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公有人才收集牛逼症 第57章

作者:水墨黛 标签: 基建 爽文 古典名著 系统 BL同人

  “别着急,我带了金疮药。”赵云镇定自若地安排:“你们先去烧大锅的沸水。”

  赵云顾不得自己身上的伤,命令先行救治刀伤严重的几人。没受伤的兵卒和村里的青壮都去追击匪寇去了,黄盖也算是久经战场,见状也在一旁帮忙。

  很快他发现赵云这支队伍处理伤口的步骤和他人不一样。

  黄盖见赵云从怀里掏出来一个酒囊,在箭支被郎中拔出后,将酒囊里的液体逐个浇在伤病的伤口上。

  郎中将干净的布投入沸水中煮了几分钟,然后才拿出来擦拭伤口。随后赵云从怀里摸出来一个精致的小瓷瓶,小心翼翼地倒出来了些许,涂抹在伤口上。再让亲卫们将一包裹打开,里面都是沸水煮过后晒干的棉布,将伤口缠绕起来。指挥当地的郎中处理好这些,赵云才看自己的伤口。

  酒精浇上去的那一刻,饶是英雄如赵云,英俊的脸也不由扭曲了一下。

  黄盖便分散他的注意力:“好大的酒味,但似乎与平时所喝的酒又有不同。”

  “据说这叫做烧刀子酒,”赵云忍着痛解释道:“喝几口就让人头晕目眩,但可以用来浇在伤口上,防止伤口溃烂和引起高烧。”

  “烈酒灼心,若是喝了让人头晕目眩,那还是用在治疗上好。”

  “是啊,怕喝了误事,我也不敢沾这烧刀子酒。”酒精的效力退散后,赵云已经是一头的汗了。黄盖帮了把手,给赵云涂了药,他的表情才好一些。

  赵云和他的儿子一般大的年纪,黄盖对他颇为欣赏,亲自给赵云包扎。他的手法娴熟,手上有练习弓箭生出来的老茧,赵云便猜测说:“看兄台技艺不凡,弓马娴熟,莫非主公也是请兄台来豫州剿匪?”

  “主公?”

  “是荀州牧。”赵云笑道:“兄台不是好奇为何我们都这般处理伤口,其实都是主公教的。”

  “正是,我本在南阳做一小吏,得到使君派来的使者邀请,所以特地赶来豫州。”黄盖虽然官吏做得不错,但因为不肯贿赂上司和督邮,迟迟得不到重任,所以在使者持荀澜的信相邀的时候,就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两人说起来豫州的经过,竟颇为相似。

  “只是不知何人向主公举荐了我。”千里马常有,然伯乐不常有。黄盖已经活了四十四岁了,还是第一次被邀请得到重要的职位。

  赵云摇摇头:“我之前也一直好奇,但来到豫州后发现,主公似乎有特殊的识人技巧。”

  “哦,此话怎讲?”

  “主公,并不是常人。”主公非凡之处太多,赵云张了张口,竟不知道如何解释,只吐出来这一句。

  见伤兵们都被抬回农家休息,现下只有他和赵云还在村口等传来的消息,黄盖忍不住问道:“听说荀使君从蓬莱仙岛渡海而来,此话当真?”

  赵云笑了一下,晃了晃手里的药瓶:“这金疮药也是主公所赠,相传也是从蓬莱仙岛带回来的。说实话,在这世上我没见过更有效的药了。”

  的确,刚才血流不止的士兵在涂药之后,很快就止血了。刚才赵云涂药后,面部表情也是一松。

  黄盖活了四十四年,大大小小的伤在剿匪中受过好多次,还是第一次见到这么有效的药。

  “竟非空穴来风不成……”黄盖沉吟了会儿,他其实更倾向于州牧荀澜仁爱百姓,所以才被百姓盛赞,其实并没有相信那些传说。然而见赵云拿出来的烈酒和金疮药,心下不由有一丝的动摇。

  不过,不管州牧到底是何人,他只想做好自己的事情。

  “眼见为实,耳听为虚。”赵云说:“兄台不如等上几日,和我一同回阳翟,路上也好有个照应。”

  黄盖自然应下了,赵云态度谦和,又知道得多,这比他一路抓瞎到阳翟好多了。这路上,他发现豫州的各项制度和荆州大有不同,便想多请教赵云。

  结伴回到阳翟,赵云立即带黄盖去州牧府,谁料正好是休沐的日子,不但荀澜不在,几位先生也都出去了。

  赵云只得将黄盖带去宿舍楼。到了楼门口,守卫一听黄盖来了,连忙道:“主公已经命人整理出来了黄将军的屋子,我带您去看看,有什么缺的,尽快给您补上。”

  黄盖吃了一惊,还是第一次受到这样的礼遇,竟有一丝的不安。

  赵云笑着说:“主公对有才有德的人都是以礼相待,公覆兄不必担心。”

  他们正说着,头顶忽然一只鸽子飞过。路上吃的都是烤饼、豆子饭,黄盖看到鸽子眼前一亮,忍不住摸起了弓箭。

  赵云连忙提醒说:“这应当是徐从事养的鸽子回巢了。”

  徐晃如今已被举荐为治中从事,也是州牧的高级佐官之一,主众曹文书。因为居中治事,故名治中。

  正说着,天空中陆陆续续有鸽子飞过,落到徐晃的屋檐下的窝里,啄起来了放在那的水米。

  黄盖笑道:“没想到徐从事还有这样的爱好。”

  信鸽的事情赵云是知道的,不方便对黄盖说,笑道:“等和徐从事熟悉起来,公覆兄说不定也喜欢上养鸽子了。”

  赵云心道:怪不得休沐日几位从事都不在,原来是出去放鸽子了。

  问了侍卫,主公也要很晚回来,赵云便当仁不让地担当起了招待恩人黄盖的重任。丝毫不在乎手臂上的伤,带黄盖逛夜市去了。

  黄盖震撼了:“我们路过的郡县虽然晚上也有摆摊,但没有一个是阳翟这般繁华的。”

  赵云问:“比之南阳如何?”

  “南阳虽富,但绝无阳翟这般热闹。”黄盖指了指路边捏糖人和卖红糖的:“这边新奇的东西真多。”

  “多出自主公。”赵云笑道:“主公思虑周到,行事大方,每个月都会给我们发一些新奇的东西,等你明日拜见了主公,就可以找典韦侍卫领许多惊喜了。”

  黄盖很爱读书:“可否借阅书籍誊写?”

  赵云笑道:“主公会送你书的,其中就有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堪称武将第一书。黄盖一脸的吃惊,州牧思考的也太周到了吧!

  待第二日见了荀澜,他发现令人吃惊的远不止这些。

  荀澜跟着寒玦典韦等人打猎到很晚才回来,众人在山里烤了几只叫花鸡,吃得心满意足,回来后正要美美睡一觉,听说黄盖来了,荀澜大喜:“又得一猛将尔!”

  黄盖为人严肃,善于训练士卒,每每征讨,他的部队皆勇猛善战。荀澜寻思着,起码得给他一个县尉的职位。而且黄盖为官多年,处理文书也游刃有余。

  他和放鸽子回来的徐庶相商,徐庶却说黄盖本为南阳太守黄子廉后人,又曾举荐为孝廉,如果主公觉得他堪当大任,那给更高的官职别人也不会有异议。

  “差点忘了,这时候最讲究出身了……”荀澜叹了一声。

第67章

  荀澜和徐庶又一起翻看了黄盖这些年来的履历表。

  黄盖为人朴素, 战斗勇猛、和黄巾贼对战常常以少胜多。然而鲜少有升迁,后来甚至因为得罪了督邮降职了。

  侍卫还在他的家乡零陵,调查到黄盖家道中落、生活艰难, 但仍有壮志。年少贫穷,上不了学堂, 却自习兵法。做官后回报乡里, 时常接济当年帮过他的人。

  听完徐庶所说,荀澜便有了想法:“让黄盖任临颍县县长,升迁荀衍为汝南郡郡丞如何?”

  荀衍为人正直, 又名声在外,到了汝南郡既可以压制住袁氏等汝南豪强, 又能招揽人才。颍川荀氏,可是不亚于汝南袁氏的大家族。

  而且,自从他来到颍川之后, 荀衍与他通信频繁,不知是否因为原主的缘故, 荀衍对他十分之照顾,对当地错综复杂的宗族关系和为官的弯弯绕绕都不吝传授,如今也是荀澜十分信赖的对象。

  第二日一早,荀澜开了个短会,见无人反对, 这事儿就这么定下了。

  用完早饭不久,黄盖就来拜见了。

  黄盖是一个看起来十分沉稳的中年人,隐约能看出来年少时候英俊的模样。

  荀澜觉得黄盖和电视剧里苦大仇深的老将形象不太像,反而像是中年版本的黄海冰。就看着完全没有周瑜打黄盖的那种苦逼感……当然, 黄盖来到了颍川, 日后也不必挨一百大板了。

  荀澜与黄盖交谈, 发现他讲话进退得体,思维逻辑清晰,而且对吏治和训练士兵都有一套自己的看法,非常实用。黄盖这么多年都没有遇到伯乐,真实令人惋惜,他当即表示:

  “我立即上表,恳求陛下授命公覆为临颍县令。”其实也就是走个形式罢了,如今的朝廷对各地的约束大大减少,不管朝廷批不批,黄盖都可以在荀澜的默认下去上任。

  只要州牧应允了,那此事便是板上钉钉,黄盖自然明白,连连道谢:“盖多谢主公厚爱。”

  荀澜笑道:“不过,还有一件事情希望公覆去做。”

  黄盖正色道:“但请主公吩咐,盖必不推辞。”

  谁料主公吩咐他的并不上刀山下火海的征战,而是:

  “请公覆担任阳翟的城管一个月,一个月后再走马上任。”

  城管之职,黄盖昨日已经听赵云介绍过了。他们逛夜市吃烤串的时候,就是城管在一旁维持秩序。当时看到人穿着古怪的绿色马甲,马甲后面写着城管二字并名字,他还觉得奇怪,就问了一嘴。

  听赵云说城管大大小小的事情都要操心,小到道路阻塞、大到坊市规划,都要出一份力,是衙役、胥役的协助者。看昨日的样子,百姓对城管挺惧怕的。

  “是,主公放心,盖决无推辞。”虽然不懂主公的用意,黄盖还是干脆利落地答应了。听赵云的描述,城管无疑是各色消息最灵通的人,能够快速地了解颍川的情况。这样到了临颍县,他也不会抓瞎了。

  倒是他走后,寒玦奇道:“不和他解释一下,莫非是在考察黄盖的人品?”他多多少少猜到些,若是心浮气躁,觉得担任城管是在侮辱人,直接撂挑子不干,那这人就不必去临颍县上任了。

  “黄盖的人品应当是过硬的,”荀澜解释说:“主要是他是外州过来,我担心他会水土不服,担任城管和当地的居民接触的多,能感受到阳翟管理秩序的不同,这样他在临颍县上任,才不会与我的理念背道而驰。”

  基层的锻炼很重要,所以他最近又安排了一批人在豫州做城管,还有去当衙役、胥役的。这些他直接安排的人,除了效力于当地的县衙,还要定期向州牧府写信汇报,暗地传回来其他郡县高级官员是否渎职的消息,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

  不过那么多信件荀澜是看不过来的,平时要先让从事们筛选一遍,将有用的筛选出来。哪个地方存在弊端,再命专门的小组前去调查。该撤职的撤职,该查办的查办,在不引起官场大规模震荡和世家警觉下,精准地撤换官员,整顿吏治。

  一切都有条不紊地推进着,荀澜要做的事情太多,仅靠太平车、颍川纸、胡椒粉等进项还不够,他现在最重要的赚钱渠道依旧是治病。依靠收取的昂贵诊金,荀澜快速扩大工厂和店面的规模,同时在外地开设连锁店,竭尽可能地提供就业岗位,安置流民。

  因为流民不处理好,对他的政权而言就是极大的威胁。

  首先,光脚的不怕穿鞋的,流民很容易引发□□。再者,流民不事生产,不安排他们就业,官府就丢失了一部分赋税。还有一点是,若是不安抚流民,他们极有可能依附有心作乱的世家大族,成为他们的私兵,被世家所匿,不承担赋税和徭役。

  在流民的处置上,戏志才、徐庶等谋士也持有相同的观点,并十分庆幸主公是眼光长远之人。流民绝对不能放任不管,但一般的长官无处安置这么多流民。

  虽然很多店铺在招募人手,但很多流民是没有能力上手的。谋士们的意见是尽量收青壮的流民,其余的人可以赶走。

  然而他们的主公不是一般人,荀澜秉持“应收尽收”的原则。

  “这世上没有无用的人,只有摆错位置的人。”荀澜是这么对谋士们说的:“老人妇女儿童,也有好好生活的权利。身为一州之主,当对百姓一视同仁,还请诸位助我。”

  荀澜觉得,如果提供不了那么多的就业岗位,那就让他们参军吧。既然选择了参军,就有了被军事化管理的觉悟。不论何种年代,在军队里“服从”都是最重要的。

  加入了军队就可以按照荀澜的意思来进行管理。

  至于戏志才担忧的无法养活那么多人,荀澜直接提出来了“屯田”制度。这还是他在历史课本上看到的,是曹操日后施行的法子。

  因为不管男女老少,只要参军就有口饭吃,而豫州的军队对战的只是不成气候的黄巾贼,百姓也听说赵云、甘宁和周仓等将军频频传回来捷报,觉得参军危险性没那么高。他们境内的黄巾贼不似黑山、白波等地黄巾贼那般声势浩大,如今官兵人多势众,剿匪的时候并不会有太大伤亡。

  因此百姓参军的热情很高,周仓、甘宁、赵云等将领在外剿匪的时候也会将一些黄巾军收编到队伍里,军队规模扩张很快。

  豫州招募女子从军,在当时是极为罕见的。虽然在黄巾攻占县衙时,的确有女子扛着兵器出现,甚至还有女将军,但毕竟是极少数。

  有些在家里没有嫁人的贫民女子,毅然决然地从军了。与其让父母把自己嫁给不喜欢的人,还不如去从军。如募兵官所言,若是立功得到一官半职,不但以后可以在朝廷安稳做官,婚姻也自由安排,以后遇到喜欢的男子,就可以由长官主持婚礼嫁人。

  听说荀州牧还将在阳翟设立婚姻所,日后每对结亲的新人只要得到婚姻所颁布的“结婚证”,上面盖了州府的大印,即使不用拜堂,也是合法的夫妻了,还可以拿到一份州府给予的新婚礼物。

  还有些少男少女在父母的要求下参军,因为报名参军后就可以拿到一些粮食反哺家里。得到的粮食,比卖身的还多。参军好歹日后还能做个自由人,而且听说豫州的兵卒伤亡很少,军中甚至会用州牧赐予的一种灵药治伤。所以要卖儿鬻女的穷苦人家都不卖了,直接让孩子去参军。

  而且募兵官拿着盖着州牧官印的文书,上面写着年纪小的人到军中,主要负责粮食,是不上战场的。这样一来,百姓就更安心地让自己孩子去军队了。

  正如荀澜承诺的那般,招募的少男少女们没有去战场,而是都编成了班级的形式,成了半工半读的军学生。半日要劳作,半日军事训练,晚上则要读书习字。

  荀澜对这些十几岁的少年少女十分重视。这个年纪还在三观形成时期,此时教育是十分重要的。为此他还特地用积分兑换了现代的语文、数学和思想品德课本,让人用心教导他们,学会倾听、学会表达,学会平等、宽容待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期望日后,这些少年人们可以担当大任。

  至于年老体弱依旧报名参军的人,直接被拉去开垦土地和蓄养牲畜,成为了负责后勤的“田兵”和“牧兵”。

  其余的人,荀澜则统一施行“屯田”的政策。其实这也是参考借鉴曹操的主意,历史上曹操推行的屯田政策,对一统北方有着重要的作用。豫州境内,因为前些年的瘟疫和黄巾之乱,有不少无主荒田被收为公田。荀澜的冶炼厂也在源源不断地冶炼锄头、铁锹等工具。有人有工具有地,屯田的条件都具备了。

  而豫州向来富庶,仓库里的粮食能够养活这些兵卒一年。等来年粮食收获了,仓库又可以充盈了。

上一篇:马尔福有个大秘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