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长安 第155章

作者:于欢 标签: 强强 宫廷侯爵 天作之合 GL百合

  世事漫随流水,算来浮生一梦。出自五代李煜。

  陆庆芸不是恋爱脑哈,不写那种搞不清是非的恋爱脑,父兄那么疼爱她,没有理由因为一点好感就放了敌人,李忱对她可没有什么恩情。

  潼关失守的危害,间接性的救下了安史之乱中的史,延长了战争时间,朔方军之前的胜利等于白忙活了一场。(战争有损耗,胜利可以凝聚人心,也不算白忙活)

第170章 平胡曲(四)

  ——雍丘——

  林潮围雍丘数十日之久, 使得雍丘与外界断联,正愁无法破城时,潼关失守, 天子西逃的消息传到了军中。

  林潮大喜, 连夜写信,以潼关被破, 长安失守,天子不知所踪, 招降张荀。

  送信的是林潮的亲信,他站在张荀的跟前,见张荀不回话, 于是弯腰说道:“我家明府, 是看在与您为同僚的份上,才写下这封招降信, 如今长安失守,连北唐皇帝都逃出了京畿,不知所踪, 大局已无可挽回, 张县令不如尽早投降, 北唐前宰相程希烈与翰林学士都投奔了大燕,现在做了大燕的宰相, 以张县令的才华, 必然能够拜相,何必苦守这雍丘城, 自取灭亡呢。”

  张荀看着林潮的招降信, 忽然笑道:“若真如信使所言, 国朝大势已去, 那么他林潮大可举兵来攻,何必派你送信招降。”

  信使也不慌不忙,“这并非明府为了夺回雍丘而编造的谎言,张县令如果出了雍丘,便能明白,你们苦守多日,为何没有一支援军。”

  张荀没有被信使恐吓到,他挑着多日不曾修理的浓眉,“就算长安失守,圣人不知去向,那又如何,只要我张荀还活着,便永远都是唐臣,你家主人要做亡国奴,投靠胡贼,那是你家主人的事,我可以对不起自己的家人,但我不能做对不起自己民族与国家的事。”

  说罢,张荀便下了逐客令,而后又亲手绘制了一张天子的画像,那是按照他记忆中,最后一次见天子的模样。

  他将跟随自己镇守雍丘的将领全部召集,并将潼关失守,天子出逃的实情告诉了众人。

  当得知潼关被破,众人震惊不已,最后张荀说到皇帝抛弃长安与百姓出逃时,众人更是陷入了沉默。

  “两京丢失,圣人带着太子殿下都逃了,那我们守在这雍丘,意义何在?”

  “是啊,眼下的局势,各路兵马一定会赶往长安救援,雍丘最后会成为一座死城,迎接我们的,只有死路一条。”

  将领中,有五六个动摇了守城的心思,“将军,不是我等不愿坚守,而是长安失守,天子出逃,我等实在看不到任何希望。”

  “这些日子,我们在雍丘,过得都是非人一般的生活,我们为天子死守城池,可天子却抛弃都城与子民而逃,这样的朝廷,还有望吗?”

  “我们不如降了吧。”

  提出投降的将领中,有几个是随张荀奋力杀敌,在军中颇有声望的,他们皆因战功官至高位。

  见多数人动摇了心思,张荀不敢反驳,于是假装答应道:“明日我会派遣信使前往敌营,大家稍安勿躁。”

  “将军,非我等不忠,只是眼下的局势,与天子的做法,实在让人心寒。”

  “我等也不怕流血牺牲,只是觉得,不值得。”

  “我明白。”张荀说道,“诸位先回去好好歇息,明日再来商议此事。”

  然而等送走了众人后,张荀的脸色骤变,油灯闪烁下,满是刀疤的面孔,突然变得十分阴暗,眼里布满了杀心。

  -----------------------------------

  翌日

  张荀召集全军将士,并在军前挂起了天子的画像,对许多将士而言,他们有很多人是从来没有见过天子的。

  “这是,圣人吗?”

  “壮冠虬髯,黄袍玉带,定是圣人无疑。”

  众人跪伏涕泪,仅仅凭借张荀的一幅画,将众人的信念再次凝聚到了一起。

  “万岁。”震耳欲聋的山呼声响起,所有人都跟随张荀一同,发自内心的叩拜。

  “军中怎么会有陛下的御真。”很快就有将领奇怪的问道。

  张荀随后起身,“我不惜冒犯天颜,画下圣人的御真,是为了告诉大家,潼关已经失守了,但是圣人已从长安逃离入蜀,然而因为此事,在我们这些忠贞义士中,竟然出现了想要投降叛军的人,我们都是大唐的军士,就算卸下铠甲,我们也是大唐的子民,如果我们自己都不拿起武器捍卫自己的家园与百姓,难道还指望入侵我们国土的胡人会降下怜悯吗,今日若我们投靠了胡贼,那么他日,我们的子子孙孙,都会沦为阶下囚,汉人,将再也抬不起头了。”

  雍丘的将士们听到张荀的话后,感知到了国破家亡的危机,纷纷掩面而泣,而面对想要投敌的几个将领,群情悲愤,纷纷指责其卖国的无耻行径。

  张荀将昨夜的六人捆绑到军前,大声数落道:“尔等受朝廷恩命,却不忠不义,扰乱军心,来人啊,推出去,斩了。”

  “将军,饶命啊,将军。”

  “将军。”

  斩杀六人后,张荀拔出腰间横刀告诫全军,“叛我国者,杀无赦,乱我军心者,杀无赦。”

  “即便流尽最后一滴血,我们也要坚守下去,为国而死,这是大义,要让后世看到我们的骨气,以我们为榜样,国家才能真正顶立于天地间。”

  接下来的数月中,张荀带着将士智守雍丘,城内无粮,便派勇士于夜中智盗敌粮。

  箭矢用尽,便放下草人,向燕军借箭,更趁其不备时,派兵偷袭,靠着张荀的智勇,几千人马将几万叛军抵挡在城外,足足守了半年之久,最终,燕军败逃,只得放弃雍丘转战它地。

  -----------------------------------

  ——灵武——

  在平凉郡驻扎多日,得马数万匹后,朔方官员派遣使臣赶赴平凉,以灵武兵食完富,请求太子李怏前往灵武,得到李怏应允。

  百官遂在灵武,仿照长安,搭建临时宫室,天圣十五年七月,李怏至灵武。

  见众官为讨好自己而设帷幕,饮食奢靡,于是大怒,命人将之撤去。

  太子来到灵武后,长平王李淑召集众官,当朔方的军将得知天子已经西逃,独留太子御敌后,皆气愤不已。

  李淑又告知众人皇帝在扶风郡让位一事,众人遂商议拥立太子登基,于是纷纷上笺,请求太子遵皇帝之命,即皇帝位。

  李怏看着众人的上笺,恐慌不已,他斥责李淑道:“圣人健在,你这是要陷我于不忠吗?”

  “殿下的忠,应该在国家,殿下身为储君,当对天下百姓与这些忠心跟随您的将帅负责。”李淑回道,他指着门外静候消息的将帅,“门外的那些人,都是关中子弟,他们日夜思归,所以才跟从殿下艰难跋涉来到这塞外,他们都是希望能够立战功,收复山河,与家人团聚的,如果殿下无心,何必带着众人来到这里,如果此时不凝聚众人御敌之心,他们就会对殿下对李唐失去信心,军民之心如果离散,便再难聚集,到那个时候,这个天下就会被叛军所得,我们都会沦为阶下囚。”

  说罢,李淑带着几名官员跪伏,“愿殿下顺应众心,为社稷大业,遵受皇命。”

  李怏瘫坐在椅子上,满脸的犹豫,他看了看身侧的宦官,摩挲着手背,“你们这样,不是叫寡人为难吗?”

  “启禀殿下,城南有一支人马,正在靠近灵武。”守城的士卒飞快来报。

  “什么人?”李怏急忙问道。

  “她自称是雍王妃,朔方节度使苏仪之女。”士卒回道,“还带着数十人马。”

  以为是雍王的人马,李怏顿时大喜,“快放她们入城。”

  然而当苏荷卸甲进入城内面见太子时,却并没有雍王的身影。

  “殿下。”苏荷在逃离京畿后,听闻太子李怏并未随皇帝入蜀,而是去了朔方,推测父亲也会带着大军到灵武汇合,于是带着李忱留下的人马一路北上,来到灵武。

  “七娘,十三呢?”李怏问道。

  苏荷看着庭院里跪伏的官员,以及屋内的长平王李淑与建平王李潭,于是便猜到了众人的意图。

  “十三郎…落入了燕军之手。”苏荷回道。

  “什么?”李怏彻底慌了,他连连后退,一脸震惊的看着苏荷,“怎么可能,十三郎一向聪慧,怎会被叛军所擒。”

  “我这次来,就是来转达十三郎的意思。”苏荷又道,“请殿下登基称帝。”

  然而听到雍王被擒,李怏心中更加惶恐,“叛军生性残暴,我的弟弟现在就在他们手里,你们叫我,如何能受?”

  “请殿下相信十三郎。”苏荷说道,为了宽慰众人与安抚太子,“叛军的内部,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般团结。”

  此刻苏荷想要救出李忱,就必须集结各方的兵力,加上朔方军,才能与叛军的主力对抗,而最快的方法,就是通过太子李怏。

  这个做了十几年储君的人,即便懦弱无用,但他们只需要这个身份,凝聚天下臣民的心。

  见太子仍有所犹豫,李淑便带着文武官员同苏荷一起请求,“请殿下遵从皇命,于灵武登基。”

  原本因为苏荷的来到而高兴的太子,这下彻底高兴不起来了。

  “殿下如果不想救出十三郎,那苏荷无话可说。”见李怏如此犹豫,苏荷起身道。

  “不,”李怏见苏荷要走,于是慌张的拦住,“寡人并非不想救自己的弟弟,可此事干系重大,能否容寡人想想。”

  李怏心中明白,如今跟随自己来到灵武的不过都是老弱病残,能统兵的大将也没有几个,苏荷的本事,他是亲眼见过的。

  几个重臣见太子有所动摇,于是五次上笺,“请殿下遵皇命,即皇帝位,带领朝廷四方军队收复两京,扫平叛乱。”

  “罢了,这是天命,我不能违抗。”李怏最终答应了众人的请求。

  作者有话说:

第171章 平胡曲(五)

  天圣十五年七月, 皇太子李怏在皇帝不知情的情况下,于灵武登基为帝。

  李怏的登基十分仓促,规格与仪制一切从简, 群臣穿戴也并不整齐, 他们站在城楼下,为新帝舞蹈庆贺。

  李怏头戴临时赶制出来的十二旒冕, 看着群臣的叩拜与庆贺,竟忍不住流涕。

  或许是因国破家亡的悲伤, 又或许是因为十几年的压抑,作为储君,他不仅从未得到过天子的信任, 还要时刻遭受打压与防备。

  压在身上的千斤重担, 仿佛已经拿掉,然而接下来面临的, 又是另一重深渊。

  “朕以不德,获奉宗庙,今即皇帝位, 大赦天下。”但不管如何, 从今往后, 接下权柄,再也不用受到制约, 这场动乱, 竟成了新生。

  “万岁。”

  “万岁,万岁。”群臣山呼。

  李怏登基后, 尊皇帝为上皇天帝, 并将天圣十五年改为乾德元年, 将辅佐他登基的所有官员提拔, 升任宰相。

  重置关中与京畿两道内的太守、防御使,趁叛军在长安享乐之际,重新布防,以灵武郡为行在。

  然而塞外兵马皆被调出平叛,只剩一些老弱病残守城,而李怏手中也没有多少人马,如今手中唯一握着的辎重,就只有在平凉郡所得的数万匹马。

  李怏仓惶登基,朝廷初立,文武官员不足三十,制度规矩也不完善,带着这样的班底,李怏心中很是担忧,于是召命天下,令四方军队赶赴行在。

  太子于灵武登基的消息传出后,赶到灵武归附朝廷的文武官员,士庶百姓络绎不绝。

  是夜

  李怏登基后,手中琐事也越来越多,各地官员闻讯,纷纷上奏归顺。

  “陛下。”王良娣端着一碗羹汤踏入书房,“夜深了。”

  李怏按了按额头,看着堆积的奏疏,“各地战乱不断,他们都在等朝廷的消息与旨意,我多休息一刻,外面就要死更多的人。”

  “眼下朔方也没有多少兵马,所以更加不能懈怠军务,要赶在叛军进攻之前,募得一支属于我的军队。”

  王良娣乖巧温顺的替李怏揉着肩膀,“不管陛下面临着什么样的局面,妾身都会陪在陛下身死,就算是为国家战死,妾都无怨无悔。”

上一篇:一山难容双绝艳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