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成先生家的小王爷 第271章

作者:枫香 标签: 天之骄子 宫廷侯爵 穿越重生

  等竺年说完,姜卓还没出声,脸色刷白的工部侍郎说道:“好一个一问三不知!嬉王殿下到今天还以为没人知道你和东风号的关系吗?”

  他特别想说竺年一声假公济私,但无奈竺年从东风号采购的东西虽然多,但价格着实比市场价还要便宜几分。类似水泥这种建筑材料,又是东风号独一份。

  要说竺年从东风号雇佣匠人,那起先是工部不给他派匠人。

  竺年给匠人们发的薪响和饮食,完全是按照工部给的标准,只是没克扣按时发。给的住宿……梨园小筑完全是竺年自己的产业,和工部一点关系都没有。

  所以现在工部侍郎只能揪着竺年是东风号的老板这一点。

  但是,这有什么?

  竺年很坦然:“既然知道,那你也该知道,这么多不同的水泥可不是我弄出来的。我家祖上就弄了个土水泥的方子出来,可没办法造码头。”

  这么多人当然知道水泥现在主要是谁在弄。

  那是东州知府的衙内,沈化沈公子。

  明面上,东风号那可是沈化的产业。当然,实际上说不定也是。

  东风号那么大的产业,完全可以有两个东家,甚至不止两个东家。

  尤其是竺年被盯得这么紧,肯定顾不上东风号的经营的现在。

  姜卓问:“嬉年,你真不知道怎么调配水泥?”

  竺年回道:“只知道土水泥的方子,宫里头应该有,早年进献过。其它的就不知道了,都是沈化弄出来的,他拿着这个参股的,也不会告诉我。我做个机关还行,弄这些东西不太行。”

  “那朕让沈化来,你说他会不会来?”

  “那父皇应该去问沈化啊。”

  父子君臣相视一笑,其他人却噤若寒蝉。

  姜卓没再多说什么,反倒让竺年和尉迟兰去看太后,等他们出去之后,再继续和朝臣们商议别的事情。

  竺年倒是挺满意自己达成的效果:“那几个老头,岁数都不小了,要是有些个什么病,能直接气死吧?”

  “别尽想这些不劳而获的事情。”尉迟兰拉着他的手,“来时没考虑给奶奶带礼物,这么过去倒是有失礼数。”

  “嗨呀,奶奶不会介意的。咱们来这么着急,要怪就得怪父皇。”塑料奶奶塑料爹,愿意演的时候演一演罢了,谁还真情实感了?

  尉迟兰觉得,该走的流程还是得走一走,哪怕只是包一条咸鱼过来呢?

  太后冬天住在宫里,身体还好,就是精神头显然不怎么样,看到竺年夫夫挺高兴,拉着他们说了好一会儿话。

  有些话前面说过了,说了没两句,又再说一遍。

  两人就当是第一次听,配合地该笑笑,该说说。

  小殿里温暖如春,摆着新鲜的南地来的年花,小橘子橙黄一树,另有其它颜色鲜艳的花朵,把整个宫殿装饰得热热闹闹,像是还在年节。

  中午姜卓和姜崇兄弟都没过来,竺年夫夫陪着太后吃了中饭。

  吃过之后,太后显然还很想说什么,精神已经不足,被宫人扶着去午睡。

  竺年他们在外面等了一会儿,伺候的姑姑出来,小声说道:“娘娘想去梨园那边住。那边还能经常走动走动,宫里头烦闷,回来就不怎么爱出门。”

  “梨园那边靠河,避暑还行,冬天住着就太冷了。”

  姑姑说:“太后就喜欢那边热闹。”

  竺年就笑:“那等奶奶醒了,你跟她说说,我带戏班子过来……到梅园去演,再请些人来热闹热闹。”

  “那敢情好。娘娘一定欢喜。”

  三个人说了一会儿,姑姑又问了简姑姑她们的情况,又等了等见太后没醒,才告辞离开。

  太后上了年纪,一直觉浅,这一天倒是难得睡足了一个时辰,醒来知道竺年他们已经走了,难免露出失望的表情,得知听戏的安排又很高兴。

  过了两日,太后就应邀到了梅园。

  梅园就在宫城边上,出门就到了。

  嬉王府里不少人原本就是在太后身边伺候的,深知太后的喜好,一应安排再是妥帖不过。

  竺年还邀请了一些和太后相熟的皇亲国戚,都是女眷,带上一些不到十岁的小孩儿来玩耍。

  他们可以不给竺年这个嬉王面子,但不能不给太后面子,来的时候都格外考究。

  不是去宫里头,用不着盛装打扮;但毕竟是和太后见面,也不能太随便。家中带的孩子,也得选一些活泼但不调皮的,太文静的也不好。

  梅园本就以冬日的景色见长,此刻正是景色最美的时候。

  竺年找了一些家人,扮做小摊贩,搭了一个小街巷的布景,卖各种花灯、扇子、伞之类的小东西,还有各种小吃,热热闹闹摆了半里地。

  街巷口就立着一块石碑,写着“半里街”。

  唱戏的戏班子除了有大戏台之外,还有两人三人的小戏,分布在街头巷尾。还有杂耍的,表演各种节目。

  这些热闹对普通百姓来说不算陌生,但对于这些富贵人家的女眷和孩子们来说,她们还是很难看到的。

  没别的,不安全。

  别看京城已经管成这样了,依旧有不少拍花子之类。每年的庙会更是高发期,有富贵人家的孩子被拐走了,等找回来的时候已经变成了个痴儿。

  原本只是作为一场交际出席的客人们,不知不觉就陷入到这场热闹中。

  由于都是女眷,竺年和尉迟兰没太靠近,坐在一间楼里,远远看过去:“瞧着像你画的糖巷的那幅画。”

  看着遍地繁花似锦,细看全是黄泉路、烂钱山。

  尉迟兰喝着甜米酒,舀了一勺给竺年尝尝味道,看他像猫儿一样舔了舔,又皱着鼻子去喝自己的红豆汤:“故纸堆的事情就别提了。我新画了一幅银城的,一会儿你帮我瞧瞧。”

  过去的那些东西,差不多是时间翻篇了。

  未必能全翻过去,但能翻一页是一页。

  “好啊。原先在银城看你没画多少,回京开始画了?”这两天银城作坊里的东西到了,很明显是红四给打包的,清楚什么东西需要留下,什么东西要给他送过来。

  尉迟兰画画的东西没他这么麻烦,反倒是许多颜料的原材料在京城更加容易获得:“昨天去糖巷,取了些材料,调出的颜色还算不错。”

  他想想也没什么事情,太后在这里,他们也不能走开,干脆让人去把自己的东西取来,就在小楼里开始画起来。

  这是一副长卷,竺年先前看到过。

  不过画作没完成,和后续增加了亿点点细节,总是差距巨大。

  上面的景物竺年很熟悉,就是银城的一年四季。从一片荒凉的石原,到平地而起的城池,接着是忙碌的工匠、渐渐出现的草木;再到往来的船只、远来的载满货物的军屯的牛车、逐渐繁茂的树木、提着满框葡萄的妇人;最后是一片银装素裹下的城池里,满街乱跑的孩童、一对对衣着艳丽的新人、一车车运来的冰和鱼。

  春季萌发的新绿带着鹅黄,绽开的野花细小粉白,成熟的葡萄深紫裹着白霜……伴随着尉迟兰的画笔,整个银城似乎在他笔下活了过来。

  竺年看得入迷,等小张公公点灯才抬头,觉得脖子有点酸,小声问:“什么时辰了?”

  “酉时了。”小张公公同样小声回答,指着外面的半里街上也陆续挂起各种花灯。

  天色愈发暗下来,小街愈发显得繁华。

  表演杂耍的,趁势耍起了火球,引来众人的阵阵惊叹。

  “奶奶呢?”

  小张公公指了个位置:“下午略有些困倦,去绿萼院休息一会儿,这会儿刚醒。”

  竺年就站起来:“正好陪奶奶一起吃个饭。”

  两人正小声说着,尉迟兰也放下画笔:“奶奶晚上是住这儿,还是回宫去住?要不要去跟父皇说一声?”

  他们边说边往楼下走。

  长随留着,帮尉迟兰收拾各种笔墨,一直忙了大半个时辰,才算是收拾整齐,关了窗,把屋里又仔细检查一遍,才吹熄了蜡烛,关上门去楼下,刚转过一个弯,就见姜崇坐在楼下托着腮打盹,赶紧快步下楼,上前行礼:“王爷……”

  姜崇像是猛地惊醒,摆手免了他的礼,打了个哈欠,问道:“可有什么休息的地方?我实在困得不行了,一会儿要是家人问起来,你说一声。”

  梅园遍布亭台楼阁,能够休息的地方不少。不过毕竟是园子,布局和住宅不同,长随就提着灯带着姜崇东绕西绕转了一圈,才算是到了个最近的屋子。

  屋里头早就收拾齐整,有人伺候,倒是不用长随多留。

  长随出来之后,回到小楼,问了同僚才知道:“陛下也来了?”

  同僚朝着半里街抬了抬下巴:“许多大人都来了。”

  这个时间,朝中工作的男人们都下班回家,带上在家同样需要忙于课业的十多岁的子女出来透个气。成了亲和订了亲的,可以逛逛园子;还没说亲的,正好相看相看。

  灯下看美,不比上元的灯会冷清,又有安全幽静之处。

  人都是左右几个坊里的,也不用担心玩得太晚,倒是比白天还热闹。

  长随问了竺年他们的去处,听到小张公公跟着,就没再跟去,而是躲懒去厨房吃晚饭。

  半里街上,竺年正在教太后撸串。

  太后这两年越活越没了束缚,乐呵呵地跟着竺年吃得满嘴流油,还招呼小儿媳陈王妃一起吃。

  陈王妃有些放不开,但看太后都吃了,把心一横,就咬着签子上的一块肉:“唔!好嫩啊这肉!”

  竺年再给她倒了一杯气泡酒:“小婶,来。”

  金黄色冒着小气泡的葡萄酒,装在和精巧毫不相干的大号的玻璃杯里,陈王妃想都不想,就喝了一大口:“痛快!”

  一群人闹腾到半夜,才算尽兴而归。

  倒是有不少人想和太后他们一样在梅园留宿,但自觉身份不配,反正家就在左近,还是直接回去了。

  一切繁华落幕之后,姜卓倒是还没有睡意,抓着竺年在街上走,看着下人们忙碌收拾残局:“糕儿真是个开心果。你一回来,母后就高兴了。”

  “父皇不高兴吗?”竺年叫住收拾面摊的,“等等,你先去收拾别处。”

  说着,他走到摊位里,熟练地拿起现有的材料,煮了两碗馄饨面。

  “父皇晚上没吃多少东西。”

  “就你看得清楚。”

  “那是。”

  面的量不多,浅浅的装了两碗,摆在一个小桌上。

  姜卓拿起筷子,和竺年一起吃面。

  吃完之后,他想跟竺年说的话,似乎也一起吃下了肚子,甚至忘记之前打算说什么。

  他不说,竺年也不问。

  接下来几天,半里街一直开着。

  倒像是一条真正的街市,早有早的热闹,晚有晚的好处。

  除了附近几家富贵人家,就连离得稍远一些的,像是陈王妃的娘家金武侯也请托了要来玩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