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蓬莱 第122章

作者:郁都 标签: 玄幻灵异

  “你师尊与我在一起的时候,曾说天下之间,我去哪里,他就随我去哪里。他要做昆仑掌门,终生不得自由,不就是违背了自己的诺言?”

  那声音空灵幽渺,竟还带着一丝似有若无的笑意。

  “夺去你师尊性命的那道情蛊,我在自己身上也下了一个,怎么死的是他,不是我呢?”

  谢苏所站之处离徐道真稍稍近些,此时已经能感觉到她身上灵力奔涌,一触即发。

  郑道年语气严厉了几分,告诫道:“你若是不能持定心神,即刻给我离开玉簪峰。”

  徐道真面色微红,胸口起伏,显然愤怒已极。

  与此同时,所有人都听到了细细簌簌的声音从小屋的方向传来。

  从那干枯腐朽的竹片缝隙之间,爬出来无数密密麻麻的银白色小虫,身躯近乎透明,一对口器却是闪着幽微的蓝色光芒,一望即知有剧毒。

  虫子越聚越多,像是海潮一般从小屋中漫了出来,又如沙塔一般垒起,幻化出一个曼妙的女子身形。

  姜红萼静静地站在众人面前,她的头发竟然已经全白,三千银丝如瀑垂下,一直垂到了地上。

  她身上裹着一段银白色丝绸样的东西,变幻流动,下面却是一双赤足。

  在她身形显化的那一瞬间,七柄长剑之上的赤金光芒忽然大盛,彼此之间流光一样的锁链也强烈地震颤起来。

  姜红萼撩开眼前的长发,目光从他们身上挨个地打量过去,看到明无应和谢苏的时候,眼神停留稍久,似乎是因为从未见过他们的缘故。

  她的相貌很难用美或不美来形容,素净到底,浑然天成,像月下的霜。

  徐道真双手握拳,浑身发抖,她看向姜红萼的眼神,好似若是没有这道剑阵拦着,就要冲上去生啖其肉一般。

  姜红萼却要平静多了,她淡淡地看着徐道真,说道:“梁培雍活着的时候,你这样胆小,不敢说出自己的心意,怎么他都死了这么多年了,你反而还是这么恨我?”

  杜靖川和丛靖雪身为徐道真的晚辈,虽然多年以来,大概知道自己这位小师叔的心结到底是什么,可是这样直白地听到他人说出来,均是敛着眉目,一言不发。

  徐道真冷冷一笑,撩起衣袖,露出臂上经年受罚留下的伤痕,说道:“师尊丧命于你手中,自然时时刻刻都不敢忘。”

  “那你就来试试,杀不杀得了我,为你师尊报仇?”姜红萼微微一笑。

  先前谢苏听到郑道年说此人已经入魔,真正看到她的时候,却没有什么异样的感觉,可是她此刻一笑,当真浑身魔气四溢,目中隐约闪过猩红之色。

  徐道真目光凛然,谢苏一早就猜到她的修行法门正是在这双眼睛之中,此刻更是看到她满眼杀意。

  郑道年皱眉,罕见地严厉起来,呵斥道:“你给我回去!”

  徐道真僵立在原地片刻,终于还是退到了后面,头也不回地走下了山道。

  姜红萼的目光转而落在谢苏身上,似乎对他这一双琉璃色的眼眸很感兴趣,向着他走近几步。

  她这一身魔气,寻常人见了避之不及,谢苏却不见有什么异色,令她微微一笑。

  然而姜红萼一靠近,七星剑阵中的流光便活络起来,她垂眸看着钉入山岩的长剑,停住步子,继而面无表情地抬起头来,望向郑道年。

  “上次见你,还是在十二年前,”姜红萼平静道,“怎么,终于要违背梁培雍的意思,准备来把我给杀了?”

  郑道年慎重道:“此来是有事相求,昆仑山中现有数百人为蛊术所困,不知蛊术为何,也不知道下蛊之人的真实身份……”

  “原来如此,”姜红萼淡淡道,“你来请我救人的。”

  “正是,”郑道年语气郑重,“还望前辈施以援手。”

  姜红萼道:“可以啊,但是救人之后,我要你放我下山。”

  她苍白的脸上有着笑意,望向郑道年的双眼,似乎能够看穿他心里在想什么。

  杜靖川当即双眉紧皱,就连丛靖雪也稍稍往前走了半步,神色凝重起来。

  片刻之后,郑道年却已经下定决心,目光在梁培雍的佩剑上凝视片刻,正色道:“我答应。”

  杜靖川轻声道:“师尊……”

  郑道年苦笑道:“那可是数百条性命,难道还有第二种选择?”

  杜靖川道:“是,弟子明白了。”

  郑道年即刻转向明无应,在解开七星剑阵之前,似乎有话要对他说。

  明无应却抬手止住了他的话,漫不经心道:“知道,帮你看着她,免得你这昆仑山顷刻间就给她毁了。”

  郑道年道:“多谢……”

  明无应却道:“谢就不必了,记得你答应过我的话。”

  郑道年望了谢苏一眼,说道:“自然,我即刻就带谢小友前往漻清峰。”

  谢苏却不知道郑道年究竟答应了明无应什么,待要开口询问时,郑道年却已经转身走到七星剑阵之前,精纯灵力释出,令七道赤金光芒渐渐暗淡下来。

  剑阵中的流光锁链化为乌有,姜红萼向前迈出一步,发现浑身桎梏已经解开。

  那七柄钉在地上的剑,就只是剑而已。

  她忽而抬手握住摇光剑的剑柄,眼中竟然浮现出一抹茫然之色。

  郑道年转而向杜靖川嘱咐,将姜红萼送往药泉峰,救治那些身中蛊术的人,有明无应随行,应当无虞。

  此外,郑道年却是召来一架飞舟,请谢苏与他一同前去漻清峰。

  登上飞舟前,谢苏回望了明无应一眼。

  明无应看着他,只是散漫一笑。

  窗外景色变换,须臾之间,飞舟已经载着他们远远离开了玉簪峰。

  青空之下,山间飞瀑好似玉带一般。

  郑道年似乎知道谢苏心中疑惑,温声问道:“谢小友可知,你的魂魄中缺了一缕?”

  谢苏微微一怔。

  作话:

  “既生贪求,即是烦恼。”出自《清静经》

第106章 问剑昆仑(五)

  他第一次听到有人说自己魂魄有缺,还是在鱼岩鬼市之中。

  那个曾在白家跟他有短暂交情的吕微,天生就能以生人肉眼看到他人的三魂七魄,作为让他带自己走出鱼岩鬼市的交换,这才告诉他的。

  但谢苏确实并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上。

  在换回自己的身体之前,比魂魄缺失更迫在眉睫的事情,是沈祎的躯体仅仅能支撑三个月。

  百日之期一到,谢苏一样是个灰飞烟灭的下场,还轮不到考虑魂魄中缺失的那一缕。

  而在换回身体之后,面对十年生死殊途,谢苏尚且来不及缕清千头万绪,紧接着就发生了这么多的事情,令他毫无余裕去想其他。

  若不是郑道年忽然提起这件事,谢苏或许真的会把它忘掉。

  他先是想到此来昆仑,明无应对郑道年颇具耐心,差不多算是有求必应。

  又想到那日在云起镇上,明无应一句轻描淡写的话。

  他说对郑道年有事相求。

  鬼面人必定对昆仑有所图谋,能在这时候有明无应作为帮手,自然是郑道年求之不得的事情。

  这局面其实已经很是清晰,只是此前谢苏从来没有想过,有什么是明无应需要向别人张口的。

  原来他是为了自己。

  飞舟十分平稳,清风从窗中灌入,扬起谢苏的发丝。

  “我知道,不过并不觉得这是什么大事,也没有觉察到身体有何异样。”

  郑道年微微一笑,说道:“神魂乃是人之根本,千万不能粗心大意。虽然一时之间显露不出来,但若是时间一长,便是极大的隐患与桎梏,谢小友可明白?”

  不管是不是出自与明无应的交换,郑道年这几句话说得却也是正理,他看向谢苏的眼神,与看昆仑门中的晚辈弟子一样,很是慈和。

  谢苏正色道:“是。”

  “漻清峰中,有一件在昆仑传承已久的天生灵物,叫做聚魂灯,可为谢小友寻到那一缕缺失的魂魄现在何处。”

  “聚魂灯?”谢苏问道。

  “正是,”郑道年解释道,“以此灯为凭借,在找回那一缕缺失的魂魄之后,也可与谢小友体内的魂魄相融合。除此灯之外,无论用什么手段令魂魄相容,都会使得魂魄伤损,弊大于利。”

  谢苏的脸上浮现出一种若有所思的神情。

  郑道年还当他是在想这聚魂灯的妙用,并不出声打扰。

  然而谢苏想到的,却是很多年前,他第一次得知这件宝物,还是从沉湘的口中。

  在他拜师的时候,元徵送给他一块碧玉,一直被他随身带着。

  沉湘初次见他,就直接道破了这块碧玉的来历,说是聚魂灯的碎片。

  那时谢苏长久带着这枚碎片,又因为身上有伤,这才在碎片的干扰下,时常犯梦游的毛病。

  沉湘向他要走了那块碧玉,之后谢苏也确实没再梦游过。

  只是没想到这聚魂灯就在昆仑。

  谢苏忽然抬头,清亮目光直视郑道年,他是想到了元徵曾经持有聚魂灯的碎片,那么元徵是否同昆仑有什么渊源?

  但这话却不能直接说出来,谢苏几乎想问郑道年,聚魂灯是否形态完全,毫无伤损,又有没有碎片流落在外?

  可是以郑道年的心智,谢苏只要将这话问出口,郑道年就一定会知道他曾见过聚魂灯的碎片。

  若是他再问起见到碎片的来历经过,自己要如何作答,才能稳妥地搪塞过去,不引起郑道年的疑心,还能从他口中问出自己想要知道的事情?

  谢苏心念一转,忽然想到,关于元徵和沉湘的来历,自己其实是一无所知,只知道他们是明无应的朋友。

  这两个人的出身、师门、过往经历,谢苏一概不知道。

  他也曾经在人间历练过三年,以这二人的修为,怎么自己从来没听说过他们的事情?

  哪怕是用了假名字,或是常年隐居在什么人迹罕至的地方,总该有些蛛丝马迹,怎么会这样仿佛不存在一般?

  这事越往深里想就越是不符合常理,除非……

  他们并非此世之人。

  谢苏蹙起的眉头忽然一松,后知后觉,怎么自己从前竟然没有这样想过。

  一旁的郑道年却是看着谢苏神色变化,还以为他是担忧聚魂灯的效用,宽慰道:“谢小友不必担心,我亲自掌灯,今天只是照出那一缕缺失的魂魄在何处,绝不会对你的神魂有什么影响。”

上一篇:嫁入皇室的beta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