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长安 第9章

作者:于欢 标签: 强强 宫廷侯爵 天作之合 GL百合

  ——九原郡·九原县——

  秦娘子推着李忱从屋内走出,苏荷紧张的守在庭院里,旋即上前问道:“十三郎…”

  李忱抬起手,“让诸位担忧了,我无碍。”

  秦娘子也上前解释道:“奴家曾在清河郡待过,做的那些点心都是清河的特色,小郎君与清河郡有些渊源,便思念起亲人来了。”

  “可是十三郎的母亲?”苏荷道。

  秦娘子点头,随后看到众人都因为这个再没有动筷,于是道:“哎呀,快吃饭吧,这菜都要凉了。”

  苏荷看着李忱,眼睛浮肿,“十三郎,我刚刚看你…真的没事吗?”

  李忱摇头,“只是想起了母亲,儿时常能吃到她做的酥饼。”

  苏荷便上前将李忱重新推回了饭桌上,秦娘子还拿出了家中珍藏的酒。

  一桌人重新围聚在一起有说有笑,直至夕阳落尽,李忱与苏荷拜别秦娘子回到了九原县。

  马车上,苏荷问了起李忱在九原的居所,“十三郎既然在九原县没有熟人,便同我住到外祖父家吧,他虽是商人,却十分慈祥,而且秦娘子是宅里的绣娘,十三郎替九原县除了一大祸害,我想翁翁他肯定不会拒绝的。”

  李忱婉拒了苏荷的好意,“此番来到朔方,已离家月余之久,若再不回去,怕是又要被族中问罪。”

  “十三郎这就要回洛阳了吗?”苏荷道。

  听出了自家娘子的不舍,青袖开口道:“崔郎君,再过几日就是七月初七乞巧节了,此去洛阳需好几日的路程,何不多留些时日,等乞巧节过后再回也不迟。”

  “是啊崔郎。”苏荷也道,“过几日就是七夕了,九原虽比不得东都,然也有它独特的人文与风俗。”

  青袖点点头,对于李忱似乎彻底改观,“崔郎君就留下来吧。”

  “听闻前年圣人在长安大明宫建造了一座以锦结成的乞巧楼,高达百尺,能容纳数十人,楼上陈列了瓜果酒炙,还摆设了坐具,用来祭祀牵牛与织女两位天星,去年开始,九原郡中的百姓也开始效仿宫中乞巧,如今街道上早早就挂上了花灯,乞巧节也一定热闹非凡。”苏荷期盼着说道。

  面对主仆二人的挽留,李忱只好答应暂缓归程,“既然七娘都这样说了,那某便留下来,不过这段时间某会与文喜在旅舍中住下。”

  苏荷点头,“十三郎不愿麻烦翁翁,我知道的。”

  李忱便在九原县留了下来,与文喜住进了一家旅舍中。

  “天色不早了。”李忱看着天色,“七娘也早些回去吧。”

  “好,”怕外祖父担忧,苏荷点头,“明日我再来探望十三郎。”

  “驾!”

  “太子与陆善都回了长安,今年的乞巧节,宫中怕是又要大宴,宫中设宴,郎君不回去,真的没事吗?”文喜担忧道。

  “乞巧节圣人有贵妃娘子作陪,谁会在意我呢。”李忱道。

  “可是郎君,今年与以往不同,您是雍王了。”文喜道,“每逢大宴,成年的亲王都会设席。”

  “吁。”

  一辆马车停在了旅舍门口,紧接着,身着便服的张县令从车内走了下来。

  “崔郎留步。”张县令抬手喊道。

  李忱回过头,见是县令,便与文喜吩咐道:“推我进去。”

  “喏。”

  李忱便在旅舍的后院厢房接见了张县令,并命文喜锁上门。

  “下官九原县县令,见过雍王。”张县令左手按右手上交合伏于地,跪于李忱座前。

  “崔梓荣罪大恶极,不仅是这一桩案件,还要加上之前,有冤的要替她们一一平反,受害者官府也要给予补偿,交刑部复奏后,刑部会处理此案的。”李忱道,“待回长安,吾会将此事如实报与崔相公,谁也逃脱不了王法。”

  “喏。”张县令回道,“下官因畏惧崔氏势大,而纵容他在九原县作恶,残害百姓,下官…”

  李忱叹了一口气,“崔梓荣是吾母族弟,他身后的势力,确是你们所招惹不起的,然你既然身为九原县的父母官,却选择抛弃城民而自保,这有背为官之道。”

  张县令颤抖着身躯叩首,“下官有罪。”他并没有为自己做辩解。

  崔伍利用权势,销毁证据,栽赃嫁祸,让县衙无从考证,又用县令的妻儿相要挟,县令这才无奈妥协。

  进入九原县时,除了打听崔梓荣与崔伍的所作所为,李忱还让文喜去查了一下九原县令,发现其之前崔梓荣没来时,也是个为民的清官,赡养父母,善待妻儿。

  李忱看着战战兢兢的张县令,无奈的叹了口气,不怪这些官员不敢作为,而是如今朝廷的风气,宣政殿中的秦镜再也无法照出妖邪,“崔氏来前,百姓传汝政治清明,然,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州县官员如此帮衬权贵,实乃朝廷之过也。”

  “请雍王降罪。”县令跪伏道。

  李忱坐在轮车上,数落其罪,“按大唐律,判罚不公,其罪惟均。薄祚寒门,吾知你无力抵抗清河崔氏,然你持禄养交,愧为父母官。”

  县令听后连连叩首,李忱又道:“幸未酿成大错,考功四善,去其三,唯恪勤匪懈可留,望你日后为官,记住今日之失,法是国家的公器,你作为地方父母官,亦是执法者,切不可滥用职权。”

  听到雍王的宽恕,县令伸手摸着泪感激涕零,今日亲眼见到陛下的十三郎,他才明白为何曾是众皇子中,最受宠的一个,“下官谨记雍王教诲,雍王大恩,没齿难忘。”

  “国朝政治腐败,奸佞作祟,长安城的繁华,只是一片虚假之像。”李忱长叹一声道。

  作者有话说:

  注:唐代官员考核的标准为“四善、二十七最”。“四善”指“德义有闻、清慎明着、公平可称和恪勤匪懈”,即德、清、公、勤,是对所有官吏的通用考核标准,侧重于道德品行方面。

  薄祚寒门:出身贫贱低微的门第。

  持禄养交:指结交权贵以保持自己的职位,出自《管子·明法》

  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目力能够看得见秋天鸟尾上的细毛,却看不清一车子柴草。出自《孟子·梁惠王上》这句话带有讽刺,曾在女庶王中引用过。

  李忱是从小腿瘸,注定无法习武,所以精于文学,从她的谈吐上可知。

  唐玄宗改制,将州改为郡,州的长官刺史也就成为了郡太守,所以安史之乱爆发前,郭子仪以军功官至九原太守。

  不管是皇帝还是其他有身份的人,平时自称都多用吾、我,只有在正式场合中,皇帝才自称朕。

第10章 朔方行(十)

  ——长安——

  大明宫内,冯力带着内侍监一众宦官将承欢殿内的张贵妃请出了宫。

  这并非张贵妃第一次被送出大明宫,上一次是因皇帝的妃子,她被指责为善妒,以忤逆之罪送出了宫。

  “这一次又是为何?”张贵妃坐在承欢殿内一动不动,似乎不想离宫。

  冯力屏退左右,叹了一口气道:“娘子,明明心不在大内,身在,又有何用。”

  张贵妃却冷笑了一声,“只要身不死,心在不在,又有何差异?谁管我的心呢,谁又问过我呢。”

  冯力闭上眼,“圣人是因知道了娘子吹奏雍王所赠的竹笛才大发雷霆。”

  “雍王又不是吴王。”张贵妃道。

  “圣人知道娘子与雍王有着不一样的情感。”冯力道,“圣人不想强迫您。”

  “不想强迫?”张贵妃颤笑一声,随后对着镜子更是大笑了起来,“你们李家人,都这样虚伪的吗。”

  “娘子,这话可说不得。”冯力道,“因朝堂上的事,圣人正在气头上,您先出宫躲避一下风头,等圣人气消了,自然就会接您回来的。”

  她之所以不想离去,便是知道自己无法真正的离去,皇帝不会放过她,家族也不能失去她。

  张贵妃冷笑,随后起身,整个人都颤颤巍巍,她看着高案上摆放的白瓷瓶,“我就像是一个花瓶,供人观赏罢了。”

  “娘子,圣人的心思,您应该明白,有些心思,不该生的,不能生,有些东西,不该沾的,也不能沾,否则,不光您自己受罪,还会牵连到他人。”冯力提醒道。

  张贵妃听懂了冯力的话,皇帝冷血时,可毫不念旧的杀子,此番话意指雍王,是在提醒她,“走吧,反正这奢华的宫殿我也住腻了,出去透透气也好。”

  她空着手走出承欢殿,冯力跟在身后追问道:“您不带东西出宫吗?”

  “那些,不是我的。”张贵妃回道,“当年,我只带了这只笛子入宫,便也只有它是我的。”

  “你尽管把话告诉圣人好了。”张贵妃又道。

  冯力哽住,无奈的叹了口气,“娘子请入轿,圣人虽逐您出宫,却并未下旨废黜您的位份。”

  张贵妃没有再说话,躬身入了轿,随后问道:“出宫后我去哪儿再无管束了吧?”

  “娘子想去哪儿,谁又敢阻拦呢。”冯力道。

  “去延兴门内的新昌坊。”张贵妃道。

  “喏。”

  ----------------------------------

  ——九原县——

  七月初七,乞巧节,自从崔梓荣伏法后,九原县的街道上便多了许多敢出门的年轻男女。

  曾宅里,曾文甫过完寿辰,苏荷也没有着急回去,而是留在了九原县过七夕。

  晚膳时辰,苏荷匆匆用了膳,便向外祖父请出门,曾庆小声训她不守礼节。

  曾文甫向来溺爱她,摸着花白的胡须道:“去吧,去吧,今日乞巧,也是寻觅良人之时。”

  “谢翁翁。”苏荷还不忘作万福礼,随后便带着青袖离开了曾宅。

  “翁翁,您就这样让她走了?”曾庆回头看着祖父,“她这样,今后还有哪家郎君敢要她。”

  “她的心早就不在这膳桌上了。”曾文甫慈祥道,“咱们家七娘,怕是已有钟意之人喽。”

  “翁翁说的是替秦娘子翻案的那人?”曾庆道,那日的事他恰好也陪同苏荷瞧了个清楚。

  曾文甫半眯着眼睛不语,曾庆便着急道:“那人样貌虽好,可毕竟身体有残缺,若还有其他隐疾,岂不毁了七娘的终身。”

  “年轻人,由着去吧,只要是真心对七娘好,是健全还是残缺,又有何妨。”曾文甫十分开明道。

  九原在阴山脚下,风沙却也十分的大,因皇帝盛宠张贵妃,各地便效仿长安于乞巧节当日搭建乞巧楼,祭祀牛郎、织女二星,为求子与求缘。

  朔方之地,建筑多为土筑,以土为基,以木为梁,文喜推着轮车走出旅舍,两个木轮在夯实的黄土上留下了两条浅浅的印子。

  “十三郎。”苏荷从马车上跳下。

  “不知苏娘子今日乞巧节,又要带我家郎君去哪儿?”文喜自觉的松开了手。

  “九原县有一条河流,是引帝源水穿城,北地缺水,今日乞巧节,河边应是最热闹的。”苏荷回道,“九原郡作为边镇,素来尚武,除效仿长安大明宫中搭建乞巧楼求子求姻缘,还会举行花灯武会,踏船争夺,饮江水取灯。”

  “怪不得七娘如此高兴。”李忱摇着扇子笑道,“原来是有武会。”

  “那条河就离旅舍不远。”苏荷道,“我带你过去。”

  ------------------------------

  ——长安城·大明宫——

上一篇:一山难容双绝艳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