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长安 第201章

作者:于欢 标签: 强强 宫廷侯爵 天作之合 GL百合

  然而等苏荷赶到时,虢国公李司言因为流血过多而变得奄奄一息。

  军医见后,无奈的摇了摇头,“如果可以第一时间处理伤势,或许还有机会,但现在太晚了。”

  “不,他不能死!”这是苏荷来到军中,第一次情绪失控,“你知道他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吗?”

  苏荷深知,李司言的重要性,在久攻不下的困境中,李司言的死,会直接导致军心溃散。

  士气将再无回涨的可能,这也意味着,这场以多对少的战争将会彻底失败。

  围城数月,投入兵力数十万,这样的失败,是苏荷所不能接受的。

  同时,李司言乃是少见的真性情,也是苏荷为数不多所敬重之人,亦是多次征战,同生共死的战友。

  “苏…将军。”

  榻上,隐隐约约听见李司言的低喃,苏荷连忙上前,“李将军。”

  “抱…歉,没有…听从…您…的…话。”

  苏荷忍住泪水,摇头道:“会好的,一定会好的。”

  “请…代我…转告…太子殿下……臣…今后…不能…再辅佐…”

  李司言的话还未说完,便已气绝,那鲜血流淌了一地。

  帐外的大宛马似得知其主身亡,于是不断发出悲鸣。

  苏荷愤怒的起身,她拿着一把横刀直冲于朝恩的军帐。

  于朝恩被苏荷的眼神吓了一大跳,然而他就像知道结局一般,早早安排了护卫在身侧。

  “苏荷,你也要造反吗?”

  苏荷提着刀,“虢国公死了,因为你。”

  “是他自己不小心中箭,于我何干?”于朝恩反驳道,“苏荷,你提刀入帐,我要向陛下参你。”

  “去你的,我今天非杀了你不可!”苏荷大怒。

  就在苏荷追赶于朝恩之时,前线退回来的几个节度使闻声赶了过来。

  这些将领,并非全部认可苏荷,有一些是李怏的心腹,自然向着于朝恩,从而讨好。

  “苏荷,你好大的胆子,竟敢拿刀指向观军容使。”

  “我真后悔!”苏荷怒瞪着于朝恩,“那日没有听从李将军的建议杀了你。”

  “放肆。”见有人维护,于朝恩底气十足的吼道。

  “自替父领兵以来,我苏荷率军,未尝败绩,而今数十万人马围攻一座城,整整三个月了,耗费了多少人力物力,你扪心自问,若不是你插手干预,我军何至于此。”苏荷怒道。

  于朝恩脸色涨红,适才的底气也少了许多,“攻城不利,是你们这些武将的过错,与我何干。”

  “报!”

  “施寺明率叛军出魏州,已距邺城不足五十里。”

  “报,有一支叛军伪装成官兵,截取了我们的粮草。”

  侦查的斥候来报,让营中对峙的众人一惊,这个消息,无疑是告诉众人,于朝恩不肯出兵阻拦魏州的决断是错误的。

  苏荷听后大笑了起来,“诸位将军好神勇啊,请率军去拒敌吧。”

  于朝恩便向后看着众人道:“谁去迎敌,我必上奏陛下对其封赏。”

  然而唐军刚经历了一场败仗,他们都是从前线退下来的,深知在这样士气低落之时,是不可能取胜的,众人面面相觑,纷纷退后不敢迎战。

  于朝恩无奈,只得转变态度,向苏荷陪笑,“苏将军,李将军的死,于某也很是愧疚,然而当时实在是人手紧缺,若是强行从他处抽调军医,便是我偏颇的不是了,如今战事吃紧,当务之急是迎敌,否则叛军一担渡河,两京便危矣。”

  苏荷看着于朝恩恶心的嘴脸,转而对李怏的怨恨也越来越深。

  见苏荷不为所动,于朝恩连忙又添道:“陛下与雍王还在朝中等候捷报呢。”

  苏荷再次怒瞪,李怏以李忱作为人质囚禁于禁中,这才使得苏荷一直忍受于朝恩的作为。

  “你记住,我苏荷今日拒敌为的是天下百姓,而不是你这种人。”说罢,苏荷接令离去。

  --------------------------------

  施寺明于魏州闻李司言战死,唐军士气低落,围城大败,于是果断出兵,于邺城附近五十里外扎营。

  施寺明并未着急进攻,而是趁唐军攻城疲惫之机,派出骑兵前往邺城偷袭。

  同时又派出精锐,伪装成朝廷军队,截杀运粮队伍,焚夺粮饷与物资。

  唐军迎击,叛军便退散,唐军退,叛军又来,如此神出鬼没,聚散无常,致使唐军粮草供给中断,军中开始缺粮,人心涣散。

  作者有话说:

  纯属虚构,请勿考究哈

  李司言人物原型,神通大将李嗣业(早先跟随高仙芝的,一个很牛的人物,沣水之战唐军差点败了,李嗣业是转折的关键人物,可惜死的太早了)

  按苏荷以往的脾气,会一锤子敲死那太监。

第218章 平胡曲(五十二)

  至元二年三月, 施寺明见时机已到,于是率军出魏州直抵邺城。

  于朝恩惊恐万分,因围城失利, 为保洛阳, 急命九路节度使数十万唐军陈于安阳河北御敌。

  六日,施寺明率五万精兵抵达安阳, 原本警惕的九路大军,望见施寺明的兵马之少, 遂生轻敌之意。

  “不是说施寺明有十几万大军吗?”

  “怎么就这点人马?”

  “看那烟尘,怕是十万人都没有。”

  “就这么点人也敢掀反旗?”众人大笑。

  “不要轻敌。”魏国公李光必提醒道。

  “魏国公,施寺明就这么点人马, 难道还敢上前对战我们二十万大军?”河南都知兵马使、御史大夫许书义说道。

  李光必看了一眼许书义, “若是淮阳一战,许大夫也有这般自信前去增援, 或许那收复的功劳就不是章相的了。”

  许书义自然听懂了魏国公的嘲讽之意,于是脸红道:“我手中总共才多少兵马,现在朝廷又有多少兵马, 怎能混为一谈呢。”

  “那一会儿交战许大夫可要冲锋在前。”淮西、襄阳节度使, 邓州刺史鲁炯调侃说道。

  “鲁将军, 论勇猛,谁比得过您啊, 再说了, 您可有一万步骑,要冲锋, 也是您在前呀。”许书义厚着脸皮说道。

  “许大夫怕什么, 咱们后方还有苏将军的朔方军呢。”鲁炯说罢, 便拍了拍许书义。

  许书义撇过头, 暗自嘀咕了几句,就在众将议论,以为施寺明不敢来犯时。

  叛军却出人意料的直冲中军,唐军顿时阵脚大乱,“不要惊慌,随我御敌。”李光必拔刀大喊。

  两军很快就厮杀在一起,施寺明所率精锐,士气高昂,而唐军却因数月围城早已没了斗志。

  数十万对五万,竟是对峙持平的状态,很快唐军就死伤过半。

  然而就在双方斗的不可开交之时,河畔却突然刮起妖风,那风沙带起滚滚烟尘,不仅将树木连根拔起,就连人都无法站稳,风沙遮住了视线,顿时天昏地暗。

  加之风间的哀嚎与惨叫,两军大惊,唐军向南溃散,叛军则向北而逃。

  唐军的甲仗与辎重全部丢弃于路边,苏荷的朔方军在大军身后,风沙席卷了两岸,尽管她骑在马背上高喊,却依旧无法阻止大军的溃散。

  “不要惊慌,这是风沙,叛军亦遭风沙。”

  “将军。”李怀恩提醒道,“现在人心不一,您是无法阻止的。”

  九路兵马,无统一指挥,苏荷只能调动本部的朔方军,而于朝恩早已渡河避难了。

  “叛军的作战能力比我们快,等他们反应过来,必然会追击。”苏荷无奈,于是下令斩断河阳桥,率军固守河阳城。

  “大军溃散,眼下我们只剩几万人…”李怀恩担忧道。

  “东京好不容易才收复,长安之战我们有李司言,但现在,我们没有了,河阳是东京的屏障,绝不能丢。”苏荷决然道。

  “末将明白了。”李怀恩叉手。

  唐军溃散渡河后,东京士民无不惊骇,在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唐军竟然败了,百姓们害怕叛军过河,于是纷纷从城中逃离。

  东京留守崔远与新上任的河南尹苏镇等官员闻讯,也皆向南而逃。

  诸节度使渡河后,便率残兵向本镇溃逃,从河阳溃散的唐军士卒,因饥饿,所过之地,如暴虐叛军一般大肆抢掠,就连军官都无法制止。

  九路节度,唯有朔方军留于河阳,并断桥固守河阳城。

  各路将帅回到本镇后,纷纷上表谢罪,皇帝虽怒,却没有责问,反而派人前往诸路安抚,并以苏荷为东都留守。

  而原东都留守崔远等文官,则被褫夺了爵位与官职,并贬官河南尹苏镇为王府长史,削夺银青光禄大夫官阶。

  -------------------------------

  施寺明得知唐军溃逃,于是收拢士卒,又得唐军遗弃的马匹与辎重,屯兵于邺城南。

  而在邺城固守的陆庆绪,在施寺明与唐军交战时,趁机派人出城搜刮了唐军营地中的屯粮,又因惧怕施寺明之势,于是搜刮了粮食后便关闭城门,拒施寺明于城外。

  然而困守城中的百官却对如何对待施寺明出现了不同的态度,“邺城将破,是施王率军来援,才让我们度过此劫,这个时候,我们怎么能够恩将仇报呢?”

  “那施寺明是奸诈狡猾之徒,他若真有心,便不会屯兵观望,让我们与唐军苦耗。”

  “而且他现在打退了唐军却不南下追击,而是屯兵在我们附近,也不上奏陛下通报军情,这非臣子所为。”

  “孤城难守,如果仅仅只是靠我们自己面对唐军,是守不了多久的。”

  陆庆绪坐在椅子上也很是愁苦,随着处境的艰难,众人的声音逐渐倒向了施寺明。

  “现在,我们应该与施王联合共抗唐军,这样才有一线希望。”

  “诸卿愿意去迎接施寺明的,便去吧。”陆庆庆不耐烦道,“朕不阻止,但有一点,不可带城中兵卒。”

  于是便有几个文官出城前往城南施寺明的军营拜见礼谢。

  施寺明表现的尤为尊敬,并设宴招待,重赏了那几人,试图让他们带着陆庆绪出城相见。

  然而几日过去,陆庆绪却依旧死守城池不肯出来,施寺明恼羞成怒,于是策反其身侧大将陆太青,以屠城为要挟。

  此时的邺城,虽得粮几万石,但被唐军围困数月后,士卒几乎死伤殆尽,面对施寺明的要挟,陆庆绪十分头疼。

  身侧大将遂劝谏陆庆绪上表称臣,以帝位换取周全。

上一篇:一山难容双绝艳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