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成先生家的小王爷 第202章

作者:枫香 标签: 天之骄子 宫廷侯爵 穿越重生

  一些真正做事的小官吏,竟然就按着竺年报上去的册子正式造册安排了。

  竺年就一点不耽误的和人做交接:“您可算来了,我还以为来不及回去过上元节呢。”

  新任的官员十分惶恐,抖着嘴角恭维:“殿下在沃州做事干净利落,陛下成日里夸呢。要不是沃州这边离不得您,早就招您回去过年了。”

  他也没说假话。陛下确实是天天夸竺年,夸完就开始骂他们。

  格式就跟他们平日里骂自家子弟一样一样的——瞧瞧别人怎么样,再瞧瞧自己什么样?

  年纪,不用说,他们最年轻的也能当竺年的爹。家中子弟有差不多年纪入仕的,也只是在一些不重要的职位上历练,还没有一个能堪大任。

  当然当官嘛,年纪不重要,最重要的肯定是办事能力。

  朝中任何一个人,在看到竺年和尉迟兰平定沃州,以及后来的处理,虽说多有攻讦,但也不得不承认他做事漂亮。

  要知道他们在沃州做的事情可不是自己写了报上来的,而是陛下派的人写了报上来的,渠道还不止一条。几方印证之下,只能看出两人做事情实在,做几分就写几分。不像许多官员,做一分能吹成十分。

  而且这一次平叛,几乎没有怎么动用武力。

  三千禁军,受得最严重的“伤势”,是晕船。

  作为新任知府,这位是亲眼看见前任惨状的。那位的命倒是保了下来,但这辈子基本也完了,说一句话得喘三口气,上个茅厕得两人人扶。

  他本以为自己接管的会是一个乱七八糟的衙门,没想到竺年交接给他的账目和库房都对得上,案件卷宗到人口土地都很清晰。

  “糟蹋了两三年,东西还没理清呢。”竺年真不觉得这些有什么,“还好他们都已经开始上手了,您想快一些,就再多安排几个人。”

  竺年这边交接文官,尉迟兰那边自然是交接武官。

  好巧不巧,这位武官是曾经跟着姜卓攻打黑荥关的,对这位年纪轻轻的杀神有心理阴影。

  双方交接都很顺利。

  新官是十一日下午到的,一刻不停就开始交接,当天晚上子时休息,第二天又是从卯时到子时,没有任何扯皮的东西,就把所有事情都交代完了。

  做完,竺年他们一刻都不停,连夜去了沃州那边的临时码头。

  一船往北,一船往南。

  往北的是竺年,往南的是焦家。

  焦大果然带着家人一起去了南泉。他做人倒是厚道,本想把郊外一个田庄留给本家。

  没想到本家压根不看在眼里,还对他冷嘲热讽,说他是过年期间找不到买家,卖不出好价钱,又说他打发穷亲戚,把他气得够呛。反正也要走了,他干脆也不伺候了,当天晚上就把本家的人请了出去,在附近的坊里闹了好大笑话。

  转天他就把房子田产全都卖了。只留下乡下祖坟所在的田庄没卖掉,留了自家不愿意跟着南迁的兄弟一家看守。

  不是说他看不起穷亲戚吗?他还就真看不起了,怎么了?

  他就是一个当富家翁的料,没想着泼天富贵,等到了南地照样买些田产,不一样过活?

  谁都没想到竺年他们走得那么快,等第二天焦家老太君亲自带着一干男女到府衙来的时候,看到的只有三千骑整装待发的禁军,在尉迟兰的带领下,把府衙前的小广场和街道堵了个水泄不通。

  许多得知消息的百姓来送,他们压根就挤不进去,更别说是说上话了。

  等被挤出人群,焦家的老太君已经钗环凌乱,一身稍稍掉了点颜色的锦缎衣服皱得像一团咸菜,气得被晚辈们扶着喘了好几口气:“不孝子孙!我是他祖奶奶的宗亲,论起来他得叫我一声姨奶奶!”

  这话说的当然是竺年。

  人太多,他们又没能到近处去看,只以为竺年也在。

  焦家的大媳妇袖手站在一边,掩嘴笑了一声:“老太太也得看看人家愿不愿意认您这个姨奶奶啊?就算人家肯认这门亲,您真就敢接吗?先帝还是人家小王爷嫡嫡亲的姨夫,被人抬着棺材回来的呢。”

  她儿子赶紧扯了她的袖子一把:“娘,别说了。”

  焦大媳妇一把甩开儿子的手:“咱家都这样了,我还有什么不能说的?您还姨奶奶呢?真不知道人家祖奶奶是怎么死的?”她冷冷看着自己的大儿子,“你是你奶奶带大的,从小和我们不亲。你就跟着你奶奶,当是替我们尽孝。我和你爹带着你弟妹去南丹你瞧不上的外祖家。”

  她说完,也不回去收拾东西,带着自家相公、一个陪嫁过来的通房,再加上几个子女,直接就出了城门。

  她这个焦家的长媳,也就是外面瞧着风光,实际上成亲那么多年,处处受制,过日子处处谨小慎微。自己的长子轮不到自己养,皇子伴读又怎么样?读书读傻了!

  她现在都已经是这岁数,只想过几天痛快日子。

  焦大郎追之不及,又不能放下祖母,站在原地急得跳脚,再一转身,他二叔和三叔一家也“不翼而飞”,连个去处也没交代。

  那么大一家子人,瞬间就剩下他们祖孙两人,还有和离后回家住的姑母。

  等在客栈住了一夜,姑母竟然卷了钱跑了。

  焦大郎一怒之下,什么体面也顾不上,直接就去敲了州府衙门的鼓,给新上任的知府送上第一笔业绩。

  竺年不会去管,尉迟兰更是懒得去管。

  他带着禁军的队伍,因为是骑兵,倒是不比船慢,和竺年先后脚到的京城。

  人还没回家,就直接被叫进了宫里。

  御书房里,姜卓对他褒奖了一番,赏赐了许多金银布匹奇珍异宝,又亲切地说道:“糕儿在太后那儿呢。你倒是少来,今后让糕儿多带你进宫玩耍。”说完,他让张茂实带着去太后宫里。

  晚上,两人也没回家,依旧是在姜扶原先的宫里头住着。

  说是姜扶原先的宫室,其实也只是一间不大的屋子,中间用屏风隔了内外两间。

  宫中除了太子之外,其余未成年的皇子,都住在同一座宫里,地方比起竺年住的要逼仄许多。

  哪怕是被默认为王储的姜戈,现在也住在这里。

  竺年原本已经困得不行,看到尉迟兰有些微妙的神色,忍不住笑,等宫人们伺候完洗漱之后,才拉着他悄悄话:“后宫人太多啦,当然比不得你家里。”

  不过谁家里还能有“高速公路”,确实是仅见。

  尉迟兰被他看出来,就没再装:“上次来的时候,还是大表哥在。宫里头也没这样的。”

  闲置的宫室都有不少。

  “你瞧着这里大,其实房子没那么多,有湖有山,占了不少地方。我梁州家里比这儿还小得多,住的倒是比这儿宽敞一些。”竺年的手指从被窝里抬起来,在空中比划,“前头是办公的。衙门添了不少,人也添了不少,来不及造新的,就从原本的宫室里收拾出了一些。

  西北角那儿住着好些个太妃,平日里不怎么出来。有一次钓鱼见到,年纪瞧着也不大。

  大叔叔后宫里的人本来就不少,入关之后,又往宫里头接了好些个本地门阀家的姑娘。我表姐夫那薛家,就一下进来了三个。

  你是没瞧见那些后妃住的什么样儿。除了皇后,别说什么独立的院子了,好多连自己的一间屋子都没有。一个屋里多的能住上四五个。

  你瞧大表哥住着那会儿空旷,他才几个老婆几个娃?原先他爹的那些个,都被他赶在一起住了,自然就没什么人。”

  一个人住三室两厅,和三室两厅住三十个人能一样吗?

  尉迟兰不理解,震撼了一会儿,突然觉得不对:“你还去过后妃的屋?”

  “那没有!”竺年立刻把手缩回来,努力在黑灯瞎火里睁大眼睛,摆出清清白白的好人家儿郎的表情,“别说是后妃屋里,就是我大婶婶屋里都没去过,都不知道门往哪儿开?我不是在工部有个职位嘛,修宫室的时候看到过图纸。”

  他还给人家出过主意呢。

  要是人再多一点,完全可以参考学生宿舍呀~

  要是等后世的人考古,发现竟然有个朝代的后宫嫔妃,竟然过着睡上下铺的集体生活,那电视剧还不知道会拍成啥样,想想就挺乐呵。

  尉迟兰也就是稍微敏感了一下,要是在家里,正好可以借题发挥,但是在外面就算了。谁知道隔墙几个耳朵?

  两人舟车劳顿,算不上累,但此刻时间已经不早,又不能干别的,只能早早睡下。

  京城比沃州的温度要低一些,两人抱着勉强睡了一觉,都没睡好。

  姜扶的床是单人床,很窄。

  宫人又给搬了一张床来拼上。两张床高低差了一些,怎么睡都有些别扭。

  好在姜卓没有继续留人的意思,吃过早饭就放他们回去了,还大方地给了三天假。

  “说的真好听。上元加上休沐,本来就有三天假。”竺年早饭没吃多少,一回家就去泡澡,泡完就趴在桌上晾头发,侧头看着尉迟兰处理这段时间不在的时候的一些家务。

  屋里头的暖气还烧着,两人身上的衣服不多。

  尉迟兰也披着头发,时不时抬手戳一下身边的竺年:“别睡着了。无聊就去拿话本看,我瞧添了不少。”

  他们离开京城没多长时间。大部分话本都是一个月一本。

  现在写话本的人多,每个月都有不少新的。

  竺年不想动,手朝着坐在门口的长随一抬:“把新话本都给我拿来。”

  长随就给他搬了一摞。

  竺年随手翻了一本新本子,发现质量竟然出奇的高:“这可以啊!”然后就津津有味地看了下去。

  看完一本,接着翻了一本,还是新本子,质量竟然比刚才看的那本还要高!

  等他头发干了,已经完全没有睡觉的意思,把话本抱到了床上,准备继续看,不过尉迟兰没给他机会。

  两人在沃州聚少离多不说,各方面都不方便,连正经泡澡都没有条件,已经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好好过上夫夫生活。

  这一下哪里是干柴烈火,完全是烈火猛油。

  闹腾完,哪怕两人都是血气方刚的小伙子,也感到有些过了。

  又洗了一次澡,接着晾头发。

  竺年不喜欢太长的头发,一直保持着能够戴冠的程度,头发很快就晾干了,也顾不上尉迟兰,把皱巴巴的话本一推,就在床上滚成了一条直挺挺的冻年糕。

  尉迟兰就比较传统,虽然也不像女子的头发那么长,但也比竺年长得多。头发还浓密,干起来更慢,就坐靠在床头,捡了竺年丢开的话本看。

  话本用的都是大白话,看起来速度快。他很快就翻了两本,又把剩下的几本翻了个开头:“不当官,改写话本了。”

  大月朝毕竟殷富数十年,积累的文化底蕴还是深厚。

  原先的官员中,有像薛家那样照旧被重用的;有像焦家那样一落千丈的;更有一些隐姓埋名,不愿意在新朝做官的。

  不做官倒是好理解,但人总要生活要吃饭的嘛。

  有些不愁吃饭的,总也得找点事情做吧,不然一天天的无所事事,多无聊啊。

  现在话本赚得又好,还能改编成戏曲,上得厅堂,也不算下作。

  当这群饱学之士参与进来,可想而知会是什么样的质量。和原先落魄书生们的手笔,完全不在一个级别上。

  第三天,姜卓问起:“那小子这几天干嘛了?怎么过节也不来宫里头?”

  张茂实一听,就知道问的是竺年:“他们休息了一天;第二天一早去了书局,中午在糖巷的糕饼店吃的饺子,吃完去了梨园,晚上在码头那儿的广场看灯会,住在梨园精舍;第三天,一直在梨园,准备排新戏。”

  “臭小子,只知道享乐!”姜卓不带半分生气地笑骂,“今天呢?去工部了没?”

  “没有,还在梨园精舍呢。”

  “码头开工了?”

  “没有,就是在家睡懒觉。”本来今天的消息,张茂实也不该知道得这么快,起码得等这一天过完。

  但是今天尉迟兰还是要去兵部销假的,长随跟着进城,就顺手把报告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