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长安 第140章

作者:于欢 标签: 强强 宫廷侯爵 天作之合 GL百合

  严高清看着沙盘,当即点头表示同意,“就按你说的办,我亲笔修书一封,劳烦小友替我送回清河郡。”

  “举手之劳,一定办到。”李鄂说道。

  ------------------------------------

  ——朔方——

  常山郡沦陷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朔方节度使苏仪的军帐中。

  由于大军准备南下,与朝廷会攻洛阳,所以无法及时赶到救援,就在常山沦陷的第二日,朝廷对苏仪所举荐的良将任命下达地方。

  由李光必担任河东节度使,兵出井陉,平定河北,苏仪亲自挑选了一万人马交给李光必率领。

  几日后,严高清一家在洛阳殉国的消息传开,朔方军将无不为之愤怒,继常山沦陷,叛军又攻克了数郡,使河北形势再度严峻,朔方军想要东出的计划也由此变得棘手了起来,苏仪急忙召集军将商讨分兵东出的对策。

  “常山失守,我军士气低落,河北复落入敌军之首,皆拜王成业这个庸臣所赐。”军帐内,苏仪气得捶桌大骂,“朔方军在东北苦苦得来的胜利,如能与常山平原诸郡联合,加之朝廷西征军队,南方又有鲁炯镇守,叛军在洛阳,四面会攻,如瓮中之鳖。”

  “而今常山失守,叛军在河北的兵力,远胜于我军,朝廷又下了命令,让朔方军分兵,光必这一万人马,如何能敌施寺明的平卢骑兵。”苏仪有些担忧。

  “无数忠义将士用性命换来的局面,却被一个贪欲之人所坏,这样的结局,换做谁也无法接受,”苏仪的次子苏烁道,“更可恨的是,王成业那孙子竟然没有受到任何处置,还让他继续守着太原,我看,朝廷没救了。”

  “住口!”长子苏烨斥责道,随后将弟弟拉到一旁,小声提醒道:“现在父亲大人手握重兵,我们需谨言慎行,否则我们的下场就会像风高两位将军一样。”

  “现在的圣人,只会选择听到自己想要的话。”苏荷从旁道,“所以那些近侍官员大多时候都是报喜不报忧。”

  “眼下的河北的局面,不能就此放任。”苏荷指着沙盘上的河北道诸郡,“常山郡如此变故,我相信身处河北东道的义军盟主不会不采取任何措施的,既然朝廷已有命令让朔方军分兵东出,常山沦陷,进军的路线又被切断,那么身在平原郡的义军盟主严真清,一定会想办法打通这条道路。”

  苏荷随后又指着一地,魏郡,“有太行山为障,朔方军想要东出,必过井陉,出井陉后,魏郡就是最大的阻碍,现在叛军围攻饶阳,必定派兵镇守魏郡,如此一来,兵力就会有所分散,那么饶阳也就没有那么容易被攻取了,如今清河、博平、平原等郡还未被攻克,山东清河郡的富庶,我想没有人不知道吧,加之平原郡现有的兵力,一定会智取魏郡,迎接朔方军东出。”

  “河北东道那边的郡县,当真会如王妃所说吗?”李光必疑虑道,“如今消息阻塞,无法通信,光靠猜测,不得不让人担忧。”

  “这是挽救常山失守,诸郡复陷,重新打开局面的唯一途径了。”苏荷说道,“清河郡聚集了山东士族,一定有许多能人志士,连我都能想到的法子,他们不会想不到的,毕竟盟主是严公,即便是有着以少敌多的风险,但是为了大唐,他必定会冒险一试。”

  严真清以书道出名,苏荷并不熟悉,之所以如此相信,仅是因为他是李忱授业先生,并且受到李忱的信任与尊敬,她信李忱,即信李忱所信之人。

  “朔方军成功东出之后,下一步,该进取何处?”李光必问道。

  由于马邑之功,苏荷在军中获得了不少威望,那是抛开身份之后,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所获取的名誉。

  “常山。”苏荷指着常山郡,“常山与平原是义军的中心,也是民心聚集的地方,李将军,请记住,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军心才是决胜的关键,也许我们的兵力不如叛军,但他们失去了民心,一定不会长久,如果我们在此时得到了民心,得到了百姓的拥戴,那么只要坚持,就能够取得胜利,信念与民心,缺一不可。”

  “镇守常山的叛将叫陆义,此人随于陆善麾下,征战多年,极擅谋略,故而常山守军只能由内瓦解,我朔方军先前胜利积累的威望,可助将军取常山。”苏荷又道。

  “末将,明白了。”李光必说道,随后他看着沙盘上被叛军包围的饶阳,就在常山郡的附近,“取得常山之后,叛军必解饶阳之围转攻常山,我只有一万人马,但是平卢有八万。”

  “平卢的八万人马早已分兵出去,”苏荷回道,“不过这的确有些棘手,我们都不了解叛军的内部,对付叛军,自然要询问叛军才对。”

  “王妃是说,陆义?”李光必抬头问道。

  苏荷点头,“敌众我寡,将军免不了要打一场攻坚战,我听说太原有弩手,这是守城与防御胡骑最好的武器了。”

  于是众人将目光锁定在了太原,李光必拍着手掌连连说妙,“这个鳖孙在常山被围时拥兵不救,如今我要平定河北,若是遇险,他必也不会来救,知其无指望,不如在事先拿走他一些兵卒。”

  “此战艰难,非同小可。”苏荷提醒道。

  李光必自然明白以少胜多之难,他旋即看向苏仪,握拳捶了捶胸脯,“末将得将军与王妃器重,又蒙恩朝廷,身为武将,深知国难当头,又岂能退缩。”

  ---------------------------------

  天圣十五年正月下旬,如苏荷猜测一般,河北招讨采访使严真清派麾下大将与副将四人,联合清河、博平两郡共计五千人马进军,而后驻扎在魏郡附近的堂邑县,并未立即进攻。

  魏郡叛军守城将领袁之泰得知后,当即派部将领兵二万与之交战,由于事先设伏,准备充足,此战唐军大胜,斩首一万余人,袁之泰败逃至汲郡,严真清遂派人将收复魏郡之事上奏朝廷。

  收复魏郡后,李光必即奏朝廷东出,并提出向太原借兵三千,收复常山。

  二月二日,皇帝下诏加封李光必为魏郡太守、河北采访使,命其统领朔方蕃、汉步骑一万余人加上太原弩手三千,东出井陉。

  此时距施寺明率军围攻饶阳已经过去将近一月之久,为攻取饶阳,施寺明派遣游军截断了平原郡的救兵。

  在此之前,在施寺明围攻饶阳时,响应严氏兄弟归附朝廷的河间郡司法参军李还率兵七千与景城长史之子李嗣率兵八千前往饶阳解救,但都被施寺明所击败。

  二月三日,李光必率军赶至常山,想起了分兵之前,雍王妃对他的嘱咐,以及交给他的钱粮。

  于是进入常山郡后,每收复一城,便将叛军所关押的常山百姓一一释放,并给了他们一笔丰厚的安家费,此举让李光必在常山赢得了不少民心。

  常山团练兵闻讯,又见李光必旗帜,于是便有了归降之意,当唐军抵达时,军队中有人高声喊道:“我们都是汉人,都是大唐的兵士,实在不应该帮着胡人来对付自己的国家,如今朝廷的援军到了,我们应该像严公一样,守卫自己的国家,抵御叛乱的胡贼,李将军的仁德之心,传遍了常山,他一定能够原谅我们无奈投敌的过失。”

  于是常山郡治地有三千兵卒响应,纷纷挥刀斩杀胡兵,并将陆善的心腹大将陆义生擒,随后出城投降唐军。

  李光必骑马靠近城池,他看着被众人捆绑出城的陆义,“陆义,你可知罪?”

  作者有话说:

第153章 长恨歌(一百零七)

  叛将陆义跪伏在李光必马下, 连连磕头,“将军饶命,将军饶命。”

  “你反叛朝廷, 本是死罪, 但念你久经沙场,为大唐立下不少功勋, 又熟悉叛军的情况,如果你能助我打败施寺明, 我便可以给你一条生路。”

  陆义狂点头,李光必旋即下马,走到他的跟前沉声提醒道:“如果你的计策不能祝我打败叛军, 不但你不能活, 你的家眷也会跟着一同诛连。”

  李光必对于这个镇守常山的叛将,心里并没有底, 只是因为雍王妃的一句话,陆善手下有许多能征善战的将领,其中陆义便是。

  成为俘虏的陆义为了活命自然十分尽心, 他先是向李光必陈述局面, 分析形势, “将军的军队远道而来,军马疲于奔波, 如果在这时突然遇到叛军, 恐怕是抵挡不住的,不如率兵入城, 巩固城防, 待形势明了, 再行出兵, 叛军胡骑虽然精锐,但不擅长攻坚战,城上以□□防守,一但有死伤,战况不利时,叛军必定气沮心离,自乱阵脚,待那时将军再出兵,便可一举击溃。”

  李光必听后很是高兴,为讨好李光必,谋求生路,陆义又提醒道:“施寺明现在在攻打饶阳郡,离常山不过二百里,得知将军来攻,小人昨晚已送羽书求援,其先锋部队明天一早便能到达,其后必是主力大军,将军千万要留心注意。”

  李光必低头看了陆义一眼,“你小子,还是个不可多得的谋将呢。”于是拔出腰刀,将陆义背后的缚手绳一刀斩断。

  “入城!”

  李光必率军入城,收编了所有叛军队伍,并将他们召集誓师,随后就开始了城防布置,检查城墙,安排弩手布防。

  是夜,正在饶阳城下对峙的施寺明得知常山失守,又因饶阳一直久攻不下,于是收兵,命部将领兵继续攻城饶阳,自己则率主力转攻常山,

  翌日清晨,叛军的先锋部队抵达常山,没过多久,施寺明率领的大军赶到,近三万人马,布阵城下。

  面对城下两倍之余的兵力,李光必握刀柄的手心直冒热汗。

  城楼上的寒风不断,对于□□有着不小的阻碍,但他也只能向上天祈祷,“天佑大唐,出师必捷。”

  “战!”李光必拔刀。

  城中将士纷纷响应,“战!战!战!”

  城内的瞭望台上,旗令官按李光必的军令更换着摇旗。

  旗帜向东方位摇下,东门打开,五千步兵从东门迎战,施寺明即命大军攻东门。

  见步兵无法攻出城,唐军令旗再次变换,东城楼上驻守的五百弩手,分成两组,于城楼之上交替射箭,霎时间,箭如雨下,骑兵无法躲避,死伤惨重,指挥台上的施寺明见状连忙撤下东门的进攻。

  见东门撤兵,李光必遂命一千弩手分为四队,于城楼上连续射击,密密麻麻的箭如闪电般向叛军压下。

  马匹受惊,横冲直撞,将骑兵甩下,惨叫声充斥在军阵中。

  施寺明见北城楼上有弩手,骑兵无法靠近城池,□□的力道,强于普通弓箭数倍,足可穿甲,慌忙下令收兵北道。

  “全力进攻南道!”施寺明想趁守城军队尚未调转,利用骑兵的作战迅速,改换进攻的方向。

  李光必站在城墙上哈哈大笑,“还以为陆善麾下头号大将有多厉害呢。”但他并没有因此得意而停手。

  “枪步兵听令,布阵于南道!”

  五千步兵手持长枪与护盾出城,兵分两路沿呼沱河左右布阵。

  叛军骑兵由北道绕城转向南道,却不料城南还有弩手,毫无防备的骑兵,就这样进入了弩手的射程中,死伤过半。

  施寺明气得大怒,“这朔方军哪里来的如此多□□。”

  “将军,咱们先撤兵,等待援军吧。”部将说道,“这样下去,我军将会死伤殆尽。”

  以为两万人马足已收复常山的施寺明,不得不下令撤退,等待援军一同攻城,“撤!”

  一连多日,叛军尝试攻城,却始终无法逼近城墙,无奈只得调遣屯兵在饶阳攻城部队驰援。

  ——城内——

  见叛军撤去,李光必总算松了一口气,但守城的戒备依旧不敢松懈。

  “检查军备,好好歇歇,调整好状态,敌军还会来攻的。”李光必巡视着城内负伤的士卒。

  “将军,有个老汉,是从九门县来的,他说有要事要见河东节度使。”巡防城门的士卒向李光必汇报道。

  “带到我的账中来。”李光必道。

  “喏!”

  帅帐内,士卒将一老汉带入,“小民是常山郡乡人,将军对常山百姓有大恩,曾救过我的儿子,我等小民,没有什么可以报答您的恩德,今日从九门县赶来,是想告知将军,叛军的援军已从饶阳赶来,昼夜兼程,如今已经到了九门,正在休整,他们带着攻城的器械,还请将军多多防备。”

  李光必听后大惊,于是上前握托扶着老汉的手,“这个消息太及时了。”

  而后连忙唤来心腹部将,“即刻清点两千人马,步骑各一千,前往九门。”

  左右于是上前,小声提醒道:“将军,此时调兵出城,万一他是敌人的细作…”

  李光必便说道:“我知道农夫是什么样子的,如果连大唐的百姓都在帮助叛军,那么这个国家一定无法拯救了,常山也迟早都要被攻陷。”

  老汉听得李光必之言,于是说道:“小民知道前往九门的小道,若是信任,小民可以领诸位将军前去。”

  “多谢老伯。”李光必说道,“这场战役对于能否收复河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于是在老汉的带领下,两千人马走小道前往九门,此时,叛军驻扎的营地内正飘着炊烟。

  领兵的副将见后大喜,遂命士卒隐蔽休息,等待叛军进食时偷袭。

  炊烟熄灭后,营地传出了嘈杂的声音,赶了一夜路的援军正在补充体力。

  副将见时机已到,于是上马拔出腰刀,“杀!”

  两千唐军从山后杀出,攻其不备,而叛军一个个解下了盔甲腰带,手捧饭碗正在吃饭。

  “敌袭,敌袭!”

  因九门还在叛军手中,所以这些士卒对于唐军的突袭毫无防备。

  副将领兵杀入,叛军们吓得丢了手中饭碗四处逃命。

  “不要惊慌,不要惊慌!”叛军将领连忙阻止队伍应敌。

  然而唐军的袭击太过突然,叛军根本没有时间应对。

  不到一个时辰,九门的援军便被全数歼灭,领兵的将领也被斩杀。

  此战唐军收缴了不少兵器盔甲以及战马,副将连夜赶回。

上一篇:一山难容双绝艳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