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绪 第10章

作者:软枝黄莺儿 标签: 古代架空

  “随世子意。”穆千山仍然简单的说了几个字。

  “阿穆何时想叫便叫吧。”附离也不勉强,只是笑着,全然没有一点架子。

  穆千山点头应了一声,态度恭谨。他不知殿下为何派自己来带这位世子熟悉京中风物,他自己并不是多话之人。但既然殿下吩咐了,便尽力做好。

  穆千山只是简要精炼地介绍各处,但他慢慢发现这个附离世子虽是在一直认真听他讲着,目光似乎一直落在自己脸上,想了许久,终于停了下来道“敢问世子,千山可是有失仪之处?”

  “哦,没有,只是阿穆生得好看,便多看几眼。”

  附离笑着说,琉璃般澄澈湛蓝的眼睛在夕阳下闪着光芒。

  穆千山没再说话,仍然没什么表情,静静地随附离到了他的住处。

  这位世人眼中都以为的落魄世子一点都不落魄,在京中的房子富丽堂皇,尽是异族风格。而穆千山他们前脚刚到,晋王府的人就过来送了东西。不过是些丝绸茶叶之类,也是聊表心意。

  来送东西的小厮挑了附离在远处的时候,附到穆千山耳边道“穆哥,王爷让我跟你说,不要客气,真想动手就轻一点,别打脸。小的也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王爷让您今晚不要回去了。”

  “……”穆千山沉默点头,瞥了一眼远处的附离。

  “阿穆,到后园一观如何?”附离觉到他的视线,笑着走了过来。

  这一路上,自己跟他说话,回答超过十个字都是最多了,这让附离有一丝挫败感。自己都那么温柔风趣了,尽力地来挑他感兴趣的话题,但他还是冷冷的,弄得自己都有点怀疑最近是不是魅力下降了?

  而附离心中更多的还是跃跃欲试,他想着,自己还就不信这个邪了!

  但事实证明,有时候,人也是要信一下邪的。

  【作者有话说:这一章的名字甚合我意emmmm】

第十三章 到嘴的鸭子飞了

  附离一路上谈笑风生,带着穆千山在他后院中闲逛。而穆千山只是简单应着,态度恭敬却疏离。

  起初附离还觉得是他有点羞涩。自己刚走过去的时候,看见王府的小厮在他耳边说着什么,具体没听清,只听到最后一句今晚不要回王府了。

  附离一边心里慨叹小王爷真是可心,一边又心猿意马,想着要怎么好好待他,这看着像是个雏,可要让他食髓知味才行。

  两人逛了一会儿,便吃了饭。饭后附离道要带他去歇息,穆千山只道他为自己安排了一间客房,这般亲自带去可见其对晋王府的重视,便再三谢过跟着他去了。

  附离家的宅院不像大雍房屋那般曲径通幽得常使人迷路,这儿全然是草原人爽朗开放的风格,没有弯弯绕绕,建的大且通达。直着走了一会儿,两人便到了一处华屋门前。

  “这儿可好?”附离笑着,向他行了个草原上的迎客礼。

  穆千山有些诧异,想着,这是客房么?

  这间屋子把异族奢靡的风格发挥到了极致,脚下踏着的是纯白的羽毛状毯子,屋子里尽是玉石桌椅,而正中最醒目的是一张大床,以白绸作帷帐,四周镶满了珍珠宝石。

  “世子这是何意?”穆千山看这地方倒更像是他的卧房。

  “我着人备了热水,这就送过来,洗漱后我们便歇了吧。”附离笑眯眯道。

  “千山住客房即可。”穆千山觉得他话暧昧了些,他虽一直看淡情事,但也不是连这都不懂。

  “不喜欢这儿?”附离还觉得是这不合他意,便柔声道“那便在客房里挑,你喜欢哪一间我们便在哪间好了。”

  “世子莫要误会”穆千山自然听说过附离世子四处留情的性子,却没想过他竟然对自己有了那种心思,碍于身份,只能忍着怒气恭敬道。

  “没误会,我喜欢你啊,你不想跟我做么?”附离始知这人从头到尾都真以为自己是来带他熟悉京都的,索性挑开了明说,用他那双蓝琉璃般的眼睛专注地看着他。心想我这般直接表达心意他应该就懂了。

  附离满是期待地看着穆千山沉默了片刻,想着他是会是含羞带涩地嗔自己一句,还是大大方方地坐到自己腿上……

  但现实总是冷冰冰的,穆千山沉默片刻后,只对他说了一个字—滚。

  附离脸上的笑容顿时僵了,他好像没听错,是,是让自己…滚?…!

  他还没来得及说话,就看着穆千山走了出去,看也不看他一眼,只留给自己一个可望而不可及的背影。

  这打击有点大,本来马上到嘴的鸭子就这么飞了,还甩了自己一脸毛!阿史那附离第一次这么出师不利,不禁有点怀疑人生。最后看了那空荡荡的大床一眼后,只能认命是自己自作多情,叹息着着了人带穆千山另去一处客房歇息。

  我本将心照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附离第一次理解了这句诗的含义。

  而他竟然有种病态的感觉,觉得穆千山那句滚说的真是冷得勾人,跟小猫爪子似的,轻轻地挠在心上,弄的人痒痒的,真有点忍不住。

  此时在晋王府,赵绪正幸灾乐祸的想这位突厥世子现在的心情该是如何。虽说这位附离世子生来就是储君,地位尊贵,且骁勇善战,长相俊美。但这人的性子也太野了点,到处拈花惹草,偏偏还那么多痴男怨女还等着他,希望他可以回心转意。

  赵绪心中腹诽着,什么风流,不就是吃着碗里的望着锅里的嘛,哪有师兄好啊,纯情专一又好调教……

  要说附离欠下的风流债是数不清,最为人乐道的还是他做储君时出使南诏,竟能把人公主给睡了。而且还是你情我愿,郎情妾意的,弄的南诏王也不好说什么,只好提出两国联姻。谁知附离竟不愿娶那公主,气得南诏王差点把他砍了。

  最后还是那痴情公主以死相逼,求自己父皇不要为难他,南诏王顾惜女儿,方才作罢。现在公主当了南诏女王,仍不忘旧情,不纳王夫,苦苦等待附离与她再续前缘。为此,特意宣布两国永不开战。可以说阿史那附离为两国的友好交往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第二天,附离郁闷地醒来,本想和穆千山增进一下感情,一起吃个早饭。却被告知穆千山天亮前就辞行了。附离咬着筷子,忍不住想把人从赵绪手里要过来。

  而在晋王府,赵绪正让穆千山坐下与他一同用膳。穆千山推辞不得,只得坐了,腰板却挺得笔直。

  “依你看来,附离确实是诚心与本王结盟?”赵绪看他干坐着一丝不苟的样子,哑然失笑,伸筷子给穆千山夹了个水晶虾仁包,放到他面前的青花碟里。

  “谢殿下……属下,并未看出不妥。”穆千山看着夹到自己面前的包子,愣了一下,有些无措地抬头看赵绪,而赵绪却示意他先吃。

  “千山啊,昨夜睡得可安稳?”赵绪笑着看了他片刻,忽然促狭道。

  穆千山正嚼着包子,听了便急着要咽下答话,赵绪忙道“先别说,我知道…附离对你有意思,是不是?你要是不喜欢他,也不用看在他身份如何上客气。附离可不是什么好东西,你想揍就揍呗。”

  他一连串话连珠炮似的,说得穆千山怔了怔。

  穆千山动容,认真地看着赵绪,郑重道“谢王爷体谅,属下定不辜负王爷。”

  “哈,喝粥吧,那么严肃作甚?”赵绪又乐了,开始慢悠悠地喝粥。

  他之所以那么说是有依据的。这位突厥世子对其他冒犯了他的人不会手软,但对他自己看上的人就是百般容忍了。穆千山真要揍他几次,说不定他还更死皮赖脸了呢.

  以前怎么没发现,穆千山和师兄还挺像的,什么手段都不会,却自有一种真意。

  说起来,师兄都走了几个月了,九天未来信了,他那边还好么?赵绪想到江云涯,秀长的眉又微微皱起了,待用过膳,便在前厅等着宫中传人。

第十四章 说好了要回来的

  晌午时分,宫中方派人来唤。赵绪看了时辰,想着附离那边定是争论激烈了。

  等他到了大明宫,见附离,太子等俱在。行了礼后,便有内侍上前为他讲明情况。自然是西突厥世子前来大雍拜见皇帝之事,赵绪只是装着不知道。

  “吾儿以为如何?”殿首皇帝看向赵绪,声音威严而亲切。

  “禀父皇。有朋自远方来,何不说乎?儿臣自然欢迎附离世子到来。”赵绪只是顾左右而言其他,没有表达态度。

  “谢过晋王殿下。实不相瞒,附离此次前来,欲与贵国结盟。望天朝皇帝可以借吾五万兵,助吾剿除叛逆,收复故土。”附离向前一步,像是和赵绪初次见面一样,礼貌道。

  “…如此,父皇的意见何如?”

  “朕知,附离世子复国心切,也实体恤世子处境。然…大雍如今外忧内患,恐难分出兵力借与世子。”皇帝沉默片刻,迟疑道。

  如今东西突厥联军气焰日盛,边疆战事胜少败多,自家江山已经摇摇欲坠,如何来助他人?况且,殿中站的那人,还是敌国的原储君。

  “附离事成,则圣上可不必顾忌西突厥。吾自会率国人退兵,并助天朝镇压东突厥之乱。”附离听到皇帝的话,没有退却,仍恭敬道。

  赵绪没想到他还真会称皇帝为圣上,毕竟他们草原上的使节,见了皇帝都是直接称呼的。而他也能理解,处在这种形势下,示弱在所难免。

  “这…”年迈的皇帝摇摆不定,只能看向殿下数人。

  “圣上,附离世子之心可以理解。”这时,殿下一名鬓发花白,紫袍金带的老臣上前一步,回道。

  那人正是三朝老臣周铭,周铭看向附离道“但,臣不解,事情是否真能如世子所说那般简单。若贵国之人已心服令弟,此战不胜又当如何?那可就失了我大雍与贵国和平解决的契机了。”

  附离却轻笑一声,淡然道“太尉此言差矣,难不成太尉以为我那弟弟真能与雍国休止兵戈不成?倘若——令国把雍国半壁江山奉上,说不上还有一丝契机。”

  这番话后面说得极不客气,却指出了所有人都在想着的问题。西突厥新可汗初即位,便与分裂多年的东突厥结盟侵犯雍国,定是东突厥许了极大的利益。雍国要是想求和,只怕代价太高。

  太子在一旁看着周太傅没再开口,也阴郁地沉默着。

  赵绪想自家二哥真是典型的对自己人毫不手软,对外人反而百般迁就了。难道还想着把附离送给他那新篡位的弟弟来求和不成?周太尉如今也年老怕事了?

  沉默了片刻,天策府上将秦镇南站了出来,禀道“圣上,臣以为,此时寄希望于西突厥新可汗撤兵,并不实际。若真如此行事,怕会让天下来归之人寒心啊!”

  众人都没挑破的心思,此时被秦镇南敞开了说出来,都有些惊讶。然秦镇南是武将,性情耿直,忠心不贰,皇帝有些赞赏。

  “卿所言不错。附离世子不必担忧,可先在京中安顿下来。”虽是打消了拿附离来求和的心思,皇帝却并没有想好是否要下这个赌注。

  “父皇,儿臣以为,如今前线战事吃紧,无非是因为东西突厥联军日益默契。”赵绪看时机成熟,便上前一步,谏道“而西突厥新可汗篡位自立,且刚即位就挑起战争,国人已是怨声载道。如若使附离世子到前线与我军一同作战,西突厥士兵定人心思汉,军心不稳。”

  见赵绪已表明了态度,尚书令徐林也上前道“附离世子骁勇善战的名声天下皆知,圣上何不知人善任,让世子一试?”

  他们说的都是事实,皇帝不得不好好考虑此事。

  阿史那附离生来就是储君,在西突厥国内人心依附。而小弟琼达却趁他征讨边关小国之际,杀父自立,还广派杀手来追杀附离。在西突厥人心中既不是正统,才德又难以服人。国人只得道路以目,愤愤难平。

  “且,容朕考虑一日…你们都先回罢。”

  赵绪见状不再多言,识趣退下。他知道自己父皇向来优柔寡断,然大是大非上却往往可以分清。这事不可操之过急,再多些时日,相信父皇便可想清。

  附离之事已了,现在最要紧的是,自己和太子一党在这事后真是要剑拔弩张了。

  事事观点尽不相同,如何共处?只是,道不同不相为谋罢了。

  ……………………

  回了王府,赵绪便闭门谢客,一门心思养尊处优起来。近来他锋芒太盛,且与太子多有争执,若再不“踏实”些可真是引火烧身了。

  虽则赵绪并不怯太子一党对他如何,但月盈则亏的道理他还是懂的。既然还没到可以一击制人的地步,就要演好兄友弟恭的戏码。

  赵绪不见客,附离送的东西倒是络绎不绝地进了晋王府。那么多东西,若不是附离送的够隐蔽,只怕赵绪就要被御史们狠狠参上一笔了。

  不必说,大部分都是借他之手要给穆千山的。赵绪本着合作伙伴不好不帮持一下的意思,替他试过穆千山的口风,而穆千山的态度冷淡得很,直言不愿与附离世子牵扯太多。

  赵绪想也是,拿人手软,不喜欢就不给要给人一丝念想了。但给附离说了之后,他的态度好的很,却还是一如既往。最后赵绪只得挑了把镶着黑曜石的锋利匕首,给了穆千山。不说是附离送的,穆千山接下了。

  至于剩下的那些宝石珠玉,赵绪自然来者不拒,通通收入府库。反正他脸皮厚,拿人手也不短。

  这般,赵绪边等宫内的消息,边在府内过得悠闲自在。小七早就被他接过来了,专门有人养着,近来常跟着赵绪,养的皮毛光亮,也更缠人了些。赵绪数着日子,又有六天没信了,那么忙么?每次都是报喜不报忧,自己只能暗暗着军中眼线多看着些。

  又过了几日,赵绪在府中百无聊赖,便在书房里给江云涯写信。

  他先是铺上一张纸,提笔就写了句“式微,式微,胡不归?”停下来看了看,又觉得有些矫情,团成一团扔了。

  再铺上一张纸,踌躇地想称呼都想了好久。要叫什么呢?师兄?太平常了,不足以表达思念之意。那就,江,江郎?哎,这也太肉麻了些。

  最后赵绪苦思冥想,终于写了个“涯哥”,在信里唠唠叨叨的,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从小七最近重了多少斤到附离最近吃瘪的窘态,都通通写了上去。洋洋洒洒写了一整张后,赵绪才发觉自己话太多了,师兄哪有那么多时间来看。便又团成团,扔了。

  如此,写了扔,扔了写,赵绪第一次发现自己也能那么纠结,真是小女儿作态。便笑了笑,最后提笔,信中寥寥数行“涯哥,近来天凉,多添衣裳。过几日就是重九了,想吃你做的重阳糕。”

  笔落,算是有了寄托。但不知为何,赵绪觉得心里空落落的,高兴不起来。

上一篇:天骄

下一篇:眉心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