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我一下,马上暴富 第122章

作者:甜椒冰茶 标签: 爽文 快穿 励志人生 穿越重生

  “我们走一套迂回的流程。”女士介绍道,“需要签署两份协议,一份借款协议——好好吃饭将在本月月底之前,也就是除夕夜之前,向月满书屋借出两百万元的款项。”

  “另一份则是债转股协议。”女士变戏法似的,又从牛皮纸袋里抖落出另一份更厚的协议,“好好吃饭有权将这两百万元的债务免除,转变为月满书屋百分之十的股份。”

  褚何如从后仓走出来,手上抱着书,耳中就听到这一套弯弯绕绕的复杂操作,不由拧起了眉。

  沈珏垂眸,扫了一眼桌上摊开的文件:“所以,你今天过来月满书屋的意思是……”

  女士简短道:“你有任何关于合同的问题,都可以在这里向我提出。我人到这里,就是为了完成这一步的文书工作,好让财务在除夕前,把两百万打到你们的账户里头。”

  褚何如走过来,惊疑不定:“两百万的债务,那有点太吓人了吧?我们是想做书店,但不想背债啊……”

  女士浅浅地翻了一个白眼,显然是不想搭理他。

  林柚平时做事,都是提前规划谋篇、谨慎打算的风格。这一回突然出声要投一个名不见传、营收状况也堪忧的小书店,把所有人都吓了一跳。

  但凡有点眼力见的人,就该知道赶在几天之间,想好走款方向、给出全套文书材料有多难得。不领情算了,她可没兴致给这两个小鬼一一解释其中的辛苦善意。

  沈珏不怎么做声。他把两份协议全都仔细审阅了一遍,提出了几处细节上的要求,都从书店的基本经营诉求出发,有理有据。女士拿出笔记本,现场调整好了协议,又给沈珏看了一次。

  “我这里有打印机。”最后沈珏道,“我帮你连下WIFI,我直接签。”

  他的态度平静,与走进街边店里,买了一杯咖啡无异。

  吃惊的不仅是褚何如,白领女士也震惊了。

  一个真敢借,一个也真敢收。两百万的借款,在合同中写的是5%的年复利,归还期只到半年而已。

  若是双方互利互信,这份借款协议,当然就只是后续股权投资的一个前置步骤而已,其中写的数字,无非是最坏情况下的保底措施,没必要太放在眼里。

  但若是他们想要拿这份协议来做文章,压死月满书屋这样小小一根幼苗,还有沈珏与褚何如这两个初出茅庐的大学生,其实也是轻而易举。

  她提醒沈珏:“这份债转股协议中,有排他条款。当你签下名字,落下公章以后,你们就不能再和其他的资方接触了。”

  原本是基于同理心,想提醒一下他,慎重行事,仔细看看合同,再好好考虑一下。却不想沈珏直接道:“你说得对。没必要再和他们聊下去了。”

  笔和公章到位,几分钟间,沈珏签完了一式N份的两套协议,将它们递回给白领女士。

  修改后的合同签署完毕,重新被放回到她的包中。过程荒诞,结果却是理想的。年前最后一件大工作即将完成,女士的心情也不免跟着轻松。

  咖啡喝完,她将一次性杯子随手掷入旁边的垃圾桶中:“哎,小沈店长。方便说吗?你和我们林总,是不是朋友?”

  “还是说,亲戚关系?”她琢磨了一会儿,马上否定了自己的答案,“也不会啊,林总不是那样的人。”

  沈珏起身,为她推开书屋的玻璃门。

  “我们……以前可能是朋友。”他笑笑,含糊不清地带过了这个问题。

  女士挟着包,踩入书屋外的冷风中。她咀嚼着沈珏最后的话,百思不得其解。

  以前什么以前?沈珏的背景,他们都做过调查了。一个二十二岁的大学毕业生,出生在林州,读书在北海,与好好吃饭毫无瓜葛。他甚至连江城都没去过,更别说和林柚碰面了。

  小年夜午后,这位法务经理传消息给沈珏,给他发去一张公司转账的截图。大额汇款需要时间,他们紧赶慢赶,卡在小年夜办完所有流程,总算能赶上林柚给出的最终期限。

  除夕早晨九点正,月满书屋的账户里,转进来一笔两百万的巨款,原本的余额挂在几个零的后面,变作了零星的映衬。

  总算可以放心了。

  沈珏给褚何如打电话:“放假吧。”

  而后,他自己拾掇出来一箱新书,暂锁上店门,往外面走。

  辞旧换新的日子,月满书屋当然也为附近的书客们,准备了新春礼物。

  作者有话说:

  12点以后可能有2更。

  准备完结,最近更新时间不会太固定。只多不少。亲亲各位小天使。

第139章 玦满月盈望书香(12)(加更)

  年初五过去, 月满书屋医院店开始着手筹备定在三月初的特卖活动。——说法是临时变更的,因为拿到了来自【好好吃饭】的借款,现在就没必要再使用“告别”这样伤感的词了。

  旧的不去, 新的不来, 能让告别抛售变成乔迁新居的欢喜庆祝,是他们的幸运。

  这场特卖,沈珏放手交给褚何如来主办。他是一个深爱文学的青年,自己平素也常写些朦胧晦涩的散文与诗篇, 他愿意将特卖活动办成一场以书会友的雅集,想必能更合月满书屋老读者们的爱好口味,能比沈珏自己做得更好。

  沈恒和傅明玉也积极地参与进来。他们虽然退休赋闲了, 但对月满书屋的感情依然很深, 这一次活动能见到从前认识的顾客朋友,也能与他们分享月满书屋明亮的未来,他们第一个不能落下。

  沈珏不急着凑这场浪漫的热闹。他心里装着别的事,新的地皮要尽早找好, 地理方位,最好能别要离现在这块地方太远。好不容易做起来的回头客源,他不想丢掉。

  店堂面积, 要比现在的更大, 才够容下更多的书本。可以的话,店铺的南北朝向最好也换一换,现在的店门朝西北开,下午傍晚时店里光线刺眼, 不利阅读, 其他时候又太阴太暗, 不够敞亮。

  要有空间做仓库能囤得起书, 最好还能有地方放得下那只空荡荡的老货架。

  想到那只阁楼上的货架,沈珏心里就有点慌。超自然的现象科学没法解释,书本如何凭空消失,文物如何凭空出现,他没有头绪。

  搬家把货架挪去新的地方,不知道是否会影响这个跨时空的交换体系。

  单独看每一条条件,都好满足;几条稀松平常的条件综合在一起,就成了个刁钻难题。褚何如和沈傅夫妇在欢天喜地筹办节日似的特卖时,沈珏就在附近几条街里转悠,挨家挨户地把每一间商铺都看过来。

  朝向合适的,面积太狭窄。面积正好的,空间层次不足。条件都符合的,人家店铺经营得火热,压根没有撤出的计划。兜兜转转,好不容易找到一间勉强符合条件的,店家还没有回来过年。联系以后,说要等回林州后再详聊。

  “那就不能无缝对接了。”褚何如一声叹息,不无遗憾。

  沈珏道:“原本也做不到。”

  方圆一千米内,只有月满书屋一家书店。他们无论租哪家的地盘,都需要重新装修。现在找到一家还在休假中、尚且不知道能不能拿下来的店铺,也无非是在几个月的拉锯战上多加个零头,不足挂齿。

  “择日不如撞日,”沈珏随意道,“新门面装修的这段时间,我们可以尝试去推进送书到身边的新模式。”

  “两百万呢。”他特意强调了一下这个金额,“我们得用实际行动,表达对这份信任的感谢。”

  商业活动中,两百万不算太多。可对寻常人来讲,两百万是一套房的全款,是难以忽视的数字。褚何如明显被这个再次强调出来的数额震慑住,折服称是。

  至于那只货架么,沈珏拿自己的钱,租了一个一米见方的小仓库格子,把它塞了进去,没让任何人知道。

  搬家当天,褚何如留意到阁楼空空如也,问起沈珏来时,他只说木头朽烂,铁架锈蚀,拿去丢了。

  符合常理,褚何如没有起疑心。

  *

  地铁站里头卖起来书,似乎是最近才开始的事。

  一个身量庞大,穿着饱满的西装制服,戴着眼镜背着灰色双肩包的银行职员,步履沉重地迈出扶梯,走向站台。他拿出手机,想打开平时在玩的手游刷一刷,见到每日任务已全都做完了,不免有些懊恼。

  烦躁地点触了几回,他将手机跟着手一起插进衣袋里,抬起颓唐的眼神,四处张望。

  一台半人高、造型圆滑可爱的新型自动贩售机出现在他的视野里。每个货架格子里,都放着一叠封面不同的书籍刊物。每一个刊物,都分属于一个分类标签下。

  分类标签并不是传统的体裁、内容分类,而是一些情绪。红色的是愤怒,绿色的是平静,黄色的是焦躁,蓝色的是无聊。另外还有一个无色的按钮,上面写的提示是随机掉落。

  无论按下哪一个按钮,都是五元。这是一个自动贩售的阅读扭蛋,遇到什么书,只由购买者的心境和运气而定。

  银行职员明显地被吸引了。他的目光在那一排圆滚滚的彩色按键上逡巡,又从灵异刊物的封面划到军舰世界的大型船舶,终于,他按下去了写着焦躁二字的黄色按钮,拿出手机,付了五块钱。

  出货口里,掉出来一本海洋生物科普读物。封面上是一片宁静的海,巨型的鳐鱼缓缓划过黯彩的珊瑚礁。

  和他的想象不一样。银行职员本来还以为,自己会拿到什么纾解焦虑的心理学科普……但是也不错。他喜欢军舰和枪炮的知识,那么了解下军舰遨游的蔚蓝色海洋,也不是不可以。

  拾起这本书打开,银行职员一目十行地阅读起来。

  地铁到头,必经之路的小吃街上也卖起书,排队等位的顾客都为之咋舌。

  “老板文化人呢。”

  “菜谱都卖出来,就没有秘密了。还怎么做生意?”

  “看看清楚,这可不是一般的书。”

  大火明炒,铁勺翻飞,照亮小吃车边篮中横七竖八倒着的一堆书本。这是有名的网红小摊,旺时排队等待的时间太长。简短的喧闹以后,人们也好奇到去捡篮子里的书来看。

  “哟,这不是百科全书吗。我小时候看过的。”有人扯着嗓子说。

  “喔唷,这本是立体书!”有人惊叫,“好可爱。老板,卖吗?”

  “你出的起钱,那就卖啊。”火光后头的大厨也吼着回答。

  立体书加童年回忆,带来许多回忆小时候的话题。不怕没有话题聊,一顿饭吃得有声有色。

  又有细心的游客发现,林州与江城两地的博物馆纪念品商店中,贩售的书籍悄然更换了。

  以前,博物馆商店里卖的图书都是一些更为学术、或者说是更为沉重的书刊。像是精装重磅装帧的刺绣图样合集,出土文物的相册,以及地图册、地方志等等。现如今,这两地书店中售卖的品类,却换成了更加亲切可人的内容。

  譬如说,《何英浩传》,上挂着大夏开眼看世界第一人的书腰;又譬如说,《历代火器图鉴》,将博物馆里挂着的展品,用逗趣的方式书写出来的漫画百科。

  虽然仍是关注人文历史内容的图书,但相较于从前动辄“尽览”、“概述”、“合集”的宏大叙事,新的书目更加关注历史的切片中,某件满载故事的器物,某种别具意义的风俗,或者一个一个具体的人。

  新的书目,销量大好。离开展厅的游客心绪澎湃,正好捎带几本着眼于微处、却能给予人无限遐想的小书离开。轻便的开本方便旅途携带,冷知识有趣,可以充盈心灵。

  他们的新店面,从装修到散尽甲醛,前后蹉跎了五个月。医院店正式重开的时候,已是次年初夏时节。而这段时间,许多细小的变化悄然发生。杂志书刊无声地入驻到人们生活、工作的空间里,随时可以被翻阅,随时可以以亲切的价格被买下。

  月满书屋这个名字,也成为了图书经营与出版业内,新兴起的创意经销商,被当做有趣的研究对象,反复调研讨论。

  然而,在更大范围、更广义的商场之上,月满书屋仍只是一个在本地小有名气的独立书店。在距离它新店面一条街的地方,千帙阁两千平米店铺的荧荧灯光闪烁依然。新年过后,到店的客流量有所减少,却也逐渐稳定在一个相当可观的量级上。

  有商业分析人士称,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图书销售打法。一种无限上升,一种则放下身价,轻松往下。前者试图海纳百川,以文化之名包装万物,后者大道至简,以书本供应与价格优势进攻。

  书店在这个时代如何能存续下去,仍是个老大难的问题。人们拭目以待,想看这两种运营方式,哪一边才是未来。

  沈珏没有想太多,也顾不上去关注千帙阁在做什么。自从增加线下业务以后,他们忙得喘不上气,每一分钟都恨不得掰成两个六十秒来使。

  新的商业模式,需要新人的加入。如今的月满书屋,也是一间拥有十来个员工,体量小小的公司了。

  两百万的头笔款项,在沈珏构想的新型商业模式运转起来以后,很快运作出新的血液。到夏天的时候,月满书屋各条业务线并合起来,已能实现40%至50%不等的盈利比例。单店利润不算太高,在两万元左右;但架不住他们合作的出口多,琳琅满目总计一笔,月盈余已能做到三十万上下。

  这对一个十几人的小公司来说,已是很不错的战绩。而对于好好吃饭投入的两百万来说,以月满书屋的收入,六个月就能收回第一期投资款,这当然是一个成功的决策。

  遗憾的是,沈珏一直没能找到机会,和他们的金主林老板见个面。可能是太忙了,也可能是对方暂时觉得还没必要和他们这个小书屋对话……与他们的财务人员试探了几次口风后,沈珏不再坚持。

  他心里打算的是,等到什么月满书屋真正能够独挡一面,不惧风雨,再感谢这位贵人不迟。

  时光流转,又一年秋至冬来。这天沈珏起来,准备去租来的小仓库溜一圈,看看货架上的情况。上一回去的时候,他往里头放的一批错版绘本和破损小说已被吞掉。说不定今天再去看看,里头就又会出现新的有趣东西。

  他在桌前吃早餐,沈恒惯例打开早间新闻。电视台里,女主持人字正腔圆地说着:“今年,我国人均阅读量较去年有所上升,从4.76本上升到4.98本。但今年全年,关门、注销的书店达到1536家,是过去几年之最……”

  沈珏把勺子放回粥碗里,跟着沈恒一起看向屏幕。电视画面上出现了一副他很熟悉的场景。暖黄色、氛围感满满的灯光,波浪一样,绵延不绝的异形原木书架。与往日人来人往的熙攘不同,这气派的“阅读空间”,如今是从玻璃门外拍进去的,因此蒙上了一层约约绰绰、寂寥非常的白影。

  女主持人的声音还在继续:“……这其中,以连锁书店‘千帙阁’的变故,发生得最为突然。昨天就有千帙阁的员工反映,前往书店上班时,发现店门紧锁,管理人员全部失联。有顾客想退在书店购买的会员服务,退款也遭到拒绝……”

  镜头移动,拍到玻璃门上挂着的一把U型大红锁。又有许多神情焦躁的市民入镜,围在书店门口,与里头精致高雅的布置面面相觑,望洋兴叹,气愤得不行。

  “……本台将持续跟踪,如有相关讯息,可发送后台短信至我们的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