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长安 第123章

作者:于欢 标签: 强强 宫廷侯爵 天作之合 GL百合

  李忱点头,赵居仁遂挑眉,“朝廷与地方还有边境,我都曾去过,朝廷的腐败已蔓延至地方,战火迟早会烧到长安,而禁军与折冲府,哪里可以阻挡强悍的边军呢。因此,崔郎留在江南是最安全的,这段时间,您结识了南方各郡的太守,这是一道有力的屏障,即便长安城破,只要李唐的血脉还在,便有光复的一日。”

  赵居仁看好李忱,包括南方的一些清官,因为李忱在中原的举动以及为人。

  所以在皇帝无限制封赏两个非汉人的边将时,所有人都觉得帝国的顶层已经药石无医,所以他们迫切想要寻找一个贤德之君,来做最坏的打算。

  而太子李怏一直在皇帝身侧,如同囚禁一般,战事无法预料,便只能提前筹备,将来面对无法收起的局面时,也有办法能够应对。

  恰好经过立储风波的皇十三子,雍王李忱,在此时出现在了江南。

  李忱何尝不知道大江以南的地方,远比长安要安全,“赵公的好意,崔某心领了。”

  李忱侧头看着水榭以西的方向,眼中满含泪水,“然而那里,是我的家,是母亲,最后离去的地方。”

  赵居仁由是明白,“崔郎是一个重情义之人。”

  “我可以躲在南方,静待时机,然而战火终将蔓延至各地,不管是南方还是北方,都是大唐的国土,而国土上生活着的,都是我大唐子民,我不能眼睁睁看着他们遭受战火摧残。”李忱又说道。

  赵居仁听到李忱的话,深受感动,“我等老人,还不如崔郎一介书生,若天下百姓能得您这样的君主,何愁盛世不复呢。”

  “老朽听闻崔夫人是太原苏氏的后人?”赵居仁又问道。

  “内人的确是太原苏氏出身。”李忱回道,“其父、祖皆是从军的将领。”

  “之前几次宴饮中,偶然看见崔夫人在内宅教我那些不成气候的儿孙女眷们用枪,其身手,不弱男子,真乃巾帼也。”赵居仁夸赞道,“宴后,内宅的妇人们争相夸赞。”

  听到赵居仁对妻子的评价,李忱很是开心,“内人自幼习武,也曾随岳丈于军中历练。”

  “原来如此。”赵居仁说道,“崔郎与夫人琴瑟和鸣,有夫人这样的女中豪杰相助,相得益彰。”

  李忱笑了笑,赵居仁旋即从怀中拿出一块玉,将其交给李忱,“这是兄长临终之前交给我的遗物,他曾为国子监祭酒,所以朝中有不少大臣是他的门生,他们看到了这个,就会明白的。”

  “不,”李忱推辞,“这是留给赵公的遗物,我怎能要呢。”

  “此物在我手中,也不过是尘封,但在崔郎手中兴许还有用处,”赵居仁说道,“如果兄长见到了崔郎,我想他也一定会和我一样喜欢崔郎的。”

  李忱从赵居仁手中接过信物,乃是一颗玉石,上面雕刻着梅兰竹菊四君子。

  可见赵居仁的兄长,生前也是喜好风雅之人。

  “某何德何能,蒙赵公信任。”李忱觉得信物十分沉重,这代表着赵氏一族对雍王的认可以及信任。

  “老朽这般做,亦是存有私心,老朽年事已高,不知还有几日可活,故将希望寄于此,只愿能够福延子孙。”赵居仁说道。

  无论是自立,还是辅佐东宫,李忱都能有自己的退路,而赵居仁已经猜到,雍王此刻返回长安,应该是要拥护东宫。

  毕竟雍王有腿疾在身,而东宫又是储君,朝中大臣支持的,也是生性仁孝的太子李怏。

  ----------------------------

  天圣十三年夏,陆善回到范阳后便借出兵攻打奚为由,整顿兵马,四月,陆善率军大败奚军,并俘虏奚王李仁越,命人将其押送至长安。

  皇帝大喜,降下封赏,并在百官跟前夸赞陆善的功绩与忠心。

  同年五月,李忱回到关中,关中去年水患,而今年却又逢大旱,滴雨不下,造成大饥,作物颗粒无收,自去年至今,饥荒越渐恶劣。

  李忱看着关中的景象,比去年在中原时见到的,还要更加令人毛骨悚然。

  从江南一路西行,官道上全都是逃荒的百姓,有些还会因为太饿而将李忱的马车围困住,她无法救助这么多灾民,只得在救济了一部分后改走了其他的路。

  六月一日,当李忱踏入长安之时,天降异象。

  明明马车方才在城外还是艳阳天,这刚一入城天色就暗了一半,犹如夜晚一般。

  光明逐渐散去,仅剩的月光,支撑着夜晚的黑暗。

  “快看,天狗吞日。”

  “天降异象,天降异象。”

  此时,最为忙碌还是掌管天文历法的太史局,日食自古就有,只是不懂天文的百姓,便将关中的饥荒与日食关联在一起,以为是上天降下的惩罚。

  “六月,乙丑朔,日之有食,不尽如钩。”太史令用天文仪器观测,并命人记下日食。

  朝中一些官员发现天暗后,也纷纷从公廨走出,他们看着被吞噬的太阳,忽然有人被刺瞎了眼睛,慌张的大喊大叫。“我看不见了,我看不见了…”直到同僚合伙将他按住。

  “快请太医。”

  他们也将关中出现的饥荒以及各地的灾情联系在一起,而今天子闭目塞听,重用胡将,看见日食,遂人皆忧虑,以为是亡国之兆。

  “天狗蔽日,这是有贼人,要篡我汉家山河啊。”

  苏荷将李忱搀扶下马车,看着天空那轮被吞噬掉一半的红日。

  “这是什么?”苏荷对这样的天象感到很是差异。

  “日食。”李忱回道。

  “日食?”苏荷半眯着眼睛,太阳虽被遮蔽了一半,却仍然刺眼,“那为何只吃下一半?”

  李忱也解释不清日食只吃一半的原因,只知道史书上曾有所记载,“这是日食的一种,有关于天文的史书,将这种日食称之为,日之有食,不尽如钩,并且日食只发生在朔日。”

  “这天象,好生怪异。”苏荷看着长安城中,官吏惶恐,小民乱跑,皆因这天象异常的日食。

  “先回府吧,该要的礼节,还是不能少,毕竟现在,这天下仍是他的。”李忱平静的说道。

  雍王的人早先就接到雍王要回京的消息,回到家中与妻子收拾了一番后,二人便入了宫。

  然而皇帝正为日食而担忧,对离京一年之久的二人,归来时,眼里毫无喜色,入宫不到半个时辰,李忱就带着苏荷回到了府中,等张贵妃得知消息从承欢殿赶出,李忱早已离去。

  因庆王之事,即便官吏们知道雍王回京,却也不敢登门拜访,东宫与长平王亦是。

  长平王便将消息告诉了长平王妃崔瑾舟,并让她以内宅女眷的名义,代自己向李忱问安。

  灞河河畔的半枝柳树早已发了新芽,从侧方生出了许多新的枝条,而王孙也如期归来。

  ——雍王府——

  关中的饥荒本已经蔓延至长安,但由于张国忠的驱赶,便使得长安城依旧在一片繁华的虚假之中。

  至于灾荒,经过皇帝的挥霍,加上官僚的贪腐,朝廷已经无力拨款赈灾。

  然而宗室却依旧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也包括雍王府内,朝廷给宗王的食邑从未间断。

  “长平王妃到!”

  一年不见,崔瑾舟也变得内敛沉稳了许多,苏荷对她仍像以往一样热情,拉着她在自己身侧坐下。

  “阿兄这次回来,似乎比离开长安时的气色好了不少。”崔瑾舟似乎发现了兄长身上的变化。

  “远离长安这种喧嚣之地,怎能不长寿呢。”李忱遂笑道。

  “只可惜长安城的喧嚣,只是表面。”崔瑾舟说道。

  “东宫的焦虑,我明白的。”李忱知道她的来意,于是说道,“一但战火开启,当断则断。”

  “权力之争,不可讲情。”李忱又道。

  “有奸人当道,又如何能断,父亲空有宰相虚衔,现在整个朝廷,可以说都是他一个人的。”崔瑾舟回道。

  “这天下还维持在安宁时,的确是他一人说了算。”李忱说道,“可在乱世,生死攸关之际,人人都为性命而自保,又有谁还会听命于一个市井之徒呢。”

  “乱世之中,只有军权才有绝对的话语。”苏荷从旁道。

  “瑾舟。”李忱又喊道,“你回去后,让舅父无论如何都要辞去宰相之位,自请到南方,出任太守。”

  崔瑾舟明白李忱的意思,于是点头道:“好,我会转告阿爷的。”

  作者有话说:

第133章 长恨歌(八十七)

  同年六月, 急于立下军功取信皇帝的张国忠,密令剑南留后李密率兵七万攻打南诏。

  南诏王诱敌深入,坚守不出, 使李密粮尽, 士卒因瘴疫与饥饿死伤无数,无奈撤兵, 南诏派兵出城追击,李密兵败被擒, 全军覆没。

  张国忠得知消息后大怒,只得将战败的军情隐瞒,并伪造捷报呈于皇帝。

  后又增派兵马讨伐南诏, 皆败, 前后死伤数万人,张国忠仍伪造成捷报。

  各地捷报频传, 龙颜大悦,便又赏钱数万张国忠,并于宴上夸赞张国忠选将的才能。

  “朕有右相辅佐, 今后可以无忧矣。”

  百官都知道实情, 却因为皇帝对于张陆二人宠爱, 与害怕张国忠的权势,而没有人敢告诉皇帝真相。

  宴后, 皇帝返回内廷, 他坐在步辇上,面红耳赤的向冯力说道:“朕现在老了, 做事总是力不从心, 如今朝事有宰相, 边事有诸将, 夫复何忧。”

  憋了许久的冯力,听到皇帝如此荒唐之言,实在忍无可忍,于是叉手说道,“老奴听闻云南丧师数万,而今边将又拥兵太盛,大家将何以制之?老奴恐一旦祸发,不可复救,又何谓无忧也?”

  皇帝听后沉默了良久,“大家…”冯力欲再劝。

  皇帝抬起手,是不愿再继续听下去,“卿不要说了,让朕好好想想。”

  然而冯力不愿皇帝一错再错,一有机会便从旁劝谏,希望皇帝能够及时清醒,否则继续下去,后果不堪设想。

  ----------------------------

  天圣十三年六月下,左相崔裕上表请辞,皇帝不允。

  至七月,继干旱之后,京师突降大雨,引发了水灾,使得太极宫多地被水淹没。

  太极宫地势低洼,洪水突然而至,导致各宫有宫女宦官被淹死,当皇帝看到太极宫的景象时,嘴里细细碎碎的念道:“天降凶兆,一定是宰相失职的过错。”

  皇帝便以水患是因宰相失职,才惹怒天神,降下凶兆,遂罢免左相崔裕,将其贬至地方。

  左相空缺后,皇帝又想以兵部侍郎温冀代之,然温冀为陆善党羽,很快就遭到了张国忠的反对。

  张国忠从皇帝曾经王府的属官中挑选出性格柔和便于控制的大臣推荐为宰相,获允。

  然而干旱之后突然降下的大雨,一下便是数月之久,使得京师各地水灾不断。

  自太极宫多处宫殿被淹后,皇帝便越渐担忧这雨水是否会影响百姓的生存。

  张国忠为使皇帝开心,遂命人报喜不报忧,因去年有地方太守想要如实上奏而被张国忠拷问之事,此后便再也无人敢向皇帝报奏实情。

  就连皇帝喊来官员问话,他们也都是异口同声的只报喜。

  皇帝无奈,只得望着大殿外的大雨,询问自己最信任的宦官,“淫雨不已,卿常出入宫第,天下百姓可还安宁?”

  冯力低头不语,皇帝失去耐心,遂道:“卿不用顾及其他,有什么事都可以尽言于朕。”

  冯力站在一旁,叉手道:“自大家将大权假手于宰相,退居后宫,导致赏罚无章,阴阳失度,所以群臣不敢直言,臣又何敢言。”

  冯力的话揭露了朝廷的现状,皇帝听完后陷入了沉默。

上一篇:一山难容双绝艳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