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我一下,马上暴富 第118章

作者:甜椒冰茶 标签: 爽文 快穿 励志人生 穿越重生

  “数学和英语的教材。”他在各处都放了一些王炸,“既可以用于学习,又可以助眠。如果有亲戚家的熊孩子出现喧哗病房,还可以祭出这些书,让他们吃个大亏,可谓是一举多得的神书。”

  月满书屋开业经营的第二个月,因了三甲医院的大力加持,图书出货量骤然暴增,达到了每周平均五百本的惊人数字。再算上咖啡简餐的近万块收入,与网店零星的销售额,月满书屋拥有了挂牌以后,有史以来最高的净利润——两万九千六百七十八元。

  抹掉房租水电人工,还能净赚一万七千余元。图书收入比例,也占到了前所未有的百分之七十——一个被沈珏认为“健康”的比例。

  褚何如坐在收银台前按计算器。按了又按,确认数字没错,又忍不住,在一万七千六百后面,按下了一个乘以十二。

  “二、二十万!……”他不由得惊叫起来,“老沈,我们这样做,店里一年能赚二十万!”

  沈珏皱了皱眉。帐是不能这样算的。隔壁的省立医院,现下的确是与他们建立起了长期合作关系没错。但第一批次的大批采购后面,等待着他们的,将会是逐渐趋于平均的折旧换新。

  看了看账目上的盈余款项,沈珏道:“这钱不能留。”

  褚何如:“?”

  沈珏:“投钱,开分店。”

  明明只有一万七,他想,还不及他专心炒一个暑假股票赚到的钱。

  压根没有能周转运作的资金,还敢把话讲得这样掷地有声,也许只是因为实体书店行业,实在太过萧条了。

第134章 玦满月盈望书香(7)

  嘴上说是开分店, 实际上,沈珏更想找个机会金蝉脱壳,把这间出于三不沾地带的书屋“总店”给处理掉。

  月满书屋现在这个选址, 租金算不上很便宜, 又缺乏固定对口的客源。医院职工和小区居民,天然不是书店的忠实宾客,附近学生,只在寒暑假时才会冒头。书屋品牌打出来以前, 没有流量借势,想要做到比较大的销量,纯属天方夜谭。

  换地经营, 这个念头沈珏早就有了。只是手头局促, 一万七千块余款,只能再交一期房租,既买不起地,也没余钱装修。拎包入住、亟待转租的店铺, 没那么容易能物色到。

  沈珏把目标主要放在高教园区、文化街区、大学与火车站附近,线上线下,找寻了好一阵子。

  他的思路是, 需要有稳定、充裕的客流量, 也需要这些潜在顾客,确实有读书、买书的愿望。学生和文化群体首当其冲,然后就是火车站客车站附近打发时间的差旅人士。

  这其中,大学校园是他最中意的区域。

  大学生这一族群, 相较中小学生, 手里掌握更多的流动资金;相较社会人, 又抱有更炽热的求知欲和闲散时间。多种品类的图书, 都能够在大学环境中卖得很好。教参、网路小说、入门级别的社论书籍、更生僻偏门一些的文艺书刊,都能够在大学里找到自己的受众。

  月满书屋从前的经营路线不接地气,赚不到钱,与店铺选址偏差有莫大的关系。若是能将整店迁到学术氛围更为浓厚的片区,想必沈恒和傅明玉喜欢的那一些生僻冷门书籍,也能找到爱好、珍视它们的好读者。

  后来的一星期间,每到褚何如当班,沈珏就自己出去溜达。

  与省立医院建立图书专供关系以后,本区社媒认为此事是一桩美谈,专门做了一个豆腐块大小的报道,宣传了医院的人性化治疗和图书角工程,捎带上月满书屋,也小小地出名了一把。

  此后,附近的几间私立诊所、以及居民社区里的图书室,都来找月满书屋谈合作。成为多个合作方的供应商,月满书屋的日常零售KPI压力随之下降,因此,沈珏才能把店丢给不那么精明的褚何如,自己出去谋求下一阶段的发展之路。

  看他那晃悠晃悠、四处闲逛的状态,却与游山玩水无异。但玩着玩着,还真给他找到一间合适的二手店铺。

  那是林州本地最高学府,林州大学某个分校区后门的一家小书店,位置极优,正正好好卡在后门门边,镇守三关。学生老师出入,都必得经过这家店门口。

  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来得巧。林州大学这个分校区是本校部扩招改组后,收了原本的田地新建的。而这家书店,则是原来村子里唯一一个文印店。

  文印店老板审时度势,窥见商机。分校区动工,文印店也随即拓展业务。到校区落成,文印店摇身一变,成为集文印、论文装订、教材读物贩售等全产业为一体的大学专属文化小商城,经营至今,已有二十几年。

  钱赚够了,年岁长了,老板准备洗手还家。林州大学相中这块黄金地皮,正在与老板拉锯谈判。

  黄金地段,面积合宜,自带简装,颇有口碑,错过这个村就没这个店的好机会。只是万般皆好,拿一万七去和林州大学这个庞然大物博门前一块小小窝边地,就是自讨没趣了。

  听完文印老板介绍情况,沈珏悻悻而归。

  路上有一度,他把手机捏在手里,搓来搓去,来回翻通讯录。书店经营与短线炒股不同,是磨尽耐心的拉锯战。是否要出声请教他那位商运亨通的远房二叔呢?

  过去,金锡铖说过许多次有困难记得找他。求学时期,他也一直在经济上尽心尽力地资助沈珏。沈珏有把握,假若自己开口求助,对方少不得会给出一笔可观的注资,说不定还会出面与林州大学商谈,以帮月满书屋拿下那一间微不足道的小书屋。

  但他始终存有疑虑。金锡铖若真如他自己所说,是一个注重文化建设、爱好艺术的商人,那么沈恒与傅明玉经营书屋的十几年间,他为何不伸援手,非要到眼下才来施舍善心?

  说到底,他仍是很难信任金锡铖。那个电话号码,他终究也没能拨出去。

  考察完一轮,他回到月满书屋。临近开学,各家初中高中都忙着提早补课,没了学生,店里白天来的人更少了。

  季节更替,店里陈设的书也要跟着换。趁着人少,沈珏和褚何如一道把店里的书更迭过一批。教参、考卷、青春小说、动漫画册,都减少数量往里收。新进来的一批心理类、经济图书,则替代了空出来的位置。

  傍晚,褚何如下班回家,留沈珏一个人看店。接近打烊时,他想起来收进去的书,还有一部分是既刊杂志。二手倒二手,这下就更不好卖了,不如挂到网店上去,兴许还能遇到千里之外的有缘买家。

  这样想着,沈珏提前半小时关了店门,自己攀梯子上阁楼去拿书。

  夜色昏沉,阁楼里已没有一丝光。沈珏打开手机自带的电筒,往黑暗里照。正清点书目时,他余光瞥见一道澄黄的亮堂影子,不由皱了皱眉,愣怔了一下。

  像是什么金属折射出的光辉。

  但这阁楼上,向来没有黄铜制品。他记得第一次上阁楼时,货架上放着一把大铁锅,还堆着一叠天青色的汉服长衫。就算铁锅柄反光,那也该是白铁色的,哪来的澄黄色影子?

  沈珏弓着身子起来,手机光源往前,去照那道影子的来处。

  又是那只紧紧占满阁楼空间的货架。白色孔形灯影晃动了几下,把货架上的置物照得一清二楚。没有铁锅,也没有天青色的长衫了。空空的铁格栅上,放着一件小小的金黄色圆饼。

  顶着秋老虎在外跑了一天,沈珏本有些迷迷瞪瞪。这会儿,他彻底清醒了。

  铁锅和汉服都挺占地方的,他亲眼见过,记忆中也确实有它们曾粉墨登场的片段。不是什么灵异造物,就是普普通通的日常用物。凭空消失,无论如何讲不通。

  金黄色圆饼被他拿过来,捞在手中仔细揣摩。近了能看清楚,那是一只金色的怀表,表周遭嵌着一圈切细的红宝石。表没有再走了,沉默不语地躺在他的手心里。

  以怀表的小巧体型来说,它的重量,显然过于沉了。压在他的手里,也压在他的心上。

  他抓着怀表,沿着梯子攀回到书屋里。顶上的日光灯惨白惨白地打着,照得整个房间有如生硬布景。

  在这惨淡的白光下,沈珏打开表盖。发条早就卸劲,时针分针停止走动。表盒底层镌刻着一张珐琅绘的玫瑰圣母小像,气质端庄秀美,画工丝丝精细,即使不懂行,也知这只怀表身价不菲。

  蓦地,一个念头蹿入沈珏的脑海。

  ——这表拿去卖了,肯定能换一大笔钱。

  不做鉴定,也不需要专家到场,单就这里拿眼看,也晓得这只怀表并非凡品。若是拿去市场上找人收了,肯定能好赚一笔。

  那么,即是不给金锡铖打电话,他也不必再为月满书屋的发展资金犯愁。

  这个想法来得有些蹊跷,像个魔鬼的影子似的,晃晃悠悠,在他的脑壳里生搅合。有那么几分钟,沈珏差点就迷迷糊糊,跟着跑了。

  还好,总体来说,沈珏一直都还是个理智的人。把金灿灿的小玩意儿丢回口袋,坐到电脑前搜索本地古玩市场的讯息时,沈珏的神经平复下来。他也意识到了刚才那一瞬间,被他忽略掉的两个事实。

  第一件是,怀表在月满书屋的阁楼货架中找到的,却没有任何证据能够证明,这怀表与他们沈家有关。即便有家族传承的关系,那怀表的归属,可能也在这片商铺的地产商手中。

  无主的文物不是他的,应该要上交国家才对。

  至于第二件——

  文物不文物的,还不是他自己的妄想吗?说不定,这只怀表只是一件普通的工艺品。就算是传家的宝藏,那也往往是藏在百年老宅的某个角落里,不可能出现在平平无奇出租屋的阁楼上。

  把事情想清楚了,一时间冒出的热念也就消弭无踪。第二天,沈珏起了个大早,转乘几趟公交,到了城郊市场的古玩城。

  原是想找老手做个鉴定再说,但不知怎么的,越是靠近古玩城门口,他的脚步就越是慢。

  清晨是安静的,古玩城的窄道中却挤得可怕。高仿,山寨,赝品。虚假的风霜刻痕,伪造的漆红印章。崭新的泼墨油彩,拙劣的刀工雕刻。便有百分之一的真,其中也掺和了百分之九十九的谎言。

  看一眼沈珏就知道,这里不仅东西假,连人也假。

  他怎么会觉得,这种地方会给他答案?

  紧紧攥着兜中的怀表,他从古玩城里草草转了一圈出来,再无犹疑,一口气拨出了本市的文保热线电话。

  这只金怀表,是不一样的。他从一开始,就不应在这件事上动摇。

  *

  月满书屋一下子被挤得水泄不通,登上本地论坛热门词条榜首,只是两三天之间的事。

  给文保局的一通电话以后,没到半天,就有供职于林州博物馆的考古学者登门,现场鉴定金怀表的年代,追本溯源,明证它的身份。沈珏在旁看着他们左看右看,严肃认真地查阅文献,一颗吊着的心总算放了下来。

  很快,金怀表被认定为重要文物,转运送至林州博物馆,经历更多专业检查,出具详细的分析报告。沈珏也被博物馆邀请,询问他发现金怀表的始末。沈珏据实以答,说是在书店中收拾杂物时发现的,但瞒去了阁楼上货柜吞吐物件的疑云。

  分析报告送出来后,他作为文物的第一发现者和报告者,也得以获得了这份一手消息。

  这块金怀表原是三百年前,大夏时代的造物。从表身的熔铸工艺与画像内容来看,这块怀表应是西方传教士东渡大夏访学时,随身携带的私人钟表。

  几位来自博物馆和林州大学的教授,专程到访满月书屋,来与沈珏见面握手,表达他们的谢意。

  他们告诉沈珏,这块怀表的意义非凡。它首先将会是现有可查证的、最早出现在大夏时代的私人钟表。其次,它的出现,标致着早在断代判定出来的年代,已有传教士来到大夏活动。这一发现,将大夏中后期,东西方民间首次文化交流往来的时间,足足往前提前了十几年。

  文物发现、学者到访后,闻声而来的就是本地的新闻媒体记者。他们嗅觉非一般的敏锐,专门游猎在都市中,寻找有故事的猎物,来到月满书屋,四周打听一圈后,他们就意识到这里有他们最想要的爆点。

  数十年如一日,清贫坚守在本地的小书屋;经营不善濒临倒闭边缘,子承父业继守初心。自身难保却愿意让利出力,为医院创建温暖图书角;发现文物“拾金不昧”,果断上交给国家,为文史研究事业添砖加瓦……

  记者媒体见到故事,向来有如苍蝇闻到血。一块金怀表,一桩举手之劳的善行,就使得月满书屋在几天间鱼跃龙门,成了林州市内最热门的网红打卡书店。

  时值开学季,各地大学生匆匆返校,为城市带来蓬勃生机,也带来名为开学季的商机。

  可是现在,月满书屋已不需要硬生生去贴靠大学生与高教园区了。

  许多年轻人,在节假日坐一个半小时公交穿过大半个城市,就是为了到访一次月满书屋,买书买咖啡,拍照合影留念,好赶上最新的时尚潮流。

  这名声甚至还传去了周边县市,观光旅游网上,月满书屋被标为景点,赫然陈列在诸多花团锦簇之中。

  林州大学也向他们递来橄榄枝。他们听说了月满书屋有意向在他们的分校区后门开第二家分店的事情,很是支持,愿意将那间小店的地皮平价租赁给他。

  合同在跑,客人增加。仅有沈珏和褚何如两个人,哪里忙得过来。一时半会补人不易,沈恒和傅明玉也来帮忙,四个人八只手,每日进出忙碌,连喝水喘气,都要见缝插针。

  繁忙的时候,沈珏却总惦念着二楼顶上的小阁楼,与那个把空间占得满当当的大货架。

  他抽出时间,有意往货架的置物搁板上放了些书,还拍照留了念,记录下东西的位置。

  到底是野猫、小偷,还是科学解释不了的灵异事件,他总要找到个答案。

第135章 玦满月盈望书香(8)

  此后的一个月里, 沈珏想起来,就上楼去看一眼。书没有消失,仍然躺在最开始他搁进去的那个位置上, 甚至还蒙上了一层薄灰。不需要对照相片, 也晓得没有任何生物或是非生物动过它。

  周末家中的饭桌上,沈珏若无其事,问起沈恒和傅明玉阁楼里那只货架的来处。父母在他提醒下,好不容易才将那货架想起来, 互相看看,彼此补充,把完整的出处说给他。

  “怀着你的那年, 月满书屋搬迁过一次。”

  “书店本来是开在一个居民区里的, 面积比现在大一倍,宽敞不少。”

  “可是社区要做改造,有意引入新的商业设施。租金翻倍,我们缴不起, 只能换一个地方。”

  “找了好久找不到合适的地方。当时我们以为这次走到头了,可能必须得放弃做书店。你妈妈就说,想把那只货架留下, 做纪念。”

  傅明玉笑得眼睛弯弯:“但你出生以后, 我们运气变得特别好。谁能想得到,合适的店铺,就在医院旁边呢?我们出院那天,新的店面也谈好了, 月满书屋才能继续开下去。”

  沈恒也笑得舒展:“货架呢, 它陪我们经历了困难的时间。虽然和新的装修风格不契合, 也不舍得丢了。我们就把它放在阁楼上面空置着, 这也算是一段宝贵的记忆吧。”

  沈珏愣怔了一下。这不是他想听到的答案,但没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