

  六部之中,所有人都没能幸免这次东厂的动作,就连姚清渠这样身居高位的人也被严苛纠察。

  朝廷上下风气整改,不遗余力地肃正朝纲,压下了不少暗潮汹涌的居心。

  可顾枫眠左思右想咽不下这口气,当晚又邀约了池霁登门。

  池霁来时,给他带了一只上好的狼毫墨笔,以紫檀木盒盛装。

  两人入院对坐厅堂,顾枫眠只愁眉不展。

  “尚书大人等不及了?”池霁问。

  “哼!”顾枫眠狠狠砸了下手边小案,“这个方二,本官当真小看他了!”

  池霁未言,笑而不语。

  “本官试探过方书白了,他虽想要英武侯位,却并没有要除掉方二的意思,从他那里借人手办事,怕是不可能了。”

  池霁漫不经心地挑了挑眉,“尚书大人今夜特意邀约池某就是为了此事?”

  顾枫眠听他语气十分不悦,“难道池修撰有解?”

  池霁抿了口茶,气定神闲道:“方二不必除。”

  “你说什么!”顾枫眠眸色陡然沉了下去。

  “方书白既然不想弑弟,我们就没必要违背他的意思,毕竟我们本来就有求于人,不是吗?”

  “可方二倘若不除,袭位之事,我们又如何有把握答应方书白?”

  池霁静默半晌未言,将盏茶饮尽,才在顾枫眠怒其不争的目光中勾了勾嘴角,“此事,尚书大人不如就交给池某来办。”

  ***

  距离上一回梅苑会面,池霁大抵记得已经过去了快一月。

  这一月之中,方书迟没有半封信,也从来不与他宫中小会,基本上是远远望见便转身离去,根本不给他丁点儿说话的机会。

  可谓是心如玄铁,油盐不进。

  但这回被府上侍从领着进院子,他的待遇倒是比上过往好了有不少,终于不是被拦在前厅不让进。

  侍从将他领到房门前便自行退去。

  他未加犹豫,径自推门进屋,却猝不及防被扑面而来的一股药味儿熏花了眼,皱着眉头再挪步屋里,苦涩的药味更甚。

  没人传出消息说方书迟病了。

  这厮明明前两日还耀武扬威地带着东厂的太监纠察百官,现如今任谁提起都是满面的讳莫如深。

  没想到他居然病了。

  他心下复杂,又往里挪了几步,穿过屏风,才听到顶里头传来声响。

  “谁?”

  他自顾自走近床榻,居高临下地看着床上躺的病美人,昳丽面容委婉,“某,池自贞。”

  作者有话说:

  方书迟:不做恋爱脑,拒绝挖野菜。

  注:对食:是指太监和宫女结成一对作伴,相对而用膳食,叫做对食。

  “某”:自称,也可加姓。

  (文中写池霁用这个某,其实是为了表现他这个人物特色,就是那种似妖非妖,千人百态的感觉。

  而他只在方面前用这个“某”,算是我对他俩感情的一个点睛吧。

  因为闻沈写到最后其实老夫老妻的即视感很强烈,而池方这一对真的就是那种,我以前没写过的类型,我觉得他俩的设定会更刺激,但也注定他俩会被世俗所困。)

  另外还有大家关注的完结问题,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十一月内就能完结。

上一篇:他本光风霁月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