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天生冠军 第310章

作者:亡灵大菜菜 标签: 穿越重生 爽文 升级流 穿越重生

  正是因为田赛的绝大多数项目都具有这一特色,因此如果是不常观看比赛的观众在首次观赛时,往往就会发现——诶?现在难道不是跳高比赛的阶段吗?怎么这个选手的跳高刚刚试跳完毕,镜头就切换到那个投掷铅球的选手那里去了?

  就像是现在赛场上正在进行的这一阶段比赛,虽然因为男子跳高这里的资格赛有孙宇航和江源两人同时在场参赛,国内的导播主视角肯定是切在男子跳高的赛事信源上,可是当选手们比赛之间有空档,或者是轮到不那么重要的选手登场时,导播也还是会将镜头切到场上同步在进行的男子铅球资格赛与女子400米栏小组赛上。

  国内叽咕视频的直播间里,随着男子跳高的资格赛A组赛事开始之后,整个公屏弹幕上的氛围也从先前的万分激动切换到现在的闲聊模式里了——

  【啊呀,男子跳高的资格赛啊,那咱们中国队应该没问题吧?】

  【张旭健和江源不好说,孙宇航应该是没问题的。】

  【是啊,孙宇航虽然长了张多余的嘴,但是他跳高项目上的天赋是真的没得说,不知道在他职业生涯内,有没有希望可以刷新中国的男子跳高纪录啊——他目前最好的成绩是2.39米吧?平全国纪录,之前采访上他就嘴欠说过,2.40米算什么,等他来征服……】

  【_(:зゝ∠)_嘿嘿,可惜两年过去了,他还没能征服2.40米高度。】

  直播间里的吃瓜群众们看着田径迷们的讨论,那真是看得一愣一愣的。

  【诶,不是,大佬们,为什么看你们谈到其他运动员的时候,都是一副要好好保护的样子,在谈到孙宇航的时候,恨不得自己先黑一把啊?】

  _(:зゝ∠)_

  实在是这其中的对比太鲜明了。

  就像是嘲笑孙宇航还没能攻克2.40米高度这件事一样,这要是搁在其他运动员身上,那是必不可能被嘲讽的,还得好好给人解释一下运动员的状态没那么容易爆发突破。

  但在孙宇航这里吧……

  那就是:快跟我们一起笑!

  公屏弹幕上因为这个疑问的出现,让田径迷们的弹幕滚动都卡顿了一瞬间,半晌之后,才有人幽幽叹气——还不是因为孙宇航长了张嘴?

  于是有人开始细数孙宇航的经典采访语录。

  像是记者问他今天在第二个高度试跳阶段和第三个高度试跳阶段的状态反差较大,问他哪个阶段的状态是他的正常表现。

  又有记者问他在跳跃过杆的一瞬间心里在想些什么……

  当然,田径迷也承认,这些记者的专业素养有些问题,提出的采访问题很有些不靠谱。

  但这种事情换在一般选手那里大概就含糊随便回答一下就算过了,可在孙宇航这里,含糊一下那是不可能的事儿,当时就给他怼了回来。

  ——你今天出门先迈左脚,回家先迈右脚,敢问您先迈哪只脚是正常的啊?

  所有看过当初这个采访视频的田径迷们都还能够记得那一瞬间脚趾扣地的冲动——不是替孙宇航抠的,主要就是替那个记者抠的地。

  没办法,孙宇航的回答虽然很欠,但道理就是那个道理。

  对于孙宇航来说,他当时的两个高度试跳,或许是一次失败然后才果然,另一次是一次性成功,但是对于运动员来说,在跳高的比赛过程之中出现失败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如果记者是观察到孙宇航整个比赛过程中都比较紧绷,连续出现不应该存在的失败,那时候再来提问他的状态是否正常才更合理一些,而不是抓着孙宇航实际发挥很好的一场比赛中的某两次试跳问题来提这种莫名其妙的问题。

  而至于另外一个问他跨越横杆的时候在思考什么的这个问题,就更离谱得多了。

  所以孙宇航当时的回答就显得更不客气了一些,直接问他——看得懂比赛吗?看不懂的话下次换个记者来好吗?

  其实就孙宇航的这些表现和回答,他也未必真的就故意跟你找茬,只不过他的性格吊儿郎当且嘴欠的特质在采访中可以说是表现得淋漓尽致了。

  而且他不仅是对记者嘴欠,对田径迷们也嘴欠,原本还真有一些喜欢个性选手的田径迷们喜欢他的,结果被他嘴欠哔哔了几回,就成了孙宇航的’黑粉’了,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那种黑粉,而是跟孙宇航互损互怼的那种黑粉。

  举个例子的话就是——蒸煮为他自己的发言扛大旗,我们只负责吃瓜和看戏,正主发言请不要误伤粉丝。

  像是这会儿在叽咕视频直播间里对着孙宇航开嘲讽的,十个里面应该有九个都是孙宇航的正经黑粉。

  吃瓜群众们:……目瞪口呆.jpg

  行、行吧。

  知道你们田径迷们玩儿的花,没想到你们玩得这么花啊?

  当然,有在讨论孙宇航的,自然也有在讨论江源的,毕竟江源是此次中国队内除了苏屿之外年龄最小的一位选手,再加上当初有一段时间苏屿、江源和周宇昂的热搜是捆绑在一块儿的,因此有不少吃瓜群众都对江源还有一些印象。

  【哇,这个江源只有16岁吗?他看起来至少比苏屿大个一两岁吧?感觉已经是俊朗少年人的模样了,就是气质看起来有点过于温和,和边上孙宇航那个吊儿郎当的样子真是格格不入。】

  【↑前面的朋友,你觉得江源比较成熟……是因为他的个子比较高吧?=w=(这里没有嘲讽屿帝的意思,16岁1米77,很高了哦!)】

  【↑?前面的朋友,如果你不加括号里的那些内容,我就信了你没有嘲讽苏屿的意思了_(:зゝ∠)_你这个括号未免有点太明显……】

  因为比赛的节奏没有那么快,再加上这会儿才是男子跳高资格赛阶段的第一个横杆高度的试跳阶段,整个儿直播间里的氛围实在是分外的轻松,于是导致直播间里聊什么的都有。

  原本正聊着这些零零碎碎的话题呢,突然之间,直播间里就有人冒了出来——

  【朋友们,千万不要对当前横杆高度的难度有好奇——别问我为什么。】

  ???

  这话一出,还是带着会员的炫彩光效闪过去的,直播间里的吃瓜群众们当时就迷茫了。

  这话什么意思?

  很快,有人看了一眼此时赛场上的情况——男子资格赛A组正在进行第一个高度阶段的试跳,就在刚刚,包括江源和孙宇航在内,都已经顺利的一次性过杆。

  而赛场上选手们经历的第一次试跳高度是2.17米。

  绝大多数单纯看比赛的吃瓜群众们还没有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倒是有田径迷们思考了一下,笑了起来——

  【朋友,你不会去试跳了吧???】

  那个炫彩光效字体的群众默默在公屏上留下了一个句号,然后引来了全屏田径迷们的’哈哈哈’。

  不过单纯的吃瓜群众们实际上还是不太清楚这其中的意义,于是还有人在问为什么在笑的。

  直播间里的田径迷们倒是也不遮掩,而是直接表示:【不了解情况的朋友可以找找身边2.17米这个高度的参照物,或者实在不行,就别2.17米了,身边有1米8出头的朋友吗?你们站起来目测一下,自己有没有能力跳过1.8米的高度先?】

  【哦,对了,为了方便身边没有1.8米朋友的,各位可以回头找找自家的房门——通常来说,房门的高度不低于两米不高于两米四,也就是说,2.17米的话,高度基本可以参考你家房门浮动。】

  吃瓜群众们:……哈?

  上一秒,所有人还在集体懵逼,下一秒,这些吃瓜群众们忽然之间垂死病中惊坐起。

  是的啊!!

  2.17米,那是个什么高度啊?

  他们这些吃瓜人平时虽然兢兢业业的在吃瓜,关于这些数据也听了不少,可就像是很难在实际现实生活中感知到0.01秒是个什么速度一样,平常人对于2米以上的高度也是没有太多概念的。

  他们只会觉得世锦赛的男子跳高达标的标准线都是2.30米了,那2.17米的高度挺起来好像就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了。

  可这会儿一旦将2.17米的高度具象化之后,特别是有的吃瓜群众直接原地一蹦三尺高,转身就站到了自己房间的房门前之后……

  不少人在默默仰头看了一眼房门的高度之后,都当场倒吸了一口冷气——

  【妈呀,2.17米,我刚刚量了一下我家的房门,2.05米,这就是说赛场上那些选手刚刚跳起来的高度已经超过我房门12公分了?!】

  【……我家房门是2米20,跟2米17差不多高吧,我现在仰头看着它,就很僵硬——实不相瞒,刚刚我自己试着起跳了一下,我就算跳起来,脑袋也到不了我房门的高度……更别说让我直接跳过它了。】

  【跳起来脑袋顶都到不了房门高度的+1,沉默是今晚的康桥……今晚的康桥水里泡满了沉默的我。】

  可以说,许许多多的吃瓜群众们原本是根本搞不懂跳高的难度的,他们所能够听到的就是那一系列的数据。

  而数据这个东西吧,挺起来好像是很厉害,可是对许多人来说又是没有实感的。

  于是不少人直到这会儿学会用家里的门板又或者书柜之类的东西做出对选手跳高高度的准确类比之后,才真正对世锦赛的水平有了一个比较准确的理解。

  【沉默了,这个高度,怪不得呢……我之前还觉得有些问奇怪,怎么国内有挺多跳高的比赛,选手跳个2.20之类的就能够夺冠了,合着能够跳过2米20米的选手,都已经可以人肉直接跳过这种堪比房门的高度了……

  这个高度给我,别说是助跑之后人肉起跳跳过去了,就是给我一个脚手架让我爬过去我都够呛。】

  叽咕视频的直播解说间里,不少人在看到这个说法之后,都心有戚戚焉的点了点头——可不是嘛?就自家房门的那个高度,他们使出吃奶的劲儿恐怕都很难爬的上去,就更别提跳跃了。

  而这种堪称可怕级别的跳跃,对于世锦赛资格赛阶段的这些选手们来说,却还只是’最低难度’的起始高度试跳。

  在这一瞬间,这些直播间里的吃瓜群众们突然之间对运动员的’爆发力’和’弹跳能力’的天赋有了一种实感,同时也为几分钟前觉得’2.17米这个高度的试跳没有什么大不了,一次性过杆都很正常’的自己感到了无比的羞愧。

  总之,这样的天赋和能力,真是太可怕了。

  ***

  同一时间,多哈哈里发体育场的后场休息室里,苏屿和詹佑铭正在一块儿看着赛场上的男子跳高的资格赛。

  当前,2.17米高度的试跳已经全部试跳结束。

  必须说,在这个高度上的试跳对于世锦赛上的这些参赛选手来说,确实算不上有太高的难度。

  16名选手中,有14人都是成功的一次性过杆拿下的这个高度,余下的选手中,有一人是二次试跳成功过杆,另外一名选手则是三次试跳成功过杆。

  但最终,至少在2.17米这个高度上,是没有选手遭到淘汰的。

  很快,在2.17米的高度全员过杆之后,现场的主裁判发话,将场上的横杆高度从2.17米调整到了2.22米,在由横杆裁判调整并测量准确之后,新的一轮试跳才又开始了。

  后场休息室里,苏屿这会儿趴在按摩床上,廖医生正帮他按摩放松呢,他一边看着电视机里的比赛,一边还跟詹佑铭闲聊着。

  “佑铭哥,你今天的比赛时间是今晚10点40,你为什么不在酒店里多休息休息?”

  詹佑铭坐在休息室的凳子上,优哉游哉的看着现场电视直播,姿态轻松道:“这还用说?在酒店里一个人呆着多无聊,我的赛程不像你那么密集,你连续这么多天这么多枪下来都能扛得住,我难道状态还能比你差吗?”

  在笑嘻嘻的说完这些之后,詹佑铭又握了握拳头,笑道:“当然,真正的原因是……哈里发的休息室可比酒店有氛围多了,在酒店里等到晚上8点再来哈里发?我担心自己在酒店里会无聊得睡过去。”

  詹佑铭的这番话当然有些夸张,但是苏屿想了想也确实挺有道理。

  此时哪怕他们在后场休息室里,实际上偶尔也能够感受到观众们兴奋的声音和振动,在休息室的这个环境里,他们能够明确的感受到比赛正在一点一点的逼近,自己随时就要登场……

  对于提升选手的赛前状态确实是有一定好处的。

  就在他们两人有一搭没一搭的闲聊的时间里,休息室里的大电视中突然传出了现场官方解说员夸张的惊呼声——

  “淘汰!”

  “观众朋友们,这是本场男子跳高比赛中首位遭到淘汰的选手——在连续三次的试跳中,他都没能够跳过2.22米的高度,很遗憾,现在他将离开世锦赛的赛场……!”

  这位率先从世锦赛男子跳高赛场上被淘汰的是来自肯尼亚的选手,而随着这位肯尼亚选手的失败,在2.22米的高度上,’淘汰’的魔咒似乎开始蔓延了开来。

  除了这位肯尼亚选手之外,还有来自日本、澳大利亚、美国和德国的四名选手也在2.22米的这个高度上同时遭到了淘汰。

  一时之间,赛场上原本的16名参赛选手就迅速的被削减到了11人。

  此时,距离最后的6个晋级席位,还需要再淘汰5名选手。

  ***

  赛场上的选手休息区内,由于此前每一位选手轮换上场的间隔时间较长,不少选手在下场之后都会直接再穿上自己的长裤和运动外套,以此来保证自己的身体温度不轻易消散。

  而这会儿在休息区的位置上,孙宇航看着边上的江源,笑呵呵的对他道:“淘汰了5个了,不错嘛师弟,你现在还健在啊?恭喜你顺利逃离了倒数前五的席位哟!”

  江源原本正将自己外套的拉练拉到最高,将自己的小半张脸埋在衣领里闭目养神,在听到孙宇航的声音之后,他微微睁眼,看了眼孙宇航,浅浅笑道:“放心吧师兄,你还是先担心一下自己不要在比赛里’发挥失常’才对,毕竟区区2.40米以内的高度,就跟吃饭喝水一样简单,对吧?”

  孙宇航:“……”

  :)

  擦,这个笑脸小狐狸。

上一篇:传说之异世双尊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