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成先生家的小王爷 第146章

作者:枫香 标签: 天之骄子 宫廷侯爵 穿越重生

第一百三十章 夜袭 ...

  茅军援军的行动,没有出乎竺年的预料。

  后续的发展也同样在意料之中。

  援军这方面显然比南军更加着急。

  打仗是非常考验心态的一件事。

  茅军这一支主要以茅家宗族为主要支撑的家族,能够发动一场战争,表面上看是展现家族的雄厚实力以及势力。但实际上茅家的后方已经空虚到几乎不存在后方了。

  茅家在姜国的势力固然不小,但毕竟他们也只是一个家族。

  能够吞掉阳州这么一块膏腴之地,已经是他们倾全族之力,所能够够得着的极限。

  阳州确实是一块难啃的骨头,但是阳州距离茅家的势力范围最近。而且在他们的有意渗透中,前期得到的情报非常准确。

  初期他们的进攻也确实非常顺利,不仅有内应开了涉阳关的城门,而且连杨家的嫡长子都给杀了。

  但是现在轮到他们的补给线和联络线被切断,前方得不到补给,后方也没法进行支援。

  阳州的地理位置特殊,他们攻打的时候固然可以免于遭到大月其他军队的围攻,但也代表着他们一旦陷入阳州,也没办法得到姜国方面的援助。

  茅丘倒是另辟蹊径,带着人马用了南军的路子,打算从南壶城攻打进阳州,但是直到现在没有半点消息传回来,家族中已经有很不好的流言传了起来。

  若是茅丘真的有什么三长两短,他们这一仗打到现在决不能说赚,只是用自家的嫡长子去换了对方的嫡长子罢了。

  可是嫡长子再怎么重要,也不如陷在阳州境内的族长重要。

  若是再不能和前线取得联系,等到天寒地冻,他们就是想援助物资和兵力也没有办法了。

  用人命趟地雷,军队哗变,被南军趁势追袭。

  由于斥候反馈的消息,茅军将领“清楚”地知道南军布置的地雷阵的范围。然后猝不及防之下,就被工兵营大师傅们连夜布置的地雷,炸了个正着。

  其实现在地雷的杀伤力有限,数量也不够。类似竺年上辈子那种正经战争时候埋地雷窝什么的,没这资源。但是这一点都不妨碍现在的地雷在声势上一点不差,尤其还掺了一部分惊蛰。

  普通人被摔炮扔在脚边都要跳起来,被惊蛰直接在脚底下炸开的效果可想而知。

  这部分大师傅们布置的地雷数量不多,但他们排查用了更多的时间。

  等走到插牌子的地方,已经过了足足两天。

  这时候他们需要注意的是,究竟该不该相信牌子上的话。

  牌子上写“此处有地雷”,等他们真正排查下来,发现这一片区域其实并没有地雷。

  有的牌子上写着“此处没有地雷”,但是等待他们的各种陷马坑。不能说是骗人,但也不能算是实话。

  有的牌子上写着“此处安全”,等他们一阵试探,全是地雷不说,还是威力格外巨大的,把试探一些多少用了一些工具的人,都炸了个人仰马翻。

  当然,也有的牌子写的是真的。

  这些牌子毫无规律,真真假假十分搞人心态。

  等他们好不容易摸到了关城前,等待他们的不仅仅是地雷和陷马坑,还有来自城墙之上的炮火和箭雨。

  几次三番之下,在“有心人”的连续煽动下,原本就不是正规军的大量援军都心生动摇。

  最早是在晚上,有三三两两的士兵逃跑。

  这时候逃跑的人数不多,加上白天战损统计的不及时不精确,没有引起注意。

  这种视若无睹显然助长了心有退意的人们的胆子。

  逃跑的人越来越多,逃跑的时间也不再局限于晚上,很可能白天出去借口解手,人就不见了。

  不消三天,援军将领就发现了,并且亲自将一批逃兵斩杀。

  没想到此举非但没能阻止士兵继续逃跑,这些士兵竟然在下一次进攻之时,直接组织起来杀了在后方“监督”他们的正规军队,还抢走了许多马匹。

  而一直守着城关不出的南军,此刻也开启城门,趁势杀了一波。

  援军只能放弃溃逃的士兵,转而迎战南军。

  但是他们的阵型被逃兵冲得早就不成样子,临时重整阵型,也要看南军给不给他们机会,连且战且退都做不到,完全是被南军一路追杀溃败三十里地。

  短短半个月,三十万援军所剩不到五万。

  此时,银鱼的人,还有一支由斥候带领的千人队伍,悄无声息地混进逃军中,跟着一起“溃逃”到姜国腹地。

  若非有这么一支训练有素的正规军的加入,单纯凭借一群可以说毫无军事素养的新兵,是绝对没法达到这样的效果的。

  一千人的消失,对于整个超过十万人的关城来说,不能说大海里的一滴水,也能说是一群羊里的一头羊,不仔细观察几乎不会注意到。

  斥候和银鱼本来就是出了名的神出鬼没,时不时会消失一阵,就算引起了一些关注,也猜不到他们的具体去向。关键是他们关内的无论是阳海军还是南军,此刻都没有见茅家的内应存在。

  原先有内应的驻扎在涉阳关的军队,已经几乎全都覆灭。

  伴随着茅高远的败露,整个位于南地的茅家分宗已经被严格清理。

  而杨凉带领的阳海军,是负责驻守南壶城的,和涉阳关距离很远。

  杨十郎这些天每天都到竺年面前打卡,十次里有十次见不到竺年,倒是和亲卫们混熟悉了,被喂得胖了一圈,小脸滚圆。

  反倒是杨三郎在关城一个营房里见到了竺年。

  这是一个被推平了之后重新修建的伤兵营。

  竺年很意外能够在这里见到杨三郎:“你不是跟着小叔叔在读书吗?今天不背书了?”

  杨三郎听到背书就满脸愁苦,连见到竺年的意外都减轻了不少,规规矩矩行礼:“见过殿下。这不是记不住课文,出来躲个懒嘛。”

  竺年听着好笑:“你躲懒还上工地搬砖来了?”

  伤兵营的施工要求高,没想到杨三郎一个杨家的小郎君,此前肯定连砖头都没摸过的人,竟然能够短时间内干起了泥瓦匠,身边连指导的大师傅也没有,显然已经能够做到独当一面。

  “唉,只要没课本,什么都好商量。”动手比动脑简单多了。

  另外有一点没说的是,杨三郎觉得南军的工兵营简直是个宝藏。一些他学着很简单的东西,仔细想想用处非常大。

  譬如说伤兵营里刚盘好的火炕。阳州大部分地方其实都用不上,但是有些诸如涉阳关、台阳关之类的山区,冬天偶尔也会很冷,尤其是伤兵或者是体弱之人,要是有一个温暖舒适的环境能够养伤,肯定比冻着要强。

  他对海州始终存有许多心思,觉得盘炕这技术要是在海州推广开来,海州的居住环境大有改善,就可以迁入更多的百姓。他也知道现在海州在南军的控制之下,火炕肯定已经被大量推广了,但不妨碍他学习。

  土水泥的配方,他现在也有些琢磨出来了,只等有机会自己试验一番,应该就能摸个七七八八。不提修房子这事儿,土水泥用来铺路,那是比现在的路要平整扎实得多。

  可惜地雷、火炮这种东西管得太严了,他摸不到,不然要是能拆开看看该多好。

  竺年觉得杨三郎的话就说得很好听:“那你现在在学什么呀?”

  杨三郎这时候还是个小甜甜,不疑有他,把自己最近背的抄的课文都告诉了竺年:“就这些吧。我抄几遍也不明白里面的意思,小叔非得让我背出来。”

  竺年又和他聊了两句,马上就被人给叫走了。

  杨三郎以为这一次偶遇到此结束,回去还和小叔、弟弟说起这事,话才刚说完,就有和杨十郎相熟的亲卫送来了一个食盒。

  食盒两层高,一层是功课,另外一层也是功课。

  准备拿好吃的杨十郎,双手微微颤抖:“这是?”

  亲卫还是一脸和颜悦色:“殿下听说两位刻苦,特意捡了一些题目送来。”

  竺年自己每天写作业不假,不代表他的水平低。

  他的所谓作业,包含了一位南王、一位将军的部分职责,是会切实影响到一方民生的。

  而且竺年的这个“一方”,显然远远超出杨家的这“一方”。

  他给杨家兄弟布置作业,简直就是给小学生出题一样。

  然而别说杨家兄弟,就是杨小叔这种在实物中沉浸数十年的老将,都暂时还没把实际和理论联系起来,觉得文绉绉的书本语言简直反人类,乍一眼看上去似乎很有道理,但完全不知道怎么运用在实际当中,更别说拿来应对眼前的局势。

  竺年给出的这些题目就不一样了,起码题目一看就懂,结合了当前的局势,也结合了他在阳州看到的一些实际情况,比纯理论看着好懂得多,但不表示题目就简单。

  足足过了两天,竺年才收到了三份作业。

  没错,是三份,包括杨凉的。

  除开这特殊的三份作业之外,还有数量更多的作业,来自于南军之中。

  他现在已经想着就地培养一部分文职人员。其中有一部分阳州的新兵,在几次训练之后,被发现并不适合当兵。但他们也有自己的长处。

  就整体局势,管理人才比普通士兵要稀缺得多。

  不然竺年也不会把目光放到纨绔这个群体之上。至少这个群体大概率基础教育问题不大。其中也有相当一部分不是瞎玩,只是从事和专注的行业不符合如今社会主流的预期而已。

  譬如竺年就认识几个长于经商的,还有类似沈化这种工科大佬,甚至还有一些医术不错的。

  这不是说正经读书人就不会这些,而是这些被视作小道。培养几个当做兴趣爱好是可以的,但是正道自然还是做官。

  纨绔们把正道抛在一边,反而去钻研这些小道,根本是舍本逐末。

  包括历任南王被北地朝廷瞧不上,也有和他们都擅长做点“小手工”有关。

  这几天茅军援军一直在试图摆出撤退的姿势,拥有小地图的竺年压根不搭理。

  动作表情可以演,但是他们的营地位置却没变过。

  竺年批改了一波作业之后,连通新作业一起发下去,然后就把自己的一堆武器收拾了出来:“让人都去议事厅,我们准备一下夜袭。”

  这一次的会议,杨凉也参加了。

  他进门的时候有些尴尬,见没人赶他,他才慢慢走进来。

  议事厅内铺着席子,席子上铺着羊毛地毯。

  中间摆着一个巨大的沙盘,所有人都直接坐在地毯上,身边摆着一张简单放了茶水和糕点的小几。

  竺年身前摆着的是一张巨大的书案,上面没放书,放着一堆杨凉都看不太懂的东西。

  “都到齐了,开始吧。”竺年左右找了找,“我杆子呢?”

  一名书记无奈,从袖袋里掏出细杆递过去:“这杆子挺好使的,多准备几根?”

  身为军中少有的正经文化人,书记和参军、包括将军等在军队中有一官半职的人,平时除了管理军队和领兵打仗之外,还要负责士兵的文化课程。其中包括基本的认字和算术,还有进阶的各种课程。这类课程没有任何之乎者也,全是实用主义。

  这套体系,盛元长公主就曾经在南地用来培养选拔文官;现在被竺年稍加改动,用来培养武官。

  竺年接过杆子:“随便去工兵营找人给你削几根木头不就行了?这是琉璃灯的提竿。”为了防止任务出现意外,用的都是金属材料,还特意刷了几遍黑漆。

  话是这么说,果然还是提竿版本的教鞭好用。

  他坐着,一点都不妨碍在沙盘上指出精确位置:“现在茅军大致在这一块活动。他们大概想夜袭涉阳关,应该就这几天,他们等不及了。所以我想,与其让他们夜袭我们,不如我们先夜袭他们。”

  另一名将军接过提竿:“他们现在还剩下五万人。前几次没能让他们损失多少辎重,没打出结果来,他们肯定也没法回去。”

  事关茅家生死的大战,他们要是还剩下这么多人,还大部分都是职业军人就这么回去,肯定落不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