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郎家的赘婿首辅 第263章

作者:路归途 标签: 生子 穿越重生

  宛南州的齐老板同胡老板一个定价——他从唐州运到宛南就四五天的功夫,有啥大的消耗?

  再者,这料子好是好,只是这会,除了梁从,其他两位老板也担忧,怕加的高了卖不出去,毕竟加了麻丝,时下人都轻贱麻的。

  有人还觉得麻衣晦气——家中服丧可不得穿粗麻衣么。

  种种情况下,流光绸最终定价是不高的。却说胡老板,运了货走水路轻快,四日便到了两浙州城,这两年靠着椰货发了一通,买下了两浙的铺子,雇了两个小二,这几日天天一人在码头候着。

  见到了老板回来,便早早备好了车,开始拉货。

  胡老板铺子便叫胡记杂货,盖因他卖的杂,洗澡的椰皂,吃食的椰蓉椰糖,还有早期压着的稀奇古怪卖不出的玩意。自然椰货是卖的最快的。如今添了一匹匹的料子。

  “小心些,莫要磕了碰了,那些流光绸都架在高处,别挨着地小心潮。”胡老板一一吩咐。

  两浙州城样样都好,就是天气略潮了些。

  “门外那车不要搬了,我亲自送一趟,你们看着铺子。”胡老板见自家的货捋踏实了,这才起身去门外,送到了钱府。

  原来还是两浙州城里大商贾的钱老板。

  胡老板当日应下替黎老板跑腿送人情,这是实诚真心地,后来一听钱老板在两浙的家底,那更是多了一层有心交好。他一个外来的小商贾,如今黎老板送上来的关系,自然是要抓住了。

  送到了钱府,胡老板人都没见到,钱老板人没在府里,不过钱府人客气,留他喝了一盏茶,东西留下了,送他出门。

  没搭上关系,胡老板也只能作罢。

  第二天,胡记杂货就上新的了。

  “流光绸?这名字稀奇,胡老板你这店里怎么都是稀罕玩意,听都没听过。”此人是来买椰皂的,她家椰皂用完了,“椰皂回来了吗?我先来五块。”

  胡老板让伙计包椰皂,他自己扯了一块样布,说:“您瞧瞧,昭州来的好东西,素色的没花样一匹三两银子,您要是买一丈也就七百五十文,现在买还送一块小方帕。”

  他学着黎老板在唐州时买卖来做。

  本来拿了椰皂就走的妇人,这下子目光是移不开,走不动道了。

  “哟,这颜色好啊,看着怎么还发光呢。”

  “您是好眼神,如今在店里光色不太好,要是拿到大太阳底下,做身衣裳,一走路一动,这料子才好看,您摸摸,滑溜溜的,凉快啊。”胡老板让客人上手。

  这一摸,当即是心动要了。

  “来一匹的。”

  “还有旁的颜色您要不要瞧瞧?带花样的也有。”胡老板被眼前妇人痛快要了一匹惊到了,忙是推销旁的。

  最后嘛,一匹的流光绸,变成了各色来两丈,还多花了几百文钱。有一自然是有二,胡老板本来还想着新东西,肯定会和当初第一次卖椰皂那般,先磨难磨难,可没成想卖的顺,卖的快。

  到了后来,胡老板有些忍不住想涨价,但想了下还是作罢。

  他是外地商,如今立足此地有了铺子,那就不是走商了,做的就是招牌诚信二字,又答应过黎老板,要是以后传出去了,黎老板不给他货如何是好?

  还是算了。

  宛南州的齐老板也是如此。

  东西拿回去了,卖的好、快,一丈两丈散的卖的多,通常是两丈素的加一丈带花样的这般搭,这三四长衣料下来,成年高挑个子的女郎能做一身衣裳,还够富裕的。

  若是身量小的孩子,那便能做两三身。

  八月的天,天气正热,中原的夏日便是立秋了,还有几天的秋老虎。城中小门小户的妇人,买了流光绸回去,这料子轻盈稀奇还漂亮,家中未出阁的女儿都喜欢,是缠着她做衣裳。

  那便做吧。

  “阿娘,这花边的好看,做裙摆滚一边。”女郎缠着母亲撒娇。

  “好好好,给你拿这个做裙摆。”

  母亲自然是应是,做女人的也就是在家中这几年能清闲快乐些,若是嫁人了,便没这般日子,这料子虽是略贵一些,但这边多些,那边再短一些便成了。

  “我瞧着齐老板给的富足,给你做一身,下来还能给你弟弟做个肚兜。”

  女郎便捂嘴笑话,“他两岁便穿粉穿绿的。”去床上逗弟弟玩了。

  不足三日,衣裳就做好了,款式也是时下年轻女郎多爱穿的,上头是圆领的大袖短袄,下头是裙子。粉袄配绿裙,竟是意外的鲜艳明亮。

  胸前那块还将下头绿织花剪了下来缝了上去。

  “快去换上,我瞧瞧。”

  等年轻女郎换上了新衣,母亲顿时满意眼底都是笑意,摩挲着女儿的手臂,“真跟我年轻时一样。”

  “那是自然,若是阿娘不好看,怎么会生的我如此。”女郎嘴甜,又撒娇问阿娘能不能去手帕交的阿姐家中玩玩。

  母亲怎会不知女儿心意,得了新衣自然要穿出去。

  “走吧。一起去串门。”

  母亲抱着弟弟,女郎跟在旁边,她一走路,裙摆底下的花纹图案便晃动,两巷子之间没多少距离,可这一路走去,多得是阿婶嫂子夸她。

  “诶呦,你这是不怕麻烦,这裙子怎么绣了这么多花。”

  妇人便笑道:“哪里有这个功夫绣花,这是料子上本来就有的。”

  “哟,不少钱吧?你也是够能花的。”

  “也还好,齐老板铺子的新货,听说是昭州的东西,一丈不到一两银子,里头还掺着蚕丝,天热,孩子穿了也凉快。”

  众人一听惨了蚕丝,当即便觉得不贵,有的是想伸手摸摸,可一看顿时不好下手,这料子瞧着十分矜贵,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波光粼粼的,随着走动,步步能生一朵花似得。

  “你家大娘这一身用了多少?我回头也买一买给我家闺女做一身。”

  “好东西是不贵哈。”

  “诶呦你家大娘模样好,这颜色娇嫩,穿身上了像是官家小姐似得。”

  “谁说不是呢,咱们寻常百姓哪里能穿得上蚕丝的东西。”

  可如今穿上了,还不算太贵。母女二人一路走,一路有人问,说的是口干舌燥,人人都知道齐老板铺子里头上了新货,是没听过昭州来的料子,惨了蚕丝的,颜色好,又软又滑的,做起衣裳可好看了……

  等到了交好的人家里,门一开,年长几岁的阿姐便惊讶道:“呀,哪里来的漂亮金贵妹妹啊,怎么穿的如此贵重。”

  “阿姐,不贵重的。”女郎笑的亲热挽阿姐手臂。

  这一说又是一通。可俩个女孩关系好,亲热坐在一起,那阿姐本来是热的心烦意燥的,胳膊挨着妹妹便觉得凉快,手一摸,料子滑溜溜的还带着一丝丝的凉意。

  “这东西好啊,价贵吧?”

  不贵的。

  没几日,齐老板的铺子门槛快被踩塌了,是上门就问流光绸的。原想着自己这次进了不少,流光绸素的就有一千匹,应当能卖到来年春夏热的时候,可看到每天门口络绎不绝的客人,你要两丈,我要三丈的,这样下去,怕是不要几个月就没了。

  宛南州、两浙州城是掀起了一股流光绸的风。

  时下小门小户的家中女子多是爱这款料子,尤其是两浙女郎爱穿戴,衣裳款式琢磨出花来,这些女郎不像官家小姐,没那么多拘束规矩,只能被锁在后院中。

  这些女郎可是会走路上街串门的。

  三三两两的结伴同行,有家人作陪,庙里上香的,看景的,出去买胭脂水粉的,两州城中的百姓便会发现,城中年轻女郎皆是一身娇嫩颜色装扮,身上衣服好看,衬的人也好看。

  哪怕模样不是顶漂亮的,可几人走在一起,嬉笑怒骂皆是年轻女郎的风情——换句话说氛围感就上来了。

  州城中读书人便爱瞧着,还有人写了诗句,赞美这道光景。

  流光绸成了中原两浙女子追捧的潮流。而京中的货才上才卖。兰香阁上了流光绸,定价自然是梁从说好的,他们梁家铺子多,这两年靠着昭州货又买了两个新铺子。

  这新铺子全是他打点,卖的就是昭州东西。挂牌还是兰香阁。老客人都知晓,平安街南北两铺子的兰香阁卖的都是南边送来的东西,价钱便宜好用,但就是量少,一上货,没一会就没了,每天放货就那几个点,得靠家里仆人提早去买去蹲。

  可真是烦死了。

  若是问贵女,既是这般麻烦,换一家便成了。

  “那可不成,我用惯了椰皂,换别的胰子老觉得有味。”

  今日兰香阁又上了昭州货,外出采买的婆子跟小姐汇报,说:“叫流光绸,说是蚕丝掺了苎麻丝,颜色有三种还带花样的……”

  “多钱?”贵女一听麻丝便不乐意。

  婆子说了价钱,“素色的四两,花样的六两。”

  “这般便宜啊,指定不是什么好东西。”贵女如是说,既是不贵,穿不到身上,可没见过,便指使婆子都买来她瞧瞧看。

  要是东西差了,那就打发底下丫头用,若是瞧着还成,随便做点什么小玩意,这样便宜的东西哪里配做衣裳上身使。

  第二日婆子是好不容易抢到了手,拿了回去给小姐看。

  贵女一瞧颜色就爱不释手,可一想到这料子价低,岂不是人人都能买都能穿,她上了身便掉了身份,气恼的丢桌上,说:“兰香阁的老板也不知道多要些价,这料子我瞧着二三十两也是值得。”

  “诶呦小姑奶奶别气了。”奶妈在旁劝,也看出娇小姐是中意这料子的,只是下不了身份,便哄说:“这料子倒是软,自是配不上小姐身份,不过做一身寻常衣裳家里穿穿,穿坏了扔掉便是。”

  贵女是高兴的,面上不显,说了句随便吧既是买来了别浪费了。

  奶妈便让丫头将料子送到针线房,只说是给小姐做衣裳,针线房不敢耽搁,一摸料子是夏日穿的轻薄,便赶着时间做,又是绣花又是裁剪,几人通力,不出两日就做好了——带刺绣款。

  时间赶,刺绣也没多少,就是袖口领口沾了点边,别空荡荡的不成样。

  贵女见了,想着在家中穿也不碍事,便换了衣裳,一上身便眉头展开,她是金银玉石戴的多了,如今这一身倒是和发髻首饰不配,让丫鬟摘了许多,简简单单梳了发髻,一下子头轻快了,身上也轻快,凉快许多。

  没几日,二哥来院子看她,送了些外头新鲜花样。

  “你这打扮倒是素净,光坐在那不说话了,像是饮风食露的仙女,比你往日瞧着好。”二哥大实话道。

  这贵女面上恼亲二哥这么说她——什么不说话就好。可心里是觉得被夸了,满身的首饰金玉贵气,如何比得上清雅高洁的仙女呢?

  于是嘛,京里的贵女们小圈子里也流行起了流光绸。

  九月初没几日,黎周周带着大队人马车辆回来了。不算空车,还带了一些北面好放的东西,不过不多。黎周周打算再买一个铺子,卖这些。

  进了昭州城,百姓们夹道欢迎,商贾们迎了上前问候。

  黎周周一一拱手寒暄了些,一路进了黎府。

  黎老板的规矩如今昭州城的商贾们都晓得,回来了先回府休息两日,之后便是算账的算账,开会的开会,你就是现在再急再好奇,往黎老板跟前凑,还不如问问同行的掌事。

  于是几位掌事被围住了。

  “卖的如何了?这次过去我瞧着好像是比以往多了些日子。”意思货太多肯定卖的艰难不容易吧?

  有人自然说起上次也时日久,“没准去了两浙呢。”倒是知道原委的。

  掌事则是说:“没去旁的地,主要是货多,路上慢了些,再加上下了几次雨,这路不像咱们水泥路这般好走,难走的厉害。”

  这倒是,如今走惯了水泥路,再走那土路可真不习惯。

  众人感叹拍了拍顾大人马屁,又说回了正事,问丝麻卖的如何,价钱几何。这也不是要遮掩的秘密,掌事就说了,众人一听,虽是卖的多了些,但也没想象中的多,有些人本来心里满缸的酸醋,这下子略好了些。

  本来还想,没人要的椰子,黎老板都能出口要一百文一块椰皂,如今换到了丝麻料子,不得一匹卖个四五两的,如今素色的才二两半——

  自然二两半也不少了,可也没当初椰皂那般的夸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