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天生冠军 第99章

作者:亡灵大菜菜 标签: 穿越重生 爽文 升级流 穿越重生

  叽咕视频的直播间里,伴随着先前苏屿的那一组赛事结束,直播间的讨论热度也经历了一轮高峰,随后因为有苏屿的话题存在,直播间还是热闹了一阵子,只是到了这会儿,200米的预赛没有什么新鲜的内容了,吃瓜群众们顿时又觉得有些无聊了。

  但是这回,这些吃瓜群众们倒是没有一上来就想跑路,而是讨论其了另外一个话题——

  【朋友们,有人知道跳远B组的比赛什么时候开始吗???】

  因为苏屿在男子200米单项预赛上的表现,这些吃瓜群众早已经开始期待起下午新闻采访三人组里面最后那个还没有登场的选手——也就是江源来了!

  要知道,下午新闻采访三人组里面,现如今如果光看纸面成绩,那成绩最为光鲜亮丽的无疑就是江源了。

  毕竟即便是苏屿,他也只是在上一场S市分站赛和这一次的Z市分站赛上分别拿一下了一个男子100米短跑银牌而已,可是那个叫江源的小将……

  S市分站赛男子跳高金牌和男子跳远银牌得主!

  Z市分站赛男子跳高金牌得主。

  对于一个整个职业生涯也才参加了两场正规赛事的小将来说,江源的夺金率已经到了骇人的地步。

  而如果要计算夺牌率的话,苏屿和江源这两个今年也才15岁的小将,两人目前为止百分之百的夺牌率也已经完完全全地亮瞎了这些吃瓜路人的钛合金狗眼。

  正因为如此,在了解到三人组中最后一位还没登场的江源的成绩后,这些吃瓜路人们当即就又有了对于这一场比赛的新期待——江源!

  不过也有人表示,这一场男子跳远,虽然国内顶尖的那几位名将不在,但徐博和徐一飞这两名选手也有着打开8米的实力,江源虽然在上个赛季跳出了7.91米的PB,但是男子跳远毕竟是中国田径队的强项之一,要衡量一位跳远选手的实力,还是要看他能不能跳过8米线。

  这话倒也没错,叽咕直播间里的田径迷反正是挺认同的。

  只是说话的人忘了这会儿直播间里除了田径迷之外还有一些吃瓜乐子人呢,这些吃瓜群众对于竞技体育的了解并没有那么深,他们甚至也搞不太清楚全国田径大奖赛分站赛和冠军赛的区别,也搞不懂全国田径大奖赛和全国田径锦标赛之间的区别。

  对于他们来说,这会儿就是比赛让他们有没有兴趣这个简单粗暴的问题。

  他们更加不会懂得,7.91米的跳远成绩和8米这看似只有9厘米的差距到底有多了不得的。

  于是当即就有人在弹幕上发问:【江源不是能跳出7米91吗?那和那些能跳出8米的选手也没多少差距啊!】

  直播间的田径迷们看到这个当即一阵头疼——谁说没有差距了!真要是没有差距的话,那你看为什么百米10秒的大关那么难以攻破,为什么10秒以内和10秒以外的成绩就是有区别?

  只不过这些田径迷一时之间也不知道该怎么和这些吃瓜群众表达‘跳出8米很难’的这个概念,最后还是有一位数据党冒了出来——

  【是这样的,上个赛季,也就是2017赛季,全世界范围内,男子跳远跳出了7.9米以上成绩的选手一共有103位,其中跳到8米及以上成绩的选手一共只有62位,也就是说,在这103位选手中,有足足41人都卡在了7.90米到7.99米的这个成绩区间内。】

  如果真的简单的话,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被卡在8米以外的世界呢?

  按照这个排名,如果成功跨越这几厘米的距离,就能把自己的世界排名提升将近40个位次。

  那么这些没有去超越自我,没有去跳出8米成绩的选手……

  难道是他们不想跳到8米吗?

  在这个数据党的数据梳理下,这些单纯吃瓜的路人们终于明白了,跳远到了这个距离的成绩之后,几厘米的差距确实已经就是实力上质与量之间的差距。

  在数据君的友善指引下,吃瓜群众们大约知道了跳跃成绩的一个划分标准,总体来说就是,按照过去的全国田径大奖赛分站赛情况来看,选手们跳到8米以上才夺冠的情况反而是少数,一般来说国内的分站赛上,能够调到7.8米,那就有很大机会夺冠了。

  这些吃瓜群众们听到这里之后,立刻想到——那江源不是已经可以跳到7.9米了吗?那说不准这一场的G省Z市分站赛,江源直接就能带走男子跳高和男子跳远两项金牌呢!

  田径迷们:……

  不是……

  虽然你们说的也不是没有可能,可是确实也不能这么理所当然啊!

  面对吃瓜群众们的讨论,田径迷们颇有一种头疼的感觉,就仿佛是给朋友卖安利的时候高光片段喂得多了,怕朋友好的吃多了,普通的情节看起来就不那么爽了,如果没能夺冠夺牌就觉得田径项目没那么有趣味了。

  总之,此时的叽咕视频直播间里,田径迷们和普通吃瓜路人们之间充斥着一种复杂的你来我往,也称得上是波云诡谲了。

  因为吃瓜群众们的讨论过于思维跳跃,不少田径迷们这会儿有些应对不来,于是不少人都在心中暗暗祈祷——要么跳远B组的比赛还是快点来吧,等跳远B组的比赛开始了,这些吃瓜群众也就知道田径大奖赛分站赛的跳远应该是个什么水准了。

  大概是田径迷们的虔诚祈祷起了作用,在男子200米预赛的又一组比赛结束之后,透过现场穿插的跳远直播可以看到,现场男子跳远A组的选手们比赛已经全部结束了,而吃瓜群众们万分期待的‘新闻采访三人组’中的最后一位选手江源也终于跟着跳远B组的选手们一起出现在了男子跳远的准备区中。

  此时,叽咕直播的直播间里,田汝辉和周继明两人也在男子跳远A组的比赛结束之后,综合播报了一下男子跳远A组前三名的最好成绩——分别是7.73米、7.67米和7.58米。

  【???】

  【这么少!!!】

  直播间的公屏弹幕上,在听到男子A组的跳远成绩之后,刚刚还在和田径迷们纠缠7.9米和8米之间那10公分成绩差距的吃瓜路人们都惊呆了。

  当然,不是因为这个数据太好惊呆,显然是因为这个数据太差而惊呆。

  【所以一般选手只能跳出这个成绩吗?】

  田径迷们这会儿总算舒了一口气——行了,总算是知道什么叫做现实了吧?

  刚刚这些吃瓜路人一直跟他们纠结8米的问题,这些田径迷们也很憋屈啊!是他们不想要自己国家的选手跳出8米以上的好成绩吗?

  可事实就是,就算男子跳远是中国队的优势项目,但8米以上的成绩也不是那么容易就能有的!

  君不见国家男子跳远一级运动员达标标准就是7.3米,而健将级别的选手,成绩标准才是7.8米,国际健将级别的选手,达标标准才是8.00米。

  而想要参加全国田径大奖赛,只要求选手在过去一年的比赛中有过国家一级运动员的达标成绩就行了——非得在全国田径大奖赛分站赛这个级别的赛场上追求8米以上的成绩都话,就是在指望一群国家一级运动员在比赛中纷纷达到国际健将水准啊!!

  可虽然出了一口气是出了一口气,但这会儿,眼见着这些吃瓜群众们看到这个成绩之后有些失落安静的模样,这些田径迷们当即又有些慌张了起来。

  不是吧不是吧?

  这些吃瓜路人不会因为觉得这个成绩没意思,所以不继续看比赛了吧?

  这些田径迷对着这些有待入坑的路人,心态真的是仿佛面对暗恋的爱人,总之就是很难。

  好在这些吃瓜群众倒也没有太在意,在看到江源之后,又讨论其了江源的颜值来,顺带又聊起了之前的周宇昂和苏屿,觉得S省体工队的这3个小将到底是按照颜值来选的还是按照实力来选的。

  这思维的跳跃程度,堪称离谱了。

  不过所幸离谱也没有离谱太久,随着男子200米预赛的20组比赛结束,在确定周宇昂无缘男子200米决赛,而苏屿将在明天上午的男子200米决赛中登场之后,吃瓜路人们略微为周宇昂遗憾了两秒,就又将注意力转移回眼前的男子跳远B组的赛事中了,同时还纷纷约定明天早上一起来看苏屿的男子200米短跑决赛。

  而至于眼前的男子跳远B组赛事,规则与先前的A组相同——总共18名选手,按照选手序号,从1-18为一轮,进行总共3轮试跳作为预赛成绩,取其中前8名进入B组决赛。

  预赛之后,根据预赛成绩重新调整决赛试跳顺序,总计8名决赛选手再进行3轮试跳,结束之后,根据AB两组决赛选手各自1-6跳中的最好成绩来确定最终的跳远冠亚季军得主。

  也就是说,虽然分开两组比赛,但你的最终成绩必须在两组之中位列前三,才能够得到最终的胜利。

  直播间里的吃瓜群众们在听完了这个规则后,纷纷觉得眼前有些发晕,好在最后也捋明白了,只是觉得跳远的这个比赛看起来好像还挺难。

  而等比赛正式开始之后,这些吃瓜群众们又开始觉得——不仅是比赛的规则看起来挺难,包括整个比赛,看起来也是挺难的。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男子跳远B组的前三位登场选手,不仅在前三跳中都没有跳出7.7米以上的成绩,甚至就连这3次不足7.7米的试跳成绩,都在裁判们回看跳远录像回放的时候,被取消了……

  因为这三位选手的这三跳,要么没有上板,要么上板踩线,全员违规,成绩自然也就作废了。

  【……】

  【看出来了,跳远是真的难啊。】

  当然,也有不信邪觉得是场上选手不行的,于是还有吃瓜群众无聊地自己在家里摆了个‘阵法’,然后自己常识性助跑起跳还录像的……结果无一例外,全都失败。

  没有的失败的都是在起跳前急刹车防止自己踩线过线的情况。

  也就是在这么试了一会之后,这些吃瓜群众才真切地感受到,跳远并不是他们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和容易。

  而这个吃瓜群众自己也是个乐于分享的,于是在看比赛的过程中,还给自己的视频发到了网上,顺便打上了下午苏屿他们那些话题的标签。

  原本下午时候,苏屿他们的那个新闻采访的热搜话题原本都开始向下沉了,结果没想到,这个吃瓜网友自己发的视频还挺有趣,在这个被他命名为#运动员跳远和我跳远#的视频还有话题里,直接带动了下午苏屿他们的话题又重新火热了起来。

  叽咕视频这里暂且还不知道这些事情呢,吃瓜群众们正一边感慨着跳远还挺难,一边继续看起了比赛。

  所幸,在前面三个选手的连续失败之后,第四位选手终于有了第一个正式成绩——虽然这个正式成绩一看就知道是选手为了有个保底成绩所以降低了自己的助跑速度来保一手的。

  但不管怎样,好歹第一个成绩是有了。

  随着这里比赛的推进,今天这一场男子跳远的种子选手徐博和徐一飞两人也上场进行了他们的第一次试跳。

  应该说,有实力的选手就是与一般的选手不一样,截止9号选手徐博登场时,场上选手的最好成绩还是7.62米,而徐博登场的第一跳就给出了7.86米的好成绩——同时,裁判组确认,成绩有效!

  徐博的这一跳,总算让弹幕又热闹了几分起来,这些来吃瓜的群众在经过前面那么多选手之后,总算也知道徐博的这一跳是很出色的了,弹幕上当即出现了一连串的夸夸内容。

  夸完了之后,紧接着出场的10号选手很巧,就是另外一位本次比赛的种子选手徐一飞。

  在国家队几个强将全都在海外参训和比赛的情况下,徐博和徐一飞虽然也知道江源这么个小将,但在他们的眼里,能够互为对手的还是他们俩人。

  巧合的是,他们两人的登场序号相连,这可不就恰好适合他们两人在预赛阶段就开始互相挑战比拼了吗?

  在看到徐博的成绩之后,助跑区起跑线上的徐一飞甩了甩头,也在裁判的示意下做好了准备,深吸一口气,在所有人的注视之下助跑起跳——

  “非常漂亮的一次起跳!”

  田汝辉在看到徐一飞的这个起跳之后,就率先叫了个好——起跳蹬伸动作完美,空中姿态出色,在落到沙坑之后徐一飞更是第一时间就向前稳住身形,然后迅速起身向前离开沙坑。

  一整套的动作和跳跃都很漂亮,大约是因为先前徐博的这一跳给他的刺激,让徐一飞的这个跳跃做得极其完美了起来。

  而在现场裁判测量了最终成绩之后,也确实证实了徐一飞的这一跳确实非常出色——7.96米!

  一个将近8米的成绩!

  在先前跳远A组的最好成绩都没有超过7.8米的情况下,一个7.96米的成绩,几乎都能够宣布徐一飞有望夺冠了!

  上一个试跳的徐博在看到徐一飞的成绩之后,脸色略微凝重了一些,但是他显然还是没有放弃的——他的7.86米也已经是个非常漂亮的成绩,也是一个必定会送他进入跳远B组决赛的成绩。

  那么,接下来还有5跳,徐博并不认为自己没有机会超过徐一飞。

  在赛场上,他们因为同样姓徐,成绩又相近,经常被连在一起称为大徐小徐,但徐博可从来不甘心自己没有姓名,他希望的是大家能够记住他的名字,而不是大徐小徐这样的外号。

  带着这样的念头,不论是徐博还是徐一飞都只是将对方当做自己在本场比赛之中的唯一对手,他们并没有将还未登场的江源太认真地看在眼里。

  而随着接下来选手的陆续登场,等到17号选手试跳完毕之后,江源才顶着18号选手的序号出现在了助跑区的起跑线后。

  【终于来了!!!】

  这些吃瓜群众们等了许久,等的可不就是江源呢吗?

  虽然认真地看完了比赛也觉得跳远好像有点意思,但是江源的登场还是代表着不同的意义。

  当然,时间到了这会儿,这些吃瓜群众们比赛看的稍多了一些之后,终于知道了并不是每个选手都能跳出比自己PB更好的成绩,就像是那两个成绩很好的徐博徐一飞,他们俩都有跳过8米线的实力,可是刚刚的第一次试跳,成绩也就是7.86米和7.96米——这已经是非常好的表现了!

  直播间里的田径迷们这会儿对于吃瓜群众们的‘懂事’也非常欣慰。

  ——懂事就好,懂事就好啊!

  因此,就在江源登场时,整个直播间的公屏弹幕上开始呈现出一种极为和谐的氛围,所有人都在快乐地给江源加油鼓劲,也没有非逼着他跳出什么7.8米以上的成绩。

  用吃瓜路人们的话来说就是——先拿个有效成绩,进决赛圈就好嘛!

  大概是回应吃瓜群众们的期待,江源的第一次试跳看起来状态非常平静,或者说,江源迄今为止的比赛里,能够让他看起来不平静的机会还是有些少的。

  此时,就在所有人的瞩目和期待中,这个身材高挑的少年在裁判的示意下,眼眸微微一凝,然后在助跑起跑线后开始启动了自己的步伐——一步、两步、三步……

  他的助跑步伐速度越来越快,丝毫没有要给自己在起跳板前控制速度确保起跳安全的余地,但他的速度同样是充满节奏和技巧的,如果有人能够对比江源冬训前后的助跑起跳,就能发现在冬训之后,江源的助跑比从前变得更加稳定而准确了。

  这令他即便不依赖视线的判断,也有足够的把握自己能够准确上板——就是这一步!

  江源的最后一步成功上板然后踏地的力量开始送着他的身体腾升踏步向前,他的髋部同时开始用力,让他在保持更加完美的空中姿态的同时也能够借力将身体更好地送向前方!

上一篇:传说之异世双尊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