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运小夫郎 第139章

作者:四夕夕 标签: 种田 甜文 近代现代

  姜芷芸觉得自己的想法比较多,应该就是同游记有关系,游记都是写的其他地方的风土人情,还有一些作者自己的见解,看得多了,就好像她也去了那些地方,了解了作者的想法,让她比整日宅在后院的女子们视野更宽一些。

  黎老太没看过姜芷芸口中的游记,也不知道游记是什么东西,但是她听明白了姜芷芸话中的意思,不就是说一个接一个挣钱的主意来自于一种叫做游记的书。

  婆媳两人聊了两句同游记有关系的话之后,黎老太放弃了了解这个她未知的领域,同姜芷芸商量起她更擅长的——除了紫薯,还有什么蔬果可以用来给软糕染色。

  黎老太觉得绿色是最容易找到的,大多数的蔬菜都是绿色的,找到口味比较清淡的蔬菜榨汁加入软糕就能做成绿色的。

  其次,黄色也是比较好找到的,南瓜、红薯、黄玉米之类的颜色都是偏向黄色的,可以试试看加入哪一种口味最好。

  红色的话好像没有那么容易,黎老太以前听人说过甜菜根是红色的,但是她们南边的人想要找到甜菜根不容易,另外就是红曲是红色的,但是那玩意儿更难弄,听说是酿酒要用到的,会做的人都将这门手艺捂得死死的,一丝一毫都不会透露出来。

  这些红色的染色剂都不容易弄到,黎老太将她的目光放到了野果子上,考虑找一种红色的野果子来给软糕染色。

  红色之外,还要找蓝色、青色的,黎老太记得山上有种野山梅就是蓝色的,等到夏天的时候去山上找找看能不能找到。

  黎老太把她想的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都说了出来,姜芷芸却突然说:“娘,紫薯的颜色其实仔细看一看好像也是蓝色的。”

  “嗯?”黎老太一头雾水,之前不是说紫薯是紫色的吗,怎么会说是蓝色的呢?

  姜芷芸没有解释,她让黎老太稍等,一会儿就能看出来会不会是蓝色了。

  这会儿锅里已经没有蒸着紫薯和米饭了,姜芷芸单独找了一小根紫薯,将其切成小块扔进水里煮着,没一会儿,她将锅里的水给舀出来放进白色陶瓷碗里,果然,碗里的水看上去是一种淡淡的蓝色。

  黎老太的眼睛瞪得熘圆,这、这紫色怎么就变成蓝色了,老三家的怎么像是变戏法的一样,太神奇了吧。

  姜芷芸平时做绣活,对绣线的颜色很是敏感,一旦弄错了某个颜色,虽然不至于让整个绣品被毁,但是效果会有影响,从上等品变成中等品。

  所以,她能够分辨出紫薯的颜色到底是怎么样的,在姜芷芸的操作下,黎老太看到了因为煮的时间长短、紫薯数量不同,最后舀出来水深浅颜色也不一样,在普通人眼里就是蓝色和紫色混杂的颜色。

  因此,姜芷芸也想到了处理红色的办法,不一定要用特别正、像红纸一样的红色,只要带着浅浅的红色就行,其他几个颜色也是一样的。

  有时候入口的东西颜色太深了反而容易让人觉得不适合吃到嘴里,浅一点的就要好很多了,尤其是很得年轻男子、女子的喜欢。

  黎老太和姜芷芸婆媳两人说到兴头上,两人看着满满一锅的紫薯水,决定这会儿就试着用紫薯做蓝蓝色的软糕试试,如果成功了,那她们晚上就告诉黎成志,问他要不要在铺子里卖这种彩色的软糕。

  下午的时间过得很快,黎明德和白志文两人互相交换了文章,又一起讨论了一番,做了每天的基础功课后,就到了该吃晚饭的时间,白志文适时告辞回家。

  黎明瑾也“考教”完了黎明月和黎明康两人的三百千,给了他们一人一块软糕,又玩了一会儿就准备吃饭。

  晚饭时间黎成志他们要继续卖米线,得等到卖过了最后一轮米线,天快黑了他们三人才会回到村外,虽然黎成志他们没有回来,但是到了晚饭时间带颜色的软糕还是被黎老太他们端出来了。

  灶上的活对黎老太她们而言都是熟悉的,当浅蓝紫色的软糕做成功后,她们又尝试加了南瓜的浅黄色软糕以及加了菜汁的浅绿色软糕。

  三种不同颜色的软糕,不仅仅是颜色不同,还有口感和口味的改变,浅蓝色的软糕有了紫薯的甜糯,浅黄色的软糕增加了南瓜的嚼劲,浅绿色软糕有菜叶的清香。

  当软糕被端上桌后,几个孩子的眼睛都亮了,直直地盯着软糕看,尤其黎明康的样子最馋,就像要流口水了一样。

  黎明瑾看着这些软糕,也颇有些心动,暗自庆幸他下午的软糕给弟弟妹妹吃了,他等会儿可以多吃几口。

  平时的软糕姜芷芸没有放糖,这一回既然是要做出来打算卖的,她就酌情添加了不少糖让软糕吃起来甜甜的。

  果然,等软糕吃到嘴里后,几个孩子更喜欢了。

  新的软糕直接成为了家里孩子们目前的心头第一好,自己碗里的吃完了之后眼巴巴地瞅着盘子里那些还没有分配的。

  姜芷芸笑着对他们摇了摇头:“好了,你们几个乖乖吃饭,想吃的话明天才能吃了。”

  今天她们做的软糕多,黎成志和白秀荷他们等会儿回来吃不了几块,可以剩下不少给孩子们明天吃。

  ?作者闲话:感谢对我的支持)

第245章 喜事临门

  夜幕降临之前,黎成志他们回到了上河村,因为他们要错开客人吃饭的时间提前吃晚饭,忙活了这么久之后到家他们其实已经有些饿了,刚巧回来就有软糕吃。

  在尝过了几种软糕之后,不用黎老太和姜芷芸多说,黎成志自己就看到了软糕中的商机。

  当天晚上,黎成志和白秀荷就想要学着做软糕,被黎老太噼头盖脸骂了一顿,现在这么晚了着什么急,明天他们要起这么早不能睡得晚,想要学做软糕明天卖了中午那一轮米线后让白秀荷先回来,到时候姜芷芸再慢慢教白秀荷怎么做这种彩色的软糕。

  其实做软糕真的不复杂,黎老太在看了姜芷芸做的软糕后她对软糕的做法已经了解了七七八八,但是她不熟练,而且在颜色的分辨上姜芷芸更精准,让姜芷芸教白秀荷做出来的才会更好,而且这样软糕卖钱了之后,老大他们更应该分钱给老三他们一家。

  接下来的日子,白秀荷早上跟着黎成志一起去到县城卖米线,等午时过了,她就提前回到上河村,同姜芷芸一起研究软糕。

  五天时间过去,怎么做软糕白秀荷已经学会,只是软糕的颜色调配还没有彻底弄好,但是黎明康的夫子已经回县城了,他得回去上课,姜芷芸只好带着两个孩子一起返回县城,留下白秀荷一个人在村里研究怎么做出好看又好吃的软糕。

  时间就这样慢慢过去,因为研究软糕的缘故,黎家众人没有像之前那样一门心思想着县试怎么样,一直到县试成绩出来后,黎成志听了过来吃饭的客人谈论起才想到还有这回事。

  县试的成绩是在五月下旬第一天公布的,距离县试已经过去了整整一个月,黎成志只关心两个人的成绩,一个是他儿子黎明德,还有一个是他们的邻居兼儿子的师弟白志文。

  刚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米线铺子里正忙着,黎成志不好丢下铺子里的事跑去县衙外看成绩。

  他不去却有人跑过来告诉他——两个孩子都通过了县试,成绩非常好,黎明德一个第一,另一个叫白志文的第二。

  过来告诉黎成志他们这个消息的人是黎成石在县衙外面随便找的一个跑腿的人,给了两文钱让对方跑一趟,多的是人愿意接这样的活。

  黎成志当时正在收碗,手一抖差点把手上的碗摔在地上,他眨了眨眼睛,他家明德考了第二?

  因为黎成志大字不识几个,他一直都只听自家三弟说明德读书不错,继续这样读下去考个秀才不在话下,结果没想到这孩子不声不响地考了个第二回 来吓唬他爹?

  没错,黎成志听到过来报信的人说两个孩子一个是第一,另一个是第二后,默认了自家明德考了第二,根本没有听清人家说的话。

  好在他反应快,手立马稳了下来,将碗给扶住了,没有失态将碗给摔地上。

  白秀荷那时候正在烫米线,她手上的动作也停顿了下来,傻愣愣地看着那个过来报信的人,过了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问:“我家明德考中秀才了?”

  由于之前姜芷芸和黎明德解释过很多次,白秀荷是知道考秀才要通过县试、府试和院试三次考试的,但是一时间黎明德考过县试的消息让她把那些需要记忆的东西忘在了脑后,只余下了最初对考秀才的印象。

  过来报信的人不是第一次做这种事,见识过各式各样的人听到消息的各种反应,白秀荷这样的还算好的。

  忍下来了笑意,那人向白秀荷和黎成志解释道:“咱们县考的只是县试,你家读书郎还不是秀才公呢,想要成为秀才公还得去州城考府试、去府城考院试,不过我看你家读书郎的县试成绩,成为秀才公没问题,等过两年我还来你们铺子报喜,哈哈……”

  白秀荷这时候也反应过来自己闹笑话了,不好意思地理了下头发,在客人善意的催促下赶紧将锅里的米线捞起来。

  黎成志恢复得更快些,他拉住那个过来报信的人在铺子里坐下,说是要给他上一碗高汤米线,辛苦他跑一趟。

  因为黎成志的忽略,等到那个报信的人吃了一碗米线走了,他们都没有注意到黎明德是考了县试第一。

  姜芷芸得到消息比黎成志他们早一些,因为黎成石同样打发了人回家告诉姜芷芸这个消息,县衙到粮西巷的距离更近,姜芷芸知道消息后就开始准备祝贺的东西,等会儿下午了同黎明瑾一起送去大房在县城的宅子里。

  除了米线铺子和粮西巷,黎成石还花了十个铜板请人回趟上河村通知村里的黎老头和黎老太老两口,让他们知道消息后也高兴高兴。

  县试只是考秀才的第一步,黎家人自己知道了就行,没有往外说出去的必要,就像姜家那边一样,姜齐明去年就考过了县试,姜家低调,知道消息的人不多。

  今年姜齐明去参加府试了,按理来说府试的结果会和县试同一天公开,只是府试的结果在州城,送信什么的得晚上一两天。

  一直到第二天下午了,姜家那边才得到消息说姜齐明的府试过了,他距离秀才只剩下最后一个院试。

  得到确切的消息后,姜喻之就立马前往妹妹家告诉妹妹这个好消息。

  就是这两天姜喻之还有一个消息要告诉姜芷芸——他要到县城学堂做夫子了。

  为此,他们一家人都搬来了县城,他们暂时买不起房子,租一个小点的一进小院,够一家人住。

  换成五年前,姜家想要搬来县城住的话,租房子这笔钱是很难拿出来的,因为姜王氏身子不好,经常汤药不离口,药费几乎就要花光姜喻之教学生收的束脩。

  自打五年前有了那根猴子送来的野山参调理身体,姜王氏的身子就好了很多,没有再时常吃药,姜家总算能够攒下来一些钱。

  但是,在下河村姜喻之能够教的孩子越来越少,他看着留在下河村收入会越来越少,才下决心到县城学堂试试。

  姜喻之觉得,自己教的自家儿子这个榆木疙瘩都快要考上秀才了,那他到县城学堂教那些只是童生甚至童生都不是的孩子应该没问题。

  本着这样的想法,姜喻之找黎明德了解了一下县城学堂平时的课程后,自己在家准备了一个月,到县城学堂自荐。

  县城学堂的院长是一个老举人,年轻时在府城那边做过教谕,后来觉得府城的学院规矩多,就到了自己老家县城的学堂做院长,日子过得还不错,对学堂和学子们也挺负责的。

  这位院长见了姜喻之一面,让他给今年刚考上童生的学子上了一节基础的四书课程后,拍板决定留姜喻之在学堂做夫子,考虑到姜喻之在村里还有些学生,院长让姜喻之在一个月之内到学堂报道就行,给他留够了准备时间。

  这一个月刚巧遇上了县试、府试和院试,姜喻之先是空了六天时间陪着儿子去州城参加府试,回来之后就同他私塾里现在还留着的学生们说以后他不再教他们了,如果不想继续学了,可以找他退束脩,如果还想要继续学下去,他会陪着他们一起找新夫子。

  姜喻之花了大半个月把村里那些学生的事情处理好,同时姜老头也在县城找到了一个价钱还算可以的小宅子,一家人花了几天时间收拾家里和新租的宅子,在府试结果出来的前一天,姜家搬到了县城里。

  姜芷芸之前都不知道姜家已经搬到县城来了,她听着娘家大哥说了这段时间的忙碌后,惊喜之余忍不住埋怨了他几句:“大哥,搬家这么大的事你们怎么不提前告诉我们,害得我什么都没有准备不说,还一点忙都没有帮上。”

  “你现在已经是黎家的媳妇了,别老想着娘家的事,再说我看这事也没什么可说的,我们就是租个房子住,又不是买了宅子。”姜喻之面对妹妹的埋怨理直气壮地说自己的理由,“再说你要照顾两个孩子和妹夫忙得很,我们的东西不多,我和你大嫂半天就弄完了。”

  姜芷芸不赞成:“大哥,就算我是黎家的媳妇了我还是姜家的女儿,兄妹之间互相帮助是应该的,你和妹妹我客气什么,石哥白天要去县衙,康儿要去私塾,只有我和瑾哥儿在家,就算我们做不了其他的,帮忙收拾一下宅子还是可以的,大嫂的身子不好,好不容易才恢复些……”

  看着姜芷芸要喋喋不休地继续说下去,姜喻之按住她:“好了好了,我过来一趟就是想告诉你一声,晚上家里别做饭了,你带着成石和两个孩子过来,我和你大嫂都准备好了,庆祝你大哥我到县城学堂做夫子和齐明考过府试,有什么别的事以后再说。”

  姜芷芸拉住马上就想要走的姜喻之,到灶房翻箱倒柜地找出来两条风干的肉干,还有一些能够放一段时日的吃食,统统放在篮子里塞给姜喻之让他带回去:“大哥,这些吃食你要是都不愿意拿,我们晚上哪里好意思过去吃饭。”

  以前两家人的经济状况差不多,姜家隐约比黎家还好些,虽然因为姜王氏吃药的缘故总是没法攒钱,但是姜家人口简单花销也少,不像黎家一大家子人,所有的钱都被黎老太管着,做儿媳妇的姜芷芸手上拮据。

  黎家分家后,大房、二房和三房都各有各的造化,黎成石他们的情况比姜家好多了,姜芷芸每次回娘家就会多多地带东西回去,想着让娘家人的生活好些。

  但实际上,每次姜芷芸带了多少东西去,姜老头就会多多地让她带更多东西走,不让别人有说闲话的机会。

  看着篮子里满满当当但是不算特别值钱的吃食,姜喻之没有拒绝,等会儿妹妹他们过去吃了饭之后让他们也带些吃的回来就行,不算什么。

  于是,姜喻之就那样提着篮子走了。

  巷子里的人家之间是没有秘密的,大家都看到了姜喻之进来前和离开后的样子,等姜喻之走了之后,自认为同姜芷芸关系还不错的就去到她家,同她说话聊天时隐晦地说她对待有些亲戚脸皮太薄了,这样的事有了一次就会有两次,要是不早点解决以后会被缠上摆脱不了。

  不等姜芷芸解释,在旁边帮着姜芷芸给康儿做夏衫的黎明瑾就站出来替他舅舅打抱不平了:“周大婶,刚才那是我舅舅,我舅舅要到县城学堂做夫子,他们刚搬家到县城,还有,我大表哥通过了府试,明年能去府城参加院试,我舅舅过来是告诉我们家里发生了两件喜事,请我们一家去他们家吃饭庆祝下的。”

  还有一句话黎明瑾没说,舅舅才不是你们说的什么穷亲戚上门打秋风,每次他们去了外公和舅舅家,外公他们都会多多地给东西的。

  虽然最后这句话黎明瑾没说,但是他前面的话已经差不多表达了这个意思,能够在县城学堂做夫子的那肯定是秀才公,秀才公怎么可能是穷亲戚,再回想一下人家那穿着打扮气度,想以过来人身份提醒姜芷芸的人登时闹了个大红脸。

  转念一想,黎姜氏的大哥是秀才,还有一个明年就能考上秀才的外侄,一门双秀才,原来黎姜氏的娘家比大家了解的更厉害,难怪一个乡下媳妇,能够把两个孩子教得聪明可爱又懂事乖巧,也能够紧紧地拴住她相公的心。

  想到之前巷子里还有人说什么黎捕头娶黎姜氏做媳妇只是看中了黎姜氏的外貌,现在看来怕是不一定哦。

  ?作者闲话:感谢对我的支持)

第246章 到姜家吃饭

  别人怎么猜想自家的事姜芷芸全当不知道,她应付了几句就开始忙前忙后地收拾等会儿去大哥家要带的东西,旁边看着的人也就不好意再继续待着了,纷纷提着自家的篮子神色略微怪异地离开了。

  人就是这种奇怪的生物,当你以为刚从乡下搬来的邻居比你略差一些,开始一个劲地在邻居身上找到优越感,然而很快被现实扇了一巴掌,认清了人家的情况比想的好得多之后,就不敢随便再上门了。

  姜芷芸松了口气,她其实不太喜欢应付这些“好奇心”过重的邻居,但是在这一片生活,免不了同她们打交道,有些话说太明白就不好了。

  黎明瑾见姜芷芸眉眼之间轻松了些,笑着找他娘表功:“娘,我刚才说得对不对?”

  姜芷芸回头看着他:“嗯?”

  “那些婆婆和伯娘、婶子总算走了,她们也太没眼力见了,咱们都没有不怎么搭理她们,她们还在一旁说个不停。”黎明瑾撇了撇嘴,“不了解咱们家的事乱说什么,有这功夫不如把她们自个儿家里收拾干净些,上次我路过的时候看到周婆婆院里乱糟糟的,她住着也不嫌难受。”

  刚才那一番话由瑾哥儿一个孩子说出来,姜芷芸虽然觉得那样有些不礼貌,但是确实是帮她解决了麻烦,她将说教的话咽下肚,换成了:“瑾哥儿,你已经十三岁了,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你自己心里有数就行,等会儿我去把你弟弟接回来,你和弟弟在家待着,你们爹回来了你们再一起到大舅家去,大舅家的地址你记得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