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绪 第11章

作者:软枝黄莺儿 标签: 古代架空

  他正卷着信筒,准备绑到信鸽脚上时,敲门声响了—门外传来的是穆千山的声音。

  “进来罢。”

  “殿下。”穆千山走进门来行了礼,垂着眸子,表情肃穆。

  “怎么?是前线的事么?”

  赵绪不知为何有些紧张。刚想着师兄,他就有消息了么…

  “是。”穆千山声音平平静静地,却说出最让他揪心的话“前日江将军率一队精兵截击突厥粮草,不幸…正中了突厥埋伏。随行百人,无一生还。江将军目前,生死不明。”

  赵绪听了他话,有些恍惚,脑子里一片空白,偏执地问“什么叫生死不明?孙道呢?他干什么吃的?”

  “本王不管什么生死不明,把人找到,死了也得把给我把尸首带回来!”

  穆千山只是沉默望着地面,罕见地没有答话。他刚得知这个消息时也很震惊,而跟了赵绪那么些年,穆千山自然知道,此时王爷需要的不是回答,而是一些时间来冷静。

  赵绪觉得力气都被抽光了,跌坐在椅子上,心里空荡荡地发慌。他紧紧攥着那封信,强迫自己冷静下来,深吸了一口气,“把那日情况仔细说来。”

  “军中对外的消息是,江将军为争立奇功,擅自带领百人去截击敌方粮草,不幸正遇上突厥埋伏。”

  “是谁说的?”赵绪的声音冷冷的,像淬了寒冰的刀刃。

  “军中先锋上将,唐明。江将军正在唐明属下。”

  赵绪冷静了许多,开始整理思绪。

  他是了解江云涯的,师兄绝不是冒进争利之人,说他未经上将许可,擅自带兵截击粮草,绝无可能。

  唐明,这个名字有些熟悉,是个中立派,没听说和那位有瓜葛。

  “唐明…以前鳏居是么?”赵绪皱着眉许久,忽然想到了什么。

  “是。但前几月,与尚书王谢之女定下婚约,准备迎其为正房。”

  王谢,王谢之女…赵绪隐约明白了这其中的牵连,这是冲着自己来的。师兄的事是一个下马威。

  只是,为什么是他?为什么恰好是这个时候?赵绪自以为江云涯来京几月,自己已够谨慎,除却晋王府的人,还会有谁知道呢?

  说了要好好地回来的,江云涯,你要是食言,我…

  我怎么办呢?

第十五章 埋伏

  两日前,凉州城北部边防。

  作为雍国北部最要紧的一道防线,凉州此时戒备森严,笼罩着战时压抑紧张的气氛。雍国将士们刚从一场激烈凶险的战事中回城,都疲惫不堪地三五成群,等着开伙。此次战役虽险胜突厥联军,然自身也受到重创。双方伤亡人数几乎持平,都没落下什么好来。

  雍军大营中,江云涯仍穿着战时的甲胄,在账外的石头上坐着,沉默地擦拭着刀上的鲜血。

  受伤士兵的人数愈来愈多,帐内人都满了,剩下的伤兵只能被担架抬到了帐外的地面上。

  江云涯放下刀,走过去,让他们把伤兵们都抬到自己帐内。他利落收拾了些衣物,准备搬出来和士兵们同住。其他人知他性子倔,拗不过他,只能就随他去了。

  刀已入鞘。江云涯本想再去营内慰问一下伤兵,迎面却碰上了走过来的刘尽云。刘尽云是先锋军参军,职务资历都比江云涯要高。

  “见过刘参军。”江云涯见他,抱拳行了个礼。

  “不必多礼,唐将军着我来传江校尉。”

  年过半百的刘尽云身材短小精悍,虽是文臣,却更像习武之人,眉目间满是精明神色。

  “劳烦参军。”

  江云涯有些诧异,唐明对他向来半冷不热,从没单独唤过他。

  待他走进了上将帐中,却见帐中只有唐明一人,“属下江云涯见过将军”

  “哦,来了。”唐明坐在帐中首座,是个国字脸的中年人。和平常不同,他的语气温和了许多,道“江校尉近来屡立奇功,不骄不躁,实是难得。”

  “谢将军赞誉,云涯愧不敢当。”江云涯恭敬回道,知道唐明不会无故唤他前来“敢问,将军传唤属下前来可是有事?”

  “话不多说。”唐明神色严肃了些,“我军密探报来,西突厥军现在城下驻扎,粮草已近匮乏。今命你去断突厥后方,拦截他们的粮草供给。如此,可保凉州城防守。”

  “今日…便要去?”

  此时已尽日暮,不占天时,且战士疲惫,更不利于出兵,江云涯有些迟疑。

  “难不成要等突厥把粮草运到敌军不成?”见他疑问,唐明冷了脸,反问讽道“怕死就直说。”

  “属下不敢。”

  军令如山,江云涯只得领命。

  “如此,不可打草惊蛇,带百人即可。”唐明满意了些,又道,“不可对他人言,此次任务绝密。断了敌方粮草,江校尉此番就是奇功一件。”

  “是。”江云涯眉头皱着,却还是应了下来。虽则他不在乎什么功绩,但在军队中,上将的命令就要绝对听从。如今要行这招险棋,只得把顾虑都抛在一边,全力以赴去完成任务。

  “那便去吧。”

  唐明看着银甲年轻人唱诺退出帐去,面色仍然冰冷,却微不可闻地叹了口气。虽然是个好苗子,但谁让他走错了路。照他如此崭露头角的速度,今日不除,以后定成心腹大患。

  “刘参军”唐明等江云涯走远了,便向帐外唤道。

  “是。”刘尽云本在账外候着,听见便连忙进了帐内侍立。

  “都安排妥了?”

  “是,您放心。那个突厥人已经听到他想听的内容,偷偷出城去了。”

  “嗯。你在营外十里处守着。来求援的人,一律格杀,不许放进城。”

  “是!将军英明,小人都没想到……”

  “好了,退下吧。”

  唐明不耐烦遣他下去。他平日最不喜阿谀奉承之人,要不是这人有些小聪明,讨了他未来老丈人的欢心,他才不会让这人在自己身边。

  营外百里处的山谷,天色已晚,云霞像染了血一样艳丽,透着塞外的苍凉。

  “暂停前进,先让斥候去前方探查。”

  江云涯带了一队百人轻骑埋伏在路口准备拦截,但他潜意识里觉得这山谷中有古怪。

  日暮之时光线昏暗,两侧山上树影婆娑,江云涯皱眉往那山上看了片刻,等那队斥候前来悄声报了信,便不动声色地唤来一人,低声道“此地有埋伏,速回营中求援。”

  那人也是平日机灵聪颖的,闻言也不错愕,上马便狂奔出去。

  山上埋伏的人数,比江云涯想得要多,见江云涯的人要出去求援,便都掩映着杀了下来。

  埋伏之军浩浩荡荡地,大概有近千人,像是早就知道他们要来一样,有条不紊地收紧着包围圈。

  江云涯此刻已经想不了太多,掩护着回去报信之人逃走后,便发令道“李允带人后方掩护,其余人,随我杀出一条血路。”

  江云涯手下先锋军尽是精兵,知道进了埋伏也毫不退却,各个以一敌三,硬是把突厥的埋伏圈撕出了一道口子。江云涯此时背上唐刀也已出鞘,如削瓜砍菜般在前方冲锋。然而人数悬殊,江云涯的刀柄上都已浸满了鲜血,却仍是无法摆脱身后穷追不舍的突厥。

  身旁士兵人数越来愈少,由本来的百人,慢慢减成了寥寥十余人。俱是身披数创,但仍咬牙掩护着江云涯。

  将士弃主帅而逃者斩、军中失主帅者,有官职者黜为民,普通士兵则流放万里。雍国军规极其严苛,所以普通士兵即使拼死也会保护主帅周全。同样,即使战败,主帅也不允许轻易战死或被俘,他要拼死突围,活着回去接受审判.这就是他的责任,也是每个将领的使命。

  江云涯手中那柄修长唐刀像是嗜血的修罗,毫不留情地收割着挡路人的生命。然突厥铁骑不是浪得虚名,虽心有惧意,仍然死死缠着江云涯那队残兵。江云涯看着身边士兵渐渐减少,心中悲怆,也杀红了眼。

  古来征战几人回,战争的残酷就是轻描淡写的把数以万计的将士性命化成史书上寥寥数语。

  他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杀出来的了,恍惚着回头望时,身边已经空无一人。

  荒山里升起了皎皎明月,孤寒地悬在天幕,注视着这个浴血归来的年轻将领。

  江云涯似乎听到,小时不小心摔伤时赵绪唠唠叨叨的数落声。他回身一摸,才发觉背上已经射进了数根箭矢,粘稠冰凉地渗了一手的血。

第十六章 实力绪吹徐敬言

  夜深月落,京都并没有边塞城池紧张肃穆的气氛,繁华喧嚣的夜景下仍然一片祥和。

  此时的晋王府中,赵绪的面容在略微昏暗的烛火下映得阴晴不定。房里静的落针可闻,却不是只有他一人。穆千山,此时隐没在案下的黑暗处,似雕像一般。

  主仆二人,多年的默契不需多说。此时,赵绪脑子里正高速地整理着这些天发生的事情,穆千山不会打扰,他想要降低存在感的时候,完全像一团空气。

  “我和师兄的事,府中除你之外,可还有人知道?”赵绪手中不住摩挲着一块莹润的羊脂玉石,忽然开口问道。

  “林管家,应该猜到了。”穆千山想了想。自己为江将军置办住宅时,支用的是王府的府库。再加之,这段时间赵绪一直往江云涯那儿跑,自然少不得嘱咐他。

  “老林啊……”赵绪低声念叨了句,闭上眼,不想去怀疑这个慈祥如长辈的老管家。

  自己初入京城时,就像土包子进城一样,是林管家明里暗里多番提点,才没闹了笑话。虽则这是他本分,这几年相处下来,赵绪却已把他看作是自己的亲人。

  而权力争斗最残酷的,是让你一边不忍,一边又不得不亲手撕去温情的表层,去窥探真相。

  “那就去查查吧。”赵绪睁开眼眸,揉着眉间,问“还是没消息?”

  “…属下无能。”

  “哦。”少年声音轻轻的,没什么表情,平静的看着岸上的那一摞书信。

  “明日和徐林说一声,参一参王谢。还有秦镇南那边,告诉他,本王要去前线领兵,让他部署好军中事宜。”

  “是。”

  赵绪觉得自己真是谨慎够了,这一次,他不想再继续虚与委蛇。既然如此,那就大家一起不快活吧,就算伤敌一千,自损八百。

  “回去休息吧。”赵绪吹灭了最后一只烛火,轻轻道了句。

  “是。”屋里一片漆黑,穆千山已经悄然告退,在闪出门外那一刹,停了,低声道,“殿下也早些歇息。”

  “嗯。”

  赵绪摸索着和衣上了床榻,闭上眼睛。

  他不能垮,赵绪在心里想着。上官家的血仇和晋王府的重担都压在他身上,他怎么能为私情分神至斯。赵绪只能心中祈愿,那人不会负约,能安然归来。

  ………………

  翌日上朝时,徐林便以结党营私,贪污受贿等七项罪名参了刑部尚书王谢一本。此举目的昭然若揭。中书令徐林和天策府上将秦镇南本就是上官家旧部,晋王回宫之后便追随晋王。倾向晋王的一派与以太尉周铭及王家为首的太子一党向来是斗得暗潮汹涌。今日却是猛地放到明面上,彻底撕破脸了。

  果不其然,继徐林参奏之后,秦镇南便请令求圣上准晋王入前线参战。朝堂上又是一番轩然大波,暂且不表。

  日子一天天过着,不过距那日消息传来三天罢了,赵绪却过得如三月一般。

  这几日明里暗里动了多方势力,把王谢从刑部侍郎的位子上弄了下来。自然,太子也不会让他太顺心,自己的许多亲信都受了打压。

上一篇:天骄

下一篇:眉心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