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进年代文后我有1了 第110章

作者:油盐不进 标签: 甜文 年代文 穿越重生

  一碗面下肚,许空山吃了个七分饱:“我给你带了礼物。”

  许空山所谓的礼物一般是当地特产,吃的用的玩的,钱不钱的无所谓,重要的是他的这份心意。

  窗外的雨不知何时停了,蜡烛早已燃尽,陈晚几乎是在许空山放开他的瞬间就睡了过去。要不是考虑到他明天要上课,许空山估计能折腾到天亮。

  旷了四十天的男人,岂是三两次能打发了的。

  “我请了朱文母亲帮我做衣服,她每天早上八点半过来,等会你跟她说一声,让她过几天再来。”陈晚说完,想起朱母没见过许空山的长相,“算了,我晨练完自己过去。”

  陈晚仰头叭地在唇上亲了一口:“山哥我走了。”

  昨夜风急雨骤,院子里的菜苗扶了一地,四季豆、黄瓜需要搭架子,许空山就地取材,砍了几根石榴枝,用碎布条交叉绑紧。今年的石榴树长得极为茂盛,适当修剪有助于后期挂果,个头肯定赛过去年。

  菜地里杂草稀疏,是朱母的功劳,她经常趁着陈晚不在,把屋里的清洁一块做了,但没上过楼。

  这四十天里发生的事情太多,陈晚下了课,挨着许空山讲了半天,末了突然反应过来:“对了,你舅舅的事我们还没跟大哥他们说。”

  周梅与陈前进待许空山如一家人,这件事于情于理都该告诉他们。

  “我忘了。”许空山一脸愕然,陈晚找出纸笔放到许空山面前,托腮看他写信。

  贴着邮票的信在邮递员手中飞到平安村,与此同时,一个重大的消息在广大农民群众中传开——国家要包产到户了!

  “前进,你没骗我们吧?村上的地真的要分给我们种了?”

  “分地?怎么分?分了还会收回去吗?”

  陈前进的话犹如一滴水溅入了滚烫的油锅,噼里啪啦地炸开来,陈前进振臂高呼,总算止住了大家伙的七嘴八舌。

  早在五零年,国内就颁布了土地改革法,将“耕者有其田”落到实际,但没几年又被收归集体,所以老一辈的人才会问会不会收回去。

  “你们听我说。”陈前进拿着文件大声传达包产到户的章程,“只要户口在我们村上的——”

  陈前进一句话没说完又被打断:“那嫁出去的怎么办?”

  “还有我儿媳妇,她六个月了,等她生了,有我孙子的份吗?”

  你一言我一语的,一场会从早上开到中午也没开个明白,陈前进累得口干舌燥:“先回去吃饭,吃了饭下午再说。”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土改是好事,集体的活,有十分力也只使八分,再有几个拖后腿的,粮食产量自然上不去。等分了地,交完公粮剩下的全是自己的,可不得铆足了劲干么。

  这笔账,脑子不傻的人都会算。

  “散会了?”周梅昨天便听陈前进详细讲过了,她没去祠堂,因此不清楚具体进展。

  “没。”陈前进耐性好,今天的场面在他预料之中,“六儿来信了?”

  陈前进发现了桌上的信封,他下意识以为是陈晚写的。

  “大山的信。”周梅道了声巧,许空山户口在村上,拥有分地的资格。土改的文件前脚下发,他的信后脚就到了,莫不是他在城里先听到了消息?

第138章

  周梅认的字不如陈前进多,她收到信习惯性等陈前进来拆,信里的内容她此刻一无所知。

  陈前进喝干杯子里的水,撕开信封,许空山先是关心了他们的近况,信纸过半才写到孟海的存在。

  “咋了?”周梅见他神色反常,凑过脑袋看向信纸,“大山找到他舅舅了?”

  周梅的声音因为太过惊讶而显得有些尖利,她不可置信地望着陈前进:“大山有舅舅?”

  “瞧你说的,这年头谁没个舅舅。”陈前进稳住情绪往后看,“大山舅舅是建军部队的师长!”

  得,不愧是两口子,惊讶的表情跟一个模子里刻出来似的。

  许空山没有隐瞒孟海的身份,或者说,他不在乎孟海的身份,觉得没有隐瞒的必要。末尾两页是陈晚的字迹,虽然许空山的字是陈晚教的,陈前进还是一眼认了出来。

  薄薄的一封信暗藏了陈晚的小心思,日后他跟许空山对家里坦白,这些都能成为有迹可循的证明。

  许空山跟舅舅相认了,许空山的舅舅是师长。

  陈前进和周梅目瞪口呆地消化他们看到的内容,良久,陈前进长叹了一口气:“我就说大山这孩子是个有后福的。”

  “哎,要是他舅舅早点出现,大山指不定已经在部队出人头地了。”周梅一边为许空山高兴,一边替他感到可惜。

  “都过去了。”陈前进拍了拍周梅的肩膀,“吃饭吧,待会儿还得接着开会呢。”

  周梅收拾好心情去厨房端饭,陈前进把信纸塞回信封,琢磨着下午忙完了给许空山两人写封回信,问问分地那天许空山有没有空回来。

  吵嚷了一整天,包产到户的事终于传达明白了,陈前进接下来要带着人把二组的地重新量一遍,水田、旱地,包括坳口的几座山,这是个大工程,期间地里的活也不能落下,所以分地的时间定在了七月十五号。

  陈晚收到信是周三,许空山不在,趁着上课,他问了王利安一句这学期什么时候放暑假。

  “不知道,我给你打听打听。”王利安转了下钢笔,扭过头,“你暑假要回老家吗?”

  “不回,你呢?”平安村虽好,但到底不比城里方便,陈晚最多回去待一两个星期,希望能赶上陈勇阳的生日。

  “我当然要回,学校没人,我留下有什么用。”王利安环顾四周,压低嗓门,“那电影什么时候能拍完啊?”

  “快了,冯导说最迟不超过月底。”

  《雾山恋》拍完,陈晚服装顾问的名头也要跟着被撤了,并且在电影收到观众反馈前,制片厂不会开启同类型的题材,所以陈晚现在的关注点在迟迟未听到风声的招商引资。

  这才六月初,关于放暑假的时间学校仍在商讨,但能确定的是,期末考试即将被提上日程。上大学机会的来之不易,学生们都十分珍惜,至少在陈晚的班上没有“六十分万岁多一分浪费”的人。面对期末考,大家紧张归紧张,但为的不是及格,而是冲高分。

  正当陈晚感慨着他们与当代大学生的不同,王利安透露了一个令人意外的八卦,理学院的几个学生打架被学校抓到了,处分通知本周内会张贴到公告栏。

  田曼柔在班级例会上也讲了此事,她着重强调收到处分的后果,这会直接影响他们的毕业分配。尽管他们才大一,谈毕业为时尚早,但作为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学员,他们这个群体的平均年龄并不年轻。

  结了婚的,有孩子的,结了婚又离婚的,现实由不得他们任性。

  “两个记过,三个记大过,啧,学校是想杀鸡儆猴呢。”王利安打听到了事情的完整经过,那几个学生打得并不厉害,几乎刚动手学校的人就到了,伤得最重的也只是蹭破点油皮,估计是学校认为影响恶劣,加重了惩罚。

  陈晚大概能理解学校的做法,对比后世一下课就见不到人影的教授,陈晚在这里遇到的任课老师那叫一个尽职尽责。刚开学那会儿,陈晚经常生出他仍在高中课堂的错觉。

  学校用心培养,他们吃着国家的用着国家的,不好好读书以待将来回报社会,反而干出这种事,传到普通百姓耳中他们会作何感想?

  据说这件事还有后续,但临近期末,大伙儿都在为了能考一个好成绩努力复习,没再怎么关注。南财大出了放假通知,七月十四至九月十三,陈晚翻了日历,发现刚好错过了陈勇阳的生日。所幸能赶上村里分地,虽然没他的份,但他依然打算回去看看。

  鉴于陈晚上学期考了班级、专业第一,他的受欢迎程度肉眼可见地提高,不少人在课间向他请教问题,陈晚平时鲜少主动交流,不过面对同学的请教,他从不拒绝。

  “陈晚,张伟想借你的英语笔记。”陈晚的笔记在王利安手里,外借之前他会先征询陈晚的意见。

  张伟?陈晚用了一秒时间回想对方是谁,王利安熟悉他的反应,抬手指了指角落的一个男生。见到对方的长相,陈晚的记忆瞬间回笼。

  不怪他记性不好,实在是张伟太内向了,同班一年,两人说过的话一共没超过三句。

  “你给他吧。”毫不夸张的说,论英语水平陈晚可以和专业老师媲美,但他更多是日常交流,和当前的课本略有偏差,因此上课时也做了些笔记。

  第一名做的笔记,肯定全是重点。

  陈晚的笔记被瓜分干净,在班级范围内传阅,同学们懂分寸,以最快的速度看完归还至陈晚手上。

  第一门考试结束时,陈晚收到了冯导的信,《雾山恋》的拍摄任务全部完成,接下来他会回制片厂参与后期制作,行程紧迫,他便不当面同他作别了。

  “冯导让我把这个给你。”《雾山恋》杀青,冯导托陶美丽顺路把东西带给陈晚,用档案袋封着,信单独在外,档案袋的封条完好无损。

  “谢谢。”陈晚接过档案袋,陶美丽笑说她才是要道谢的那个,让陈晚不要客气。

  南艺放暑假的日期与南财大相邻,缺了一学期课的陶美丽无需参加本期考试,陈晚问起她接下来的安排,为王利安拖时间。

  王利安笔落在了教室,快走出教学楼才想起,陈晚和陶美丽在门口聊了五六分钟,他终于去而复返。

  陈晚借口家里有事功成身退,暗自祝愿他今天能取得好的进展。

第139章

  转眼到了七月,蝉鸣一声高过一声,南城正式迎来盛夏,陈晚热得胃口大减,摘了根院子里的嫩黄瓜吃,嫩黄瓜带着小刺,不扎人,随手一捋便掉了。

  层叠的菜叶盖住石榴枝,四季豆成串垂下,顶端开着豆瓣似的紫色小花。生长旺盛的藤蔓越过院墙,垂到外侧,被某些贪便宜的过路人摘了果实。

  “小叔。”陈勇飞扛着个箱子站在门口,豆大的汗水顺着下巴不停地往下滴。

  陈晚抬头看了眼刺眼的烈日:“怎么这个时候过来了?”

  “我给你带了个好东西。”陈勇飞神神秘秘地说道,他肩上的箱子吸引了陈晚的注意力,显然陈勇飞口中的好东西指的就是它。

  陈勇飞进了屋把箱子搁到地上,陈晚手里握着半根黄瓜,清爽的气息一个劲儿地往他鼻子里钻。陈晚给他倒了杯水,陈勇飞摇头,说他也想吃黄瓜。

  许空山种的是本地黄瓜,个头短胖,跟后世常见的绿色品种不同,表皮是白色的,略厚,吃前最好削皮,陈勇飞活得粗糙,随便冲了两下直接放嘴里咬得嘎嘣作响。

  叔侄俩一人啃了根黄瓜,陈勇飞洗了手,终于打开箱子让陈晚见到了“好东西”的真面目。

  那是一堆尚未组装的零件,陈晚认出了其中某个极为眼熟的部件:“电风扇?”

  “对!”陈勇飞语气振奋,他利落地将取出零件,挨个进行组装。他无需图纸,精准地将每个螺丝放置到对应的位置,同时分心给陈晚讲了这台电风扇的来历。

  国内的第一家风扇厂成立于七零年,由于技术落后,工厂特意派遣研发人员到国外学习技术。在生产线建设的期间,作为兄弟厂,机械厂接到了交流指导的邀请,陈勇飞跟着长了番见识,后面才有了去年暑假在平安村,对陈勇阳他们承诺找机会弄两台电风扇这一出。

  破解电风扇的运作原理不难,难的是搭建生产线,陈勇飞愤愤咬牙:“那帮外国人根本没安好心,要想学技术,必须买他们的设备。”

  一台设备几十上百万,设备方派过来的洋工程师高高在上,拖慢了预计的进度,风扇厂的生产线至今仍在调试。陈勇飞手上是第一批样品,外观要多简陋有多简陋。

  “行了,小叔,插头在哪?”陈勇飞在陈晚的指引下找到沙发旁边的插孔,接通电源,静止的扇叶瞬间旋转起来,“凉快吗?”

  “凉快。”陈晚舒爽地闭眼,尽管初代电风扇功能单一,但至少扑面而来的风是真实的,“要是能调节风力就更好了。”

  “风力调节?”陈勇飞被陈晚的话勾起了兴趣,他毕竟没经过科技大爆炸的洗礼,思维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陈晚对机械原理一窍不通,可这不妨碍他提要求,什么开关、定时、档位调节、摇头,他回忆着后世电风扇所具备的功能,把陈勇飞听得双眼发亮。

  “等等小叔,我拿支笔记下来。”陈勇飞将陈晚提到的功能列了个表,“还有吗?”

  “没了。”陈晚看了眼陈勇飞的笔记,充满期待地拍了拍陈勇飞的肩膀,电风扇有了,空调还会远吗?

  “小叔你是怎么想到的?”陈勇飞扬了扬笔记本,这些功能有难有易,若要全部实现,至少得花个一年半载。

  陈晚一时不察说漏了嘴,他连忙找了几个借口忽悠过去,陈勇飞不疑有他,扯了插头把电风扇帮陈晚搬到工作间,那是他白天待得最多的地方。电风扇体积不大,只有几斤重,晚上睡觉的时候陈晚自己提上去就是。

  陈勇飞放了两天假,他原本打算送完风扇再去看看陈二姐他们,此时满脑子都是电风扇的改良方案:“小叔,我走了啊。”

  “着什么急,先吃饭。”陈晚揣上钥匙,他本就不耐热,入夏后更是对厨房避之不及,因此准备带陈勇飞到国营饭店解决午饭。

  黄瓜不顶饿,陈晚哪会让他空着肚子回去。

  陈勇飞知道陈晚做衣服赚了不少钱,因此没和他客气,照着饭店墙上粉笔写的菜单点了回锅肉,刚吃完黄瓜的陈晚对拍黄瓜没兴趣,犹豫会儿选了个蒸茄子,嫩茄子切长条上锅蒸熟,淋上拌好的辣椒油,开胃又下饭。

  “村里十五号分地你回去吗?”陈晚不爱吃辣,把蒸茄子上面的辣椒拨到一边,挑里面的茄瓤吃。

  “不回。”陈勇飞的户口同样不在平安村,分地是全家人的大事,他自然想参与,奈何厂里走不开,“我可能会被派去风扇厂支援。”

上一篇:玄学大师重生后

下一篇:返回列表