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长安 第217章

作者:于欢 标签: 强强 宫廷侯爵 天作之合 GL百合

  面对孝真大长公主的质问,崔皇后不慌不忙的回道:“我怎知道。”

  崔瑾舟出身世家,家族带来的底气与与生俱来的气质,都让她不肯低头半分。

  被立为皇后后,崔氏门庭更加显耀,如今的李淑不光有朝臣的支持,还有山东士族。

  想要稳固权力的孝真公主,是绝不敢轻易动崔、郑两大世家,至少在皇帝登基之初不敢。

  “就算你不说,我也知道。”孝真公主道,“你既为皇后,是陛下的结发妻子,便应该为陛下着想,而不是帮着边军坐拥地方。”

  “在陛下眼里,公主口中所说的边军,曾在数次救陛下于危难,扶大厦之将倾,在陛下心中是至亲至爱之人,于公于私,陛下所做,并无不妥。”崔皇后回道,“难道大长公主就没有珍视之人吗?”

  “大长公主。”就在二人争执时,一名宦官匆匆跑入明义殿。

  宦官靠近孝真公主,低声道:“博陆郡王在护送雍王回朔方的途中被刺杀了。”

  孝真公主驱身一震,林辅国是自己手中用来对付边军最重要的一枚棋子,她发疯似的离开了明义殿。

  内廷通往外朝的必经夹道中,一名紫袍站在正中间挡住了去路。

  中书侍郎元渽早已在此等候多少,他叉手行礼道:“下官见过大长公主。”

  孝真公主怀疑的看着元渽,“此事是你谋划的?”

  元渽摇头,“下官是来提醒公主,人都是会变的,尤其是掌握了权力的人。”

  “只有心智不全的幼童,才会无条件的听命与遵从。”元渽又道。

  听懂了元渽的意思,孝真公主并没有表态,“陛下是我一手抚养长大的,不到万不得已之时,我绝不会舍弃。”

  看着孝真公主的背影,元渽转过身,“公主不要忘了,陛下姓李,这种无法割断的血脉,注定了公主与陛下,会成为对立。”

  于朝恩与林辅国的死,也让身为宰相的元渽十分畏惧,毕竟自己当初也是靠着非人的手段才获取了孝真公主的信任以及今天的地位。

  ---------------------------------

  ——驿馆——

  “陛下,老奴知错了,还望您看在孝真大长公主的分上,饶了奴吧。”

  苏荷手持横刀骑马上前,“今日你带人蛰伏此处,欲害我夫君,就算陛下能饶你,我也绝不会放过你。”

  “陛下,陛下,老奴愿意交出兵权,只求一条活路。”林辅国将希望寄托于李淑身上。

  然而苏荷的杀心已起,尽管林辅国以孝真公主的名义哀求李淑放过,但最终还是被苏荷斩于马下,自此,李淑收归了北衙六军的兵权。

  继于朝恩后,林辅国被设计刺杀,结束了长达数年宦官乱政的局面。

  李怏当政期间,重用宦官,在平定陆施叛乱之后,开始收夺兵权,又受宦官于朝恩的谗言,猜忌武将,致使功臣来沺被杀,苏荷拥兵朔方不朝,李光必屯徐州,占据江淮不朝。

  为了打破这个局面,李淑登基后,遂命元渽设计,于内侍省缢杀了于朝恩,又与自己的王叔一同出导了这出苦肉计,其真正目的,就是为了铲除手握重兵的林辅国。

  而林辅国到死都不知道,雍王返回朔方,只是叔侄二人针对自己的一场谋划而已。

  李淑看着林辅国的尸首,冷冷道:“将博陆王的尸体运回长安,就说是遇刺。”

  “喏。”

  之后李淑与李忱在官道一处凉亭内道别。

  “多谢王叔,替淑儿铲除了这个大患。”李淑由衷的行礼谢道,“等回朝之后,我便会下旨重新重用李怀恩与李光必两位将军。”

  “边将之事,臣并不担忧。”李忱说道,“他们虽非纯臣,却也是忠贞之人,臣唯一担忧的,是陛下与孝真大长公主。”

  “姑母哪里,我会处理。”李淑回道,“天下大义,我还是分得清的。”

  李忱看着李淑沉默了许久,她忽然改口,“小淑,有时候太过重情,并非是一件好事,我希望你在爱他人之时,先要顾己。”

  李淑明白李忱所指,遂笑道:“十三叔就放心吧,您知道的,淑儿一向是最听您的话的。”

  听到李淑的回答,李忱微微挑眉,她明白,有些情感,一但根深蒂固,旁人的嘱咐就算再多,也无济于事。

  “陛下,珍重。”李忱拜别之后便被苏荷扶上了马车。

  李淑看着她们的身影,忽然喊道:“叔父。”

  李忱抬起头,李淑遂抱合双手,弓腰叉手道:“这些年,多谢您的照看,小淑一定不会辜负您的。”

  突如其来的离别语让李忱一下酸涩了双眼,“回去吧。”

  “驾!”

  待马车与队伍彻底消失在了山间时,李淑才上马带着禁军返回长安城。

  ---------------------------------

  ——长安——

  林辅国被抬回长安时,已是拂晓,尸体从城门进入,百姓们围上前。

  那张丑陋的面孔已经变得僵硬,士庶见之,无不拍手叫好,甚至有的还敲锣打鼓告知街坊。

  “大宦官林辅国死了!”

  “林辅国死了!”

  “报应,报应!”

  “老天爷开眼了。”

  林辅国其朋党惊闻死讯,也都赶到丹凤门前观望,见到尸体后,个个面如死灰,甚至还有人已经在收拾家当,暗中将家眷遣送回乡下,以此避难。

  树倒猢狲散,林辅国一死,其培植的势力也就此瓦解,这些年所积攒的家底也都被朝廷抄没,充了公。

  林辅国从辅佐李怏登基得势后,不断扶持党羽,收受贿赂,光是大的宅院,就有好几座,其中最大的一座,足足占据了半个里坊,比王府的规模还要大。

  李淑下旨查抄所有家资,连带亲信党羽都受到了牵连,所查抄出的资产,足有户部一年税收之多,从而缓解了朝廷在安西的军费紧缺。

  孝真公主看到丹凤门前的尸体,以及换防的禁军,这才明白自己中了李忱的计。

  紫宸殿中,回朔方之言,不过是有意说给自己安排在皇帝身侧的细作所听。

  李淑回到长安后,便让兵部将徐州的临淮郡王李光必召回,许以宰相之职,又调李怀恩归朝,担任左神武军大将军。

  短短几日,便连续铲除了依附于孝真公主的两大权宦,李淑的做法,引起了孝真公主的不满。

  她看着林辅国的尸首,疯狂将最后一丝理智占据,“你宁愿相信李忱,也不愿相信抚养你成人的姑母吗?”

  孝真公主并没有去找李淑对峙,而是返回绫绮殿,以退为进,命左右宫人收拾行囊准备搬出大明宫。

  孝真公主这一招,果然奏效,当回宫后的李淑得知自己的姑母要搬离大内,于是慌忙赶到绫绮殿挽留。

  “姑母。”李淑换回黄袍踏入绫绮殿,见孝真公主不搭理自己依旧收拾着行礼,于是屏退殿内的宫人,凑近了一些,“姑母。”

  “姑母,”李淑一把抓住孝真公主的手腕,“淑儿知错了。”

  “陛下怎么会有错呢。”孝真公主抽出自己的手,继续收拾,“妾身只是一个外人,不宜居住在大内,还请陛下高抬贵手,放过妾身。”

  听到孝真公主略带责怪的语气,李淑只得连连道歉,“我知道姑母是因为林辅国与雍王叔的事在埋怨我。”

  “但是于朝恩与林辅国必须死。”李淑又道,“先帝在时,正是因他二人作乱,无端杀害功臣,我若留之,岂不也成了无道之君。”

  “陛下想杀便杀吧。”孝真公主继续冷道,“陛下长大了,是皇帝,妾不过一妇人,岂敢多言。”

  见孝真公主执意要搬走,李淑便强硬的拦住了她的手,随后还不等她反应,又拦腰将其抱起,“朕不让你走!”

  孝真公主心中一惊,伸手轻推着李淑的胸口,撇头说道:“陛下这是要做什么?”

  “姑母觉得我要做什么?”说罢,李淑遂将孝真公主抱至榻上,用手死死按住了孝真公主的的手腕。

  “陛下,妾与陛下身份有别,还请陛下自重。”

  李淑随后起身,“到底要怎么做,姑母才肯原谅?”

  孝真公主看着李淑,提出要求道:“妾要南衙十六卫。”

  作者有话说:

  北衙和南衙,是禁军与府兵,二者相互制约。

第235章 风定长安(九)

  作为制约北衙六军的南衙十六卫, 遥领天下折冲府,虽在节度使的设立下有所削弱,但仍作为京师驻防的重要兵力。

  所以李淑再听到这个要求时, 眼里充满了犹豫, 孝真公主见他如此,遂起身继续收拾。

  面对执意要走的孝真公主, 李淑有些着急,只得硬着头皮应下, “好。”遂以南衙十六卫作为刺杀林辅国收归北衙六军的补偿。

  如此,孝真公主的心情才好转了许多,然而这几件事已在她的心中蒙生了不快, 姑侄二人表面虽和好, 但孝真公主心中的芥蒂仍在。

  李淑已不再像少时那样依赖于自己,权力会改变一个人, 如果等皇权巩固之后,她不知道是否会出现先帝朝那样的事,原本亲密无间的姑侄二人最后兵戎相见。

  几日后, 在铲除了几大宦官之后, 李淑并没有等来李光必的入朝。

  ——紫宸殿——

  便殿内, 李淑看着进奏院的奏报沉默了许久。

  “临淮郡王李光必病逝于徐州。”

  李光必的长子带着年幼的弟弟着丧服入京报丧。

  “李卿正值盛年,为何突然…”

  长子跪伏御前哭啼道:“先帝时, 父亲为于朝恩所谗, 拥兵徐州不敢入朝,朝廷便以为父亲要谋反, 父亲声名受损, 终日茶饭不思, 愧恨成疾, 等到陛下的诏书时,父亲已经…”

  长子大哭,“父亲临终前只说了一句话。”

  “臣李光必,此生无愧于大唐与陛下。”

  李淑坐在御座上呆滞了许久,这位平定叛乱,收复山河,名藏太庙,绘像凌烟阁的大功臣,最终却落得一个抑郁而终的下场。

  “是朝廷有负于你父亲。”李淑说道。

  应德元年夏,临淮郡王李光必在徐州病逝,李淑下诏辍朝七日,追赠司空、太保,谥号武穆。

  并重用其子,以其长子担任左金吾卫中郎将。

  ------------------------

  ——朔方·九原——

  时隔多年,李忱再次踏上了前往朔方的路途,在这片原本贫瘠的黄土地上,她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安宁。

  这里没有长安的繁华,同样也没有长安的勾心斗角,有的是浴血奋战的边军,一腔忠勇。

上一篇:一山难容双绝艳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