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珠玉 第171章

作者:M的马甲君 标签: 快穿 近代现代

  钦思闻言,倒也着实嗟叹唏嘘一阵。

  而贾珠说着,便念起心中最为烦难之事,忽地了悟如今钦思到来,且钦思身手过人,倒着实为自己添了一助力。贾珠方将目下棘手之事说了,询问钦思可有良策。钦思闻言蹙眉寻思,倒也赞同贾珠之意,此番惟有寻一时机,将那赵宣当场擒获;又需事先与这受害之人商议好了,令其肯出堂作证方可。如此一来,方能一举铲除赵宣,永绝后患。

  却说自古皆是天理昭昭,报应不爽,此番亦是合该到了那赵宣的末日。话说本县有一户人家,家道殷实。该家当家媳妇早早地去了,惟留下当家的并了一个独女,这闺女生得亦是水灵动人。往昔因了周遭皆是熟识的街坊邻居,便也不避讳,素昔常爱立在那门口,抑或挑起半边帘子打量门外的行人。某一日,便为打那外间街上经过的赵宣瞧了去,那闺女虽当即将帘子放下,忙不迭缩了回去,然仍是为那赵宣眼尖地瞧了个清楚。那赵宣回去后方遣了媒婆来这家当家的跟前提亲,欲娶了他闺女做了小星。这当家的惟有此女,如何肯送去替人做小,便百般不肯,又搪塞到此女已许了外县的亲戚,改日就要送上门去成亲。那赵宣闻罢自是恼羞成怒,便命人放话要挟道若是他胆敢将闺女送出县外成亲,他定要叫他此番赔了闺女又折财。

  那当家的闻知骇得昼夜难安,只得托了人往县衙来,将此事告知县令贾珠。贾珠闻言大喜,此番正愁无法寻个事头抓这赵宣,如今倒是他自己露了出来。随后贾珠得计,便令这通风报信之人回去告知那当家的,只道是此番尽管将闺女嫁人之事声张出去,闹得越大越好,声称欲与了那夫家多少嫁资在内,将那赵宣的劫财劫色之心皆勾引得要不得才好。那传信的人虽不明因由,只得将县令大人这话如实传达与当家的。

  那当家的闻知如何肯信,只道是若是当真依了老爷之言,大张旗鼓地将闺女嫁了,适或惹怒了那赵宣,当真领了人来劫亲,哪里是自己能够抵挡招架的?遂又遣了那人前来询问。贾珠闻言,亦未多说,只道是令那当家的等着,自会见那分晓,随后便将该人打发了。那人回报与当家的,只道是此番县令老爷并未吩咐。

  那当家的正不知如何是好,不料当日夜里,便有两名陌生人前来敲自家的门,家人进屋通报曰来人欲寻了老爷说话。又道是来人短衣打扮,不像是甚尊贵之人,那当家的便令家人将来人领进账房招待。待来人进了屋,方除了头顶的斗笠,正是乔装打扮的贾珠与钦思。当家的见状大惊,忙不迭便要跪下磕头。贾珠见罢忙止了当家的动作,掩住其口,做了噤声的手势。那当家的方悄声询问贾珠来意,贾珠则道此来正是为替当家的拿个主意,如何既能将那赵宣擒获,又能保他一家万事无忧。

  当家的闻言喜不自胜,只道是:“若老爷当真能办成此事,则宛如小的的再生父母。”

  贾珠听罢这话笑曰:“我本为此地父母官,若我不替此地之民做主,谁能替尔等做主?”

  言毕贾珠方授予这当家的秘计,只道是如此如此,这般这般,方万事无忧。那当家的着实佩服,言听计从。

  待三人商议毕,贾珠又令当家的定需将此事告知自家闺女,此事若无她参与其中,亦无法成事。待吩咐妥当,贾珠与钦思二人复又乔装,装成那跟班模样,一道骑马回了府衙。

  此番那当家的便依计,往了县城中大肆宣扬,且向诸乡亲父老发了喜帖,只道是送亲次日,众乡亲可来自家吃喜酒。此外,当家的便连那赵宣的请帖亦是发了。赵宣接了帖子,恨得牙痒痒,不料这当家的竟是胆大包天,彼时尚且警告过他若是胆敢嫁了闺女,小心落得人财两空。未想那当家的竟不拿自己之言当了回事,当着自己的面递了请帖,真真是目中无人。此番这赵宣被气了个七晕八素,哪里还能料到这其间有些蹊跷,遂只顾着寻思报复那当家的。

  待到了送亲之日,当家的早已备好妆奁箱笼,令家人抬了,其后则是新娘的花轿。此番这外县的亲家亦遣了家人来接新娘,从大邑县出发,尚需行个几十里山路,一路倒也林深草密的。一行人从清晨出发,预计待日落之前,赶到夫家,正可拜堂。此番出城行了一多个时辰,行至一山坳处,忽地只见从山背后窜出一伙儿草莽,手持明晃晃的大刀、小臂粗的木棍,将这送亲队伍围了个密不透风,送亲诸人登时骇得双股乱战,不敢动弹。

  随后那伙人中间分散出一条道儿,赵宣便负手腆肚地挤过人群,踱至众人跟前。又趾高气昂地呵斥一声:“还愣着做什么?不想死的话,还不快滚!”

  众人闻言,方回过神来,登时掷下箱笼,一哄而散。

  赵宣见状,啐了一口,道句:“不知死活的东西,就这本事也敢跟爷我叫板!”随后见那花轿孤零零立在该处,亦不闻其内动静。赵宣便摇摇晃晃地趱至轿前伸手掀开轿帘,一面将身子前倾,欲探进轿内。不料刚掀开半边,却冷不丁从轿内伸出一截光鲜澄亮的剑刃,一把撂在那赵宣伸来的脖颈旁。

  赵宣乍见此景,心内惧骇,只听跟前之人说道:“不许动!”正是一男子的声音。

  赵宣不及细想,只觉那剑刃的冷意正割裂着颈上的肌肤,遂亦不敢动弹。待回过神来,拿眼偷偷觑着跟前的新娘。只见那新娘已将盖头掀开,露出一张颇不适观的男子的脸面,依稀可见眉清目秀,只半边脸皆是烧伤,平白将那秀颜毁去。此番赵宣方知着了他人的道,这轿中之人根本不是自己曾见过的那当家的闺女。

  随后那假新娘一把揪住赵宣的衣襟,一手提着赵宣,一手拿剑抵住,一面从轿中步出。随后反手将赵宣一手扭住,迫其转了个身,面朝前方,又拿手箍住赵宣上半身,用剑抵在其颈项前,对赵宣手下说道:“通通不许动!你们谁敢轻举妄动,我便要了他之命!”

  然赵宣到底乃武举出身,身上有些蛮力。此番趁着假新娘说话之际,冷不防使力一把挣开假新娘的禁锢,连滚带爬地躲进自己队伍中。随后方两手叉腰,大笑说道:“此番爷不管你是谁,胆敢单枪匹马与爷相抗,你置好棺材了吗?”

  假新娘闻言,不答此话,将长剑在手中挽了个剑花,冷笑一声,说道:“你当真以为此番惟我一人?”话音刚落,便听一阵密集的脚步声传来,那赵宣等人忙不迭回头一看,只见一群手持兵器之人围将上来,看人数有二十人以上,看装扮,正是方才抬妆奁箱笼的人夫,为首之人正是身着短衫的贾珠。

  却说轿中假扮新娘之人正是钦思,此乃贾珠妙计。令钦思代那家的闺女伴了新娘,再大张旗鼓地命那家送亲,激怒赵宣后引诱其领人前来劫亲。

  那赵宣见状方着了慌,见对方人数亦是不少,硬打起来自己亦不占优。随后只听贾珠说道:“此番擒下贼人者,重重有赏!擒一个,赏纹银一两,擒十个,格外再赏十两!”可知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此言既出,何人闻知不心有所动,登时士气高涨,一并向贼群杀来。

  而这边贾珠与钦思二人,则合力与赵宣相拼。赵宣虽是武举,身手赛于常人,亦知此任县令不同以往,断非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官,亦肯放下书生的身段,亲自操刀上场,方不敢怠慢了。却未料到此番县令竟又添一帮手,纵观此人身手,便知其定非一泛泛之辈,自己成了以一抵二,自是落了下风。此番贾珠与钦思合力之下,那赵宣哪里是对手,两三下便将赵宣擒获。其余衙差则三个五个地擒下那伙贼人,其中亦有跑了的,然总归是擒住的多,逃遁的少。

  命人将赵宣五花大绑了,跪于地上,贾珠则道:“赵宣,你作恶多端,今日之果,皆系你往日之因。本官为将你擒拿归案,整整布了半年的局。单凭衙里差役皂隶,是敌不过你手边这干无赖流氓、打手混混的,本官只得雇人擒贼。训练这帮人,皆本官自行掏的银两,可知本官这一年的俸禄还不够支使。你得此下场,亦是值了……”

☆、第八十五回 不破不立凤凰涅槃(四)

  将赵宣押回县衙大牢关押,贾珠命书办出了告示,告知全县百姓,赵宣已被擒拿归案,同时公布开堂审讯赵宣的时日,曾受其害的百姓届时可来公堂作证。此外贾珠又犒赏擒贼有功的差役,其中有多人乃是贾珠平日里擒获的本地惯于偷鸡摸狗的游民散众,此番从监狱里召集起来,亲自训练拳脚功夫,便是为擒获赵宣做那准备。贾珠事前取诺,若是能擒下赵宣,便允他们将功折罪,释放归家,还有额外的赏银。这干游民闻言,如何不肯,纷纷表示皆愿听从大人之令。

  此番事成,贾珠方依了当初之言,先行按个人擒贼之数,给予奖赏。此番贾珠好笑地发现众人之中,擒贼最多那人通共擒下九人,遂贾珠方赏了那人九两银子,笑曰:“若是再多一人,方赏二十两银子,乃是翻倍的奖赏了。”

  那人见状亦是捶胸顿足,道句:“若早知如此,小的便是追踪几十里之外,亦要抓了那逃遁的人来!……”

  待将赏银分赏完毕,众游民磕头谢恩。贾珠又叮嘱一回曰今后需得洗心革面,重新做人,勿要作恶为害,否则下场方如那赵宣一般。

  而全县百姓闻说赵宣被擒,无不欢欣鼓舞,奔走相告,喜如过节。正所谓墙倒众人推,闻说县令老爷令受害乡民前来作证,这百姓便也纷至沓来,几近踏平县衙的门槛儿。其中尤以那当家的最为兴高采烈,如今祸患已除,他自可光明正大地将闺女嫁了人。那当家的姓周,有乡民方打趣道:“周老儿,你之前取诺,要请乡亲们喝你闺女的喜酒,你可莫要说话不作数啊。”那当家的闻言,一拍胸脯对曰:“知县老爷亦是知道的,那如何作得假?”之后果真于家中置了酒席,款待众人。因贾珠乃是自己一家的恩人,本欲置了银两送往县衙致谢,奈何贾珠恐落了收受贿赂的把柄,只得谢绝了。那当家的方又额外命人制了一匾,题了“为民除害”四字,命人送往县衙来,悬在衙门的横槛之上,对于此物,贾珠倒也笑纳了。只道是亦不枉自己勉力一回,谋划了这许久。

  之后贾珠会同川省的学政一道开堂公审赵宣,经由众多百姓作证,学政剥除赵宣武生的资历,判处赵宣十条罪状。先行将赵宣押入大牢,又将此案上报刑部。之后刑部批准,方将赵宣转押至成都府,拟于金秋问斩。

  另一边,且说此番贾珠擒获赵宣,钦思功劳不小,亦系功德一件。此番钦思待于大邑县已逾三月,待将赵宣一事了却,便提出告辞。只道是自五皇子外任山西巡抚,好不容易出了京,他至今尚未北上拜望一回,不比你们在京的可时常见到。此番与贾珠道别,正可就此北上,越秦岭,渡散关,从陕西取道前往山西。贾珠知晓留之不住,亦不敢十分留,赠了钦思程仪,亲自骑马送钦思出了大邑县。

  二人话别一回,道是自钦思出了京,多年来亦难得面见一回,今日分别,日后尚不知多久方能重逢。钦思则道,能于川省面见贾珠一次,亦算缘分,像其余诸人,煦玉孝华,便是出了京,亦不曾见着一回;更勿论那先去了的柳菥,今生皆无再见之机。此番二人说到伤感处,亦相顾黯然,洒了些别泪。

  待别了钦思,打道回府。贾珠便也格外思念起煦玉来,进了书房,又写了封信,将钦思别去之事说了一通。期间将自己从煦玉那处携来的撰扇撑开,又从身上取出煦玉的那半块玉玦打量一回,径自出了半个时辰的神,想了些有的没的。待回过神来,只见那笔尖上的墨汁皆干了,只得又重新润了一回,信上吩咐煦玉好生将养,以便日后归京团聚。待将信写罢,装了信封,放进拜匣中。又见拜匣中已积了几封信了,想来剪纸已去了数日,亦不知到了何地,此番写的这些,需得等他回来,方能再行送去。此番这事也不必细述。

  却说贾珠在任三载,施政亦是因地制宜。第一年的最初半年,重在剪除此地毒瘤,擒下赵宣。自此,大邑县内的盗窃、命案减了十之八|九,此外更是一县除害,福泽临县。之后半年并了第二年,则重在兴修水利、劝课农桑。大邑多山地,贾珠方鼓励当地百姓筑池修渠,如此方引水上山灌溉。此外又鼓励乡民发展副业,诸如平坦之处种植粮食菜蔬,山坡等地则种植果树桑林,林间亦不可忽视野味的产出。如此一来,自可地尽其用,且四季皆有收获矣。在任第三年,贾珠则重在重修县学,与川省的学政商议,筹措款项,聘请教习。

  纵观贾珠在任三载,善政说来虽不过几项,然件件皆是费尽心思,至关紧要之事。最终任期既满,贾珠离县归京之时,大邑百姓携老带幼、夹道欢送,贾珠从座轿窗口望见此景,就此湿了眼角,暗忖若非因了欲回京与煦玉相见,自己对了此地,倒还当真有些割舍不下。忆起县衙门前所悬的“为民除害”四字,心下只道是自己虽算不得一世名臣贤相,然既来此处上任,便也励精图治,求个问心无愧。

  出了川省境内,贾珠先行沿江东上,到江宁应麟的祠堂并了坟茔跟前祭拜一回,见到在应麟祖屋守丧的则谨,贾珠方留于此处,与则谨叙了几日。随后辞别则谨,回原籍探视一回族人,吟诗亲自接入。原籍的面貌与从前相较,已是焕然一新,生机盎然,贾珠见状,终是安下心来。此番面见吟诗,贾珠将吟诗狠赞一通。倒将吟诗赞得羞赧,拿手直搔脸颊。吟诗又取出几封信,托贾珠入京之后交与煦玉。在原籍住了几日,侍奉于贾政王夫人跟前,全了天伦,随后方辞别众亲北上归京。

  此番北上,可谓是迫不及待,早遣了剪纸快马进京通报。待还有两日抵京,贾珠亦是按捺不住,将马车行李留与郑文等人慢慢儿押送回来,自己则领着润笔泼墨两人骑马进京,提前半日便行至城外的驿站,正值日落时分。

  另一边,此番出城迎接的诸亲友,有在城内迎接的,有在城外洒泪亭迎接的,自不必赘述。单说煦玉,此番煦玉较了贾珠,更早归京。回京即官升一级,擢升礼部侍郎。闻知贾珠归京之日,已是提前一日便乘车前往城外三十里的驿站等候。彼时煦玉赶到驿站之时,亦是将要日落之时,只道是按着时日,贾珠大抵明日方到。不料堪堪下了马车,正待进入宿店,便乍闻由远而近的一阵马蹄声……

  却说那飞马而来之人正是贾珠,在策马而来的途中,贾珠远远地便望见,在那宿店之前,那人身着夹袄,手持撰扇,长身而立,宛若素梨月下,玉树琼枝。从西面天空投下的一抹夕阳的光,将他的侧颜映上几许绯色。头顶上方,一行排雁缓缓掠过天际。见罢此景,贾珠只觉仿佛步入一幅古映画一般。分离三载,此番骤然重逢,只如梦境那样不真实。不自觉地勒了马,减缓速度,小跑而来,只见眼前那人闻声,转过头来。一个骑在马上,一个立在地下,四目相对:

  “珠儿?!”

  “这些年来,每回皆是我于城外候你归来;这一次,总算轮到你候我一回……”

  ……

  至于贾珠归京之后的事,好歹此番仍回了部里任职,官升一级,任了主事,自此可得留于京中。却说煦玉归京之后,便将千霜唤来,得知贾珠将贾氏名下的店铺田庄低价转手之事。煦玉随即按了千霜所出名录,将贾珠所有出手的店铺田庄尽数回购。因这些店铺田庄皆是寻了相熟之人出手,遂此番回购,倒也未曾遭逢高价欺诈之事。而事后贾珠闻知此事,喜得无可无不可,抱着煦玉猛亲一口,他本欲自己进京后筹了银子,将转手的庄子店铺逐一赎回,如今竟无此必要了。而贾珠自此便随煦玉居于林府,总算实现了追随煦玉一道的承诺。而待黛玉回府省亲之时,煦玉方对弟妹二人坦言了自己与贾珠之情。

  一载过后,熙玉的次子降生,熙玉夫妇二人方将年仅两周岁的长子过继与煦玉。却说此事亦奇,这长子生得倒也不肖熙玉的容貌,更像其祖林海之貌,遂较了熙玉,倒更似煦玉。按了族谱,林家这辈为“灿”字辈,煦玉替此子取名为“林灿章”,珠玉二人将那块分开的林家祖传玉玦合二为一,传与灿章佩戴。自此,灿章唤煦玉为爹,唤贾珠为二爹爹,林家长房后继有人。而在这之后,长房长子又经历了何等严苛的敦促教导,则是后话了。

  另一边,却说五皇子于山西任职期间,经营多年,将那干蠢蠢欲动的北方部族皆收拾得服服帖帖,北境由此迎来本朝史上最为太平的一段时期。

  故事结束,结局关情,有诗云:

  “同心两情今再联,珠联玉合把代传。

  打破情关露真面,生生世世守前缘。”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