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当军爷那些年 第37章

作者:孤山拾荒客 标签: 古代架空

  但现实中,仍有一大难题摆在李慕云面前。

  那便是立场不明的肃王。

  倘若李慕云直接向哥舒翰报出自己肃王世子的身份,那这大船,他可能就乘不上了。他必须得在哥舒翰面前将自己的立场与父亲完全撇清了,否则未来的一切,就仍只是空想。

第50章 对头

  潼关地势险要,北临大河,南踞山腰,自古便是紧扼关内诸郡之要冲所在。武后朝时,朝廷在潼关设潼津县,以加强对潼关的掌控。

  如今驻守潼关的唐军,就驻扎在这依山傍水的潼津县中。军中大多数人,都是在当地临时募来的农民,这些人没有实战经验,挥起锄头来,比挥刀还有力气。可以想见,这样的一支军队,纵然将领的指挥再高明,论实力,也是比不上安禄山手下征战多年的东北边兵的。

  但好在去年年末,封常清、高仙芝二位将军出征潼关时,还从京城带出了一支规模不大的临时部队。这只部队虽然也是临时拼凑出的,但组成这支部队的成员,却不是平日里安享太平的农民,而是散落在长安各处的边兵。

  这些因为种种原因而逗留长安的边兵,在朝廷的紧急动员下加入了两位西北大将组建的临时部队,而随着潼关驻军的人数日益增长,他们也成了潼关驻军中的中流砥柱。一个个按照原来的军衔,连升几级,小兵成了队长,队长成了旅帅,在这支体量巨大的万人军团中,承担起了训练新兵的重任。

  如今老将哥舒翰进驻潼关,关内屯兵的数量已经接近二十万。这个体量相对于一向主张精兵强将的西北系将领,已然是个庞大的数字,倘若有二十万西北边兵,就是灭去西域一国,也不是难事。

  只是……如今的二十万唐军,十九万多都是农民。如何令这二十万大军发挥出其应有的实力,仍然是个巨大的难题。

  胡李二人一进入潼津县地界,就被路上巡逻的守军给拦住了。

  “你们两个!鬼鬼祟祟的,干什么的!”

  二人远远的就见着个穿着灰布短打的汉子操着一嘴东都官话向他们奔来,模样似是不善。但这也都在二人的意料之中。

  这路是李慕云选的,他不想走大路,便是因为大路上盘查的都是两都文吏,一见着他那份来自长安胜业坊的精致验传,这身份也就藏不住了。

  但无论走哪条路,想要进入潼关,都总得有个身份才行。李慕云已经穿上了胡九彰的布衣,这一路下来,纵然他远比胡九彰要讲究许多,但这时浑身上下,也积了不少灰土。倘若排除他那张过分俊秀的脸蛋不看,这一身行头,绝对能让他转眼就没入人群中,想冒都冒不出来。

  眼见着那老大哥就要冲至跟前,胡九彰快走几步抢到李慕云面前,合手冲着那人施过一礼,脸上又带上笑。

  “兄台,我二人是打西边来从军的,听说这边还在募兵?”

  这说辞也是二人早先就商量好的。这种时候,也只有打着投军的名号,才能被潼关守军收留,况且胡九彰本就一身西北军装,他若要投军,定然不会遭到拒绝。

  迎面那人虽然不认识胡九彰这身军装,但他认得唐军的横刀。再一听胡九彰口中言语,这表情转瞬就不一样了。

  “军爷要到咱们这儿来效力了?那当然欢迎啊!不过还得验过验传才行,不知可否一阅?”

  “这是自然。”

  胡九彰笑着从衣襟里掏出自己的验传册子,递到那人手里。

  北庭都护府,童叟无欺。那人盯着这几个大字连看了好几遍,再抬头时,已经是双手捧着胡九彰的验传,恭恭敬敬的给他承了回去。

  “看过了,军爷收好。我这就去帮您禀过卢将军,咱们这儿募兵的事都是由卢盛将军负责的,倘若他知道有像您这样的边兵前来投奔,定然欢喜的。若是再过了卢将军这一关,回头升个旅帅,甚至是校尉,都是大有可能啊!”

  “呵呵……如今想升官都这么容易了?”

  胡九彰笑说着,随手收好了验传,又见那人目光打到李慕云脸上。

  “军爷,这位是……”

  “哦,他是我朋友,我们一道来的。但他是个读书人,不知道这里有没有他能派得上用场的地方?”

  “嗐,跟着军爷您一起来的,总能找着去处!”

  那汉子倒是豪爽,随手查了李慕云的验传,只确定不是从东边来的,就放心引着二人到了靠近关隘一侧的驻军营房中。

  二十万的大军,想要叫他们有条不紊的驻扎在一个小小县城中,可是个十足的技术活。李慕云原以为,这阻击叛军阵前小城,定然是风声鹤唳,混乱不堪。但未曾想,潼津县中非但没有半分混乱景象,反而是人人各司其职,井然有序的。

  县中不多的建筑都被文官与后勤的帮工给占满了,街上往来奔跑着的,有通传,有信差,还能看到文吏的身影。而驻军则都各自在关隘内扎营,与后勤部队分离开。

  感叹之余,李慕云对那位未曾谋面的老将,也生出了些许好感来。

  不愧是西北军中的核心人物。才匆匆到任一个月,竟能将后方都治理得如此妥帖,可想他手下的军队,定然只会比后方更加的有条不紊了。

  到了营房,李慕云独自一人被隔在了屋外。但他倒也不在意,毕竟隐瞒身份这主意,本也就是他想的。如今见到胡九彰居然被潼关驻军这样欢迎,他心里高兴还来不及。

  而胡九彰这边进了里屋,却只在屋内见到个身着轻甲的灰衣大汉。

  “卢将军人呢?”引路的张口问道。

  “被赵将军叫去关上议事去了。”

  屋中人随口说着,还不住往胡九彰身上打量。此人身上的轻甲与胡九彰别无二致,唯独轻甲下的短打颜色有所差别。胡九彰的是肃杀青黑,而此人则是身泛着白的灰色布衣。

  这人生得一张方脸,面颊圆滚有肉,浓眉下却是一双炮眼。他这相貌本有些滑稽,但配上那带着些审视意味的严苛神情,便又不叫人觉得如何好笑,反倒是不敢在他面前笑了。

  这人一看便知是个老兵。他身上带着只有杀人者才有的肃杀气息,这一点,胡九彰打从第一眼,就看出来了。

  “呦,西北军的兄弟,新来的?”

  他这话是对着胡九彰说的。

  也不知是胡九彰自己太过敏感,还是那人真的刻意为之,胡九彰总觉得,眼前这人看自己的眼神带着些许挑拨意味,不像同军的兄弟,反倒好似对手一般。

  “是,新来的,北庭军。”

  胡九彰不怯场。他自觉自己无论出身还是资历,都要强于这里的兵,再者如今国难当头,军中倘若攀比挤兑之风盛行,那还如何应战?对手可都是训练有素的大唐边军,况且还都是叛国贼。人家连国都能叛,这厮杀的决心,定然要比关内守军强上一些的。

  “哦……”

  见胡九彰面不改色,那方脸汉子果然也不再纠缠,只撇开目光,瞧着墙上那张以墨线勾勒出的潼关地形图,看得出神。

  “想见卢将军,你就好好在这儿等着,不过我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回来。”

  他说着,又将目光投向胡九彰身边巡逻兵。

  “老郭啊,你也不用在这儿浪费时间,赶紧回去巡逻。看到可疑的,马上拦下。哥舒元帅可是再三叮嘱过,对面越是平静,咱们这边就越不能松懈了。咱们粮草充足,又占着潼关的有利地形。叛军可不一样,他们长途跋涉,一路从幽州打到这儿来。我们耗得起,他们耗不起。所以前阵越是平静,后方就越得提防被他们的探子摸去讯息。特别是出现在城里的生面孔,你可一个都不能放过了。”

  那人阴阳顿挫的说着,说到“探子”二字,还斜眼朝胡九彰扫了一眼,也不知这话是说给胡九彰听的,还是在说给一旁老大哥听的。

  胡九彰不由抿嘴,他脸上虽然不动声色,但心里却越发觉得,这汉子是在有意针对自己了。

  “偌。”

  巡逻的大哥倒是十分顺从的点头应了,临走前还道了声告退。

  胡九彰见状心里更是奇怪。两军打仗,谁不知道要提防探子啊。怎么这方脸的仁兄还是个人物了,一席废话都这么受待见?

  引路的大哥一走,屋内的氛围便更加诡异了。胡九彰还是头一次遇着这种一见面就喜欢跟自己飙着劲儿来的。他可是连对方的姓名都不知道,也不知这人到底看不顺他哪儿点,刚开口第一句,就不对味儿了。

  “你打西北来的这儿?”

  那人随口说着,目光却有意无意的往胡九彰身上打量。

  “打长安来的。”胡九彰没打算在这上面说谎。

  “哦……在北庭当过几年兵?”

  听他问到这个,胡九彰心里头就有点犯膈应了。他心说老兄你到底姓甚名谁是何身份,怎么就盘问起人来了?再者,胡九彰最厌恶的一种人,就是在军中阴阳怪气排挤同袍的人,要是被他遇着这样的,那他肯定不会与之往来。

  “没几年,我看兄台也是个老兵,不知是何处的兵,官居何职啊?”

  胡九彰反而眯着眼,主动开口。

  他看着这方脸蛋子就喜欢不起来,但好在潼关二十万守军,跟此人分到一个团的概率极小,这时候聊上几句,他也不介意。

  “呵呵,我是陇右出身,在哥舒将军麾下效力过几年,倒也不是什么大官,不过一个旅帅而已。”

  胡九彰不问倒好,这一问,他倒更加烦闷了。

  呜呼哀哉,倘若只是在这儿聊上几句倒也算了,日后可莫要被分到此君麾下。

  胡九彰心里直是嘀咕。他身后忽然传来一连串脚步声。胡九彰连忙转过身去,便见到一身着银灰甲胄的英武小将,从院外疾步而来,身后还跟着个人,胡九彰定睛一看,正是那先前帮他引路的老大哥。

  “甘若山!快回去整队!”

  银甲小将朝着屋内厉声叫道,目光随即又打到胡九彰脸上。

  “你是北庭来的兵?”

  “是。”胡九彰连忙合手冲着那小将行礼。这位想来就是先前老大哥口中所说的卢将军了。只是他未想到,在军中负责募兵的将军,居然会如此年轻。

  “打过几年仗?”

  “五年。”

  “叫什么?”

  “胡九彰。”

  “好。甘若山,你不是一直在跟我抱怨,说叫你一个人带一个旅的新兵蛋子,太过吃力?现在好了,这位胡九彰我就分到你手底下,赶紧带他到文吏那里录名去吧。”

  卢将军说着,面上还显出些许调侃笑意,“甘若山,你可得上心点,来日立功的机会来了,当心这位小哥比你升得还快!”

  这小将声音轻快,但胡九彰与那方脸旅帅已然面面相觑了一番。

  显然,这二人的表情,都不大好看。

第51章 断袖

  其貌不扬的甘若山,原是陇右军中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兵,他出身一般,家中也无钱财资助,所以这个小兵,一当就当了好些年。

  但甘若山这人要强,他虽然生了张惹人发笑的方脸炮眼,但他做起事来,却是十分的尽职尽责。不单在前线作战时奋勇杀敌,就连被分派到后勤的任务,他也都细心完成。久而久之,他在军中也就有了个细心肯干好名声。

  但甘若山的好名声,却只存在于军官之间。同队战友对他的评价,往往少褒多贬。

  究其原因,便是因为甘若山这人过分爱拔尖。他有点什么事,都想跟人争上一争,为此,甚至都不曾考虑过他人的感受。

  原本去年,他就已经快在原来的小队中待不下去。但幸运的是,当时行军在外的哥舒翰将军突患风疾,一连昏迷数日不醒,军中正缺几个细心肯干的兵,来照顾昏迷的老将军。甘若山就这么鬼使神差的被这份美差砸中了头,叫本团校尉给推荐到了老将军帐下,成了哥舒翰的临时亲兵。

  当然,哥舒老将军没几天,也就被快马加鞭的送回长安养病去了,甘若山实际上,根本没接触过哥舒翰几天。但就是这个机会,叫甘若山有幸随哥舒翰的亲兵队去了长安。那之后不久,便是朝廷的紧急动员令。甘若山就这样加入了潼关守军之中,还被破格提成了旅帅。

  甘若山这辈子都梦想着自己有一天能当上军官,但他没想到的是,这次的升迁来的如此容易。上面居然仅仅因为他是老兵,就给了他破格晋升的机会。而这样的机会,也同样发生在那些随他在长安一同入队的老兵身上。几乎所有的老兵都得到了晋升,一些资历老的,甚至比甘若山升得还高!

  看着这种局面,一向好强的老甘,这会儿又不甘心了。他生怕自己又会在这一群老兵的队伍中被比下去,所以当他见到胡九彰时,几乎是下意识的就开始排斥。

  尽管真上战场时,身边有个老兵照应,能安稳不少,但甘若山就是忍不住要多想。

  接连冒出的想法压在他心上,转瞬就变成了机警与防范。带着胡九彰往屋外走时,他还忍不住回过头看。

  胡九彰。

  这小子长得倒是端正,只不知骨子里,到底有几斤几两。

  倘若他真能为己所用,那固然好。但倘若不能,那未来的事,便谁也说不准了。

  胡九彰着实没想到,自己的归属居然这么快就被定下来了。从营房里出来时,他还有些没回过味儿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