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户家的小厨子 第96章

作者:爱吃羊角蜜 标签: 生子 种田 穿越重生

当天晚上,他们就吃上了酸辣开胃的酸辣粉了。

酸辣粉这种东西,特别是这大冷天的时候吃,简单是越吃越上头。

“东家,这么好吃的东西,你怎么现在才做出来?”

白宁嗦了一口粉,满足的叹了一口气,“舒服。”

大家都差不多同一个动作,都是嗦一口粉,又辣又烫的,就没有比吃这个更舒服的了。

就是张秀才也没有他以往的文人做派,吃得酣畅淋漓。

“李婆,我们明天还吃这个吧!”

李婆年纪大了,不敢吃太辣的,所以自己捧着碗吃了碗微辣的,也是出了一身汗,她看向白宁,“东家,明天还是吃这个?”

“不吃了,常常吃觉得腻,明天早上吃点清淡的,要是你们还要吃,就中午或者晚上吃。”

听说不吃,大家失望了一点点,回头白宁说中午吃,大家就又兴奋了起来。

第111章

“东家, 我给小林子送床厚棉被过去,这雪下的突然,那被子不厚, 小林子这么一点大,别给冻到了。”

白宁道,“行, 碳也给他弄辆筐去。”

李婆走了,小四对着白宁嘀咕道,“东家,那小林子才十岁,他奶怎么这么放心他在我们这里啊,也少有来看过。”

白宁看了他一眼,淡淡道:“他还有两个大伯, 听说他大伯家的儿子今年春上成亲了, 去县城找了好几次活儿,都还没有消息。”

小四不明白, 这跟小林子有什么关系, “可是这是他大伯家的事情啊。”

“小林子的奶奶也是他堂哥的奶奶,听说以前小林子的奶还更心疼他堂哥。”

大人的世界,复杂着呢!

当初小林子领第一个月的月钱时, 白宁还想过把银钱给小林子的奶, 让她给小林子存着, 但是那个老人家硬是不敢收, 还说她自己是个偏心眼的人, 不敢保证这银子到了小林子成年的时候还有没有了。

所以,小林子的月钱,每个月给一百个铜板拿起来给小林子的奶买粮食, 剩下的都记在白宁这里。

这场雪下了三天,等雪停了,外面早就堆积了一层厚厚的雪。

太阳从云层中钻了出来,谭明活动了一下,开始拿出铲子铲除院子里的积雪,积雪厚厚的,得有二十来公分了。

小四三下五除二的,飞快堆积了一个雪人,还差了根红萝卜做鼻子,“李婆,你看我堆的雪人像不像?”

“小宝,你是不是也觉得很像?”

小宝点头,这个小雪人真的好像啊!怎么办?好像玩,就是先生在后面院子看着,他有点不敢。

“你像不像玩儿?”

“你都多大了,咋还跟个孩子似的?哪里有你这样带徒弟的?”李婆好笑的看着他,“快点把积雪铲出去,等化了留得满地都是。”

家里人不多,院子倒是大,内院外院的加起来,有两三百个平方,半尺多厚,打扫起来也不是一件轻松事情。

张秀才今天也没有上课,放了小宝的假,也跟着出来帮忙。

屋里的其他人倒是有点诧异,特别是谭明。方年他爹也是个秀才举人的,但是这种事情从来没有见他爹干过,都是他娘和他爷在干,有时候他大伯也会过来帮忙。但是,他爹是不动手的,一心只读圣贤书。

“秀才老爷,你快些进去,这外面铲雪的活儿,哪里能让您来?”李婆急急忙忙的就要让张秀才进去,这年代有个读书人,哪家不宝贝着,这张秀才还是他们家小宝少爷的先生呢!

“是啊,张秀才,您屋里歇着,咱们人多,一会儿也就好了。”谭明也跟着劝。

“不碍事儿,在屋里坐着也是坐着,活动也也是好的,在家的时候我也要铲雪的。”

众人见劝说不动,只能由着他去。平常时候看不出来,张秀才动起手来,还是有一把子力气的,看来他刚才所言非虚。

他们这边没过多久,谭大伯和谭二哥他们就拿着铲子上来了,“我就知道你们要铲雪。”

“哈哈,你还围了个大院子,不铲雪,回头雪一化,根本不能走。”起初谭明修建这么大一栋房子的时候,谭二堂哥那是真的羡慕,现在一下雪,说老实话,他还是羡慕。

就是有了人帮忙,他们也是铲雪到了下午,谭大伯他们也是吃了午饭才回去的。

白宁给他们抓了一点粉,让他们拿回去尝尝鲜。

这个粉呢,炖菜和炒着吃都还不错,就是容易黏锅。

“大伯,我这要杀猪了,你看大哥啥时候有空,让他来帮帮忙。”

“你要杀猪了?这才还有两天才小雪呢,后来还要回春一段时间,这能够放住?”

“也不会太暖和了,做好就放酒楼去卖。”

谭大伯点头,“哈,啥时候杀,到时候我也来吃顿杀猪菜,你这猪肥,当时我就该听你的,要不我这猪也有你的那么肥了。”

谭大伯也不回去,直接去了猪圈。

回去就对着秦氏碎碎念,无非就是因为猪的事情。

秦氏自知理亏,也不惹他。再有,她自己也是心疼那么多猪肉的。

看看人家明子的猪,这都两百多斤了,他们自己的呢?看样子距离两百斤还差一截呢?喂得好是一回事,关键这猪她也是伺候好了的,米汤米糠的一点没节省,还磨了豆面去喂。

“明年,明年我也这样喂。”秦氏下定决心,有期待的问,“老头子,你看看明子杀猪了,我们这猪什么时候杀?”

“不急,人家明子的猪两百多斤,你自己瞅瞅你那猪,才几斤?还意思杀?”

今天这话,秦氏不知道听了几次了,前两次还好,自己承认是自己理亏了,但是老头子一直说,她脾气就上来了,“行了,没完没了是吧?那猪老娘还天天伺候,你喂了一把草没有?”

谭大伯见秦氏气焰上来,他这边自动就焉了,“这不说说,咋个还生气了呢! ”

秦氏瞪眼,“烧火去。”

“这就去,这就去,对了,刚才下山的时候,宁哥儿给了一把粉,你看着弄。”

秦氏早就看见了,“这个咋吃?”

谭大伯也不知道,不过白宁走的时候说过了,“炖肉里和煮着吃,放点条件都好吃,煮半刻钟就够了。”

“行吧,老大昨天拿回来的骨头还没有炖,等下炖点萝卜,然后把这粉下里头,冬子和强子在学堂坐了一下午,肯定冻得不得了,吃点热乎的暖和暖和。”

秦氏还觉得不太习惯,老大杀猪,老二没事就处理木材,老大家的和老二家的去酒楼做活儿,然后两个孙子上学,家里还有两个孙女,大孙女和小孙女,她寻常带着小孙女,大孙女则在家做点绣活。

“老大和老二家的应该回来了吧!你给做个车棚子,外面这么冷,来回这样跑,得冻成什么样了?你看,要不咱们也买头牛或者骡子也成,老是借着明子的牛车,也不是个事儿。”

“不打紧,明子那里还有辆驴车。”

“那也是人家的。”

“行吧,你看看家里有多少银子了?”

“买牛和骡子都够了,这两年存了不少钱的,加上之前存的,已经有六十多两。但是这房子好些年了,老大和老二都说明子那房子气派,话里头的意思是想修房。”

如果是寻常的泥砖房,或者是小青砖房,六十多两银子,也是够的了,但是想用青砖修个院子,那就不够了,甚至还差得很远。

“修房子的事不急,冬子和强子念书还要银子,要用钱的地方还多着,先急着买头代步的牲口。”

“那你找个时间上街上市场看看,现在冬天,买牛或者别的牲口倒还要便宜一点,等春来了,什么都得贵。”

这个道理不用秦氏说,谭大伯自己就懂,“行,明天我就去看看。”

第112章

谭大伯也是个行动派, 第二天就到街上去了。

没过两天,他就牵了一头牛回来,一头不大的小牛犊子, 说是今年才生的。谭大伯把牛牵回去,秦氏就发飙了, “这么大点的小牛犊子你买家来干啥?能做点什么,究竟是你拖它,还是它拖着你?”

“这个你就不急了……”这个谭大伯淡定道:“这头牛它便宜啊,才十一两银子, 要成年了的老牛,那得多贵,这个冬天, 给它好好养养, 到了明年天暖和了, 就能干活儿拉人了。”

十一两,的确便宜。

成年的牛,最少也得十五两了,如果碰到宰人狠一点的, 那得十七两十八两也是有可能的。

“那你给它弄草去。”

“不就点草?今年收得稻草都是这小牛的了,你可不准动我的, 起火也别拿我的草了。”谭大伯觉得自己还挺有先见之明的,今年收得几亩水稻,那稻草都给收回来了, 到了现在也没有烧。

“好在明子开荒,今年都烧树枝去了的,不然我那点稻草也保不住。”谭大伯不免得意洋洋的。

这边买了牛得意洋洋的,白宁这边也开了腿。就是那个火腿, 去年做了两根火腿,两根火腿都放在地窖里,那里的温度和空气都比较适宜火腿的存放,所以一直放在那里。

时间一久,再加上地窖也大,这火腿放在一边,白宁自己都忘记了。

这要杀猪,白宁才想起来这还有个火腿。

于是,他就想试试。

两根火腿都从地窖里面取了上来,上面看起来有一层霉霜,敲一敲硬邦邦的。

大家都特别怀疑,这样子了,这腿还能不能吃了。

“东家,这都坏了吧?”

白宁也不敢确定,“看看吧。”

谭明拿了刀出来,把上面的霉皮去了,闻了闻,“里面没臭,还挺香的,跟腊肉又不一样。”

这个白宁懂,“没臭就是没坏,你从中间切开看看。”

谭明依言切开,他距离近,闻到的香味就更香了,“这个腿不错,要不晚上就吃这个腿好了。”

张秀才听见动静出来,看见他们料理火腿,顿时惊讶了,“谭主家这是哪里来的火腿,我看这质地挺好,瘦肉红艳,肥肉的油润也好,都滴油了,香气也浓郁,这是上好的火腿啊。”

“自己家做的,这还是第一年做的。”

这下张秀才脸上的惊讶彻底掩饰不住了,他能知道,还是因为一次科举落榜,跟着一位同窗游学到了同窗的家乡。那边流行家家做火腿,同窗家也是,他跟着一起见识过不少,所以才能说的出个所以然来。

他惊讶过后,看向白宁,应该又是这白夫郎做的了。不过白夫郎应该不是太了解,“这火腿开之前,要过火上炙过,清洗过后才开。”

“这样啊,我们不太懂,这次还是多亏了张秀才,我这就去架柴火。”

挺幸运,两个火腿都没有坏。不过其中一只火腿还是出了点问题,问题不大,就是一只腿里面有淤血。现在还好,没啥苍蝇,要是招了蝇子,这腿八成得完。原因也简单,张秀才说是做火腿的时候,淤血没有挤压干净,很多做火腿的人家都会出现这种问题。下次做的时候,小心一点就没事了。

两个火腿去了扔的,还剩下十七斤多。

看着扔掉的边边角角,大家都觉得这个火腿的抛头太大了,扔了差不多有三斤。

“倒是便宜老二老三了。”也就是白老三黑老二这两头狗子。

现在冷,把火腿就这么挂外面,妥妥就当冰箱的作用了,白宁切了两个下方,估计一块有一斤半的样子,“你给大伯还有二姨都送一块儿过去,这边还没有这个东西,让他们也尝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