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长安 第221章

作者:于欢 标签: 强强 宫廷侯爵 天作之合 GL百合

  可就在她想要控制住崔皇后以及整个内朝时,一支禁军忽然闯入紫宸殿内。

  “李怀恩?”

  “奉陛下命,保护皇后殿下。”李怀恩道。

  孝真公主皱起眉头,适才的心痛,因为禁军的出现而瞬间散去。

  “真有你们的。”孝真公主看着李淑的尸体又看了一眼崔皇后,“不过没有关系。”

  此时,李忱已经进入京兆府,她没能见到李淑最后一面,最终,叔侄二人天人永隔。

  因是正旦,皇帝驾崩后,大明宫内秘不发丧,但长安城内,因为禁军与府卫的增兵,导致气氛紧张了起来。

  早在之前,李淑就将长安的驻防进行了调换,而大明宫也由李怀恩统领的神策军在把守。

  孝真公主的南衙只能在宫外,但十六卫中,有四卫仍是皇帝的人,其中巡逻城防与宵禁的左金吾卫,便是皇帝的舅舅吴叙在执掌。

  得知大限将近,李淑便提前安排好了这些事,李忱与苏荷的一千人马并没有顺利进入长安城。

  但长安城内有金吾卫与神策军的接应,各地折冲府的将领,包括靠近长安京畿各州的折冲府,此时也都在京城,被禁军暂时囚禁于大明宫中,无法调动地方府兵,所以孝真公主在京的势力,远不如禁军。

  这也是为何李忱一定要抱病举行大朝会,为的就是控制住南衙。

  在一切未落定之前,禁军都会保证长安城内不会出现大的兵乱。

  这些禁军将领都是忠于大唐的功勋老臣,孝真公主在朝中虽也有些势力,但真正忠心于她的爪牙,都已被李淑铲除,这也是导致姑侄关系破裂的原因。

  丹凤门内,诸国使者还不知宫中发生了何事,但是周围禁军林列,大唐天子迟迟不宣召,于是引来了不少议论。

  含元殿前的文武百官也是一头雾水,直到孝真公主派人将他们宣至宣政殿,他们这才知道,皇帝于刚刚驾崩于紫宸殿。

  孝真公主本想控制住崔氏,但因为李淑提前安排了禁军才未得逞。

  而她在长安城拦截李忱的府卫,也因为李淑的安排,导致没有拦截成功,李忱被神策军与金吾卫成功接进了大明宫中。

  对此,她只能寄希望于将自己当做生身母亲的李瀚,虽未被立为储君,但李淑将其抱养于大内的目的,群臣皆知。

  更何况除了李怀恩之外,这些禁军都是皇帝任命的人,他们服从于皇帝,与下一任新君,并不会直接帮助李忱。

  朝中除了崔裕,并没有李忱的人,且文官多厌武将,尤其是女子身的苏荷,虽有匡扶社稷的功劳,却并不被这群男性文官所认可。

  加上自己所持有的南衙府卫,足够扶持李瀚登基了,只要李瀚登上那张宝座,自己就能控制住整个局面。

  即便是朔方军要造反,孝真公主也不畏惧。

  -----------------------------------

  ——宣政殿——

  孝真公主拉着李瀚在宣政殿内啼哭,于是众臣便知皇帝已经大行。

  “大行皇帝未有子嗣,临终前,将皇弟托付于吾。”孝真公主向群臣说道。

  诸臣皆掩面痛哭流涕,“陛下。”

  “陛下。”

  “东宫虽未立,然陛下驾崩前,亲自下诏将幼弟接入宫中抚养,并赐名李瀚,子承父业,如今未有子,当兄终弟及。”孝真公主又道。

  沉痛在失去仁主的百官们,痛定思痛,面对孝真公主的这番话,大多人都是认可的。

  虽未有遗诏,但抱养子嗣,便已是向群臣说明了继承的人选。

  崔裕作为政事堂首相,他站出来问道:“先帝十四子尚在幼冲,主少国疑,大行皇帝手足众多,怎能让一个孩童继承大位呢。”

  “对。”崔裕的话很快就引来了群臣的议论,除了依附于孝真公主的,还有把柄在孝真公主手中的这些人,是无条件支持外,其余大臣都站在崔裕一边。

  除了主少国疑之外,他们明白,一但李瀚登基,那么孝真大长公主就会成为帝国的实际掌权人,女主当政之事将会再次重演,这是他们不愿意见到的。

  孝真公主自然猜测到了崔裕会站出来反对,于是命人将李淑的九弟舒王李温带入了宣政殿。

  李温生性懦弱,一直居住在十六王宅,其生母吴氏,为李怏的昭仪,如今出居道观,落到了孝真公主手中。

  “舒王已至成年,且有两子,无后嗣之忧。”孝真公主向群臣说道。

  舒王的出现让群臣再次陷入了争议,讨好孝真公主的纷纷赞同立年幼的李瀚,另一些认为主少国疑的便提议立舒王,有的还在观望,并未表态。

  “大行皇帝刚刚驾崩,嗣君的确立,何必如此着急呢。”崔裕说道。

  “今日本该是正旦大朝,然而陛下突然驾崩,北唐国境诸邦虎视眈眈。”孝真公主道,“只有确立的嗣君,才能防止大乱。”

  “雍王已经奉诏进京了。”有大臣说道。

  “雍王手中有陛下的遗诏。”还有大臣从中说道。

  此话引来了群臣的议论,“陛下是朔方军以及雍王辅佐登基的,陛下会给雍王遗诏,也在情理之中。”

  “不如等雍王入宫后,再做商议吧。”

  对于风向的突然改变,孝真公主恼火的看着崔裕,“雍王是崔相的亲外甥,崔相拖延时间,莫不是为了等雍王到来,好扶持雍王吧。”

  崔裕没有说话,但孝真公主知道,百官之中,尤其是武将,受镇北王恩惠的并不少。

  虽然李怏和李淑两朝都是文官当道,但在动乱时,武将的作用明显要大于文官。

  不过孝真公主已经进入大明宫的途中,安排了数批杀手阻拦以及暗杀,大臣的话,让他们多了一条,抢夺遗诏。

  原本繁华的长安城,因为孝真公主所安排的刺客,瞬间变得混乱不堪。

  尽管有金吾卫与神策军的接应,饭李忱还是被困在了长安城内的街巷中。

  苏荷带着仅有的人马保护李忱冲破重重阻拦,然而埋伏的刺客实在太多,护卫几乎损失殆尽。

  在混乱的打斗中,李忱手中的遗诏也被抢夺,仅以身免。

  “快!”

  就在苏荷与李忱身陷囹圄时,一支金吾卫赶了过来。

  “下官乃左金吾卫大将军吴叙,奉大行皇帝遗命,护送雍王登基。”

  李忱看着吴叙,她不顾危险飞奔入城,便是为了见李淑最后一面,听到吴叙的话,李忱瞬间湿红了双眼,“你说什么,大行皇帝?”

  “早在很久之前,陛下的身体就不行了,他是为了您,才撑到今天的。”吴叙说完,擦逝掉泪水,便将雍王扶上了马车,“大王快些走吧,下官来断后。”

  李淑就好像事先预测到了一般,入宫的路上吴叙安排了三辆马车,分三路向宫城进发。

  刺客们不知那一辆车上坐着李忱,所以只能分三路伏杀。

  最终有两辆马车顺利抵达丹凤门,进入丹凤门,李忱也就进入了安全的地方。

  作者有话说:

  无法做评价,孝真是因为仇恨,主要是她亲眼见到母族被灭,这不单单是老皇帝一个人做的,还有那群宗室,所以她讨厌姓李的所有人。

  她其实也了解李淑,同样李淑也很了解她,李淑虽然恋爱脑,但是有底线。

  李淑知道孝真赢,会死很多人,包括李忱。

  要是李淑能无条件支持孝真做任何事,就不会有自己的悲剧。

第239章 风定长安(十三)

  李忱为保命便将遗诏丢出, 那些刺客为争功,果然都去争抢。

  吴叙得知后,当即带兵去抢夺, 刺客们便对遗诏更加确信, 最终,李忱平安抵达大明宫前。

  丹凤门前, 空手回来的吴叙自责道:“下官无能。”

  李忱摇头,“那本就是一张空纸, 小淑给我保命用的。”

  刺客争夺遗诏,才为李忱在重重包围下争取了生机,吴叙赶来的也刚刚好。

  “大王, 入宫吧。”吴叙叉手道, “下官还有一些事要去办。”

  苏荷推着李忱进入大明宫,龙首渠畔的使者熙熙攘攘。

  当禁军护着李忱踏入宣政殿时, 孝真公主的眼里只剩下了愤怒。

  也是从这一刻开始,她觉得自己的疑心与防备,都没有错, 错的是自己不够狠心。

  不过好在察事厅报来的一则消息让孝真公主得意了起来。

  “诸公说雍王有遗诏, 那么敢问雍王, 遗诏呢?”孝真公主问道。

  李忱平息了一口气,指着殿外负伤的一众禁军与自己身上的血迹, “寡人入京朝见, 却在长安城内遭遇了大批刺客,其狠厉, 招招致命, 若非左右忠心护卫, 寡人怕是无法活着来到此处。”

  李忱的话一初, 引得众人议论纷纷,“天子脚下,何人胆敢刺王杀驾,真是胆大包天。”

  群臣们大多都是指责刺客,但他们心里很清楚,敢这样做的,没有别人。

  “刺客固然可恶,但如今要紧的是嗣君的确立,如果雍王没有遗诏,那么就要请诸臣在李瀚与李温之间做抉择了。”孝真公主道。

  “寡人的确是没有遗诏。”李忱说道,“就算我拿出了遗诏,大长公主也是不会认可的吧。”

  孝真公主看着李忱,知道其一向足智多谋,于是回道:“如果是真的遗诏,那么自然无话可说,可如果是伪造的,难道也要认可吗。”

  “你远在朔方,陛下未曾派人出京,又何来遗诏。”孝真公主又道,“我看,是这朝中有你的党羽,想要扶持你,篡权夺位。”

  “究竟是谁想要篡权夺位,我想大长公主心里应该清楚。”李忱说道,“李瀚年幼,为你所抱养,你怕群臣不答应,又挟持了舒王的生母。”

  “什么?”群臣大惊,“孝真大长公主竟挟持了舒王的生母。”

  “一派胡言!”孝真公主怒道。

  “如果诸位不信,可去吴昭仪出居的道观,看看吴昭仪是否还在。”李忱说道。

  舒王母子并不得宠,又受王皇后排挤,母子两在内廷相依为命,故而感情十分深厚。

  一向懦弱的李温,听到雍王的话,当即扑通一声跪下,“我母亲就在孝真姑母手中,请王叔,救救我母亲。”

  舒王的忽然倒戈,引起了孝真公主的不悦。

  “可是不管怎么说,就算陛下没有子嗣,也轮不到雍王,父死子继,兄终弟及,雍王只是大行皇帝的叔叔而已。”孝真公主说道。

  李忱说道,“你知道陛下为何召我入京吗,我不能让你的野心,祸害了整个国家。”

  李忱的话更加激怒了孝真,她差点破口大骂,但为了稳住局面,她最终还是忍住了。

  “祸害?”孝真公主一副无辜的模样,“拥立嗣君,稳定局面,也是祸害吗,李忱,你口口声声说不会谋划什么,却拥兵割据一方,你与那些虚伪的伪君子又有何区别。”

  除了随妻子回到朔方可以保住性命外,李忱明白,无论在何处,孝真公主都不会放过自己。

  明明是当权者不仁在先,而今竟堂而皇之指责自己不义。

上一篇:一山难容双绝艳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