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长安 第127章

作者:于欢 标签: 强强 宫廷侯爵 天作之合 GL百合

  通事舍人将敕书展开, 缓缓念道:“天圣十四载,乙未羊年,正月十五…金吾驰禁…”

  这一年的上元节, 长安城还与往常一样热闹, 长安、万年两县各自办着灯会。

  达官显贵云集于东市与各个道观寺院,而西市则多为胡人, 鱼龙混杂。

  体型健硕的胡人,身披昂贵的孤袄,有的还带着假面, 他们成堆的出现在西市, 左顾右盼的找着什么。

  然而长安城的热闹, 在今年却潜藏着未知的危机,远在范阳的东平郡王, 在这一年正旦与上元都没有入京朝贡, 但却安排了人马,偷偷潜入长安, 暗中与线人联络。

  经过两年的修缮, 遭到损毁的兴庆宫已恢复如初, 且更加富丽堂皇, 张国忠还特地将搜刮来的珍宝当做陈设进献,以此哄皇帝开心。

  兴庆宫修好后,皇帝便将今年上元节的灯会设于花萼相辉楼中。

  宗室诸王与百官赴会。

  马车途径拥挤的东市时,李忱敏锐的发现了异常,在这个几乎全家人都会出行游玩,观看灯会的佳节夜晚,那些带有目的的人,无论是眼神还是脸色都不一样,他们的脸上,不但没有过节时的喜悦,反而对周围的热闹十分警惕。

  而这几夜,由于不禁宵夜,公廨的捕手、不良人纷纷休沐,便会使得出入坊间的歹徒与飞贼猖獗起来,尤其是在关中经历饥荒之后,那些走投无路的饥民纷纷落草,成为了贼寇,而上元夜的热闹,无疑是最好的掩护,于是便乔装打扮一番,混入城中伺机行事。

  若能从繁华中仔细观察,便能看见这座皇城,早已被害虫蛀得千疮百孔。

  然而李忱也只能叹下一口气,对于危险,尽管有所感知,然而她也无法猜测最终,事态究竟会如何发展。

  决定战争成败的因素有太多了,但毫无疑问的是,陆善手里握着的胜算,比朝廷更多。

  他掌管着马政,麾下士卒连年征战,在刀光剑影中活下来的无不是可以以一当十的悍将。

  陆善的幕府,若是召集起来,相当于一个小的朝廷,文臣武将齐全。

  而这些年里,陆善积攒的财物与粮食,也远非挥霍无度的中央朝廷可比。

  李忱靠在马车内,马车穿梭在千万盏灯下,将她带往富丽堂皇的宫城。

  耳畔有行人夫妇的欢声笑语,也有孩童们的嬉闹,然而李忱却丝毫感受不到上元节的热闹气氛,她看着窗外宏伟的楼阁,陡峭的屋檐,还有寺院里的宝塔呆滞了许久。

  李忱的眼里,同样出现了与孝真公主一样的犹豫,但最后又变为了决然。

  “既无法挽留,索性…彻底清洗一遍吧,或许还能够涅槃重生。”

  兴庆宫内,今年的上元节,皇帝变得警惕了许多,不但增设了城防,还加派了自己身侧的护卫,也不在上元节的这几日中随意出宫了。

  由于当初修缮时,兴庆宫的血腥味太重,张国忠便用了大量名贵的香料加入朱漆中,还在每个宫殿中都栽种上了四季都能开花的花草,用来遮掩气味。

  兴庆宫的刺杀案仅仅过去三年,皇帝便已经忘记当年的狼狈模样,花萼相辉楼内,歌舞升平,高兴的得意忘形的皇帝,还与群臣一同奏起了羯鼓。

  除了右相张国忠与其党羽,以及张氏姊妹附和皇帝,陪同皇帝尽兴外,其余的大臣,都有着各自的隐忧。

  所有人都知道陆善即将造反,却没有一个人敢告诉皇帝,而朝廷至今也没有做任何应对之举。

  如果陆善趁上元夜之时起兵,那么很有可能在短短几天内就能攻入长安。

  至深夜,尽兴于歌舞中的皇帝,已经喝得酩酊大醉,内侍监冯力与一众亲从便将他扶回交泰殿歇息,夜宴也就此散去。

  张国忠于是便带着张氏三姊妹前往长安西市游玩,因为在这一夜,西域的胡商会带来大量上等的皮毛来到长安售卖。

  就在皇帝与宰相相继离开后,许多官员找到了正要离去的皇太子李怏,向他诉说着自己的担忧。

  “殿下,圣人对于臣等忠言全然不听,我汉家江山,恐为胡贼所窃。”

  害怕宫中有眼线的李怏,自然不敢直面回答诸臣,可又没办法弃他们离去,于是安抚道:“胡贼若真有反心,圣人必会察觉的,潼关险要,诸位大臣勿忧。”

  “殿下…”

  “好了,若是陆善真要造反,朝廷也有应对之举。”太子李怏又道。

  见太子如此懦弱不敢言语,诸臣自知也无法再问出什么,只得纷纷拜离。

  众臣便想询问雍王李忱与荣王,而此时的李忱,早已离开了花萼相辉楼,并走了一条少有人走的夹道出宫,而就在她即将到达宫门时,却被一名身穿绯袍腰系金带的官员拦住。

  那官员提着灯笼向他叉手,“见过十三大王。”

  “卫千牛备?”李忱看着眉目清秀的卫应物,“圣人不是喝醉了么。”

  一片花瓣落在了李忱的幞头上,卫应物叉手回道:“并非圣人。”

  李忱由是明白,“你…”

  “大王莫要误会,”卫应物回道,“娘子是那仙人般的人物,又岂是我等凡人可以染指的。”

  张贵妃的容貌以及才情,没有哪个男人能够抗拒,正因为此,连一向厌恶女子的皇帝,都对张贵妃千依百顺。

  卫应物见李忱似乎不信任,于是便又道:“下官自幼顽劣,仰仗家中权势,横行街里,然而下官就算有天大的胆子,也不敢觊觎天子的内宫,况且家父已为下官选了一门亲事。”

  李忱见卫应该慌慌张张解释,于是笑道:“卫千牛备可知,有些事,不解释,比解释要更让人相信。”

  卫应物有些惊讶,“十三大王是通过什么看出来的?”

  李忱没有回话,卫应物便摸了摸脑袋,“父亲替我选的亲事,我并不想要,那女子是官宦嫡女,与我一样出身书香门第,是个有名的才女,然而我却空有门第,没有真才实学,因我父亲的缘故,世人便觉得我应当也是个才子。”

  “不怕大王笑话,我念的那些诗句,也不过是为了吸引长安那些闺阁中不懂诗文的小娘子。”

  不得不说,在假装正人君子俘获女子之心这方面,卫应物的确是有些本事。

  李忱改道推着轮车向前,缓缓说道:“读书不怕早晚,若是肯用心,后来者也能居上。”

  卫应物上前主动推起了李忱的轮车,回道:“读书对下官而言,还是算了吧,卫氏一族,家大业大,我如今这般,也挺好。”

  京兆卫氏,乃当朝氏族之最盛,像卫应物这般不学无术的人,也能够凭借门萌而获得一个显耀的职位,同僚也都巴结与奉承他,因此他便更加不想读那些枯燥的书了。

  “总有一天,你会发现,再强大的背景与靠山,终不如自己的能力重要。”李忱说道,“当然,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说话间,卫应物将李忱推到了兴庆宫的城楼上,城楼西是长安城,东则是龙池。

  看见张贵妃后,卫应物弓腰离开,张贵妃站在城楼之上,迎着西侧漕渠吹来的寒风,花瓣在空中起舞,而城楼底下是万家灯火,游人的脸上无不洋溢着尽兴而归的笑容。

  李忱推着轮车上前,张贵妃的眼里明明印着无数明亮的灯火,却依旧还是那么孤寂。

  “上元安康。”李忱忽然开口说道。

  张贵妃为之一愣,而后笑回道:“上元安康,忱郎。”

  “夜深了。”李忱道。

  “上元之日,哪有夜呢。”张贵妃看着城楼底下的人说道,“你看那些人,无不是通宵达旦,尽情享受着今晚。”

  李忱没有说话,静坐在轮车上,看着有些异常的张贵妃。

  张贵妃边说边笑,“她们就好像知道,这是最后一个安宁的上元夜一样,所以才如此尽情。”

  李忱眉头微皱,“天下不会一直太平,也不会一直战乱。”

  “是太平还是战乱,对于我来说,又有什么区别呢。”张贵妃说道,“只是永远被困与被困罢了。”

  “任何事情,都有解决之法。”李忱又道。

  张贵妃侧头撇了一眼李忱,几年过去,李忱从前那张少年稍显稚嫩的脸,如今已成熟也冷峻了许多。

  深邃的眼睛,就像能够一眼洞穿世事一般。

  “这就是解决之法。”张贵妃回道,“忱郎肯定又要说,天下人对我的的看法。”

  李忱摇头,“可得解脱,绝不是世人的看法,而是自己。”

  张贵妃捂着嘴笑了笑,随后向李忱漫步走近,一边说道:“如今越是相处,便越发的羡慕那丫头了,可明明是我先来的呢。”

  张贵妃俯下身,在李忱耳侧轻声细语的念着,李忱的脸色极为平静,也没有闪躲。

  “缘分是一种很奇妙的事情。”李忱说道,“就像是冥冥中有所安排,命中注定。”

  “命中注定?”张贵妃自然知道李忱说的是谁,她直起腰身,冷笑一声,“若是我没有那道婚约,你还会如此选择么?”

  “束缚我们的,终究不过是你书中那些虚伪的礼法罢了。”张贵妃又道。

  “但是你不该欺骗我。”李忱说道。

  张贵妃愣了一会儿,旋即失神的颤笑了起来,眼里闪烁着泪光,“若是可以,谁又愿意欺骗。”

  “罢了。”张贵妃垂下无力的手,她看着城楼底下的灿烂辉煌,似乎内心已得解脱,“那丫头没有什么心眼,有的只是一片赤忱,而今你能遇到这种人,又怎能说不是福分。”

  张氏年长李忱些许,自从入了宫,便开始张扬跋扈了起来,也从不顾忌人言。

  但不管是与雍王还是吴王,以及养子陆善与皇帝身侧的近侍之间传出的各种流言蜚语,皇帝明明知道,却都置若罔闻,一如既往的宠爱着张氏。

  李忱欲要说什么,可临到张口,却又咽了回去,她向城西望去,引入眼帘的是整座巍峨雄伟的长安城,“昭昭大唐,天俾万国。”

  作者有话说:

  李忱不是完人哈,对于张氏,之前也肯定是有情感的,两个玩乐器的,或许是知音。(因为碍于身份,所以不会有其他的奢望)

  然后张氏是一直有婚约的,所以才会入京,无论有没有婚约,李忱对她都没有想法哈,李忱比张贵妃小,所以认识的时候才十几岁。

第138章 长恨歌(九十二)

  天圣十四年春, 兼任河北采访处置使的陆善以范阳节度使判官严高清为常山太守。

  同年,苏荷抵达九原后,与父兄开始商议陆善造反之事, 此时, 天下人皆知陆善造反,唯有皇帝不信。

  作为汉人武将, 功勋卓著的苏仪对于天子重用胡将,而自己却因奸人排挤, 一直不受重用所不满,为此,苏仪很长一段时间, 都是抑郁不得志。

  直到太子李怏的巡视, 让他重新看到了希望,然而这一晃, 便是五年过去了,而今等来的,却是即将天下大乱的消息, 乱世需要倚靠武将, 然而如此一来, 天下百姓就会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自己的族人也会遭受波及, 一时间, 苏仪不知是该喜,还是忧。

  但对于苏荷所转告的雍王所说的话, 苏仪为之坚信, 并听从。

  在之后的几个月中, 九原郡不断张贴出告示, 将消息散步诸郡,朔方有九原郡带头,收容天下流民,凡无家可归者,皆可入九原,并设置粥棚救济。

  塞外荒漠一直都是地多人少,当苏仪的消息传出时,便有关中大量流民涌入。

  在雍王李忱的提醒之下,曾万福将产业南迁,这些年来,借助苏荷嫁入皇家的势力,曾万福积累了大量财富,甚至还与长安首富王元宝结交,合伙做起了生意。

  当年的赠画,也让李忱与王元宝以及钱启相交,钱启今已入仕,而王元宝的财富也越积越多,作为一个聪明的商人,王元宝的眼睛也是极为锐利的。

  之所以与曾万福一同合作,不是因为曾万福这几年在商行的影响,而是他知道曾万福的背后站着雍王。

  于是九原郡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拥有了大量的人口、粮食。

  而为避开嫌疑,在收容流民之前,苏仪就写了一份奏疏通过进奏院上至朝廷。

  其内容便是苏仪见到关中饿死的饥民太多,而九原人少,希望得到朝廷的许可,让九原郡收容这些无家可归的百姓。

  有关饥荒的奏疏自然被张国忠所拦截,忙于与陆善对峙的张国忠,正愁无法安置这些流民,如今有人愿意接下这烂摊子,又怎会不允许呢,于是他假借朝廷与天子的口气,不仅批准了此事,还夸赞苏仪的为朝廷分忧的忠诚。

  天圣十四年二月,已过甲子之年的河西节度使哥舒撼忽然在治地染上风疾,皇帝遂特旨让其回京修养,并安排太医视诊。

  哥舒撼患病,最急切的,还是一直扶持与保举他的张国忠。

上一篇:一山难容双绝艳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